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将军王袁庆柏

第102章 大将军王袁庆柏

承泰五年五月下旬的一天,身在当春园九经三事殿的承泰帝,收到西部传来的一份军情奏折,看完大吃一惊,特意让御前近侍太监窦英传来了袁庆柏。

当袁庆柏步入九经三事殿的暖阁,承泰帝的第一句话便是:“庆柏,你的猜测成真了,青海的藏丹津果真造乱了!”

袁庆柏闻言并未惊讶。

“你这便和朕一同去见你皇祖父!”

承泰帝焦急,说完便带着袁庆柏一同走出九经三事殿,前往澹定居。

当景安帝仔细看了军情奏折后,对袁庆柏感叹:“此事果真被伱料中了!”

两年多前,景安帝曾当着承泰帝的面,问袁庆柏对西部战事的看法。

袁庆柏根据前世的情况做出一项推测,说青海的藩王藏丹津或有反心,准噶尔的策妄或会支持藏丹津在青海造乱,图谋青藏。

当时承泰帝还不以为然,认为藩王藏丹津没这个胆子,因为藏丹津造乱便是在自取灭亡。

当时景安帝虽认为这种可能存在,却也不认为此事真会发生。

而现在,此事果真发生了!

根据此次的军情,准噶尔汗国的策妄,支持青海蒙古藩王藏丹津造乱,藏丹津胁迫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并发动武装叛乱,对于不肯参与会盟的青海藩王,便率军攻打,青海已呈现开始大乱的严峻局势……

“既然藏丹津此次发动了叛乱,便不会罢兵停战,不会接受朝廷的劝谕,青海将会大乱,若不尽快调集大军征讨,青海危,青藏也危。”

当着景安帝、承泰帝的面,袁庆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果然,此后一个多月,青海局势的发展又一次应证了袁庆柏的推测。

藏丹津屡犯西北重镇西宁,扣留并杀害朝廷派去调和的钦差大臣……

七月初的一天,承泰帝再次来到澹定居跟景安帝商议西部战事,景安帝对承泰帝道:“朕要任命庆柏为抚远大将军,让其前往西部指挥平叛!”

承泰帝听到这话竟没有很惊讶。

袁庆柏考过武状元,又当了几年的领侍卫内大臣,个人武艺惊人,军事才能也过人,又预言了青海叛乱……

这样的袁庆柏很有资格当这个抚远大将军了。

不过,承泰帝担忧道:“父皇,庆柏可是储君,何必让他犯这种险?他要是打了败仗,又该如何是好?”

景安帝道:“正因他是储君,才要让他趁此机会出京历练一番。”

“咱们大周的储君若从未外出历练,可不利于将来当天子。”

“你登基前可没少出京办差,你年轻时还喜欢微服出行,朕当初可是鼓励你的。”

“此次平叛藏丹津,咱们自然会调集足够的兵力钱粮,只要庆柏不发昏,凭他的才能,加上有人辅佐,必能获胜。”

“庆柏此战不是胜败的问题,而是看他要耗费咱们多少兵力钱粮,他若能尽快平叛,耗费兵力钱粮不算很多,那便是大胜仗!”

景安帝又道:“此次庆柏任抚远大将军,再调王子腾以参赞大臣辅佐庆柏,命川陕总督甘继先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命四川提督岳仲为参赞大臣,辅佐庆柏。此次还会以你这位天子的名义,任命庆柏为抚远大将军。”

承泰帝听到这里,有些惊喜,也放心了一些:“此事儿臣听从父皇的。”

不听从也不行啊,军权依然被景安帝掌控着。

承泰帝也知道,自己在军事才能上比不过景安帝。

而且,凭承泰帝对生辰八字的迷信程度,若让他掌控军权,他可是会根据生辰八字的算命情况安排前线武将的……

以承泰帝的名义任命袁庆柏为抚远大将军,这无疑能释放出一种信号,景安帝已让承泰帝享有军事大权,袁庆柏此次若能打一场大胜仗,对承泰帝很有利,也对他的一系列新政很有利……

曾经,景安帝任命原十二皇子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部,十二皇子因此成为大将军王。

这次,景安帝以承泰帝的名义任命袁庆柏为抚远大将军,作为皇子和武郡王的袁庆柏,也因此成为了大将军王!

