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庙堂之高思其民(四)

过了几日,薛家一行启程回金陵,刘玄带着长随一直送到通州码头上。

“四郎,内阁下制了?”

“是的薛世叔,内阁已经明发天下,授正七品宣议郎,领殿中司侍御史,充任分巡浙东行省杭秀越明温台诸州监察御史。”

熟知国朝官场规矩的薛规不由眉头微微一皱,这官职有些玄机啊。

殿中司侍御史是惯例,意味着刘玄虽然出任地方,但依然是京官身份,这是庶吉士的特权,只要不被贬褫,以后的仕途里都会有一个相符的京官身份,别的同僚是羡慕不来。

分巡浙东行省秀越明温台诸州监察御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巡察御史。虽然只有正七品,却位高权重。首先他是“奉旨代天子巡狩”,地位尊崇;其次,“凡州县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职宽权重。但是责任也重大,“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且这份官职也指定了刘玄巡察的范围,浙东沿海的杭、秀、越、明、温、台六州。薛规自有自己的渠道,知道“贤婿”刘玄的任命出自圣上的御笔钦点。即如此,圣上确实有让刘玄整饬沿海兵备,以治倭乱的意图。

可是为什么不加武职,好直接受领兵权?没兵权如何治倭乱?

薛规是知道的,贤婿刘玄五岁时因其父立大功,有恩旨荫正九品昭武尉。又十二岁开始上阵杀敌,累积军功,数转为从六品忠武使。这些都在左军都督府里记得明明白白的。后来为了东华门唱名,锁厅投试。但他这军职身份还在啊。

或许是圣上不想刺激某些人。薛规对浙东沿海诸州的倭乱略有耳闻,想必这些消息应该也传到圣上耳朵里了。

想到这里,薛规眉头一挑,今上终于开始展露“天威”了。隐忍了近二十年才缓缓亮出不为人知的一面,应该不是一位简单的主,怕是不好伺候啊。

定了定神,薛规继续问道,“四郎打算什么时候赴任?”

“回世叔,我还要投贴进宫,去御前谢恩。再去吏部和门下省领执照和旗牌,需得有个十来日,预计三月初出发。不过我已经定计好了,丫鬟和部分家丁走运河南下,我跟天德、豫春、友德、国胜,还有重明、传嗣等人,直出北直隶天津镇海港,乘海船先去金州,在那里见见我三四年未见的大哥大嫂。再转乘海船,南下直趋浙东,在余杭上岸,先去浙东行省布政司投了文书,尔后去上任,巡视地方。”

“走海路?四郎能乘船吗?”

“仅能不晕船而已。正是我不擅操舟弄帆,所以才要走一遭这海路,好好亲身体验一回。”刘玄笑着答道。

薛规看着满脸自信的刘玄,听着他说出的这句话,不由心里一声长叹。自己这位姑爷能中状元,绝非侥幸之事。“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太史公此言确实有理啊。

“贤侄此去三吴任职,多有艰辛,我无以相送。此前托了好友在江南苏州觅到几位高人巧匠,费了半年时日,方才打造出这么一把苗刀,赠予贤侄,防身杀贼。”

薛规话刚落音,随从捧上一方长盒,立在旁边。薛规推开木盒盖子,捧出一柄总长五尺的长刀来。刀鞘漆黑,直长微曲。

刘玄恭敬接过刀来,握住约一尺二寸的刀柄,轻轻抽出刀身来。只见刀身居然长三尺八寸,只是稍微带一点弧度,更接近于直刃,刀尖无比锐利,闪着摄人的寒光。

双手握住粗厚的刀柄,刘玄后退了十几步,轻轻地挥动了几下,又轻轻地搽拭了一下刀刃侧翼,无比地锋利,差点就隔空破了他的手指头。

“世叔,此刀又名细刀、长刀或千牛刀,因为形如苗禾,所以被军中称为苗刀。前周太宗年间盛行,从前唐大刀和仪刀变化而来,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长处,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有前唐陌刀之凶猛,却更轻便好用,步军率先和陷阵勇士最喜用。”

听完刘玄的解说,薛规哈哈一笑道:“贤侄,这些道道我却是不知,我只知此刀是苏南高人能匠以广南东省佛山坠子生钢,加以灌钢炒炼法,历经数十天的浇淋叠打方得。成刀后工匠试过刀,重叠六口开膛的生猪,可一刀劈为两截。”

刘玄小心地将刀身收回刀鞘里,双手接过此刀,递给了身边的徐天德,然后躬身拱手,肃色行礼道:“多谢世叔赠刀!”

