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

苗家庄人注意到了苗远的表情,馒头已经做好了,正热腾腾的冒着热气的,马车也到了,没有装车,这让他们很奇怪,一个有些忍不住的人,问出来:“村长,为什么不装车,难道有什么问题?”

这些馒头,是一个新的生意,一个他们能够去做,还能够赚钱的生意,寄托了庄户人的希望,同时可能还是钱的来源,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钱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特别对于普通人来说,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就可以干之前很多,没钱干不了的事情。

北宋崇尚知识,优待知识分子,中国的封建王朝,对于读书人的尊重到达极致的,就是北宋,官家跟士大夫共治天下,这绝对不是说说而已,也唯独宋朝,特别是北宋,没有一个大臣因言而问罪,也没有一个大臣,敢于喷皇帝个吐沫星子,硬逼着皇帝改变初衷。

从上而下,是最容易推行方法,苗家庄的识字率,在附近的庄子里面,还是不低的,还是请不起专门夫子教导小孩子。

如果,每个人能够一个月赚半贯,苗家庄可以专门的请两三个夫子,哪怕按照一个人每月俸禄5贯的,甚至是10贯的,苗家庄也给的起。

读书识字,考秀才举人,鲤鱼跳龙门,这是一条登天之路,之前没有条件,因为苗家庄即便有些余粮,打了一些野味,也只能够换取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钱,普通的农户,活钱可能就是几百文,还需要有众多方面的支用,哪怕明知道,让孩子读书,是一条金光大道,却没有人这么做。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真宗劝学篇之中,激励了无数的良家子,投入到了读书大军之中,读书当官,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的。

可是这句话,不知道骗了多少人,穷文富武,可是文就真的穷了么?读书不要钱么,在印刷术,甚至是造纸术没有大规模的普及的前提下,书是极为昂贵的东西,一些诗书传家的家庭,可能一辈子留下来的,就是几本书。

就算,可以用抄书的方法解决,那笔墨纸砚呢,这些东西,哪怕是最便宜的,也需要不少钱,没错,是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说法,可是历朝历代,这样的人物有几个,凤毛麟角,真正金榜题名,越过龙门成为举人进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地主以上的阶层。

之前,是没有办法,现在,有了这个蒸馍,谁都知道,一定可以在保州大卖的,在召集他们的时候,苗远也讲好了,按件的,5个馒头一文钱,这不是个小数目,只要材料有,馒头是件很难的事情么,一个熟练的妇女,再怎么,一天也能够做上300个,这可就是60文。

不用离开家,就在村子里面干活,还是每天都有的,妇女小孩都能干,这笔收入可真的不低了。

如果一家人上了两三个劳力,不久是每天快200文,一个月可就是六七贯了,这个数字,对于一般农家,可真的不少,一个月10石大米的钱,按照现在一亩地2石多点来算,这相当于种60亩田的收入。

看着围上来,一脸期盼的众人,苗远苦笑了一下,指着馒头说道:“要怎么运,到保州都凉了!”

“凉了有什么,馒头这么好吃,……”说话的人自己也感觉到有些强词夺理,说话声音越来越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

其他人一片寂静,更多的在思考,以前的经验,热馒头还可以下咽,冷馒头苦涩的味道更重,最关键的是冷了之后,唯一优势软也消失了,又硬又干,能当石头砸人了,这样馒头,没有一个人喜欢吃。

这样新作的馒头,解决了的之前馒头的大部分问题,只要是馒头,就是热了好吃,冷了之后,肯定就没有这个口感了,这是一定的事情。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谁也没有解决的办法,顿时不说话了,难不成弄个炉子,一路把这些馒头热了过去,可是马车不够啊,8辆马车,平均每一个马车装上4000个馒头,勉强够用,要是装上炉子,先不说能不能在马车上用,,也没那么大的空间,难不成多跑几趟。

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这个想法,苗远也在考虑,苗家庄距离保州,也就是30里,一个时辰,车就能够来回一次,一上午两个时辰,就是两趟,这样的话,能拉多少拉多少了。

“不用这么麻烦的”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赵信已经走到了他们的面前。

“四少爷来了,四少爷一定有办法的!”

“是啊,四少爷天授奇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的!”

“少爷,快教教我们吧!”

