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

张角确实没有害他的意思。等张狂在草席上跪坐好了,张角一开口,便没有提到任何与当前局势有关的字眼:

“上古时期,人聚群而居,上畏天地之神威,下畏禽兽之爪牙。有大智慧者,潜究天地,观摩禽兽,突然领悟了人类的强化之道。那便是:师法自然。”

见到张角突然化身为学究,给自己上起历史课来,张狂有些疑惑,却终究忍住不问。

“人类强化之道,分内、外两种。”

“内者,为强化人体筋骨,增添人体力气,使人有徒手搏击猛兽的战力。外者,为使用兵刃武装,驯养犬马家畜,使人有兵甲之利,犬马之助,不畏惧猛兽的爪牙,而能轻松取胜。”

“于是,古之贤者,各选道路,分头研究。钻研外道者,冶炼金属,创立军阵,是为阴阳家。潜心内道者,熟视禽兽,揣摩人体,是为巫家。”

“巫家一立,顷刻间人才辈出。由于巫家修炼,注重沟通天地,役使禽兽,有鬼神之威,一时间威风无二。就连当时的诸侯们,也要在连成一气的巫家强者面前俯首贴耳。”

“然而,物极必反。巫家的大巫们,仗着自身实力,作威作福,奴役民众,终于使得民众不堪其扰。”

“于是,心怀不满的诸侯们,拥立公孙轩辕为首领,偷偷联络被忽略的阴阳家,整顿军备,在大巫蚩尤掌管巫家之时,起兵清剿巫家!”

“可是,但凡能够成为大巫者,皆有世所难寻的大智慧。”

“大巫蚩尤一见诸侯起兵,立刻拉拢部分精通制作兵甲的阴阳家弟子,将巫家私军武装起来。公孙轩辕虽然人多势众,无奈蚩尤军极为精锐,首领蚩尤的一身巫家神通,更是万人难敌。两军交战,结果公孙轩辕多为不利。”

“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巫家之中,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蚩尤的决定。见蚩尤屡战屡胜,反对蚩尤的大巫们,害怕蚩尤获胜之后,清算异己,居然决定叛离巫家,以大巫应龙为首,公然投向公孙轩辕一方。”

“得到大巫应龙的支持,公孙轩辕军势复振。双方遂于涿鹿展开大战。有了大巫应龙等人对蚩尤一方的有效抵挡,公孙轩辕军的数量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势单力孤的蚩尤,被公孙轩辕擒斩。而巫家经此一役,四分五裂,声势大衰,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巫家虽然臻于覆灭,但由于应龙等大巫的功绩,巫术却依然得以流传。随后,在天下诸侯的关注下,纵然有后羿、寒促之流大巫试图重振巫家,无奈天下诸侯吃过巫家独大之苦,自是处心积虑将巫家分裂。也就在此时,一些脱离巫家的大巫们,重新理解天地之理,推陈出新,终于创立了道家。”

“巫家的大巫虽然神通广大,修炼却极为艰难。而巫术内的分类之庞杂,亦让学者难以融会贯通,连成体系。学而有成者,往往是千里挑一。吾道家先人,有鉴于巫家传承不易,另辟蹊径,从巫术之中,改造出各种更加易学的道术,并且以大智慧,创立了吾道家的万世基础——真气!”

“此后千年,巫道并存于世,相互竞争,使得王权渐渐增强。一直等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传承艰难的巫家,这才在百家的争夺中,渐渐消亡。不少巫术也成为哄骗愚民的小伎,而真正的巫术传承,只有少数人依然保留得知。”

“巫家既亡,吾道家自然大兴。然而,其时圣人辈出,各自依据平生所学,开宗立派。吾道家一脉,终究不能够一家独大!”

