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

晚饭的时候,方桂芝回来了,由于方桂芝是教师出身,在孩子们面前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因此高刘两家的孩子小时候都很怕她,尽管现在刘通江、高琪都己经长到了17、8岁,但仍然余悸犹在,只要是方桂芝在家里,就都老老实实,不敢大叫大闹,更不要说高捷,在老妈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

吃过了晚饭以后,方桂芝将家里的未成年人招集到一起,开始训话,这也是高刘两家的惯例,现在高刘两家共有5人在希望学校里上学,分别是高班的高琪,中班的刘广成、高莺嬛,初班的刘文瑛、曹琳,其中曹琳是高家的第四代重外孙女,再加上高捷和刘通江,一共是7个人。

首先说的就是高琪,方桂芝道:“琪琪,这学期的期末教试,你的文化课成绩又是全班第一,但专业课成绩只能排在全班第9位,特别是经济课,你才刚刚及格,最后一题【论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的关系】,你几乎就没有得分,所以这个暑假你要加强专业课的学习。”

高琪低下头,像政治、经济、金融、管理这类的课程,就不是女生擅长的领域,因为对概念的理解要大于死记硬背,而且穿越者也不提供考试的标准答案,完全靠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发挥,然后就老师统一评分,因此尽管高琪一向学习良好,但在这方面却也有些力不从心。

其实在家里方桂芝最喜欢的孩子就是高琪,因此看到她的样子,方桂芝也放缓了口气,道:“这些专业课程都是新知识,和你原来学的科目不一样,你要注意学习的方法,相关的参考书我都给你拿回来了,这个暑假地这些书都要认真的看一遍,要看懂。”

高琪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方桂芝也很满意,又转头通:“高捷、通江,这个暑假你们俩的任务最重,因为明年你们要重新回学校上课,比其他人掉了半年的课程,虽然大学不用参加高考,但至少要保证成绩及格才行,所以你们不仅这个暑假不能轻松,开学以后你们也要加紧学习才行。虽然你们的对文化课的学习能力不行,但高班的文化课比例要少了许多,而增加了许多的专业课程,也是为大学里分科做准备,你们俩人的头脑都不笨,应该是可以学得好。”

高捷和刘通江听了,也只能吐吐吞头点点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方桂芝又对其他4人道:“你们也是一样,虽然你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也不能放松学习,由其是你们都是打基础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将基础打牢,这样进入高班以后,才有精力学习专业课,每个周末我都会到农场去,检查你们的学习情况。”

这几个年龄小的孩子更是不敢说什么。

方桂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道:“好吧,就这样了,你们都回去清理自己的东西,明天一早就出发去农场。”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一早7个大小不等人的孩子在高世杰、方桂芝,刘惟忠、高彩虹两对夫妻的带领下,乘坐火车去王家寨农场。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火车到达王家寨农场车站,这时高彩霞、韩瑜;高世祚、刘英美两对夫妻己经接到了通知,在车站迎接他们一行。

王家寨农场是穿越者刚到山东时建立的第一个国营农场,那时华东政府都还没有成立,在农场成立之初,只有1000多亩的面积,而经过近三年的开荒扩张之多,现在达到了2500多亩,不过在华东政府己成立的10余个国营农场中,是规模最小的一个,己经有议员建议,认为王家寨农场的规模太小,建议干脆取消算了,把土地分给当地农民,或者从其他地区迁移一部份人口,建立一个新的村庄。

但王家寨农场是离青岛最近的农场,又是穿越者建立的第一个国营农场,像征意义重大,而且就算是把王家寨农场取消了,但无论是把土地分给当地农民,还是建立一个新的村庄,都不合适,因此最终还是决定保留王家寨农场,但农场的功能由生产型改为科学试验型,作为农业科研基地使用。

原来农场的经营者是高家的老爷子高顺祥、张兰英夫妻,1903年初的时候,老夫妻辞去了农场的职务,改任农业顾问;而另一对老夫妾,刘成和、邹兰秀也辞去了天津农场的职务,到王家寨农场定居,也担任农业顾问的职务。四位老人就差不多是在农场里定居养老了。由高顺祥的大女儿高彩霞、韩瑜夫妻接管农场的经营管理。

下了火车之后,几个大人立刻互相问候,并且又和孩子说说笑笑。

高世杰道:“老三,人都到齐了吗?”

高世祚道:“其他人今天晚饭前都能到,高禛和周莉红己经打了招呼,他们搭晚班车回来,但赶不上吃晚饭,让我们不用等他们,惟正哥两口子坐明天早上的火车回来,可以和我们一起吃中午饭,只有大哥两口子还没有定时间,只说明天肯定回来,但不能确定是什么时候?”

