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国水军的正面交锋中,蜀国水军第一次占了上风,这次的小胜让蜀国水军看到了希望,全军上下士气高涨。而司马师率领全部新练水军的到来让高涨的士气更是到达了顶点。只是和吴国水军相比,蜀国水军在各自的战斗力和互相配合上的确还是有差距的,这点蜀国水军的将士也完全的意识到了。
司马师刚刚到达江陵城的水军大寨,蒋琬和诸葛乔就把这次水战的经过和战果仔细的讲给了司马师知道。司马师对战船上的完胜很是高兴,但是对于水军自身的差距又感到无奈。因为水军自身战斗力的培养和相互间默契的配合是需要时间来增强的,这种事急不来。
司马师对蒋琬与诸葛乔也细说了发生在武陵郡和长沙郡的战事,并且告诉二人,吴国有可能对我蜀国用兵,也就是说,吴国水军有可能对蜀国水军开战,所以蜀国水军要做好和吴国水军全面开战的准备。司马师的话让蒋琬和诸葛乔又是兴奋又有些紧张。
与此同时,吴国的江夏城里,老将程普也接到了吴王孙权,命其水军攻击江陵城的圣旨。程普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刻找来手下副将,偏将军凌统前来商议此事。凌统是吴国大将凌操之子,对水战极为精通。因为吴国水军的强大,因此也没把蜀国的水军放在眼里。
凌统看了圣旨后说道:“程将军,那蜀国水军根本不是我吴国水军的对手,对付他们横江坞的水军就已足够,何须再调我江夏水军前往?末将愿领命前往横江坞水寨,与孙桓将军一同拿下蜀国江陵水寨。只是仅靠水军去攻打蜀国江陵城,恐未必可成,到时还须程将军派兵相助。”
程普听完凌统的活后说道:“凌将军,某要小瞧了对手,蜀国面对强魏,能连战连胜,短短的二、三年时间就夺下长安、洛阳、许昌、襄阳这些地方,必有其强大之处。虽还不知其水军如今战力如何,然亦不可轻视也。”凌统答道:“程将军,蜀军在陆地上或许有强大之处,然水军之训练决不是短短几年便可改变的。末将以为,蜀国水军仍是不堪一击。某将此去,愿立下军令状,誓必攻下蜀国江陵城水寨。”
程普说道:“立军令状就不必了,只是凌将军此去一定要小心才是。凌将军还是从江夏水军中调些军力与你同去为善也。”凌统听程普如此说了,也不好再坚持,于是定下从江夏水军中调出一万军士和五只斗舰,十只艨艟舰,若干走舸船一同前往横江坞水寨。
横江坞水寨中,巡江的副将胆战心惊的来到了孙桓的中军大帐,向孙恒汇报这次与蜀国水军交战的情况。孙桓一听自己的军水竟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不由的大怒。不由分说把这员副将拖出去打了五十军棍,又把其贬为小校,军前听用。
孙桓的心里,完全是这名副将指挥失误才始使得吴国水军有此一败,对那副将所说的蜀国水军新式战舰根本没放在心上,因为在战舰里吴国的斗舰已是最大、最好的战舰了,蜀国水军又有什么新舰能与之相比呢?这名副将完全是在寻找借口而已。
就在孙桓准备出兵报仇,又怕私自出兵坏了蜀、吴二国的盟约之时,凌统所率的江夏水军来到了横江坞水寨之中。孙桓把凌统迎进了中军大帐,二人寒暄之后,凌统向孙桓转述了吴王的圣旨内容。孙桓一听大喜,把几天前和蜀国水军小小的交战了一下的事告诉了凌统,并说明因指挥的副将无能,指挥失误,这才造成吴国水军的失利。又说正准备起兵去报仇,又怕坏了蜀、吴两国定下的盟约。这下有了吴王的圣旨,便可放心的对蜀国用兵了。
于是二人决定派人去蜀国江陵城水军大寨中下战书,约定时日,在江上一决高下。前去蜀军送信的小校乘坐一只走舸船,来到了江陵水寨,通报而入后在水寨中军帐见到了司马师和诸葛乔二人,小校递上战书,司马师一看之下,战书上写着:“汝蜀国水军,扣我吴国商船在前,攻击我吴国水军在后,本将军为报此仇,特约汝于三日后,在江上一决高下,汝敢战否?”
司马师看后把战书递给了诸葛乔,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汝吴国水军欺我蜀国无人哉?汝要战,吾蜀国水军接下便是。”说完后,拿过战书在后面写道:“吾蜀国水军三日后当应汝之约,在江上一决高下。”写完后递还给了送书的小校,小校接书自行离去。
小校走后,司马师对诸葛乔说道:“蜀、吴两国水军正式交锋已不可免,此战乃陛下二年之希望所在,吾等当奋勇向前,定不可让陛下失望也。此次我蜀国水军当尽数而出,用我战舰之利定要让那吴国水军不再小觑于我。诸葛将军已经与吴国水军有过交战,对此有何高见?”
诸葛乔说道:“上次交战中,我蜀国水军在自身战力和互相配合上确不如吴国水军。那吴国水军一向骄横,此次必然也是用斗舰压阵,用朦艟舰先行攻击。我军当力争不与其接舷而战,不若用我楼船之威武大将军炮之利,横于江中,先行对吴国之朦艟舰施以炮击。待敌舰乱阵之时,再命轮船击之,可伤其多数。艨艟舰一去,则斗舰不足虑也,用炮击之便可。”
司马师听后,想了很久,然后说道:“此法可行,吾还有一策,在轮船与艨艟舰交战之时,可选出一些力大之人,在接舷前,向对方舰船之上抛掷手雷,定可有奇效。”诸葛乔答道:“善也!威武大将军炮或可用上陛下新送来之火油弹,据陛下所言,此弹一炸,可燃起大火,水浇不灭,实及水战之利器也,吾等当试之。”司马师答道:“善!便当如此,方能让那吴国水军知我蜀国水军之利害也。”
蜀、吴二国的水军都在为三日后的决战而准备着,一时间江陵城至横江坞的江面上大战的气氛浓烈起来。三日后的决战中蜀国水军是否能胜,这也关系到日后蜀国对吴国是战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