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

所谓先登营,在汉军中其实并非一个常设的作战单位。但是,麹义通过这些年来在冀州的作战,成功的让他的亲兵营,获得了这一代表着“精锐中的精锐”的称呼。

先登营是麹义手中最亮的刀锋。麹义当年来到冀州之时,亲兵营还只有三百人。后来,他凭借着自己在冀州军中的权利和威望,不断选拔军中强者加入,先登营的规模才慢慢的壮大起来,由三百变成五百,又变成八百。

正是依靠这支强悍无比的步兵,在一年前的武垣大战当中,麹义才能够一举击破公孙瓒的王牌——白马义从,斩首千余级,一举扭转了不利的战局,这才凭此成为河北众将之首,地位直追元老级别的淳于琼。

如今,面对老对手公孙瓒,麹义毫不犹豫的再次出动了先登营,打算依靠先登营的强悍战斗力,一举击溃公孙瓒的本部,从而结束这次的公孙瓒入侵冀州之战!

在短暂的休整时间之后,各自替换下前锋部队的两支大军主将,列开阵势,打算对此战进行一锤定音的决战。

公孙瓒以骑兵著称当世,对步兵的指挥却不算有名。他此刻在阵前排出的阵列,让麹义看了很是有些奇怪。

——盾兵?

双手持住一面高度在一丈左右的大盾的士兵,列在了公孙瓒阵前的第一排。不过,这些盾兵却不是在防守,反而在步步推进!

——找死而已!

公孙瓒军的古怪举动,虽然让麹义暗自提高警惕,却也遭到了他发自内心的鄙视。

——区区一个盾阵,就能对抗得了先登营?

麹义的先登营,士卒都是精通多种作战技能的强者。而且。他们使用的环首刀,也是精心打造的特制装备。

比起一般的环首刀来说,先登营使用的环首刀刃长四尺,柄长四尺,刀口都是用百炼精钢打造。在上一场对抗白马义从的战斗中,先登死士们往往一刀下去。就能够生生斩断战马的脖子!

而且,除去战士的个人技艺外,对精于配合的先登营来说,战斗中,只要一声令下,先登营的战士们便能够灵活的结成一个个小型刀阵,进行相互配合。

通过小阵人员的灵活步伐,敌对者将会遭到刀阵成员轮换形成的连绵不断的打击。哪怕对手是“千人破”一级的强力猛将,面对一群“十人杀”的车轮狂攻。也要手忙脚乱一番。

反观公孙瓒派出来的盾兵,由于双手持盾,连武器都没有办法拿起,居然还在小步的前进。这样的盾墙,即使再牢固,也绝不可能给先登营造成多大的麻烦。

——难道,他们想要用盾阵来挡箭?

先登营的装备中,有一项重要的组成。就是强弩。上一次大破白马义从,先登营便是先用强弩在近距离内激射。大量杀伤敌人的马匹,再乘着白马义从在突然袭击下自乱阵脚的当儿,突然全军插上,才得以成功的重创白马义从。

麹义虽然心中有些疑惑,却并不犹豫。眼见双方已经靠近到八十步的距离上,麹义跳下马匹。握起手中的长刀,大喝一声:

“九麹先登!”

伴随着麹义的大吼,七百出头的先登死士齐声呼喝起来:

“战无不胜!”

整齐的吼声,让公孙瓒军的阵型都出现了一阵抖动。这是先登营通过历次的胜利,才培养出来的一种所向无敌的气势。而此时。公孙瓒军也不再保留什么玄秘。随着军中的牛角一声长鸣,前排的盾兵阵线猛然崩裂,退向左右两侧。如此一来,被盾墙挡住的那支部队,便突兀的出现在麹义军眼前!

“这是什么?”

看到盾墙后面的景观,不少麹义军士卒觉得脑袋有些不够用了。在他们面前出现的,是一群古怪的生物。这些生物的前方被厚实的铠甲遮蔽的严严实实,就连头部也有专门的护罩保护。一时间,很多士卒都没能认出对方出动的到底是什么?

麹义军有些骚动。当然,骚动者不包括先登营。

“那是马吗?”

终于有眼神好的,认出了对面的生物。不过,从来没有见过披着厚重马甲的战马是什么样子的士卒们,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怪兽。议论之中,大部分人居然自动忽略了每一匹重装战马旁边的那名重装甲士。

又是一声牛角声响起。被重装的战马夺去了风头,而惨遭忽略的重装骑士们,立刻开始翻身上马的行动。数百人不算整齐的上马,立刻让还在奇怪的敌军士卒打消了自己的怀疑。

——对面那些数以百计的“怪物”,其实就是一群披上厚实马铠的高头大马!

这个认知,让麹义军将士心中的恐惧稍减。不过,随着第三声牛角响起,那些被厚实的重甲,衬托得越发高大狰狞的重甲骑士,开始了前进的加速。上千颗沉重的马蹄,敲击在地面的声音,立刻让所有的麹义军将士感受到一股沉重的压力。

“天啊!那是……一道墙吗?”

