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

1905年4月,已卧床一个多月的李鸿章将儿子都招到北京,意欲交待后事。

李鸿章共有3子3女,现在均己成年,在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进入军机,重回权力颠峰,几个儿子也都受他的荫恩,各有官爵晋封。

李鸿章的元配夫人周氏无出,因此过继六弟李昭庆的长子李经方到周氏门下,也成为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由于年长,一直陪在李鸿章的身边,而且追李鸿章办了不少事情,现在受封礼部左侍郎,总理府衙门上行走;次子李经述为继弦赵氏所出,以诗词文章闻名,现为光禄寺卿;三子李经迈为侧室莫氏所出,现为三品京官候补;当然除了李经方之外,其他二人的官职都是虚职,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而且就是李经方的礼部左侍郎,品级虽然高,但也算不什么重臣。不过这时周氏、赵氏均己亡故,只有侧室莫氏,还有一个侍妾冬梅在李鸿章身边伺奉。

而李鸿章的长女嫁给郭恩垕,不过早年亡故,夫家己另娶,和李家己无来往;小女李经溥是莫氏所出,夫家任德和,由于李经溥比丈夫大陆岁,颇受到夫家嫌弃,这次李鸿章病重,虽然也给任家送信,但任家只派人问候,并未前来;因此现在陪在李鸿章身边的女儿只有赵氏所出的次女李经璹和女婿张佩纶。

4月3日,李鸿章的精神稍有好转,于是将3子1女均招到病房中来,并且屏退了照料自己的侧室莫氏,侍妾冬梅,让她们都在外屋暂免,而女婿张佩纶只能在屋外候着。

在病房里,三子都恭恭敬敬的垂手站在床边,只有李经璹坐在床沿上,扶着李鸿章坐了起来,又将枕头垫在他的背后。

李鸿章喘了一口气,道:“这次我只怕是难逃大限了,给朝廷的遗表我己经写好了,但还要把身后的事情交待清楚,我也好安心的走了,所以才把你们都招到北京来。”

尽管心里都有这个思想准备,但听李鸿章说出来,3子1女心里也都忍不住悲伤起来,李经述道:“父亲还是安心养病为是,不可多想。”

李鸿章摆了摆手,道:“我的病我心里有数,用不着你来安慰我,何况我己八十有三,己算高寿之人,纵然身死,亦不为悲痛,你们也都成年人了,何必作小儿女态。”说着又咳嗽了两声。

李经璹赶忙轻轻拍抚着李鸿章的后背,李经方捧过茶来,李鸿章喝了两口,道:“经方,你去准备笔墨,把我说的话都记下来。”

李经方赶忙放下茶盘,拿过来笔墨纸砚,在病房里桌子上铺好。而李鸿章又一指床头条案上的小檀木箱,转头对李经璹道:“菊藕,你去把那个箱子拿来给我。

李经璹赶身将小箱取来,放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打开箱子,拿出一本小册子,道:”我的全部产财分配,都在这个小册子里,菊藕,还有经溥也都有一份,我死以后,你们就按册子上的安排,各取其用,足可保全你们下半辈子的生活了。”

李鸿章的产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成名之后,和兄弟一起在安徽老家,以及江苏、上海等地购置房地田产,当然主要是以田亩为主,李鸿章共有兄弟6人,最多的时候拥有的土地达250余万亩,而李鸿章名下的田产约有30余万亩,每年可收租5万石左右,同时李鸿章在江苏、上海等地,还有一些房屋地产;另一类则是李鸿章在主持洋务运动其间,在其兴办的洋务企业中占据的股份,也包括在青岛投资的几家工厂,不仅毎年可以收获巨大数目的财富,而且这些股份本身也是价值不菲的。当然另外还有一些金银古玩字画等,虽然也有不少,但和前两类相比,却只是一小部份。

其实在患病的初期,李鸿章就知道自己这次是难逃一死了,因此早早的就派人清理自己的财产,并且做好了分配方案,以免自己死后,家人因财产分配而反目。

李鸿章又道:“只是财产好分,但这时局却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便是家毁人亡,全族覆灭,因此我死之后,朝廷必有恩荫加赏,但你们切不可出仕为官,正好借丁忧之机,辞官回乡,闭门谢客,静观其变。”

说着李鸿章的目光看向李经方,正好和李经方的目光对视,李经方的身体一颤,低下头去。其实这一条主里就是针对李经方的,因为李鸿章的子女中,只有李经方有实质性的官职,再加上跟随李鸿章最久,也积累了相当多侑资历,而且李经方的功名之心也最重,此前多次要求独挡一面,而李鸿章死后,清廷肯定会对李鸿章的子女厚恤,以李经方的资历,至少也能放一任道台,甚致是巡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按李鸿章的遗言,无疑是彻底断决了李经方建功立业的念头。

李鸿章又:“菊藕夫妻虽然在青岛兴办了产业,但也不宜在青岛久居,我在上海还有一所府宅,留给你们,就在上海定居,上海离青岛不远,也方便管理,幼樵是晓事的人,会明白我这一番苦心的。”

