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人难道还不敢赌一下?

太原府,九省检点王子腾驻扎在此。

大玄地方的文武,最高基本便是正二品衔,例如总督、节度使、镇关总兵等。

像王子腾这种超过二品的特殊官职,通常都挂着钦差的名头。

本来也是,王子腾的职责便是巡查、节制北边九省,包括西北边军在内的数十万大军……

权力如此之大,也不可能作为常备武官,只能作钦差。·

钦差的权力,皇帝随时可以收回。

王子腾在太原府已经待了数个月了。

这是皇帝的命令,他只能遵从。

他最开始自然不知道景泰帝的完全用意,只是凭借他数十年宦海沉浮的经验,知道景泰帝此举必有深意,所以一直等候景泰帝接下来的旨意。

但是,他没有接到景泰帝的第二条命令,反而接到朝廷传来的让他起兵回京勤王的消息。

河间王谋反,谋害了皇帝,软禁了太上皇……

他自然是不大信的。

果然,还没等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探子回来,便又收到另一方“朝廷”的命令,令他原地待命,不许妄动。

这种局面自然令他一时心中难安,但是经多方打探,他还是选择静观其变。

谁都知道他是景泰帝一手提拔起来的。

若是景泰帝真的死了,没有靠山的他,随便一动,或许都是天大的罪过。

不动,则再如何也没有多大的罪。

然后的每一天,他几乎都会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直到最近几日,消息才逐渐稳固可靠。

从中固然有一些令他十分吃惊的消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可以确定,京城的大事结束了。

只是京城的事固然有了个结局,他自己却越发不安起来。

因为不论怎么看,景泰帝都已经死了。

而景泰帝赋予他的职权又是如此之重,后来者,是否还可以容得下他?

这是一个大问题。

钦差行辕之内ꓹ 王子腾召集了数位心腹及谋士,商讨对策。

因为消息的不完全确定原因ꓹ 众说纷纭,谁也没有一个确定有效的行事办法。

甚至有人提议他转程回京,以免因为远离京师而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但是很快被人给否定。

王子腾是奉皇命巡视边军ꓹ 改革军制,重任在身ꓹ 岂能中途无命而反?

若是如此,只怕立马就会被人冠上一个心怀叵测的罪名。

王子腾也觉得此法不可采取ꓹ 遂拒绝。

一番商议之后ꓹ 并无太多实质性的良策,王子腾也只能让散。

他的心腹谋士之一,名唤杜恺之的却悄然留下,等人尽散之后,方道:“大人,属下倒是有些小道消息,或许能解大人之难。”

王子腾会意ꓹ 领他至书房。

“吾听闻京中传言,太上皇有意培养新晋的靖王爷继承大宝……”

王子腾一听这话ꓹ 心头一震ꓹ 随即摇头道:“虽然太上皇找回多年前义忠王爷的遗孤是一件震动朝野的喜事ꓹ 但是ꓹ 若说太上皇有意立其为储君,只怕太过牵强。”

王子腾自然有理由惊异ꓹ 谁也不知道ꓹ 当他知道那个天资聪颖ꓹ 才情过人的外甥竟是太上皇的皇孙之时是什么心情。

当年那小子的满月宴他可是亲自去了的!

若说他是太上皇的皇孙,那么月箩(王夫人)的儿子ꓹ 他的嫡亲外甥哪儿去了?但是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回思以前太上皇对贾宝玉的态度,再加上圣旨已下,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也没有过于去纠结,反正,对他来说那不会是一件坏事。

但是要说太上皇要将江山托付给贾宝玉,他还是觉得太轻率。

杜恺之笑道:“我知道大人的意思,第一,就算二皇子谋逆已经身死,但是陛下尚且还有一子。

其二,就算太上皇不愿意再立陛下之后,也还有忠顺王爷一脉。

其三,虽然看起来太上皇似乎已经确定了之前的靖远伯便是当年义忠王爷的嫡子,但是,将之封为靖王便已经是足够的慈爱眷顾了。

靖王爷毕竟在民间长了十多年,若是立他为君,只怕天下臣民不服。”

王子腾点头,杜恺之所言,与他想的大致不差。

事实便是如此,先不说太上皇还有别的选择,就说贾宝玉毕竟并非生长在皇家,那他血脉的事,谁能确保万无一失?封为王爷,准其富贵尊荣一生便足以,册立为天子,天下人只怕难以信服。

谁知杜恺之却笑道:“三点之中,吾认为,第一点,可以去掉,大人以为然否?”