“百家之中,出自吾道家,却又另辟蹊径者,有儒家。而古时的阴阳家,也在诸侯的支持下,慢慢分离出兵家和法家。其时,另有圣人墨翟横空出世,以一身惊世骇俗的武技和机关学,让墨家异军突起,占据显学地位。”

“然而,不论是哪一家,在修炼之道上,都着眼于对天地元气的操纵与利用。光以操纵天地元气,施展强力术法,从而改天易地而论,我道家独树一帜,无人可比。而在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上,我道家也是秘方良多,出类拔萃。”

“墨家在术法上比不过我道家,便另辟蹊径,尝试以外物相助,提升自身实力。由此创立出的墨家机关学,也堪称神妙无比。墨家的历代先哲中,发明制造的器物往往让人叹为观止。有宛若真人的人偶,有高飞九天的木鹫,还有号称终极战具的十二金人。”

“相较而言,儒家所修习的‘浩然正气’,并不利于强大自身。可是,儒家本身的着眼点便不在强大个体的武力。儒家要旨,在于得人,在于战胜于朝廷。当今世上,最强之人,也无法以一敌千,以一敌万。儒家要旨,便是要掌控诸侯朝廷,以借助朝廷之力,推广本门学说,对抗其余百家。”

“各家为了参与诸侯争霸,纷纷钻研强化战力之道。最终,兵家杀神白起,以杀人百万的经验,创立出能够大幅度强化人体战力的技法,立刻以其易学易成的特点,广为流传!”

“这门技法,初始被称为‘杀气’。后人以此名不利于仁义,便改名为‘战炁’。”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张狂听得极为吃力。不过,这些闻所未闻的流派发展历史,还真是让张狂大开了眼界。张角所说的,也许不完全是事实。但是,对张狂来说,他也可以从中推导一些有关这个世界,华夏修炼体系的演化脉络。

“吾之所以对你说这些,便是要告诉你,这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若是局势变了,你的对策,也要跟着改变。”

说到这里,张角喝了一口汤药,略微湿润一下喉咙,又接着讲。

“无论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术,还是道术、真气、正气、战炁,这些东西,其实都有一处共同之处。”

“天地之间,有无形之气,沛然于天地。若是能以一人之力,操纵这无形之气,便能有世人惊叹的种种神通。所谓的巫术、道术、真气、正气、战炁,无外乎便是这沛然之气的具体应用操作之法罢了。”

“对于沛然之气的应用,又可分为内、外二种。”

“巫术极为繁杂,既有修炼内气者,亦有修炼外气者,更有内、外兼修者。只是修炼入门艰难,当前已经极为少见了。吾道门经典上,虽然记载了一十七种古巫术修炼法诀,然而在吾太平道中,修炼有成着,不过如管帅【管亥】等区区数人尔。”

“至于道术、真气,看似道术为外,真气为内,其实本为一体。吾道家传承数千年,历经几十代宗师钻研,发觉内外兼修,才是直通大道的最佳路径。故此,吾太平道弟子,先练太平真气,等到真气有成,以此为根基,再修炼各种道术。”

“还有儒家的正气,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儒家修行,首重于心。心正则意诚,意诚则气顺,气顺则修炼自为。故此儒家大师看似少有习武,却能够强身健体,百邪辟易。尤其是浩然正气修炼到高深之处,与我道家一样,也能由内及外,搅动天地元气。”

“虽然儒家不重术法,敬鬼神而远之,可是一旦催动本身的正气,却能够将天地元气彻底搅乱。此之一道,是为天下法术的克星。所以,无忌你若是身怀术法,一旦遇到当世大儒,决不可随意施展法术。否则,被儒家正气冲击到,轻者重伤,重则丧命,不可不为鉴。”

“反而是战炁这种简陋不堪的法诀,只修炼内气,又不注重五脏六腑的调理,往往后患不小。除了易学易成,便于杀戮以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但凡修炼战炁者,多有早死,便是修炼中往往遗留暗伤之故。”

“偏偏就是这种易学易成的战炁,自从发端于杀神白起,历经数百年流传,已经是天下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门修炼法诀。天意之难测,可见一斑。”

“无忌,如今你的太平真气,已有成就,接下来,便可学习诸般道家真法。吾道家秘藏中,有三卷,分为、、。你想学哪一卷?”

这个问题一出,张狂只觉得自己的心脏仿佛不胜负荷一般,就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作为巨鹿张氏的嫡系子弟,张狂如何不知道三卷的内容?

他早就听说,上,记载着种种不可思议的大神通、**诀,可以算是垂涎已久。但是,当机会真的出现在张狂面前时,张狂竟有了一种人在梦中的感觉,迟迟不敢开口!

张角修习的之卷,讲究呼风唤雨、召雷引雾。张宝所学的之卷,精通五行遁术、水陆潜行。倒是之卷,历年以来,没有听说有哪位高人大成过,对这一卷的功效,张狂并不清楚。

——那么,到底要选择哪一卷来学习呢?

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