一连串的声音次第的响起,若是赵信来到苗家庄,就待在主宅之中,或许只有苗远等寥寥数人,能够知道他的存在,可是他没有待在庄子里面当宅男,而是连续的动作。

长弓队的成立,不但让一些壮汉有了每月固定的收入,也让他们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连整个苗家庄,才有几头牛,不是买不起,只是没必要,苗家受到仁宗的看重,良田都赐下万亩了,这个年头,牛还没有田贵,想买是买得起的,只是没必要。

赵信这么一下子,给村子里填了上百头大型牲口,这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可是生命的菩萨,改变庄户人家命运了,不说万家升佛了,最起码也是尊敬度大增的。。

苗远也同样如此,哪怕几天的了解,他也不把赵信当做小孩子来看了,就看做派就知道,来的几十人之中,还是以赵信为首的。

所有人期盼的看着赵信,赵信走过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就在众多村民围绕在苗远的旁边的时候,赵信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件事情,特别是的苗远的表情,赵信就知道,一定是为了运输的事情。

热馒头跟冷馒头的区别,赵信当然清楚了,在后世,大部分馒头,在买回去之后,都要热一热再吃,可是热腾腾的馒头,跟冷馒头完全不一样。

馒头是一个新生事物,就算是孙吉等人,哪怕对于赵信再怎么的信任,也需要尝过之后的,才最终相信,去保州,几乎必然要品尝,直接卖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热跟冷就有明显的区别。

冷馒头哪怕解决了酸涩的味道,硬度和口感还是没办法解决,或许比原来的馒头好一点,却没有那么惊艳的效果,或许会有人来买,却会跟之前预料的畅销,完全不一样。

要想赚钱,要想刺探保州的情报,必须要让馒头热销起来,那么,这第一炮,就必须要打响,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对于北宋,甚至很长时间的人来说,要解决这个保温的问题非常困难,温度又不是液体,又不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真的是无从下手。

看着众人的期盼的目光和叫喊声,赵信心中满意,要的就是如此,在目前险恶的环境之中,不但需要灵通的情报,也需要忠诚的部下,没有永不攻破的堡垒,只有永不攻破的人心,只要内部没有问题,绝大部分的坚固城市,都很难的攻破。

举手之劳的小事,实际上,在棉花流行之后已经解决了,后世更是找出了关键,棉花之所以保暖,不是很暖和,而是隔绝内外空气交流,温度是通过交流散失的,空气中如此,固体液体之中同样如此,这也就是棉花等保温材料保暖的根源。,

绝大部分的保温材料,都可以隔绝温度,哪怕这个苗家庄没有棉被,用其他丝麻被子,这些保温效果比不上棉被,可是也足以保证馒头在30里之外的保州,依然是热腾腾的,

赵信,让他们找来一些大型柳条编筐,这是农村常用的容器,多是用来盛庄一些用来晒的东西,又找了一些新的被子芯。

棉花已经出现了,棉被却没有普及,最少说,在庄户人家,没有那么多的棉被,赵信本来以为,必须要用丝麻等代替,却没想到在苗家庄,还是可以找到300条棉被,其中有80条是在大宅,也就是说,为主宅准备的。

现在已经深秋,厚被子却没有开始盖,绝大部分是新的,把普通庄户人家的旧的,太脏的一些去掉,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新的,或者是刚浆洗过的,这些都可以用。

用被子来保暖,似乎也说的过去,苗远感觉到一点点的怪异,却没有多说什么,只要解决问题就好,此时此刻,没有时间再等一个小时,等到验证了效果再说。

出于对赵信的相信,还有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能够在严冬之中,让身体保暖,保护住馒头的温度应该也没问题的,掏出被芯,然后盖在编筐上面,巨大的编筐,可以最少容纳400个馒头,差不多有80条,算下来,可以把这些给装满了,最少是可以装下绝大部分,这样也就够了。

早晨的时候,起来蒸馒头,到现在,距离午时还有2个时辰不到,算上路上耽误和销售的时间,有些来不及了,所有人七手八脚开始装车。

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战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驻卡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么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第七百九十八章 签订合约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四百零三章 技术活和商队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术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第七百二十一章 后续影响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订单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饰品方略第四百五十六章 轻工业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八章 赚钱大计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销售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击成功第八百六十章 前进基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四十三章 危机迫近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三百一十九章 险恶局势第二百零三章 和盘托出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国第九十五章 正确方向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六百八十五章 铁路热潮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战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变方向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长率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云台山岛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灾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广场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销售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四十三章 危机迫近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五百九十五章 后续发展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枪的可怕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八百四十四章 转移视线第二百七十七章 价格问题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岛”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