王子腾沉默了一下,勉强点头。

不用虚言,以王子腾的位置,他对于两代皇帝之间的紧张局势比别人更加清楚。

所以,从他之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他知道,今次京城之变,绝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般,是二皇子一手策划。

景泰帝意欲逼宫,却被太上皇镇压,这才是真相。

至于二皇子为什么要紧接着谋反,他不确定,但是,有一定的猜测。

当初景泰帝的大内监临死前的那句话,他可是知道的。

所以,杜恺之说四皇子没有机会,也有道理。

杜恺之继续道:“忠顺王爷一向不为太上皇所喜,便是到了如今,也只有区区郡王之位。

至于原因,实在是太多,相信大人也悉知,就不用属下一一列举了。

加上忠顺王爷素喜男风,或许已致生育艰难,如今其已过天命,却膝下只有二女一子。

先不说小王子品性如何,只这般状况,将来未必没有血脉断绝之嫌,所以,吾认为单凭这一条,太上皇也不会考虑忠顺王爷。

当然,毕竟是太上皇唯一亲子,也不可完全排除忠顺王爷的资格,吾权且分与其三成之机,大人认同否?”

王子腾想了想,还是点点头。

皇帝新死,谁为新君就是天下头一等的大事,所以集思广益很重要。

“就算太上皇不愿意立忠顺王爷一脉,还有宗室诸龙子龙孙可以选择。”

王子腾道。

杜恺之笑道:“大人说的对,但是自古以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谓之家天下。

宗室中人,虽然可说是一脉,到底算不得至亲。

以太上皇之骄傲,若非别无选择,绝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

大人莫非忘了当年义忠王府惨案了么……”

王子腾心头又是一震,他自然没有忘记当年那桩大案,当时太上皇震怒,下旨边军入境,地毯式围剿三月,生生将当时的天下第一邪教白莲教,拆碎揉烂,以致于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却有很多人知道,当时的白莲教,不过是做了景泰帝手中的一把刀而已。

就算是那样,太上皇还是没有动景泰帝。

甚至第二年,就直接传位给景泰帝了。

就因为景泰帝是他的顺位继承人,且权谋机变足够,历练足够,子嗣也健全……

或许要是太上皇没有那么长寿,景泰帝会是一个好皇帝也说不定。

“大人……?”

王子腾回神,“你继续说。”

杜恺之笑笑,道:“太上皇文治武功,古今帝王之中也算少见,若是在其之后,帝位却传至偏脉当中,太上皇如何甘心,后世提及,怕也会有所遗憾。

所以,吾认为,太上皇选择走这一条路的可能性也不高。

再看咱们这位靖王殿下……

呵呵呵,天资、性情便不用说了,就说太上皇待其之诚心,整个宗室所有子弟,无人能出其右。此其一。

另外,虽然当年义忠王爷有过逼宫之举,但是其已死十数年,加之还有整个王府数百性命做抵,太上皇心中只怕早已无恨,只有憾。

而靖王殿下这一出,恰好能够填补这一点,这也能与太上皇待靖王之诚相契合。

最重要的是,大人或许还不知道,如今京城内外诸事的主事者,正是靖王爷,连领兵攻打谋反的二皇子,也是靖王爷亲自出的手,大人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吗?”

“当真?”

毕竟相隔着数百里,王子腾还真不清楚这一点。

杜恺之郑重的点头。

见王子腾陷入思索,他继续道:“所以,若是以把握来分,吾就算赋予宗室诸王孙三成之机,加上忠顺王爷三成,那么余下的四成,也当尽归靖王爷所有!”

四成……

似乎也并不多。

王子腾心中下意识的想道。

“大人!”

杜恺之忽然拜喝道:“自古以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靖王爷以前与大人的情分,若是他日靖王爷能够登临大统,对大人来说,是多么好的机会?!

古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尚且不惜,如今近乎一半的机会摆在大人的面前,难道大人还不敢赌一把?

成,不但能保住大人现在的权势富贵,将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寻常。

败,也不过尔尔。

这可是天赐予大人的良机了,大人应当珍视之。”

杜恺之越说越激动,似乎他说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一般。

王子腾长呼一口气,看着他,拱手道:“先生所言我已尽知,请先生容我细思。”

见王子腾如此反应,杜恺之显然不太满意的,但是该说的话他也说的差不多了,就差直接让王子腾马上向靖王投诚,里应外合,共谋大业了!

再言两句让王子腾珍视机会的话,他也告辞离去。

王子腾没有送他,而是独自坐在太师椅上沉思,良久,他拿过案上的笔,向京中写了数封信……

……

京城到铁网山原本只需要大半日的马程。

但是因为有着景泰帝的灵柩,加上太上皇身子不顺,三军只能缓慢前行。

偏生天公不作美,返程的当夜,淅沥沥下起了雨来,到了后半夜竟成了势,不但又耽误了半日的行程,且大雨冲毁了道路,为了避免太上皇等人的龙辇以及景泰帝的灵柩颠簸,三军只能走走停停,将道路完全填平之后再走……

军帐之内,贾宝玉看着陈也俊、卫若兰笑道:“陈兄、卫兄此番筹集粮草,劳苦功高,等回京之后,我会如实报奏朝廷,论功行赏。”

“王爷言重了,都是王爷看重,给我们这样历练的机会,不敢言功。”

两人原本都是京中的公子哥,此番真正办了一件正事之后,感觉气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稚嫩少了些,稳重多了点。

摆摆手让他二人坐下,道:“京中因为齐王作乱,你们二人家中也有一些变故,想来你们也听说了。”

两人点头。

他们早就收到家里的消息,不过因为并没有直系血亲有伤亡的情况,所以并没有赶回去,而是坚持把贾宝玉安排的事情做好,做完。

说起这个话题,他们自然很容易想到冯家的惨事,陈也俊经不住问道:“敢问靖王,不知道冯大哥现在如何了?”

