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获

定海军的最终方案之中,这个饲料厂被定位为生产能力为50万吨,每年消化饲料为36万吨左右,也就是12万亩辐射范围,然后在相应的范围之中,会密布一些小的,年处理能力在5万吨左右的青储饲料养殖场的,相互结合,不到那可以增加处理的效率,同时,会让一些边角也照顾到,尽可能的减少秸秆的浪费。

以小型的饲料厂为核心,然后辅助一批青储饲料的工厂,可以完成边边角角,并且对于饲料的产品进行加工,同时,这部分的青储饲料厂,在制造饲料的同时,又是养殖场。

生产养殖结合,分散了投入,或许会造成的各种的工厂比较的小,效率不高,却合理的利用了周围的资源,未来,伴随着玉米的种植面积的扩大,当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张到2亿,3亿,甚至是5亿的时候,会接连兴建一大批大型的饲料厂,可是现在,在200万亩作为基数的前提下,眼下的这个规模是够用的。

饲料厂的兴建,早在半年多之前就开启了,至于员工的培训,则更早,哪怕没有大规模的原料的前提下,赵信都会让这个举动的提前的进行,更别说,还有试验田提供的材料,或许这些材料,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高速的生产,可是培训是够了。

小型青储饲料厂,主要的养殖的对象是猪和鸡,这个是被后世证明过的,最容易办到,并且最容易大规模圈养的养殖方法,类似的经验,已经普及,现在,不过是等待秸秆收获,然后把养殖的方法给总结一下,不说达到最高效的养殖方法,最起码,不会产生疏漏。

就在农田之中的玉米,逐步的成熟的时候,这些饲料厂和养殖场,也都逐步的安排到位,等待玉米收割,就是这些工厂开启的时候。

玉米收割,是在中秋前面的,北方属于定海军的土地,除了少数地方之外,大部分的地方,维度都相当的高,在高纬度的地带,中秋过后,就很容易的有冷空气的侵袭,往往一次冷空气侵袭之后,气温就会骤降,有些极端一点的天气,过了中秋之后,很容易就产生冰冻,或者是零下的天气。

玉米虽然说,抵抗干旱,抵抗寒冷的能力是有,可是东北大地上面,无休无止的冷空气,甚至偶然间,零下的气温也是比比皆是的,玉米在零上,还好办一点,一旦零下,甚至零下很多度的话,对于玉米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玉米是一个第一次种植,还没有研究出,收割玉米的工具,到时脱粒机,被赵信拿出来了,不是赵信懂得,而是在21世纪的时候,在农忙的时候,他使用过,当然是手动的,这样更好,省的机械上面和电力上面转换。

至于收割玉米的工具,在后世,一些联合收割机,换装上专门收割玉米的刀具,还是可以收割玉米的,只不过,当时赵信是在山上,大型机械是没办法上来的,也灭有人愿意去,只是略微的知道。

赵信也会绘制一些图形,可惜,只是在电视上,远远看到的,没有感觉,这个收割机,跟水稻和小麦的,有多少区别,最多拿出来,作为一些基础的形态的,因为后世联合收割机的切换功能,可以说,跟小麦和水稻,应该是相似的,只是一个高度和刀具切割的问题。

把这个发放给实验室,实验室在赵信的提点下,在小麦和水稻收割工具的基础上面,还是得到了一些收获,可是距离成品,距离真正的做出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可是总算是前进了,未来,可能有个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来比较实用性的工具。

可是在这一次收获上面还是不行,在第一次收获,还是要以人力为主。

掰包谷的劳动强度,要比收割水稻和小麦,小一些,原因很简单,玉米,是长在高处的,不用弯腰,也不用刀具来切割的,可是单纯人力,不使用工具的话,还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当大的劳动。

