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

经过老工匠的一番解释,朱雄英才明白了过来,灌钢法其实是一种取巧的办法,也就是将生铁和炒钢法获取的熟铁再次放到一起去炼,从而获得品质较好的熟铁,甚至是“伪钢”。

说是“伪钢”,是因为灌钢法原理是让生铁里的碳分进入熟铁扩散,跟真正通过锻打来脱碳获得的钢材完全是两码事,沈括《梦溪笔谈》说的很清楚了“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所以虽然灌钢法弄出来的看起来像是钢,但本质上还是铁,不是钢,适用的情况是需要短时间内大量获取品质更高的铁,用来打造甲胄、兵刃,从而与快速爆兵相匹配。

而数量上的猛增,往往就意味着质量上的严重下滑,用灌钢法获得的铁打造的军械,肯定是没法跟纯手工锻打获得的钢材制作的军械相媲美的,所以话本里常常会出现千锤百炼的宝刀,一刀就把普通腰刀砍断的描述,倒也不算特别夸张到了明朝中叶倭寇作乱的时候,倭寇的武士刀,就经常能做到这种效果,明军的刀在质量上完全无法与倭寇的刀相媲美,因此更多地会采用火铳和狼铣(带枝桠的竹子做成的长矛)来扬长避短。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工匠虽然跟大明的工匠一样缺乏优质铁矿,但他们会把伴生矿石的粉末加入到武士刀里,然后不厌其烦其反复锻打上千次,再进行淬火,成品如果不行,那就继续锻打,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计成本,毕竟在日本武士刀的价格是极其昂贵的,一把好的武士刀更是被争相追捧,可谓是有市无价,而大明的工匠们则必须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因为明军所需要的是成本能够控制的制式装备,是要量产的,而不是个体化定制的优质武器。

“那现在生产军械用的钢材,一般都锻打多少次?”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朱雄英问道。

“标准是百炼钢。”冶铁所的大使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非是匠人们不出力,而是锻打费力,加上淬火后也有失败的几率,上头每年都有固定的产出任务,所以委实做不到千炼。”

这么走一圈问一问,基本的情况朱雄英就已经了解了,大明现在的钢铁工业能力怎么说呢,肯定不算差,甚至是世界一流水平,各种类型的铁都能大量生产的同时还能保障基本的质量,但是钢材却由于炉温有限,只能通过人工锻打获取,而且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单位钢材的锻打次数还不够多,因此获取的钢材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

“带我去看看仓库。”

当冶铁所的仓库打开的时候,哪怕有心理准备,朱雄英还是觉得场面挺震撼的,一排又一排的仓库里,堆满了数不完的铁锭,既有精铁锭,也有白口铁的铁锭,这些铁锭作为明军的战略储备,完全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就能制作出大量的铁质甲胄、兵刃,而不受原材料产出的限制。

“所以现在主要是获取钢材困难,要么手工锻打获取质量相对好的百炼钢,要么用生铁和熟铁混合获取质量相对较差的团钢,没有既能大量产出又能获得优质钢材的法子?”

这种既要又要的办法,显然给工匠们问的有点尴尬,要是有法子不早就用了吗?不过他们肯定不敢顶撞圣孙,所以也只能说没有这种法子。

朱雄英却不气馁,而是看着熊熊燃烧的大鉴炉,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提高炉子的温度?”

“试过,用木炭能提高一些,但是很有限,而且木炭比煤炭贵得多,若是加大力度鼓风的话也能提高一些,可鼓风一样受到人力限制造不大。” 提高温度,要么是改动炉子里的燃料,要么就是改动风箱,在宋代以前,华夏冶铁用的燃料基本都是木炭,可随着不断的砍伐,现在木炭的供应量已经严重不足了,对于民间来讲,柴火能凑合用,但工业炼钢显然不能凑合,都得用上好的木炭,上好的木炭也不是说没有,可性价比在哪呢?

费时费力弄出上好的木炭,还得大量供应,这里面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而如果说增加了这么多成本,能够产出优质钢材倒也能接受,问题是即便用了木炭,也只能增加炉子的温度,但还是达不到能够把铁直接融化成钢水的温度,所以相当于增加了成本却一无所获。

因此,工匠们使用煤炭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毕竟这东西跟木炭相比,开采和处理的成本要低得多,不过煤炭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能获取的煤炭基本都是高磷高硫的,会导致铁变得非常的脆。

冶铁所的大使带着朱雄英去看了风箱,在大鉴炉的两侧都有,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隔间,空间非常狭窄,风箱是用一整个大树挖出来的,然后上面用蜡进行密封防止漏风,两个人打着赤膊汗流浃背,正在奋力地鼓风。

这种作业,显然比在厨房做饭给灶台鼓风要累的多,因此哪怕是青壮男子,也干不了多久就要轮换,否则话很容易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昏厥过去。

而工匠们也告诉朱雄英,人力鼓风比水力的力道要大得多,所以想要提高炉温,鼓风上的改良空间并不大,现在的鼓风器具已经算是很完善的了。

不过朱雄英也没打算在这上面改动,他的思路是燃料。

朱雄英仔细观察着熔炉的结构和操作过程,心中暗暗思索,如果能将焦煤作为燃料引入熔炉中,提高炉温,或许就能冶炼出更纯净的铁水,进而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材。

“你们想过用焦煤来炼钢吗?”

“焦煤?”

对于这个词汇,军器局冶铁所的工匠们显得很茫然,他们倒是知道煤炭,但焦煤是什么?

朱雄英从外面的垃圾堆里翻出来了焦煤,看着眼前这些烧完后扔掉不用的煤炭,工匠们纷纷蹙起了眉头。

煤炭都烧完了,还有什么用?

第293章 和谈破裂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24章 出现在别古崖的古代猎户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307章 关东第290章 雪夜第174章 应天府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94章 行会监管,自船帮始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46章 朱允炆:这啥啊?揪一株!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312章 战胜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30章 蓝玉案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310章 筹谋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37章 废除海禁的初步构想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7章 来自太子的质疑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别墅,藩王们的震惊!第163章 先找个狗头军师吧!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293章 和谈破裂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258章 放宽直隶路引制度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175章 鬼市第300章 烈焰焚尽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74章 应天府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00章 蓝玉的小圈子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66章 大航海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91章 决战大同江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75章 鬼市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102章 新式火铳带来的震撼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268章 强硬的满者伯夷帝国第32章 爷爷你真是魂穿啊?!第175章 鬼市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义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250章 鸡翎关破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93章 和谈破裂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70章 怒海惊涛,舰队决战!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157章 新手引导任务:熟悉皇宫环境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263章 淡马锡第302章 高取城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61章 第一条铁路建成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