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二)

“父亲,刘家和刘四郎这些年到底藏了多少东西?”过了好一会,杨翯才感叹道。

“我携家在辽阳偏居了近十年,更是刘四郎的恩师,关系密切。此前我们以为刘家只是好利之家,遍开商社工厂,耳闻的私下培养工匠、账房等,只是以为逐利之举。却不想里面另有玄机。三郎,这些年在辽阳,我们一家与刘家往来甚密,你又与四郎时常结伴读书,你我都看不出来。除了你我父子愚钝,就是他刘家父子心思缜密,深不可测。”

说到这里,杨慎一往椅子后背一靠,眼睛里有些失落,“每每想起这些,我就芒刺在背,心口发凉。回过头去再看孝庙先皇病重、驾崩,到广平郡王遇刺,忠廉王裹鲁国公外逃,忠顺王兴风作浪,恭庙先皇崩殂,甚至溯洄到仁庙先皇病逝,都能看到一只巨兽若隐若现的影子。”

“父亲,这话传出去会生起大波澜的。”

“我们能想到,其他人就想不到吗?我不是说军将世家亲自下场做了这些事,他们只是洞若观火。他们盘踞朝堂上百年,哪里没有他们的细作耳目。只怕忠廉、忠顺、广平、北靖、东平这些人的鬼蜮伎俩,早就被他们看得一清二楚。”

“军将世家不乏才高智绝,却偏偏装出粗鄙之状,让旁人轻视忽略。十几家世家,百年韬光养晦,代代蕴养,出一个刘四郎不易,但出数十个次于刘四郎的人才却是可得的,可被我们知道的有几个?”

“军将世家这般处心积虑,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都是拜我们前辈所赐。当初军将世家与外敌浴血奋战,文官在后面捣乱,结果造成宣同大败,不仅半壁江山尽失,周室只能偏安金陵,军将世家菁华更是几乎全军覆灭,在添补两淮世家后,花了数十年才慢慢恢复过来。”

“后来军将世家想拥立军功显赫的武烈昭王,却被文官坑死了。前周末年,军将世家有机会问鼎,却被文官勾连地方世家,推举太祖皇帝。”

听到这里,杨翯忍不住接言道:“听闻父亲此言,儿子想起此前读前人笔记,发现刘家先祖安信公阵前病故,果毅公英年早逝,有些蹊跷啊。”

“知道就好。当初一力推举太祖皇帝的袁文肃公,在给好友的书信就曾经言及,当初他最怕的就是军将世家不甘心,发起狠来跟他们争战到底。有识之士心里清楚,真打起来,文官加地方世家不一定打得过非常抱团的军将世家。于是袁文肃公连夜拜见果毅公,以大义相告。后来在军将世家聚会谋定时,果毅公苦苦相劝,说而今纷乱十几年,国窘民困,再为一已数家之利崩乱天下,军将世家将成为千古罪人。故而军将世家才退守关东九边。”

“果毅公果然是深明大义之人。”杨翯感叹道。

“这等深明大义之人,却难容与某些人,不到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果毅公一亡故,袁文肃公就擢升宰辅。”杨慎一冷笑道。

“想必从果毅公亡故开始,军将世家就不再有任何冀望了。”沉默许久,杨翯才开口道。

“是的。而今看来,他们默默地准备了数十年,等待着时机来夺回属于他们的。只是他们隐秘到瞒过了朝廷和天子,瞒过了天下人。”

“更甚者,上天在这个时候下赐刘四郎与他们,看来是老天爷也觉得亏欠他们,要加以补偿了。”

“三郎说得没错。刘四郎出世,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只是这三者中,有多少是他以及背后军将世家的良苦用心。”

“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慎一默然一会道:“是的,三郎,就算如此,我们也要再争一争。这天下百姓,没有我们儒生,如何能得教化?如何能识人伦天理?如何得享大同之世?军将世家再才高智绝,也逃离不了铜臭利欲。你看刘四郎,看上去文采冠绝,可实际上,工匠商贾,全是奔着利去的。满腹经济之才,全用在与民争利,要是没有我们约束辅佐着,这天下就成了逐利腥臭之地了。”