李经璹赶忙道:“是,父亲。”

李鸿章又叹了一口气,道:“据我看来,朝廷现在虽然在变法革新,但积重难返,又无可堪大用之人,难有大做为,卧榻之侧有海外华人虎视眈眈、周边又有各国列强各怀鬼胎,只怕也难逃大限,因此而不出10年,中国必有一番鼎革纷乱。而在乱世当中,只有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颇有新气,或可取而代之,只是有各国在傍掣肘,未必就能轻松定鼎。而在时局尚未大定之时,你们千万不可参与其中,以明哲保身为上。而各方若未有掌控大局,亦不会对你们太为难。”

几个儿子听了,立刻都齐声道:“谨尊父亲之训。”

李鸿章微微点头,道:“只是海外华人的治国之道与别人不同,如果他们最终能够定鼎天下,或是占据安徽、江苏之地,必会收尽天下之地为公有,而你们切不可和海外华人相争,最好是主动把土地都献出去,我留给你们的遗产,既使去了所有的田产土地,亦不为贫,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如果有其他各支为土地之事来求你们,也决不可答应,而是应力劝他们也将土地献出,听与不听由他,但绝不可与其他各支联合与海外华人相抗争。”

“若是海外华人真的开朝立业,我和他们还有一点香火情份,而且为了安抚人心,或许会请你仙出仕任职,你们到也不必拒绝,大可出来任职,不过应当谨记凡事当低调,不可张扬,更不可参海外华人内部的争斗,如果时局尚好,到也不妨多干些时日,如果时局有变,就立刻辞官不做,回归乡里,多做些兴教济民,修桥铺路的善举,落个好名声,方可保全我李氏一族兴旺。”

子女们听了,也都又连声答应。

李鸿章听了,脸色稍安,又道:“都记下来了吗?”

李经方忙道:“父亲,都记下来了。” 说着将记录的纸笺交给李鸿章看。

虽然李经方对言辞进行了一些润色,但内容却是完全按照李鸿章的意思,因此李鸿章看完之后,也点了点头,又从李经方手里接过笔来,在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这份遗嘱也放进檀木箱里,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自已好自为之吧。”

说完之后,李鸿章示意李经璹,让自己重新躺到床上,合上眼睛,其他人也都依次悄然的退出了病房。

就在当天晚上11点,李鸿章在府邸中病故,亨年83岁。

其实李家对李鸿章的病故早己有思想准备,因此李鸿章的后事也都已安排好了,棺木、寿衣均早己定好,当下立刻先将李鸿章的遗体成殓起来,然后布置好灵堂,又安排了香锞纸马等物,并连夜报给清廷。

慈禧、光绪是在第二天清晨收到李鸿章病故的消息,同时也收到了李鸿章的遗拆,李鸿章在遗拆中主要是强调两件事情:一是告戒清廷,千万不可参与到日、俄、华东政府的纷争中去,也绝不能和华东政府为敌,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清廷;二是向清廷推荐袁世凯,保举袁世凯进入军机,参与国政。

其实这两条都是李鸿章的一惯主张,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进入军机,就一直主张清廷不可与华东政府为敌,并利用自己的威望,数次压制了满族权贵的激进计划;而且李鸿章再度得势以后,也一直在扶持袁世凯,衍然是把袁世凯当自己的接班人培养,袁世凯这几年能够一帆风顺,固然是袁世凯自身有能力,但也和李鸿章的支持不无关系。当然,也正是有李鸿章这座大山压着,袁世凯的实际权势比旧时空里还是要差一些。

看完了李鸿章的遗折之后,慈禧和光绪也都不禁失声哭泣起来,尽管他们对李鸿章的病故早有思想准备,毕竟李鸿章己是年过80的老人,迟早有亡故的那一天,但听到了李鸿章病故的消息,还是禁不住一阵巨大的失落感,因为现在大清国还不能没有李鸿章。

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第一五六章 天津见闻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六三八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战(八)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二七五章 朝鲜半岛危机(下)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三五四章 大战之前(一)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二二章 归国(二)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二三五章 作战计划(三)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一一三章 失踪(上)第四十六章 击沉第四三六章 进京(三)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四四四章 辽阳之战(六)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战(六)第二三九章 作战计划(七)第一六八章 回访日本(下)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第二零六章 正面进攻(四)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九二章 登陆爪哇(四)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二零五章 从军(三)第四九八章 舆论再变(一)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四三九章 辽阳之战(一)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二六一章 根据地(三)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六四九章 撤侨(一)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七十七章 陆军编制(一)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五六五章 阴谋(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十三章 怪异的军舰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一五五章 回师(下)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二一一章 奇袭威海卫(五)第二六四章 根据地(六)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击(四)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二零八章 奇袭威海卫(二)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一五八章 天津见闻(三)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战(七)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六十七章 工业(四)第二三六章 考察队第五五一章 接受谈判(三)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一五一章 新农村建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