卫若兰悄悄拉了他一下,陈也俊却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贾宝玉看见,也没什么表示,只道:“冯大哥家人被害,心情不好,你们二人回京之后,还需要对他多多劝导才是。”

陈、卫二人赶忙应是。

闲话几句,便欲让他二人离去。

卫若兰却对陈也俊道:“你先去外面等我,我还有点事与王爷汇报……”

陈也俊眼露纳罕之色,却没有说什么,点点头告辞退下。

然后卫若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交到茗烟的手中,并对贾宝玉道:“这是我父亲派人给我的,叫我一定要亲自交到王爷的手中。”

茗烟知道重要,赶忙将信递给贾宝玉。

信封是空白的,上面什么字也没有。贾宝玉似乎想到什么,默然拆开,细细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将信放下,问:“卫将军可还有别的什么说的?”

“没有,父亲只给了我这封信。”

贾宝玉点头,道:“等会儿你们将手中的事交接完,便直接回京去,先瞧瞧家中的情况也好安心些。”

卫若兰心头有些疑惑,但是看贾宝玉别无吩咐,也只能拱手告退。

等他离开,贾宝玉面色才冷冽下来。

卫立琁送的信中,说的两件事,却都是关于忠顺王的。

眼下这种情况,显然令这位一直躲在景泰帝咯吱窝底下的窝囊王爷坐不住了……

刚刚生出轻视,贾宝玉立马正了正心态。

任何时候,轻敌都是最愚蠢的思维。

忠顺王虽然看起来有些废物点心,但是,作为太上皇表面上唯一活着的儿子,或许,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也说不定。

不过他也并不太担心,他早就想好了今后如何自处,不会被其牵着鼻子走。

在一个英名的皇帝手底下,多做实事,少搞小动作,才是聪明之举。

卫立琁的信中有他针对忠顺王提的应对措施,也都是很稳妥不冒进的,所以他不给回信,便是默许的意思。

随手将信笺搁入火盆之中,贾宝玉起身,往太上皇得行宫而去。

太上皇如今等闲是不见外臣的,但是他却每日至少能见到太上皇两次……

这个时候,圣眷是最重要的。

第452章 巧姐儿第594章 关押庵堂第811章 三姐妹的心思第569章 私生子?第725章 感悟第590章 更易接受的说法第530章 揭秘(四)第325章 贾敬宾天第711章 王熙凤主仆第396章 万无一失第465章 猜疑第438章 回伯爵府第214章 山中高士第246章 她时间不多了第767章 最难啃的花儿第750章 快学林妹妹叫哥哥第447章 分冰第391章 刀,比匕首厉害第461章 秋狩第355章 撒尿第644章 石小夫人第790章 黛玉的生辰第337章 放弃第103章 叶府小宴第785章 认亲第345章 王熙凤、平儿关系更进一步第253章 药方第326章 锦衣军来人第153章 庆功宴(七)第638章 继承权第833章 钗黛合一第533章 揭秘(七)第103章 叶府小宴第501章 这个丫鬟有点逆天第588章 时运与命运第571章 别无选择第465章 猜疑第492章 偏心的二爷第400章 恳请第521章 乱起(一)第5章 拐子第51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第43章 头一场雪第152章 庆功宴(六)第299章 双俾第794章 夫君的要求第16章 妖精!第612章 非俗人的见面方式第687章 探春的把柄第258章 败露第458章 闲话第140章 当可封爵第241章 中招第15章 一家和乐第412章 姐妹秘语第166章 恐吓第678章 留客第544章 隐退第56章 沁园春·雪第609章 臭二哥哥第102章 贾子衡第423章 芒种第304章 将王妃休了第199章 密见第5章 拐子第121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第475章 愤怒第206章 林妹妹回府第524章 落幕第290章 坐吹箫第58章 千里江山图第512章 南书房议事第81章 一直记着第799章 登基第150章 庆功宴(四)第544章 隐退第564章 落难冯家第355章 撒尿第726章 冒死以报第251章 昨儿为什么不提?第227章 议第392章 包扎第548章 旷野第140章 当可封爵第323章 蓉儿媳妇也死了?第626章 献祭第475章 愤怒第377章 花魁大赛(二)第226章 惹急了我,就成全你第6章 不好的预感第824章 四美吟(一)第262章 第二次第679章 甄家登门第297章 宴第229章 深意第719章 探春竟是最小的第104章 甄宝玉身世之谜第29章 蒹葭第86章 筹划第224章 失而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