“父亲,儿子曾细细比较过,父亲与杜宰辅的变法,在岭东、在河南、在河东、在两湖、在江西,一力推行后,遭人非议,说名为利国,实为害民。但是在南直隶、两浙,刘四郎稍加变化后,变法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以稻改桑,比如官贷法,刘四郎直接改成商办官督,顿时效果就出来了。税收上来了,百姓们也不闹腾了。”

“儿子曾经就此事问过刘四郎,他言道,朝廷官府当做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税收不足就下场做经营谋利之事。这样的结果是朝廷只能得一分利,经办人却墨了九分。经济之事就当用经济之法,以利相驱胜过以权相逼。”

杨翯看了一眼父亲,继续说道,“四郎说,父亲要是还坚持如此变法,最后的结果就是变法的人越变越巨富,朝廷财赋开始是有缓解,百姓却家家尽破,民力被竭泽而渔。过几年朝廷税赋会越收越少,越来越难收,百姓们也越来越穷,最后一起完蛋。”

“荒谬!一派胡言!刘四郎不过写了几首诗词,就充起大儒来了?我在辽阳苦读了十年,上万册书才想明白这经济大计的道理。他读过几本书?居然敢妄谈天下经济?”杨慎一被戳到了最痛处,勃然大怒道。

杨翯坐在那里,没有做声。

他跟刘玄相交十年,常在一起读书,一起辩论。刘玄的有些想法,他能够理解,觉得有道理。加上这些年来事实摆在那里,杨慎一、杜云霖亲自主导的变法,弊端重重,各种问题不断,被义理派和老臣派抓到了各种把柄,批得体无完肤。但是有刘玄插手的南直隶和两浙变法,却异常地稳定有效。所以也有些问题,但都是癣疥之疾,加以调整下就好了。

可是父亲的这种态度,让杨翯保持了沉默。

“我今日举荐鞠中玉为河南左参议。”杨慎一突然说道,“鲁学良,我让他进了兵部,充任右侍郎。我的学生中,能超越刘四郎的没有,能与他抗衡一二的,也只有这么几位了。希望他们能助我一臂之力。”

杨翯听完后,知道父亲下定了决心,他没有做声,只是继续保持着沉默。

“三郎啊,为父我奔波二十多年,两鬓已成霜,却一事无成。再不搏一把,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华看琼花(二)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华之子归(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状元转做伐柯人(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闻僧道开清净(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后点验有玄机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听风雨倾国颜(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庙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献功求伊祜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悬晴夜燕户空(一)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东去(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论治乱有静气(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里糊涂案(二)第十四章 宁府小聚为拜师(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二百零一章 暨阳锁关定会稽(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宫一夜飞秋磷(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来新燕飞春岸(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献功求伊祜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观江楼上玉壁连(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二)第三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伤人索谁命第三百一十章 列圣忧勤德泽深(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话言要事(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无常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来薄似纱(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五十章 清虚观里蘸事忙(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飘零已是无颜色第一百七十九章 观江楼上玉壁连(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谋定乱(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六)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贾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风卷清江暗雨来(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一)第三百零八章 汉江城阙又秋砧(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荣禧国府添喜事(三)第七十四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驰骑谕幽并(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间阅事多第一百零一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一)第七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六)第四百零三章 闲庭曲槛无馀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观浮世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宫一夜飞秋磷(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寿宴闻奇案(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东去(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驰骑谕幽并(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话言要事(一)第十章 喜逢茶楼有私会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驰骑谕幽并(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谁知重见楚江滨(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苏城里开元宫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八十八章 一夜风起刀兵急(三)第十章 喜逢茶楼有私会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败立重誓(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问谁家子(二)第三百四十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伐已闻运筹中第二十一章 小小风波自散去(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四)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军列阵杭城外第一百五十二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几分径自醉第十章 喜逢茶楼有私会第九十九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间阅事多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过云无迹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二)第二百零三章 众军齐整蓄势发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将容小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