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吕布遭暗算

“吕布,尔敢!”

董卓的暴喝,让吕布惶恐异常。天地良心,吕布真的没有与董卓翻脸的打算。只是如今,他已经是骑虎难下。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居心叵测的李肃,会让吕布到此为止吗?

“保护相国,诛杀吕逆!”

李肃在一旁突然一声高喝,提醒董卓的亲卫们。他自己则带着一众手下,装作护卫董卓的样子,殷勤的向前挤去,想要借机靠近董卓。

短短片刻间所发生的事情,让一众侍卫都有着措手不及的感觉。眼见吕布当场杀人,董卓的亲卫们条件反射一般,将吕布当成了最主要的敌人。至于李肃这个出言提醒他们小心吕布的人,自然被亲卫们自动的划为自己一方的人。

于是,利用吕布所引发的混乱,李肃带着手下,成功接近到距离董卓五步的距离上。

“相国,听我解释……”

吕布此时,依然还没有反对董卓的胆量。但是他的辩解,在三支刺过来的长戟面前,变得全然无用。

亲如兄弟的袍泽被杀死,这个仇,董卓的亲卫们是不会放过吕布的。

戟头翻动,攻势如潮。能够成为董卓亲卫的,就没有弱者。面对大群军中第一等精兵的围攻,饶是吕布武技超强,也被戟刃在身上的锦袍上割出了好几道破口。若非他身上穿着的金丝软甲防御力不错,怕是吕布这当儿,身上已经要多出几个口子来了。

面临身死的险境,吕布再也无法保留,怒哼一声,武力全开。但见他险险的避过一支长戟。随手便握住了戟柄,用力一扯,已经将这支长戟夺到手里。

而一戟在手,吕布的武力立刻暴涨。面对铺天盖地攻过来的各色兵器,吕布闲庭行步之间,一勾。一锁,一推,一扫,便将离他最近的四名刀手和戟手一一击杀!

当然吕布就算武力通天,也绝无可能一个人杀光董卓身边的数百亲卫们。然而这些从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亲卫,若没有付出七、八十条人命,也不可能真正威胁到吕布的性命。

只要吕布的体力和“战炁”还没有被耗尽,即使在千军万马中,他依然是无敌的!

借着吕布对场边人注意力的吸引。李肃又向前推进了两步。不过,再往前,已经不可能了。此时的相国董卓,可是被十多名忠心耿耿的护卫团团围住。这些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董卓身边的侍卫,除了要够忠心、够强悍以外,还要有足够敏锐的反应。

所以,当李肃来到距董卓三步之遥的地方时,一名机敏的亲卫身手拦住了他。

“相国身边。不得乱动!止步!”

看到眼前亲卫带着警惕的眼神,李肃的脸上急忙露出一个阿谀奉承般的笑脸。

“啊。知道了,额这就……”

说到这里,李肃的笑脸依旧,手中的长剑,却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捅进了对方的心窝。不过。李肃也低估了对方的生命力。就在长剑刺入心窝的时候,那亲卫愕然之下,居然还是意识到了李肃的目的。亲卫拼着最后一口气,双手握住剑刃,居然硬生生用血肉之躯。拧断了李肃的长剑,怒喝一声:

“有贼!……”

亲卫的垂死吼叫,暴露了李肃的真实目的。不过,如今董卓就在前方三步之处,李肃对此,已经非常满意了。

“杀贼!”

仿佛是从李肃肺部最深处吼出来的变调战嚎,掀起了这一役的最**。

“安汉!”

十名随从,人人从心底吼出这两个字,为李肃作着呼应。这一幕,让正在围攻吕布的诸多亲卫动作一慢,也使得被围攻的吕布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李肃长剑已断,脚步却丝毫不停,一头撞进一名执戟的亲卫怀里。借着前冲的力量,李肃与对手滚在地上。两人扭打成一团,多少精妙的招式都用不出来,让李肃也只好将断剑只顾乱捅。

在李肃身后,正是那名大手有如蒲扇的粗壮大汉。此人手中握着大戟,用力一捅,便将一名亲卫捅了个透心凉。

就在这名大汉大戟横挥,将聚在一团的亲卫用力撞散以后,大汉身后的一名单薄剑客已经如泥鳅般钻进侍卫群中,对着处于中心位置的董卓一剑刺出,口中大骂道:

“奸贼受死!”

这一剑,将剑手因为小钱取代五铢钱的政策,而损失的数以十万钱财产,所积压而成的怨气,一股脑的释放出来。董卓若要想躲避,就绝避不过这股阴狠毒辣到极致的剑气!

董卓不躲。

出身凉州,身为天下知名“万人敌”,董卓又岂是寻常剑客可以敌对的存在?

剑手的剑出得快,董卓的出手,却比他还要快上一点儿。

董卓面对扑面而来的刺客,不闪不避,反而大喝一声,迎上前去。他那握住剑柄的手猛然一拉,便从显得极为宽大的剑鞘中,抽出了一柄寒光四溢的宝刀。

宝刀?

