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

要说这位“刘义士”的踪迹,还真是有些难找。陶商这一路上,遇到了多批老爹手下的“义兵”,也就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队伍,都没看到那位“刘义士”。

一直走出了七、八里,转到了辎重队那儿,陶商依然是劳而无功。不得已,他只好掉头回去,准备硬着头皮挨上老爹一顿骂。

结果,当陶商再次来到寺衙门口,却一眼看见那个刘义士手下的两个大块头同伴,正牵着马,在寺衙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看来正等着他们的头领出来呢。

陶商心中郁闷,径自快步冲进去一看,果不其然,那个让他跑前跑后找了大半天的刘义士,居然正坐在交杌(马扎)上,与老爹一人一个葫芦,边喝些酒水边聊天。

“……那年遇上大旱,一石粮食卖到一千钱。郡守下令郡中禁酒,酿酒的话都会有罪。但是,有郡吏从民家搜得酿酒器具,就开始议论,应否将他们与酿酒的人同罚。……

……我说:‘满大街的男女,都想行淫,干嘛不把满大街的男女统统抓起来?’督邮就问我:‘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说:‘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不是一回事情吗?’”

“哈哈哈……”

那刘义士面色微黑,相貌端正,让人一眼望过去,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此时,他不顾形象的捧着肚子猛笑,跟丝毫没有朝廷官员做派的陶姓老者,恰恰凑成了一对。

陶商虽然心怀郁闷,不过冷不丁听到自家老爹的笑话,也有些忍不住。那陶姓老者一见陶商从外边走进来,突然一拍自己的脑门,笑道:

“呵呵,与你这小子只顾着说笑,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听到这句话,刘义士立刻收敛笑容,正色问道:

“议郎有何吩咐?”

议郎可是级别为“比六百石”的朝廷官员,职责为在大汉天子面前,充当守卫门户,并随时顾问应对的天子近臣。如果能担任这样的官职,那这位官吏未来的前途,通常就相当的光明了。

陶姓议郎见眼前的二十出头青年,神色大方,应对自如,心中极为欣赏。他笑着说道:

“你看看这个院子,可还干净?”

“虽然不是一尘不染,却也是相当不错了。恭喜议郎有群勤快的仆人。”

“不,在我刚进入这个院子的时候,就有这么干净了。”

刘义士显然有些摸不清话题了,问道:

“议郎的意思是?”

陶姓议郎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

“这处院子,是蛾贼这几天,驻扎的地方!”

见刘义士还是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陶姓议郎得意的解释道:

“这些蛾贼的行军驻扎,规矩森严,居然比我大汉的南军还要整肃。而且,这些蛾贼颇会用兵,昨日刚全歼了我军的先驱骑兵,决不可与其他的乌合之众,视为一谈!”

“哦?”

刘义士听出了陶姓议郎的话语中的味道:

“议郎的意思,是说这些蛾贼,可能会有些麻烦?”

“不错!”

陶姓议郎明显是个知兵的。他看着刘义士顺眼,就愿意多说上几句。

“普通的蛾贼,多为出身贫民。种种生活陋习,诸般不洁。正常来说,数百人呆在这个院子里,随意大小解,不过两、三日,就会遍地黄白之物了!

而眼前这只蛾贼,在此处驻扎了数日,居然还如此整洁。可见领军之人,必然不是凡俗之辈。

如今这支黄巾军,人员不过二、三千人,还不足以成为我大汉的大患。可若是风云际会,让这支黄巾军的首脑,得以掌握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蛾贼,那后果……”

刘义士听了,明显有些吃惊。这样的推理,对他来说,还是闻所未闻。不过,对眼前这位陶姓议郎,他还是比较佩服的。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他干脆就问个清楚。

“议郎的意思是,要我带人前去追击?”

陶姓议郎点点头,说道:

“不将这股隐患击灭,我心中难安。你之骁勇,我已亲眼见到。你可带本部义兵为先锋,我自提兵在后接应。皇甫中郎将那里,我也会写信知会。”

刘义士还有些踌躇,问道:

“那……谷城县中的数万蛾贼?”

陶姓议郎不耐烦的叫道: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皇甫中郎将只要派出一支偏师,便可牵制这些蛾贼。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真要是放过了眼前这些黄巾,必有后患!”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义士只得慨然承诺道:

“议郎既然有令,刘某自当遵从。我这就带上手下的兄弟们,立刻上路!”

“这也不必。现在天色也不早了。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追上去,也不算晚。”

说到这里,陶姓议郎又笑了笑:

“俗话说,皇帝也不差饿兵嘛!我已经让侍从备下酒肉,你可带人运回去,犒赏士卒。”

刘义士一听,脸上大喜,笑道:

“多谢议郎!”

等送走了刘义士,陶姓议郎立刻让人准备笔墨,就着西斜的日头,在一张“蔡侯纸”上写下了一封信,派出心腹,送给正在修整大军的皇甫嵩。那心腹一人双马,疾驰了一日,将信笺顺利的送到了汉军主营。汉军主营的值日官见到信件的落款,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信送到了主将皇甫嵩的面前。

大汉名将皇甫嵩,身高在七尺八、九寸上下,面方脸阔,相貌威严,有不怒自威的风范。他虽然身为数万汉军的主将,却依然坚持与士卒同甘共苦。

每次部队停顿、宿营,皇甫嵩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就连部下吏士有偶尔接受贿赂的,皇甫嵩也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以安定吏士之心。

这样善待士卒的主将,自然深得军士的爱戴,愿意为之效死。在他的指挥下,汉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屡次以寡击众,大破多支黄巾军。

当皇甫嵩收到议郎陶谦送来的急信时,他刚刚检查完伤兵的情况。

ps:人物——陶谦。

一提到陶谦,人们受的影响,就会自觉的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个温厚长者的形象。历史上的陶谦,当然不可能真的是这么一个老实人。本书中的陶谦,与演义的形象若有不符,正是笔者的特意改变。

据注解所言:谦少孤,始以不羁闻於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兒童皆随之。这可是一个贪玩少年的样子,很不上台面的那种。

但是,所谓”傻人有傻福“,且看陶谦的奇遇:

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兒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

因为长得好,玩得好,当了个孩子王,陶谦居然莫名其妙的就被看中,有了一个官家小姐当老婆。这样的待遇,有没有让各位童鞋心中羡慕嫉妒恨一番?

至于陶商,乃陶谦之子。注解言:谦二子:商、应,皆不仕。可见陶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陶商,一个叫陶应。

另:本节标题,出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之语。此语又是出自,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百度之。

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