上阵杀过敌的刘玄深知,有一口好刀,等于多了半条命。

这时薛规含笑低声道:“此刀虽是工匠打造,但这刀囊却是宝钗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刘玄脸色一正,拱手对着不远处的座船,行了一礼,“玄,谢过宝钗妹子。”

“四郎客气了,愿君此去一帆风顺,扶摇青云。”脆生生的声音从座船帷幔后面传了出来。

薛规抚着胡须,含笑不语,一脸的欣慰。旁边的薛蟠却在嬉笑,但是却不敢出戏言。

这时,贾琏也上前来,双手捧着一张弓递上前来。这张弓弓身雕有花纹,更有金银珠玉等珍宝装饰,珠光宝气,闪烁耀眼,显得无比珍贵。

“四郎赴任地方,我夫妻二人也无以相送。前些日子,偶然间淘得这张宝雕弓。四郎骑射了得,正好用得上。”

刘玄接过来,稍微用力一拉。他是行家,一上手就知道这把弓华而不实,还不如一张格弓。不过贾琏的好意,他也不好推却,便笑着说道:“好弓,果真是一张好弓,谢过琏二哥。”

寒嘘几句,刘玄也有空挡跟丘好问和姐姐叙话了。

丘好问只是三甲同进士,一年观政期满,擢升从八品承事郎,授湖广南省岳州通判。岳州虽然只是下州,但地处大江之畔,是为通衢要冲,所以这官职也算可以,比其他的同科三甲同进士强一些。

主要是他父亲丘奉诚点了学政,迈过了官场一道大坎。尤其是这岭东省,是文贤先师和兵家圣师的故里,这一省大宗师的尊荣仅次于南北直隶和东西中三都的提点学政。丘老爷岭东学政期满,就地擢升岭东省转运使。就任粮台不到半年,上司岭东布政使丁忧开缺,丘老爷直接署理藩台,一跃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所以选官的吏部怎么也要买几分薄面。

丘好问已经在东华门叩谢了天恩,去吏部领了文书执照,正是去赴任的时候。他们两口子计划好了,一同南下,先到了历城,拜见了父母亲,已经怀孕三个月的三娘子留下,丘好问带着幕僚和随从再继续南下。在京口转江舟,逆江而上,过武昌直入云梦湖,溯洄湘江,在潭州的湖广南省布政司投文,再去岳州赴任。

三娘子拉着刘玄的手,还未开口已经是泪眼婆娑。而今姐弟又要天各一方,下次相见不知是何年何夕,如何不叫三娘子悲切。

“姐姐莫悲切,小心伤了身子。”刘玄陪着笑劝道,“我是个不安分的主,说不得哪一天寻个由头就跑去历城,见你和小侄儿,到时姐姐可不要嫌我烦。”

三娘子噗嗤一笑,“你这猴儿,尽哄我开心。”

寒嘘一番,时辰也到了,众人纷纷上了船,向岸上的刘玄等人挥手告辞。船工们扬帆撑篙,驱动着四艘座船依次离开码头,沿着河道缓缓向南而去。

第四十二章 周府寿宴闻奇案(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岁已知世事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诡事(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华看琼花(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一百四十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迳抱静园城市间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简牍纷朱黄第十八章 薛府求医循北来(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练兵有新法(二)第一百零一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雾天难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间第二百五十六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二)第四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二)第四百零五章 奋向青门学种瓜(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四)第三十九章 贾府门里训弟子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苏城里开元宫第二百五十六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二)第四百一十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四)第六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二)第二百二十章 状元转做伐柯人(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贾宝玉会金陵(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二)第六十四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练兵有新法(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观江楼上玉壁连(三)第三百零九章 列圣忧勤德泽深(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闻名青玉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带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五十九章 贾玉诚意救甄玉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风卷絮(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一)第九章 国子监里只读书(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横戈盘马太原路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伤人索谁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三十六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五)第五十八章 祖制难违自从循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谁知重见楚江滨(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四)第六十五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万里宾客自西来(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四)第五十八章 祖制难违自从循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一)第六十三章 二进贡院赴秋闱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关里扬威武(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阵受点检(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见九州悲(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万古歌咏志第三百四十一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四)第十二章 宁府小聚为拜师(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贾玉异际遇(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为报京华旧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见九州悲(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贾府秽闻染永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东顾气如山(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云一片闲舒卷(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驰骑谕幽并(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风卷清江暗雨来(一)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远忧其君(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间信有白头痴(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一)第三百零五章 侧蓬帆过古刹寺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远忧其君(二)第二百零三章 众军齐整蓄势发第二百五十五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一)第七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