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

秦铮的下榻之处被张之洞安排在武昌紫阳湖畔,这是一个城中湖,古称滋阳湖,因每至夏日满湖荷花呈紫色,朝霞夕阳映紫荷,故名紫阳湖。为武昌城著名的景点之一。张之洞常在此宴请宾客、题词吟赋,饱览湖光秀色。

就在当天晚上,赵凤昌和荣俊业一起来拜访秦铮,实际就是代表张之洞,来和秦铮进行谈判。

由于双方己经在宴会上认识,因此这时也就没有那么多客气话,赵凤昌道:“秦政委,香帅在宴席说过,会全力支持贵方抵抗俄军,但不知贵方需要购买多少武器?”

秦铮微微一笑,拿出一诋笺,递给赵凤昌,道:“赵先生,这是我们希望购买的武器清单。”

赵凤昌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步枪1.5万支,孑弹6oo万;仿制马克沁机枪1oo挺,机枪子弹3o万;仿制47毫米哈乞开斯射炮6o门,炮弹1万;75/77毫米野战炮1oo万,炮弹2万;1oo/1o5毫米榴弹炮3o门,炮弹5ooo;122/125毫米榴炮2o门,炮弹3ooo。以及相应配件。

看完了秦铮开列的清单之后,赵凤昌也吓了一大跳,因为海外华人所需要武器弹药的数量大大过了他的预料,原来赵凤昌以为海外华人最多也就是购买几千支步枪,几十门火炮就够了,却沒有想到会要这么多。海外华人需要这么多武器弹药,仅仅只是为了抵抗俄军吗?说得难听一点,用来造反都够了。而且要购买这么多武器弹药,至少也要1、2oo万两白银,海外华人拿得出这笔钱来吗?

赵凤昌皱了皱眉,道:“贵方所需要的武器弹药是不是太多了,而且现在香帅这边可也没有这么多武器弹药啊。”

秦铮微微一笑,道:“如果只是为了对付进犯山海关的俄军,自然不需要这么多的武器弹药,不过就算我们击败了俄军,难保俄军不会派出第二批进攻的军队,而且说不定其他国家,如日本也有可能会出兵进攻我中华,因此我们应防范于未燃之际,多购买一些武器弹药,有备而无患。”

赵凤昌点了点头,秦铮这样的解释,到也说得过去。

秦铮又道:“至于现在香帅一时拿不出这么多武器弹药,到也没关系,可以分期交付,现在香帅能够提供多少,我们就购买多少,而且是用现银支付,其余武器弹药,可以随后按交付日期生产。”

原来穿越者确实只想购买几千支步枪,几十门火炮,这样可以装配两、三个团,也就够了,至少可以把眼前的局势给应付过去。但听荣俊业暗示现在张之洞有意和穿越集团结交,而且又缺乏资金之后,秦铮也就改变了主意,决定改为购买足以装配刚刚计划组建的12个团的全部武器弹药,这样到青岛兵工厂可以大量生产各种武器弹药之前,穿越集团都将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可以应付2-3场战争。

赵凤昌道:“好吧,贵方开出的购买清单,在下会如实向香帅禀报,由香帅定夺。”顿了一顿,赵凤昌的话锋一转,又道:“以贵方之骁勇善战,如有香帅支应武器弹药,击败俄军并非难事,但若是在击败俄军之后,贵众又将有何打算。”

秦铮道:“赵先生,我们这次原来只想回归故土旧地,只是正逢中华遭遇庚孑之变,只为保国卫民,才不得不罚手与各国交战,到现在为此,战事尚且顺利,如果这一战击败俄军,而各国又都不欲再向中华出兵,则应立刻与各国进行谈判,与各国签定停战协议,恢复中国的和平局面,而我们只求能有一块容身之地,能够让我们在故土安居乐业就行了。”

赵凤昌笑道:“贵众的要求实在太低了,以贵众为朝廷立下的功劳,甚称重扶社稷,再铸江山,功高盖世,犹在当年曾文正公之上,岂能只做一个地方大员,而是理当入主军机、执掌朝政,扶助两宫,使我大清中兴,方才是尽贵众之材而用。”

秦铮也笑了起来,道:“赵先生太过奖了,方才在宴席上我就说过,我们打仗尚可,但治国理政并非擅长,而且我们初回故土,人地两疏,冒然入主军机、执掌朝政,决非上策。赵先生是明白人,应知当年曾公也为清廷立有力挽狂澜之功,且事事小心谨慎,尚不免为朝廷猜忌,一但功成名就,便立刻解散湘军,以消朝廷之忌,而我们原为前朝遗民,而且回归之后因事急从权,也干过不少不符法令,甚致令朝廷猜疑的事情,朝廷又岂能让我们执掌朝政,赵先生的提议,可是把我们放在火上烤啊。”

赵凤昌也不禁有些尴尬,不过对方的话说得虽然直白,但却表明海外华人的决策人员头脑清醒,着眼大局,不贪无益之利,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固然不好糊弄,但也十分轻松。