当即,景安帝遣人将袁庆柏召到了澹定居,说了任命袁庆柏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部的决定。

很快,王子腾也被宣召来到了澹定居。

王子腾业已当了四年多的京营节度使,是时候调任了。

当王子腾得知自己被调任为参赞大臣,辅佐大将军王庆柏出征西部,很是惊喜,这可是立军功的好机会,也是跟太子庆柏亲近的好机会。

而且景安帝还直说了,若此次能打大胜仗,便对王子腾封侯,并任命王子腾为九门提督!

虽说九门提督和京营节度使都是正二品武官,但九门提督比京营节度使更重要更尊贵。

九门提督是直接负责守卫神京城的,京营节度使则是负责拱卫神京城。

九门提督是可以经常面圣的,是天子的亲信近臣。

九门提督是有较大几率转为高级别文臣的。

袁庆柏则不由联想到了原著,原著里,好像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子腾由京营节度使调任离京的……

议定后,景安帝让承泰帝、王子腾先离开,将袁庆柏留了下来。

景安帝对袁庆柏笑道:“庆柏,朕曾作过一首诗,今日朕要将这首诗写给你。”

说完他便援笔濡墨写下了一首诗:

《无题一首》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写完这首诗,景安帝对袁庆柏问道:“庆柏,你可知朕为何送此诗给你?”

袁庆柏郑重地说了起来:“皇祖父今日特特送此诗给孙臣,必有深意,孙臣斗胆推测一番,若有谬误之处,望皇祖父赐以教正。”

“皇祖父认为,能在战场挽弓策马打胜仗的男儿,才是真正的英雄,也才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一个雄才大略之人,是文治武功兼备的。”

“皇祖父曾几回御驾亲征立下赫赫战功,希望孙臣也能和您一般文治武功兼备。”

袁庆柏知道,景安帝是希望他成为一位如景安帝这般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天子,但这话儿他当然不便直说出来了。

景安帝欣慰一笑:“这只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你是天生的奇才武将,若你这辈子都不亲自上战场立军功,朕认为可惜了。” “此次朕任命你为抚远大将军,让你当这个大将军王,就是在给你好机会,你要好好珍惜把握,尽全力打个大胜仗,让朕喜欢喜欢。”

袁庆柏神色肃穆地郑重道:“孙臣谨遵皇祖父之命,必尽全力平叛!”

他知道,这个大将军王对他而言是一次冒险。

他若吃了大败仗,丢了青海甚至丢了青藏,对他而言可就糟糕了,可能影响到他继位,他也有那么一点子可能死在战场。

而一旦他此次打了大胜仗,快速平叛了藏丹津,好处也很大。

凭这军功,他足以晋封亲王,也会让景安帝、承泰帝对他更加赏识,有利于他继位,他继位后也会是一位有赫赫战功在身的天子……

他能拒绝这次冒险吗?

他不能,因为这是景安帝的决定。

何况,作为一个有大志向的男儿,岂会没有冒险的时候?

