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

夏末的京城,阳光透过稀疏微敞的云层,洒在这座金粉之城上,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偶尔还传来远处有气无力的蝉鸣。

朱雄英身着锦袍,骑着骏马,在蒋𤩽等锦衣卫的护卫下,赶往城外不远处工部军器局的冶铁所。

之所以要去冶铁所,是因为这次长江入海口的洪水肆虐,让他意识到大明现有的土石结构已无法满足抗洪等工程的需要,而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总不能修土路,修石板路吧?

对于现代基础交通设施来讲,钢筋加上混凝土的结构已经算是标配了,朱雄英深知,要让大明更加强大就必须搞出自己的钢筋混凝土,有这个工业能力才能谈得上建立交通运输网,毕竟大明的经济重心虽然在水网密布的区域,但是有些地方的交通同样不够发达,而且大明的经济想要发展,也不可能一直局限于江南,那么建立自己的陆路交通网络,也是必备的。

混凝土好说,技术难度不高,只是水泥这项科技点的进阶版,最要紧的其实是钢筋,这东西大明是生产不出来的。

不过大明却能生产出大量的铁,所以现在的问题不在于铁产量而在于钢产量,实际上大明的钢铁市场是严重的需求不足继而形成的产能过剩,全国的钢铁产量一年就能满足三到四年的需求,官营铁厂经常开炉一年然后歇三年的样子,而为了避免这种生产周期的浪费,朝廷甚至关闭了一部分官营铁厂,然后把钢铁行业开放给了民间。

之所以以前汉朝搞盐铁专营,现在大明不限制钢铁行业,主要原因还是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冶铁技术长期得不到进步,再加上民营铁厂不仅要登记备案接受监管,而且也不能获得品质太好的铁矿石,所以百姓哪怕去冶铁,也不能打造兵器.当然,一般没人干这事,元朝的时候百姓是真的渴望铁器,但现在放开了反而没人太在意了。

然而大明目前还没有冶炼钢材的技术,没有钢材就不可能有钢筋,这让朱雄英倍感焦急,要想让大明拥有这种技术就必须从源头上入手,有铁才有钢,他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大明的冶铁技术是个什么水平。

而且工业发展方面,重工业也确实比轻工业更难发展,不过好在一开始必须发展的重工业门类也没那么多,只要把煤铁工业发展起来就好。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冶铁所考察。

冶铁所位于京城远郊的一座山脚下,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还有河流,跟想象中糟糕的环境不太一样,朱雄英到达时,工匠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铁锤的敲击声和熔炉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

朱雄英和蒋𤩽等人下马后,把骑乘的马匹拴在了马桩上,没有过多停留,在来迎接的工部官员的引领下,直接走进了冶铁所。

“院”“所”和“局”这三种子单位,一般都是各部下属的专营产业,以工部为例,因为涉及到的工程和采购的方方面面,所以下面的子单位也很多,有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司、铸炮所等等以“院、局、所”命名的子单位,主官一般都是大使,副官则是副使。

这些子单位通常由正八品的大使管理,而这里的“大使”,在明代跟后世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指的是子单位的主管官员,通常有正九品和不入流两种。

在冶铁所大使的带领下,朱雄英边走边观察着四周的一切,心中不禁感叹这里的工匠们虽然技艺精湛,但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在他看来却十分落后,车床什么肯定是没有的,先进的高炉也没有,都是一堆形状各异的石头炉子。 在一位老工匠的引领下,朱雄英来到了熔炉旁,只见炉火熊熊燃烧着,铁水在炉中翻滚着,发出耀眼的光芒,上面还有人从二层一个类似滑梯的东西,用铲子铲了铁砂往熔炉里面送材料。

“介绍一下吧,这些炉子都叫什么。”

“这个是大鉴炉,是以耐高温的牛头石为内壁,用简千石作为炉门。每一百斤铁砂配二百斤煤炭,能出四十斤铁,一炉会下三百斤铁砂和六百斤煤炭。”

朱雄英看了看,这炉子确实够大,配套的就得十来个人忙前忙后,有在上面送料的,还有鼓风的,以及收铁的。

他点点头,又问道:“那上面这个送的料是什么?”

“黑沙,就是粗铁矿砂。”

工匠带着他们转向了另一侧稍矮的炉子,介绍道:“这个是熔铁炉,没用牛头石,而是鸡眼砂石、火砖、红砖三层隔热制造的,主要用来生产生铁。”

“然后这个是白作炉,是用来炒钢的。”

炒钢法,字面意思看起来好像炒的是钢,实际上还是铁,只不过是把生铁炒成熟铁,早在王莽篡汉之前就有这项工艺了,白作炉的作用就是把生铁加热成半液态,然后工匠对其进行不断的搅拌翻炒,跟锅里炒菜差不多,这样的话,半液态的生铁里面的碳分和杂质就能不断接触空气氧化,也就能得到质量相对好一点的熟铁了,而熟铁一般就用来制作器具从西汉到明初,如今炒钢法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技术可以说是已经趋近于完美了,没有什么太多的改良空间,所以生铁到熟铁这一步,其实大明的工业能力是没问题的。

而跟炒钢法齐名的,还有灌钢法,这个都是写在课本里的,不过朱雄英却并没有见到冶铁所里有什么灌钢法的痕迹,所以忍不住问道:“那现在可还用灌钢法?”

工匠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老匠人回答道:“若不是有紧急任务,肯定是不用团钢的。”

冶铁所的大使咳嗽了一声:“军器局对军械质量有要求,我不让他们用团钢糊弄。”

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306章 小田剑馆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273章 巡抚凤阳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306章 小田剑馆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128章 蒸汽机模型带来的震撼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289章 支援舰队的到来第235章 南方局势第284章 战机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97章 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66章 大航海第315章 战后布局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83章 长夜第41章 北失南补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89章 支援舰队的到来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31章 神器降临!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316章 朱元璋驾崩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90章 雪夜第175章 鬼市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269章 旧港夜乱第245章 两线战略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41章 北失南补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302章 高取城第67章 徐达背疽!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284章 战机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288章 釜山第188章 第二个任务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276章 帖木儿汗国使团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313章 宰了骆驼吃肉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196章 保险第278章 四叔第283章 女真人的袭扰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3章 爷爷你穿越到大明了?第104章 大明战神还有第二代?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283章 女真人的袭扰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70章 怒海惊涛,舰队决战!第262章 下一个时代的人才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变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第13章 医学奇迹,戴思恭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