任何跟粮食安全有关的东西,都会受到赵信的重视,更别说玉米这种大力推广作物,今年的200万亩,其中的大多数,是要做种子,除非是在有些先天不足,无法作为种子的部分。

这些不是很多,如果说,按照一半来计算的话,明年,玉米的种植面积,会再扩大陆0倍到70倍,达到1.2亿亩和1.4亿亩之间,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满足的需要,未来3-5年的时间之中,就不会全面的留种,而是在中间进行挑选。

与此同时,在试验田的育种和研究工作,也在进行,良种的改良,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要长时间,经过很多代的研究,把一些进化的方向给稳定和固化下来,以达到的增产增收的目的。

集中了不少农场的职工,又集中了一些志愿者,主要来自于城市的闲散人员,学生和军人。

在定海军,采用的男性工作制,一般而言,原则上,不支持女性工作,可是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比如类似农忙的时候,招募一些健妇进行帮忙,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玉米收割这种,劳动强度较小的,同时,一些学校之中,超过14岁的半大小子,他们实际上,在劳动能力上面,比起成年人,已经不差太多了,他们也是重要的部分。

200万亩,就算是每人每天,收割3亩,一共10天的时间,总共动用的人员,也就是六七万人,这部分,在定海军,根本起不了太多的波澜,不说沈阳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就算是一个50万以上的城市,稍稍用心一点,也可以抽调完成。

这还是今年,200万亩,只是小批量的生产,最多增产了少许,可是到了明年,最起码是1.2亿,到1.4亿之间,也就是说,种植面积,最少增加60倍以上,那么一定意义上面说的,如果还是没有的收割的工具的话,收割的人数也会增加60倍所有,那就是360万人。

哪怕是现在定海军,坐拥8000万以上的人口的,要在短时间之内,抽调这么多人,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人类,之所以用并不强大的身体,却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和地标性建筑,原因就是人类是会使用工具的。

从最初的石器,青铜器,铁器,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的,人类就是借助这样不断前进的工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为什么在普通的农民,他们撑死了,就算是干到死,也就是耕耘一二十亩的土地,原因是人力总有穷尽,单纯依靠人力,根本没办法种完50亩,更别说100亩了。

在没有普及机械化之前,这种可能性很小,可是定海军可以用大规模种植的方法。

土地都是通过规模性的,是平整的,连成一片的大块地块,最少也是1万亩起步的,有些大一点的,比较好的区块,甚至可以达到10万,甚至是20万亩的程度。

在庞大的土地之中,如果借助着大型耕犁,再加上众多的牲口,是可以产生高效率的耕种的,收割也差不多,这样就变相的达到了机械化的程度,平均下来,每一个人可以负担50到100亩的土地。

如果说,明年,当玉米的收割工具弄出来之后,收割时候,使用的人力,会比平常的时候,多一些,在1.2亿亩的重质量的前提下,耗费的人力肯定要比今年的6万人之上,但是肯定达不到60倍的程度,能够有二三十万人,就差不多了。

10天的时间之中,6万多人,通过艰苦的劳动,虽然说,对于农场来说,收割一亩的粮食,根本就不算几个钱,可是这是全部人力得收割,又是第一批种植的,在衡量上面,稍稍高了一点,按照普通工人平均的日薪来计算的,一亩地的收割价格,被定在了2贯。

这可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放在北宋,就算是最难以收割的粮食,一亩地的人工成本,能够有50文,已经算是不错了,定海军的工资高,价格高也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农场会亏么,不会的,虽然说,这一批的玉米收获,大部分需要留种,可是少许部分,还是可以流入市场的,这部分,大概一亩地2-3石的样子。

物以稀为贵的,任何东西,在稀少的时候,价格就会相对比较的高昂,曾经的,在明末的时候,在红薯没有大规模的种植的时候,一个红薯的价格甚至高达1两银子。

定海军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整个定海军平均月工资在300贯左右,拿出来十几贯出来,尝尝鲜,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的,这就给玉米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挑出了颗粒饱满的,遗传信息比较好的,留下了少部分不太饱满的那种,拿到了定海军销售。