不错。

董卓从来就不习惯用剑。从军的人,最习惯使用的短兵器,自然是刀。而这柄刀显然不是一般的刀,在刀柄上,用古代的篆文,写上了两个字:

七星。

原来,这柄宝刀,便是当年张角所铸造的“七星宝刀”之一,本是张角大弟子马义元的佩刀。自从中平元年【184年】由汉灵帝赏赐给董卓以后,董卓便习惯了这把刀对“战炁”的加持效果。

七星宝刀一出鞘,便拉出一条绚烂无比的“战炁”彩练。剑手若是不避开,下场只会有一个,那就是:

一刀两断!

不过,剑手偏偏就是不肯避开。所以,董卓一刀斩出,恢弘的“战炁”。便将剑手从头到脚劈成了两片。而剑手拼着一死,只做了一件事。

刺中董卓!

董卓的朝服内,其实便是重甲。这年头,相国可不好当。就连朝中的比二千石一级官员,有时候都会化身刺客。自从“越骑校尉”伍孚行刺之事以后,董卓每次上朝。官袍内都会披上坚固的铁甲。

作为“尚方”中的大匠专门为相国打造的精致铁甲,盔甲的防御性能无疑值得信任。刺客的长剑大力的刺在重甲上,居然并没能刺穿?

但是,董卓却重重的闷哼了一声。

这件精致铁甲,还是尚书令兼司徒王允亲自下令,让“尚方”打造的。既然剑手是王允一手安排的,又岂会不知道董卓身上甲胄的坚固度?

既然知道董卓所穿铠甲的坚固程度,那名剑手还敢不管不顾的刺上去,其中当然会有些名堂。却原来。那名剑手的“战炁”十分古怪,居然能够透甲而出,直入董卓的心腹!

这等专门用于破甲的“战炁”,居然可以无视盔甲的防御,直接作用于人体上!

可惜的是,剑手的“战炁”只有一次机会击中董卓,便惨死于董卓宝刀之下。若是董卓被对方连续击中两次,在那种古怪的“战炁”作用下。怕是不死也要重伤。

一刀斩杀了剑士以后,不等董卓有喘息之机。下一名死士已然扑了上来。

这名死士,身形瘦小,有些尖嘴猴腮的感觉。但是,光看其他几名死士拼了性命将董卓的亲卫隔开,为其创造机会,便可以知道。这个瘦子一定不简单!

瘦子手上握着的是一把刀,一把看起来可以轻松剔骨削肉的快刀。不过,董卓以自己征战沙场数十年的经验判断,此人擅长的兵器,绝对不是刀。

拿着一把并不擅长的兵器。前来干如此危险的事情。董卓确定对方并非在儿戏。因此,此人必定有着极为特别的杀招。

与其他刺杀者的大呼酣战不同,瘦子自从出现以后,便没有叫出过一句话。但是,他眼神中的刻骨仇视,说明这也是一个不惜性命的死士。

瘦子是阳城人。去年,董卓亲自统兵与孙坚大战于阳城一带。凉州骑兵到来时,正好遇上阳城乡间的集市大社。此时,凉州军居然如同对待敌人一样,将本来应该由他们保护的大汉子民数千人尽皆杀害,并虏获年轻女子数百,充作奴婢,以赏赐军中有功将士。

瘦子一家十六口,尽没于此!

因此,瘦子一有机会对上董卓,便如同疯了一般,一个劲的向董卓身上冲去!

董卓自然知道,此人只怕比第一名刺客还要危险。但是,被第一名刺客的“战炁”击中以后,他的身体一时间难以动弹,无法暂避其峰。于是,无奈的董卓只好选择下策来应对,那就是:

杀了他!

又是一道恢弘的“战炁”附着在七星宝刀上,将冲到董卓面前半步之距的瘦子,一刀斩个正着。面对绚烂斩来的七星宝刀,瘦子只是象征性的举刀架了架。他的全副精气神,却都只在一张嘴上。

董卓一刀斩出,瘦子就拦腰变成了两段。不过,在变成两段的同时,瘦子还是做了一件事。他冲着四尺开外的董卓,朝董卓脸上狠狠的啐了一口!充满无穷恨意的一口!

这一口,让董卓大吃一惊。倒不是因为董卓怕沾上对方的口水,他在战场上呆了几十年,别说口水了,就连马尿都喝过。口水固然恶心,但真要有必要,董卓也能做到唾面自干。

真正让董卓大惊失色的,乃是对方啐出的那一口口水中,居然藏着一支飞针!

原来,这才是瘦子的真正杀手锏!(未完待续。。)

ps:??这里稍稍为吕布洗刷一下名声。在笔者的眼里,吕布就是一个武力逆天的普通人。普通人有的缺点,他都有。但是,大奸大恶之事,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貂蝉此女,历史并无记载。而笔者对女性角色刻画能力不足,因此会尽量淡化女性角色的戏份。三国嘛,看的就是一个“武”字和一个“谋”字。尽量展示一下三国人物的武力和智谋,才是笔者写书的初衷之一。

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61节 料中是良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