有些新兵已经开始显露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来。不过,这些倒霉蛋立刻被回过神来的低级军官们,劈头盖脸的用刀矛抽了一顿。而麹义此时,已经站在了队列的最前头。在他身边,是五名至少为“百人斩”级别的强者,与麹义共同结成了一个小阵型。

那五名强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麹氏九子”中人。

“九麹先登!”

迎着加速中的滚滚重骑,麹义带头大吼,七百出头的先登死士再次齐声呼应起来:

“战无不胜!”

“九麹先登!”

“战无不胜!”

携先登营百战百胜之威,每一声战号的呼喊,都让己方遭受恐吓的士气有所回升。不过,当先登营将战号叫到第三遍的时候,滚滚碾压而至的数百重装铁骑,已经杀到了他们的跟前!

先登营并没有动用强弩。敌人的盔甲太厚实。连战马身上都裹着一身皮甲。即使是强弩激射,恐怕杀伤的效果也相当有限。而且以敌方骑兵冲锋的速度,只怕一箭射出,先登死士们会连更换兵器的时间都没有,敌人就杀到了跟前。

第一个接战的,便是麹义。

麹义能够练出一支名动河北的悍军。自身的武技自然非同小可。他虽然不以武力著称,可是就连武力仅次于“四庭柱”的韩猛,都没有自信能够在生死搏杀中胜过麹义。面对前方以马儿冲刺的速度撞过来的重装甲骑,麹义并不退让,反而踏前一步,手中长刀斩出!

冲在队伍最前方,正对着麹义撞过来的重甲骑士,手中握着一支长长的马槊,身上的铠甲少说也有几十斤重。如果算上马儿身上的装备和自身的体重。这匹战马的全重只怕接近半吨。就算是典韦,面对如此可怕的超重型冲锋,也不敢直接硬接!

麹义当然也不敢。所以,他的长刀,斩向的不是马头,而是马腿!

轻巧的避过重装骑士的马槊,麹义一刀正正的斩在一条马前腿上。就算有厚实的皮甲保护,刀锋上附着的金色“战炁”。依然摧枯拉朽般的一刀削断了马腿。

那马儿悲嘶一声,“轰”的一声从麹义身侧栽倒在地。痛苦的一个翻滚,立刻将马背上的骑士压断了十多根骨头,眼看着是不活了。

虽然说起来轻巧,看似就在短暂到一瞬间的交锋中,麹义能够从战斗中获胜,也是在生死线上打了个滚的。而敌人的铁骑并非一个。就算数量不是很多,却不会比先登死士们少什么。就连麹义都应付的如此艰难,其余的先登营战士,显然将面临敌人的重装骑兵极大的挑战。

“斩马脚!”

先登死士们都是经验足够丰富的老兵,见首领的战术成功。立刻有学有样起来。只不过,马上的重甲骑士们也不是摆设。就在第一个照面中,有七匹马被先登营斩断了马腿,摔倒在地,却有足足二十八名先登死士被马匹的冲击力撞飞,被马上骑士的马槊刺死,甚至被马蹄活活踩扁!

阵亡者中,甚至包括了“麹氏九子”中的一个!

麹义皱眉。对公孙瓒所设计出的这个新兵种,他还是低估了其在战场上的碾压力。

根据袁绍在公孙瓒军中的细作回报,重装骑士的出现,是公孙瓒学习并州骑兵战术而来。麹义和张狂的部下打过不少交道,却从来没有接触过并州骑兵,自然无从想象重装骑士的威力。他只能用已知的汉军骑兵战力,来估量未知的重装骑士的威力。

可是,在亲眼见到重装骑士的威势之前,谁又能知道他们居然恐怖若斯?

重装骑兵能够出现,首先是要归功于双边马镫的运用。没有这玩意儿,能够穿着几十斤的重甲还能在马上近身作战的,都是猛将一级的强者。这样的人物,不说是万里挑一,千里挑一,至少也是百里挑一。但是在双边马镫得到普及以后,只要训练上几年,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卒,也能够在马上和敌人近身鏖战。

其次,公孙瓒来自北方幽州,手中的良马极多。能够将主力骑兵清一色的使用白色战马,以至于闯出一个“白马义从”的名号来,意味着公孙瓒可挑选的战马数量,至少有数万之多。在这种基础上,挑选出数百匹足够健壮,能够负载数百斤的高头大马,也才可能实现。

用最好的战马和最厚实的盔甲武装起来的精良骑士,公孙瓒搜遍全军,也才拼凑出了六百余骑。可是这区区六百余骑,一旦发动冲击,给敌对者带来的心理冲击之大,没有亲身经历者,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但是,哪怕损失惨重,先登营依然还能战!(未完待续。。)

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