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

洪武二十一年,春草犹青,明军的马蹄便踏过辽阔的草原,掀起一片绿浪。

蓝玉率领的十五万大军雷霆万钧般由北平出塞,一路杀向大宁,直至庆州方才暂缓脚步。

这是继辽东之战后,明军的又一次大规模出击,令北元朝廷上下无不震动。

昔日纳哈出掌控的辽阔地盘,如今已成为明军的囊中之物,而大宁成为了明军的后勤基地对于北元来说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这意味着明军随时可能挥师北上,将北元朝廷最后的栖身之地纵向切割。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北元朝廷不得不做出选择,到底是继续留在危险的东方与明军硬抗,还是舍弃这片土地,带着十几万子民向西迁徙,以图东山再起?

在这关乎北元朝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召集了朝廷重臣,在大汗专属的八白帐中商议对策。

然而帐内的气氛却是异常凝重,太师哈剌章、太尉蛮子、知院捏怯来、右丞相失烈门等人,都是元昭宗给天元帝留下的栋梁之臣,很清楚这个决策将直接决定北元朝廷的未来,而每个人都知道,他们面临的这个抉择,其实一点都不好做。

天元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北元第三位皇帝,汗号乌萨哈尔汗。

在他刚继位的时候,北元仍统治着大漠南北和辽东并遥控着云南,而大明则因为岭北之战的战败,不敢轻易大举出兵,因此十余年间,双方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随着云南和辽东的相继丢失,北元的战略态势开始变得恶劣起来;随着上一代经历过元末战乱战火淬炼的老卒们的衰老与离世,北元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开始了下降,对于这两点,北元朝廷的高层们心知肚明.他们不可能再复制一次岭北之战的大胜了,也没有第二个王保保站出来再给他们续命十余年。

“大汗,明军势大,我们不可与之硬拼。”太师哈剌章首先发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为今之计,只有向西迁徙,暂避其锋芒,待时机成熟再图反击。”

“太师所言极是。”

太尉蛮子附和道:“我们拖家带口,带着十几万子民,若与明军硬抗,只怕会损失惨重,不如保存实力,以图后计。”

然而,年轻气盛的太子天保奴却有不同的看法:“父汗,我们若是一味逃避,只怕会助长明军的嚣张气焰。儿臣认为,我们应该留下来与他们一战,让他们知道我们蒙古勇士的厉害!”

知院捏怯来也点头道:“太子所言不无道理。我们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草原上的雄鹰,何曾怕过谁来?若是就此西逃,只怕会被人耻笑。”右丞相失烈门则持中立态度:“大汗,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我们既要考虑保存实力,又要顾及另一件事情.西面从瓦剌人到哈拉和林之间,可是也速迭儿的地盘。”

这涉及到蒙古人内部的纷争,也速迭儿这一支的祖先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本是一奶同胞,但在蒙哥汗去世后,两人为了争夺蒙古的汗位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内斗,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结束,但阿里不哥的部众并未被彻底消灭,而是游牧到了西方,双方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而也速迭儿同样姓孛儿只斤,他的身上,同样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脉,所以也速迭儿也是汗位的有力争夺者。

目前整个草原,蒙古人的势力由西向东分布,分别是察合台后代在天山南北建立的东察合台汗国(即亦力把里),在金山(即阿尔泰山)游牧的太师阔阔帖木儿所部,在西方草原游牧的瓦剌部与也速迭儿部众,在蒙古旧都哈拉和林游牧的左丞相咬住,在东方草原游牧的北元朝廷,在辽东和漠北之间游牧的辽王阿札失里的部众。

所以,北元朝廷向西,最多就是到哈拉和林去汇合丞相咬住,再往西的路,就被瓦剌部与也速迭儿的部众所阻拦了,十几万人很难一路向西走到金山。

换句话说,北元朝廷现在其实面临着一个困境,那就是不往西走,北元朝廷的两股力量无法汇合,力量分散的北元面对明军毫无还手之力,而往西走,合军一处固然力量汇聚到一起了,但是有可能会受到也速迭儿和明军的两面夹击。

那往东走行不行呢?也不行,因为辽王阿札失里在东边,而此人已经投降大明了,辽王阿札失里率领的部落是兀良哈部,也就是后来的朵颜三卫,兀良哈部一向习惯于在北元和大明之间反复横跳,如今纳哈出被剿灭了,大明怀柔于他,眼见能得到好处,辽王阿札失里自然就站在了大明一边.如果北元朝廷不来招惹他也就罢了,他也不会主动出兵帮助大明,但若是北元朝廷十几万人向东走,那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辽王阿札失里,必然会坚守地盘,并且向大明求助,到了那时候,北元朝廷可就真的半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脱古思帖木儿听完众人的发言,心中也是犹豫不决,他很清楚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对整个北元的未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没办法当机立断。

一时间,八白帐内陷入了沉默之中。

帐外,春风猎猎,九斿白纛在蓝天白云下高高飘扬,象征着蒙古人昔日的荣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祖先曾经纵横四海的他们,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形势。

沉默了好久,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方才开口,他取了一个看似稳妥的折中方案。

“传令给哈拉和林的左丞相咬住,让他带领部众向东靠拢,我们向西靠拢,先把手头的力量汇聚在一起,然后再决定到底往哪个方向走,如果东方和西方都去不得,那北方虽然苦寒,但若是明军长驱直入漠北,咱们也未尝不可向北而去,暂避锋芒.”

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236章 仗剑去国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12章 大孙不会害你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124章 出现在别古崖的古代猎户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47章 亩产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164章 登录在野谋士:道衍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7章 来自太子的质疑第128章 蒸汽机模型带来的震撼第164章 登录在野谋士:道衍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31章 神器降临!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78章 下下签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41章 北失南补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53章 主仆矛盾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169章 来根华子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68章 第一个预言应验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22章 《西凉伎》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147章 等等,我啥时候去地府了!第245章 两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