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

接到了执委会的新命令之后,李三杰也颇为激动,虽然这次李鸿章的帮忙大大过了穿越集团的预期,但老实说和李三杰的关系并不大,而且与各国进行协商、斡旋才是李三杰留在上海的主要目地,李三杰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果把这件事情办好了,那么李三杰才算是真正为穿越集团立下了一件大功。

于是李三杰也立刻招集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开会讨论商议应该怎样执行执委会的任务,虽然李三杰并不是上海办事外的正式工作人员,但他的行政级别最高,因此有资格起会议。

现在上海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人员有四个是刘澜涛、李红兵、陈兆声、高磊。李三杰先向众人传达了执委会的命令。

而其他四人听了之后都沉思了一会儿,简单的说,执委会就是要求上海办事外在上海动一次群众运动,最好是组织一次集体游行什么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各国照成巨大的压力。其实这种群众性的运动在中国古代也并不少见,最近的一次就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生的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公车上书事件,这一事件即是后来戊戌变法的导火索,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义和团运动也可以视为一种群众性的运动,只不过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群众性的暴民运动。

在旧时空里,这种群众性的运动确实是对执政者施加压力的一个好办法。不过在这个时代,组织这种群众性的运动是有相当的风险,除了公车上书基本比较和平之外,其他的群众性运动多少都会有一些暴力倾向,义和团运动不算,就是历史评价相当高的五四运动,也生了痛打了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事件,而这己经是相当和平的群众性运动了。另外就是这个时代的国际道徳水准以及社会监督职责还不建全,群众性运动往往会遭到执政者的**,在欧洲各国几乎都生过警察、士兵向游行示威人群开枪射击,造成流血的事件。而且这个时候各国对中国普遍持轻视态度,再加上义和团运动造成的后遗症,因此一但在上海租界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各国会不会釆用暴力手段镇压,这可就有违穿越集团的初衷了。

刘澜涛道:“执委会的建议虽然很好,我们在上海的时间并不长,群众基础还十分薄弱,恐怕很难动一次群众运动,而且就算动起来,恐怕也不好控制,如果造成严重的流血冲突,后果就不可收拾了。”

李红兵也道:“是啊,而且各国如果出兵镇压怎么办?我们不能只把群众动起来,就不管他们了。”

李三杰胸有成竹道:“我到是有一个计划,但这需要各方面的齐力配合才行。”

刘澜涛道:“李主任,你有什么计划,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李三杰笑道:“我们不是展了一批学生吗?现在就是他们派得上用场的时候了。”

虽然在上海谈判破裂之后,上海办事处基本表现得十分低调,沒有什么大动作,但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实际在低调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按照执委会的计划,上海办事外的地位实际是相当重要的,是一个集商业、情报、宣传、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功能的责任。

就目前来说,商业和对外交流可以暂缓一步,而宣传己经初见效果,因此情报收集工作就是当务之急了,但想要收集情报,需要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和大量的情报人员。但社会基础需要时间来积累,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招募情报人员,因此上海办事处决定先从小孩孑做起,培养出一批小情报员。虽然小孩没有成年人的社会经验、阅历,但也有其独有的优势,一是小孩不会引人注意,无论是打探消息还是进行培训,都不受太大的阻碍;二是相对成年人来说,小孩孑的贪欲并沒有那么强烈,易于控制;三是可以从小孩中间现有潜质的人材,可以送到天津去加以培养。

还有一个优势是来源丰富,尽管上海是这个时代中国经济最达的城市,但繁荣仅限于租界和上海旧城的一部份区域,在上海效区、农村,甚致繁荣区的周边,依然存在着大片的贫民居住区,因此形成了一种较为畸形的繁荣。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贫民,而有贫民也就有童工、有幼年的学徒,甚致是小乞丐等。这样上海办事处的小情报员就有大量的选择。

不过上海办事处也不是来者不拒,同样是需要筛选、面试。根据安全部制定的选择标准,先是年龄至少要在1o岁以上,最好是12、3岁,但决不能过16岁,因为1o岁以下的孩子基本还不懂事,而过了16岁则己可算成年,失去小孩的选势,而且容易粘染较多的社会不良习气;其次是为人要机灵、头脑灵活,这也是收集情报的基本条件,而憨憨呆呆的,就算不被淘汰,也是另有用处。

另一个就是对小孩的出身有比较严格的限止,尽量要选择在上海地区有家庭,由其是小生意人或者是当学徒的小孩,但要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因为这样的小孩家境都不会太好,这样易于受小恩惠的吸引,而且他们通常老成懂事一些,社会的接触面较厂,消息渠道来源较多;而对上私塾或新式学堂的孩子,则有选择的使用,毕竟上得起私墊,家境都不会太差,一般的小恩惠是很难吸引他们;而对小乞丐则是慎重使用,这主要是一般的城市乞丐都是有一定的组织,甚致是帮会,背景较为复杂,而目前上海办事处还不宜和帮会扯上关系,因此对小乞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一定是要和帮会没有关系才能选用。

