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王芬谋大事

高邑,是冀州刺史的目前的治所。

在大汉朝的初期,原本刺史一职,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设立的。所以,每一个新上任的刺史,都有权利自行挑选治所。王芬为了有效的压制冀州境内的黄巾余孽,特地将治所选在高邑,就是看中了高邑离巨鹿郡近,又靠近太行山的位置。

对于王刺史笔下的大事,麹义其实没有兴趣。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武人,除了打仗,对国家大事并没有多少发言权。麹义就算到了高邑,王刺史的大事,他也只有听的份。他要是想发表些个人见解,也绝不会被王芬看重。

由于时间充分,麹义又在营中,训练了几天兵马,这才踏上了前往高邑的路途。不一日,路程就走完了。赶在八月初一这一天,麹义一行人,不急不缓的来到刺史所在的寺所,拜见刺史王芬。

王芬已经年过五旬,须发半白。但是,他那双鹰隼般的狭长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每当盯住谁,谁就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压力。麹义虽然在战场上杀人无数,可若是被王芬盯着,也会不自觉的运起体内的“战炁”,以加强心中的安全感。

“向道【麹义】,来的正好!吾给你介绍,这位是故陈太傅之子陈逸、陈伯闲;这位是平原襄楷先生。”

麹义一听,急忙对王芬的两名客人行礼。

故陈太傅,指的是党人中号称“三君”之一的陈蕃、陈仲举。平原襄楷,则是当今世上,名声最著的方士,星象、占卜、相面之术,号称天下第一。以两位客人的身份。自然当得起麹义的大礼。

只是,麹义对这两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不熟悉。当王芬接下来与麹义讨论兵事的时候,这两人居然毫无避讳让开之意,难免让麹义心中,分外疑惑。

王芬这次将麹义叫来。是告诉麹义可以扩军的消息。

数月前,王芬以冀州有贼寇屡屡劫掠郡县为理由,向朝廷上书,请求允许冀州组建新军,用于扫除贼寇。朝廷在得到近来屡屡发生的,贼寇杀掠地方的可信线报之后,最后终于同意,让冀州自行组建新军,以防备贼寇。

“向道。天子今年年末,有意衣锦还乡,回河间旧宅祭祖。时间紧迫,你务必在天子还乡之前,将这三千人招募训练完毕,以拱卫天子!”

麹义的心中一沉。从朝廷拨下来的三千兵额,居然能牵扯到天子身上,这不得不让麹义感觉到压力。

不过。为将者,又岂会嫌自己手下的兵力太多?

当王芬非常痛快的将招募士卒、编组新军所需要的钱粮布帛之类军需。统统拨付到位以后,麹义立刻拍着胸脯表示,这些军中事物,必能在三个月之内完成。如若不然,甘愿立下军令状。

听到这话,王芬大喜。很是勉力了麹义一番。第二天,麹义就带着刺史的手令,从州府府库中领取了一千万钱,作为初期的招募费用,返回了冀州州师的军营。

送走了都尉麹义。王芬返回内室,询问方士襄楷:

“大师,麹义此人,面相如何?”

襄楷大师虽然据说年已七十,看上去却只有三、四十岁的模样。他身穿锦袍,手持节杖,一眼看上去,就是神仙中人的模样。见王芬问起,襄楷大师便笑着回道:

“此人面相,有破军之能。吾观其以后,当有多番大胜,击破天下强军。不过,此人心怀桀骜,最后当为上官所忌,终被打压,寿考不终。”

——这人是个大将之才,能打很多胜仗。不过,最终会因为桀骜不逊,被上司打压,不得善终。

襄楷大师对麹义的评价,可是太符合王芬的心意了。对王芬来说,麹义区区一介武夫,能够在自己的使用下,当大事发生的时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便已经足够。事后,此人的死活就变得不再重要了。若是此人胆敢对上官不敬,打压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听了这个评价,王芬与陈逸相视一眼,会心一笑,就此揭过,再也不提麹义此人。

“如今诸事皆备,就等天子的车驾,进入冀州了。”

陈逸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对王芬和襄楷说道。

“吾已通知多位名士豪杰,八月十五,共会于此,同商大计!”