高世杰皱了皱眉,道:“老大是搞什么明堂,这非年非节的,把大家都耗回来聚头,他却没有个准信。”

韩瑜道:“三哥,大哥这不是忙吗?九委员之一,那会那么轻松,不过既然他说了要回来,就肯定是会回来的。”

高世杰道:“忙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谁手里不是一大摊事,早知这样我们明天再来就好了。”

方桂芝瞪了他一眼,道:“少说几句会死吗?大哥又不是不知道分寸的人,你再忙有大哥忙吗?你的事有大哥的事情重要吗?有家里的事情重要吗?来都来了,还说这些干嘛,就当是看看爸妈,看看刘叔、邹婶又怎么了,就少说几句吧。”

原来方桂芝的性格不仅是把孩子们当自己的学生管教,对老公也同样是当学生家长一样训斥,20多年都是这样,高世杰也习惯了,到也并不觉得老婆让自己在弟、妹们面前落了自己的面子,其实他也不是真的抱怨大哥,而是习惯要说几句,被老婆说了几句,就也不再说话了。

其他人也早习惯了他们夫妇这样互怼,也都没当一回事,韩瑜道:“二哥,大哥在这个时候把我们都招集在一起,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全家讨论,到底是什么事情?”

高世杰道:“当然是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咱们两家未来的命运,前途发展。”

韩瑜也不禁有些意外,道:“有这么严重吗?按说咱们两家现在在政府里混得算是很不错的,听你说得像是咱们两家有什么危机似的。”

刘惟忠笑道:“危机当然是没有,政府的发展蒸蒸日上,综合实力不断走强,而咱们两家人多力量大,又都有一技之长,凭本事在政府里立足,能有什么危机,世则哥是居安思危,咱们两家的人多是好事,但心要想在一处,劲要使在一起,因此制定一个发展的规划来,咱们政府有发展规划,咱们两家当然也要有,只有这样咱们两家才能够兴旺发达。”

韩瑜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还是大哥想得远啊。”

这时高世杰道:“好了,好了,有话回家里说去,爸妈都还在家里等着你们呢?”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火车站,向农场走去。火车站离农场的大门并不远,还不到500米,因此时间不长,一行人就到达农场。人人都有农场的出入证,在门口也没有多耽搁多少时间,就进入农场,回到自己的家里。

现在高刘两家己经把农场当作这个时代自己的老家,因此在每年逢年过节时,都会全家回到农场聚齐欢庆。而这时两家的人口己经接近30人,共组成了10个家庭,于是经过家族的申请,并经行政院批准,在农场里划出一块约800平方的地基,建造了一套大宅院,确保每个家庭回来以后,都有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

回到了家里,首先当然是要去看望老人。这时两家的4位老人早就在堂屋等着他们的到来,这时4位老人年龄最小的也有69岁,不过由于在旧时空里常年的田间劳动,而且饮食也十分健康,再加上性格开郎,因此4位老人的身体都不错,十分硬朗,而且也是最早适应这个时代生活的一批穿越者,还过得有滋有味的,到现在4位老人还能干大部份的农活,腰也不弯,气也不喘,看样子至少还能再活1、20年的时间。

虽然4位老人在农场的生活十分充实,但看到了孑女回来,由其是孙子、孙女,还有重孙,4位老人自然都十分高兴,拉着小辈们问长问短,学习怎么样?生活习不习惯,城里的居住条件好不好?而两位老太太更是不断的给他们塞吃的。

虽然这个时代的零食种类没有旧时空里那么丰富,但农场里到是种了不少水果、还有花生、瓜子等作物,并且加工了一些干果食物,因此零食到是不少,不一会儿的时间,每个孩孑的手里都塞满了各种零食水果,连口袋里都装满了。

第五八二章 青岛密约(二)第一九六章 巴达维亚(四)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二一三章 奇袭库伦(七)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四十八章 登陆作战(下)第三一三章 军队扩编计划(一)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八八章 德国海军战略(六)第四十二章 出击第七章 移交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一一五章 农村调查第三八二章 对马海战(八)第六八六章 结束战争(七)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六七零章 大获全胜(一)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五百章 舆论再变(三)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九五 访问天津(七)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四零五章 旅顺攻略(二)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二十一章 海军编制(五)第三八七章 新闻发布会(一)第六五二章 撤侨(四)第三五四章 大战之前(一)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一五零章 徳国之行(七)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四五五章 处罚(上)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六八四章 结束战争(五)第四五六章 处罚(下)第八十三章 灾民(三)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六六零章 台湾海峡之战(一)第五六九章 进驻县城(二)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一九六 各方反应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三九五章 谈判(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区(七)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三五九章 徳国特使(七)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一八九 访问天津(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争(中)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七六章 谈判(四)第一九五 访问天津(七)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六)第五十五章 舰队汇合(三)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抚(十一)第七一一章 腰带计划(下)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动(十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六一九章 登陆日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