景安帝亲手将《无题一首》的诗稿递给了袁庆柏,袁庆柏郑重地收了起来。

景安帝不忘提醒:“朕送你此诗,别告诉你父皇。”

袁庆柏会意一笑:“是,皇祖父。”

承泰帝擅长治国,但他个人武艺差劲,军事才能也不好,也没立过什么军功,这首《无题一首》显然跟他不符。

袁庆柏笑道:“皇祖父,孙臣受了此诗的启发,倒也有了作诗的灵感,想作一首诗回赠皇祖父。”

景安帝笑道:“哦?这倒是让朕很好奇了,虽说朕曾多回让你作诗,可这回朕对你要作的诗是最有兴头的。”

在景安帝的见证下,袁庆柏援笔濡墨写出了一首诗:

《男儿行》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这是前世清朝黄景仁的一首代表作,诗题本为《少年行》,眼下被袁庆柏改成了《男儿行》,借此诗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此次出征的豪情壮志。

“好!此诗好!此豪情壮志更好!”景安帝不由称赞,还笑道:“这份诗稿朕留着了,你应该再写一份给你父皇瞧瞧,也好让他更放心些。”

袁庆柏走出了澹定居,发现太监窦英守在外头,窦英忙上前道:“柏三爷,圣上让我在此候着,说等你出来,便传你过去呢。”

袁庆柏会意,当即前往九经三事殿。

到了九经三事殿,袁庆柏发现承泰帝在对王子腾训话。

承泰帝再四叮嘱王子腾此战必须好好辅佐袁庆柏,必须大胜。

承泰帝又郑重其事叮嘱了袁庆柏,让袁庆柏此次全心全力争取打大胜仗。

承泰帝素来是一位对国事很认真的天子,何况此战无论对他还是对大周都很重要。

承泰帝叮嘱完,让袁庆柏、王子腾两人再仔细商议商议。

袁庆柏道:“父皇,适才在澹定居,儿臣作了一首诗,皇祖父让儿臣将这首诗写出来给父皇瞧瞧。”

承泰帝不禁有一点子不满了:“这时候你还有作诗的心思?”

袁庆柏道:“是一首跟儿臣此次出征有关的诗。”

承泰帝闻言恍然,道:“你便写出来让朕瞧瞧。”

袁庆柏再次将《男儿行》写了一遍。

承泰帝也不由称赞:“好!你此次出征就该有这样的志向气概!”

王子腾趁机献媚道:“柏三爷高才,这首诗也是臣目下心中的志向,请圣上放心,柏三爷有此豪情壮志,此次他指挥平叛,必不会叫圣上失望的。”

承泰帝点了点头。

待到袁庆柏、王子腾一同离开九经三事殿,承泰帝将《男儿行》反复看了又看,然后准备收起,却又没这么做,而是让窦英将诗稿装裱起来,挂在了暖阁里,以此期待着儿子庆柏此次打个大胜仗。

因袁庆柏要跟王子腾再仔细商议西部战事,他带着王子腾前往年芳斋。

到了年芳斋,王子腾趁机道:“柏三爷,可否让我见一见我的侄女?自打我那侄女跟了柏三爷,四年了,我都没见过她了,听闻她马上又要生产了。”

王熙凤跟了袁庆柏四年多了,期间袁庆柏安排过她和娘家的女眷见面,倒是没安排她和王子腾见面。

袁庆柏没有拒绝:“你侄女马上要生产了,肚子甚大,倒是不便让她出来见你的,这样吧,我领你进去见她。”

王子腾感激道:“谢柏三爷。”

袁庆柏命人去内宅通知一下,让女眷们做好回避,然后才领着王子腾来到王熙凤的房里。

王熙凤挺着很大的肚子,见王子腾到来,喜形于色,目中灼然生光:“叔叔让侄女好想,可算是见到您了。”

本来她还不想哭的,这话儿说完,倒是把自己给感动了,加上心中一直有委屈,竟情不自禁啜泣了起来。

王子腾是个爱体面的人,他在景安帝、承泰帝跟前不得不毕恭毕敬、翼翼小心,眼下当着侄女王熙凤的面,他便习惯性地摆出了一副气昂昂光灿灿的姿态,笑道:“柏三爷今日开恩,容我来见你一见,怎还哭了呢?”