这个销售的方法分了击中,整个植株相对比较完整的,并且长得稍稍好一点的,可以作为玉米棒,或者煮了吃,或者烤了吃。稍稍差一点的,可以做成玉米粒,最差的,就是玉米糁,这样三种结合,开始在定海军大规模的销售。

21世纪的世界,煮玉米都有很大的市场的,更别说这个时代,玉米是跟水稻,跟小麦,完全不同的粮食,吃起来还有独特的口感,再加上物以稀为贵,立刻引发了追捧的,一个玉米棒最初的定价是1贯,可是很快,架不住人们的追捧,居然增加到了2贯,3贯的程度的。

要知道一亩地,最少可以种植2500棵左右的玉米,真正拿来销售到的,只是三分之一左右,这也就是800个玉米棒,就算是按照1贯一个的,也就是800贯,收入惊人,如果按照2贯,3贯的话,那就更多了。

包括赵信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的长期的生意,预计到明年,伴随着玉米的种植数量,达到1.2亿亩,按照8石的产量,就是接近10亿石,这部分抛开留种的,大部分都是要投入到市场之中,100倍的数量冲击之下,玉米的价格就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不说跌成白纸,但是会跌倒它的合理区间。

这中间,或许会有偏差,但是赵信估计会跌倒跟后世差不多的程度,比如说,后世,一般精米的价格在3-8块,面粉的价格两块多,可是玉米糁之类的价格,一般都是在一块多。

虽然说,定海军跟后世的,差得比较大,可是基本上的收入等的配比之下,这个比例应该是最终的比例。

玉米的收割,还有玉米的销售,很是让玉米的名头,在定海军刷了一下,丰富了定海军粮食市场的同时,也稳定了定海军的粮食,只要把玉米的种植范围扩大,哪怕只是占据三分之一,就等于说整个粮食产量提升3成以上,这对于本身粮食安全都相当稳固的定海军而言,属于是锦上添花的好处,不过,更大的好处还在之后。

大量秸秆的出现,还有饲料厂和青储养殖场的出现,让整个定海军的畜牧业产量产生了井喷的,草原产出的各种牲口很多,当年,一场西夏战争,直接让北宋吃饱,韩琦也有能力,借助了一定的杠杆的,建起了西北的农田水利,以黄河为依托,彻底的开发和河套平原的,让西北一波肥。

可是对于西北是一波肥,对于定海军就不一样,草原所能够容纳的几百万头牲口,相对于定海军的体量,日消耗的肉类的程度,差的太远了,草原所能够承受的畜牧业数量,根本无法跟集中养殖相比的,集中的圈养,减少了动物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是会增加出肉率的,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这个增长也非常的可观。

以前是没有办法,饲料没有原材料,哪怕知道生产的方法,也只能够看着,现在,伴随着大量玉米的种植,就说200万亩的小批量种植,会产出600万吨的青储饲料,如果制作成饲料的话,添加了其他的东西,这个数量还会增长,这就给大规模的圈养和集约式的养殖,奠定了机会,定海军普及肉类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枪和火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路开启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泡剂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缘和暗喜第二百一十一章 制作过程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记录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八百四十二章 军队出动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第五百三十章 坏血症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顽疾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金压手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三十五章 侥幸心理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产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二十章 北宋县城第二十二章 中药和无机物第七百章 军事和修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六十一章 烟攻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离、火药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长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六百五十七章 发展数据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五百零一章 最长的桥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开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销代理第八百四十九章 潜移默化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四百五十六章 轻工业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上城头第三百零九章 骑兵对决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长墙建功第一百六十五章 渗透和反渗透第六百五十二章 进攻辽东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马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乐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三十一章 误差和灯塔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价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观礼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四百七十四章 汇报和抵达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视角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开始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事怪物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七十八章 戏文的故事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