秦铮又道:“何况淸廷遭逢大乱,战事结束之后,当务之急更是安定人心,军机大员的人选关系重大,当以德高望众,老成持重之人担任为好,因此一但战事结束,我们也会和清廷协商,只有能够分据一地,能够让我们容身驻军就行了,一但协商成功,我们就会退出北京,到封地驻扎就是。”

赵凤昌点了点头,秦铮的话说得再明显也不过了,看来海外华人就是想在中国割据一方,当然权势要比一般的封疆大吏要大得多,估计是要效大清开国之初设置三藩之故事。当然以海外华人的功劳和实力来看,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并不算是过份。做为一个材智之士,而且又对海外华人的事迹做过认真的调查,他当然不会相信海外华人宣传的所谓是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主权、领士完整而战。看来这次海外华人回归中华,选择的时机十分巧妙,正值庚子国变,清廷的力量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到是颇有些深谋远虑。

且不说海外华人立下的功劳,为大清建国25o余年以来从未有过,就是曾国藩也比不了,毕竟曾国藩虽然号称中兴第一名臣,但他最大的功劳也只是镇压太平天国之乱,而对洋人却无一点成绩。而且现在海外华人还占据着北京,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筹码,就是要用北京和清廷做交易,如果清廷答应,他们就让出北京,如果清廷不答应,他们就占着北京不放,而清廷可不能总不回北京吧,因此赵凤昌也可以预见,朝廷是肯定会答应海外华人的条件。

不过赵凤昌到也并不认为海外华人提出这样要求有什么不好,毕竟这次清廷能够保全下来,也确实多亏了有海外华人,不然现在清廷说不定还真是完了。而且海外华人要求割据一方,也总比控制中央好得多,何况现在的淸廷,还有什么资本和海外华人赙奕呢?当然,在海外华人和朝廷的这场赙奕中,到是可以想办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于是赵凤昌道:“那么贵众以为,现在我大清的官员中,何人适合入主军机、执掌朝政呢?”

秦铮看着赵凤昌,笑了一笑,道:“唯李中堂、张香帅可矣。”

赵凤昌听了以后,也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等的就是秦铮这句话,虽然秦铮将李鸿章和张之洞并列,而且还将李鸿章放在前面,但赵凤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李鸿章的资历、威望摆在那里,无论是那一方面都要压倒张之洞一头,因此要说李鸿章没有资格进入军机处,那么也就没有人有资格进军机处了,也包括张之洞在內。

当然,军机处的官员也是有大有小,不过除了一头一尾之外,中间的军机大臣虽然有排名差异,但在职权上是平等的,而且自从辛酉政变之后,军机处的领都是由一位亲王担任,有时亲王会掌管军机处的实权,如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而在庚子国变之前,担任席军机大臣是礼亲王世铎,则是个虚愰孑,军机处真正的实权是掌握在排名第二的荣禄手里。

而这一次两宫回京之后,这个规据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李鸿章和张之洞如果同时入主军机,都不会出任席军机大臣,李鸿章可能会排在张之洞前面,但地位却是平等的,当然出任席军机大臣的亲王,肯定又是个虚愰孑,真正的大权还是在李鸿章、张之洞手里。

做为张之洞的席幕僚,赵凤昌自然要为自己的幕主利益考虑,但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毕竞如果张之洞入主军机,那么肯定会推荐自己出仕为官,而张之洞向朝廷推荐给自己的官职也肯定小不了,至少也应是个巡抚,而以张之洞的资历与威望,朝廷也肯定会卖他这个面子。

自己现在也不过才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现在就能够出任巡抚,为一方大员,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如果自己在任上好好干几年,干出几件拿得出手的政绩来,而在朝中又有张之洞扶植,那么自己将来晋升总督,甚致是入主军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现在的关建就是把张之洞推进军机处去。到不访和海外华人做一个利益交换,张之洞可以买给海外华人武器弹药,甚致支持海外华人占据一地,而海外华人则支持张之洞入主军机。

第四八三章 登陆作战(五)第五五一章 接受谈判(三)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五十五章 舰队汇合(三)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五一五章 试演(上)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四二章 未来计划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营(上)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第六一八章 满洲里战役(十二)第二零九章 战争规则(四)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一八八章 德国海军战略(六)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四一五章 辽河之战(一)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一六一章 农业部的运作(二)第二零九章 奇袭威海卫(三)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三一一章 二进胶州(四)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二八二章 旅顺口作战(二)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五四三章 镇南浦登陆(三)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二八二章 立项之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击(四)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二九四章 开荒(二)第六八五章 结束战争(六)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二八三章 会谈(上)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四四零章 进京(七)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二九三章 开荒(一)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八十三章 成师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一九四章 巴达维亚(二)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四三五章 进京(二)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应(六)第一三零章 德国舰队(二)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五二五章 谈判(三)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三五八章 大战之前(五)第二六九章 根据地(十一)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二十七章 夜话(下)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一五八章 天津见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