王熙凤瞄了眼袁庆柏,可不敢当着袁庆柏的面说主要是因自己这几年受委屈了。

她倒是想单独跟王子腾聊一聊,却也不敢如此,她可是已被袁庆柏有所降伏,对袁庆柏有所畏惧。

王子腾有些分寸,简单跟王熙凤聊了几句便道:“我和柏三爷有要事相商,这里又是柏三爷的内宅,我倒是不便多待的,今日能见一见你,我就满足了,你好生保养身子,我去了。”

王熙凤忍不住好奇:“叔叔和三爷要商议何事?”

王子腾看了眼袁庆柏,袁庆柏笑道:“但说无妨。”

王子腾当即将出征之事说了一番。

王熙凤听完都傻眼了:“三爷要出兵放马?”

不知大家对圆明园了解多少,作者最近研究圆明园的全图和四十景图,实在被震撼了,不愧是集天下园林之大成的万园之园,可比大观园牛忒多了……

第110章 庆柏登基,红楼天子第97章 袁庆柘死,五皇子死,北静王死第120章 我王子腾有名将之资第113章 奏折第18章 元春的亲事第31章 冷面王的儿子们第35章 抄家第32章 圈禁袁庆柘第5章 出类拔萃第127章 捉拿赖嬷嬷和赖尚荣第16章 惊涛巨浪再起第23章 父子双打争位第100章 庆柏力挺承泰帝第6章 王妃夏侯氏第12章 庆柏让朕满意第77章 庆柏偕元春归宁第120章 我王子腾有名将之资第55章 庆柏释放九叔第32章 圈禁袁庆柘第4章 望蒙圣上抚养训教第99章 要来一个金钗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114章 庆柏的帝王术第107章 景安驾崩前,春游同作诗第93章 庆柏第二子夭亡第105章 晋封忠武亲王第126章 贾珠当家荣国府第46章 初见尤秦第1章 皇孙袁庆柏第3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116章 庆柏驾到荣国府第42章 武状元袁庆柏第56章 九叔归来第13章 弑君第30章 冷面王VS贤王第2章 挽弓惊人第14章 太子坏了事第30章 冷面王VS贤王第26章 王子腾调任京营第95章 元旦朝贺,太和生变第87章 滚出宫第118章 皇后元春第21章 元春和她的珠哥哥第37章 让贾珠活下去第35章 抄家第6章 王妃夏侯氏第23章 父子双打争位第3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1章 皇孙袁庆柏第2章 挽弓惊人第28章 朕的皇孙去哪儿了第65章 庆柏秘密立为太子第18章 元春的亲事第44章 秦业大喜第81章 满堂笑声第8章 贾代化的想法第101章 大周是世界头号强国第86章 太子不可犯第8章 贾代化的想法第13章 弑君第54章 祖孙聊天第115章 天子驾到太医院第111章 飞龙在天,先帝传承第122章 圆照园:超大型大观园第74章 庆柏献策:摊丁入亩第12章 庆柏让朕满意第15章 贾家受到波及第35章 抄家第6章 王妃夏侯氏第66章 不是太子,实为太子第94章 冬日打雷,暴雨降临第60章 冷面王和大将军王第84章 庆柏偕尤氏探丧第64章 皇后不是夏侯氏第81章 满堂笑声第99章 要来一个金钗第39章 议论纷纷惊叹连连第58章 庆柏任领侍卫内大臣第93章 庆柏第二子夭亡第53章 是谁指使的第36章 当春园咏春风诗第57章 禅位当太上皇第82章 元春醉酒第23章 父子双打争位第104章 大胜仗归来第9章 法驾承德第61章 大将军王:儿臣不服第74章 庆柏献策:摊丁入亩第95章 元旦朝贺,太和生变第60章 冷面王和大将军王第55章 庆柏释放九叔第90章 庆柏任议政大臣第110章 庆柏登基,红楼天子第57章 禅位当太上皇第116章 庆柏驾到荣国府第98章 元春怀胎,黛玉进宫第94章 冬日打雷,暴雨降临第84章 庆柏偕尤氏探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