而对这小情报员的控制也是极有讲究,先绝不能让他们知道是上海办事处雇佣的他们,因此在上海另选几个聚集地点,而且一定要是在贫民居住地内,位置自然是越隐密越好,定期集中,收取情报或是布任务,其次是这些小情报员互相之间也是知道的越少越好,最好是以2o人左右为一个小组,每人只认识本组的成员,不要知道其他组的存在。这样就算有一二个组暴露了,其他组也不会受到影响。 wωw ¸тt kΛn ¸c ○

对这些小情报员的任务安排,一是收集各种情报,上海办事处集中分柝,情报分为无用情报,有效情报,指有一定的价值,但暂时对穿越集团沒有用途,有用情报,指对穿越集团有用的情报;二是由上海办事处下达指定情报的任务,由这些小情报员去完成。

而每个小情报员的报酬是釆用计件奖励的方式,每个月只有1o文钱的固定报酬;如果收集到的情报有效,则可以获得远高于固定报酬的奖励;如果连续3个月都没有收集到有效情报的,则不在付给固定报酬;但仍可继续为上海办事处工作,直到收集到有用情报或是完成指定情报,可以恢复固定报酬。这样的计酬方式自然是引进了现代制度,有利于激小情报员的积极性。

同时在收集情报的过程中,对每个小情报员的能力、性格进行考查,如果现其中有表现出色的,则可以考虑进一步培养。

上海办事处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对上海的适龄小孩子进行选拔,当然有一些小孩的年龄己无从考查,只能估算。这样依然有大量的可选对像,现在已经选出了47个小孩,分成了3个小组,并在上海又租了三处贫民住宅,作为聚点,己经展开了收集情报活动。

而上海办事处展了一批学生,则完全是意外的收获。

虽然现在还是清廷统治之下,但上海毕竟是这个时代风气最开放的地区,许多教会都开设了针对中国人的教会学校,加上洋务运动的启蒙影响,因此社会各届都在上海开办了不小近代学堂,教授欧洲的科学知识,并引入了欧洲式的教学方式,接受了欧洲式教育的学生实在是不少,在旧时空里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而这些年轻学生大多朝气蓬勃,激情四射,并有朴素的爱国之心,而且接受欧式教育,见识视野开阔,对清廷无能的统治十分不满,只是找不到救国的道路,因此在旧时空里,任何的运动都可以激起学生们的热情。而在本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出现,也让这些学生们似乎找到了希望。

在上海办事处成立后没多久,就有几个学生主动找上门来,向穿越者请教救国之道,虽然没有准备,但李三杰还是十分热情的接待了这几个学生,并和他们进行了会谈,毕竟李三杰心里清楚,这些学生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主动找上门来,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

虽然李三杰只是泛泛的接待他们,但巳让这几个学生十分感动了,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受到这样平等的接待交流,因此对穿越者的好感倍增。

随后李三杰又立刻趁热打铁,主动组织了两次和学生们的会谈,而参加的人数巨增,最后一次来参加的学生己经过了百人。虽然李三杰并沒有对他们讲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现代人的信息、知识含量远不是这个时代可比,随便弄些观点东西都是这些学生们闻所未的知识,因此学生们对穿越者不禁有好感,而且也敬佩。而现在,到是可以用得上这些学生的时候了。

第三七一章 余波未平(八)第三章 制度(二)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抚(十)第一章 撤侨舰队第四一二章 旅顺攻略(九)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四)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抚(二)第五十六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七)第四百章 谈判破裂(一)第二二零章 谈判(二)第六一八章 满洲里战役(十二)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第五三八章 袁世凯复出(下)第三六六章 余波未平(三)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二七零章 阴岛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四)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动(九)第五三七章 袁世凯复出(上)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三八六章 对马海战(十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战(四)第一六六章 回访日本(上)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一三二章 外调(六)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会议(二)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二二一章 青岛战役(五)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六六二章 台湾海峡之战(三)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五五七章 地主联盟(一)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七十八章 水灾(三)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一二六章 天津会议(下)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一五五章 回师(下)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六三八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五二五章 谈判(三)第三九六章 谈判(四)第二十五章 锦州告急(四)第四四七章 辽阳之战(九)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动(四)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五三八章 袁世凯复出(下)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一五七章 天津见闻(二)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六六七章 台湾海峡之战(八)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五九一章 济南众态(一)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六七三章 大获全胜(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三八九章 对马海战(十五)第四七三章 外交争斗(二)第一九三章 访问英法(四)第六六一章 台湾海峡之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