王芬虽然早已过了容易激动的年纪,这一次,依然忍不住流露出一阵兴奋。

王芬的兴奋,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建宁元年【168年】到中平元年【184年】,天下的党人,已经被朝中的奸佞依托皇权,禁锢了整整十六年之久!

多少正直之士,被阉竖们下狱迫害,死者累累?

多少清贵之士,不得不破家逃难,颠沛流离,无枝可依?

这一十六年里,党人们在被捕、被杀、被迫逃亡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怨恨,又岂是天子区区一道轻飘飘的赦免令,就可以抵消得了的?

虽然事情是阉竖们做下的,但是,身为天子的刘宏,却不曾对此表示反对。光是从这一点来说,党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刘宏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

所以,在得到朝廷颁布的赦免令之后,不管党人们是不是出仕,心头对当今天子刘宏的怨恨,依然隐隐保留。一些怨恨重的党人,更是私下里提出,应当学习伊、霍之事,以正汉室!

伊、霍之事,是什么事情呢?如果对史书略有了解的,便能明白。

伊,是指伊尹;霍,则是霍光。两个人在史书上最为著名的事迹,就是各自正式废黜了一位天子!

自古以来,天子之位,都是终身制的。真要说起来,被人谋害而死的天子,数目其实不少。但是,被辅佐的臣子当众废黜的,有史以来,却只有两位。

被伊尹流放于“桐宫”的商朝天子“太甲”,和被霍光废黜的大汉武皇帝之孙,大汉废帝,后被转封为昌邑王的“刘胥”。

天子之位,重在其至高无上的权柄。若是天子本身都会被他人废黜,那天子之位还有什么可以显得特别神圣的地方?

所以,只要身为天子,不管贤能或者痴愚,都不会对能够废立天子之臣有任何好感。而身为人臣者,也以被人视为“伊、霍”为大忌。但凡沾染上这一条的臣子,若没有篡逆成功,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连这种言论都敢在私下发表,由此可见,党人们对当今天子的态度。

在发表这种堪称“大逆不道”言论的党人里,王芬赫然名列其中。只不过,他在被重新起复之后,并没能留在朝廷中央,而是被外放到冀州,去收拾黄巾之乱留下来的烂摊子。所以,就算王芬想要废立天子,也是鞭长莫及。

然而,事情在去年,也就是中平四年【187年】发生了转机。

当时,陈逸与襄楷相携来王芬府上拜访。突然,一天夜里,天空发生了异象。

王芬不懂天象,可是,前来拜访的襄楷,却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天象大师。他观察到那天的天象之后,情绪变得十分高涨。陈逸见了,便去询问襄楷。然后,他从襄楷口中,得到了一个令他激动得差点儿跳起来的好消息:

——紫薇冲斗,白虎坐宫,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这回真的要被灭族了!

襄楷的解释,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只是,陈逸对于襄楷大师满口的蚩尤旗啊,紫微星啊什么的术语并不感兴趣。陈逸只要知道,阉竖们很快就要倒大霉,这就够啦!

陈逸身为当年党人“三君”中陈蕃的儿子,对于害死父亲,让自己家破人亡,不得不东躲西藏十七年的阉竖们,自然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是,他本身并无实力,想要诛杀阉竖,却是有心无力。

所以,陈逸果断的找上了王芬。

王芬本人对阉竖的痛恨,并不比陈逸差多少。不过,他好歹也是在地方上施政多年的能吏,考虑起事情来,还是比较全面的。

阉竖的势力,其实并不难对付。关键在于,这些阉竖的身后,有当朝天子在背后撑腰。

所以,想要诛杀这些奸佞小人,就必须先打倒当今的天子!

ps:??杜撰历史,随心所欲的编造历史,将历史书里的一句话变成一个可堪一读的故事,便是笔者写本书的最大乐趣。不知各位读者感觉如何?给句话评论吧!

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