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九龙夺嫡

“全部留下!”这真的是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刚刚这些人的推荐,有些是真的有关系,有些只是胡说八道,一部分人甚至只是给汝南郡王添堵,谁也没有想到,仁宗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这么同意了,全部都留下,全部都同意了。

大臣们还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难不成仁宗得了什么失心疯?把推选的人都给留下来,不是在制造矛盾么?

“不行,这不合规矩!”说话的是赵允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是针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不对,稍稍不慎,说不定,他的儿子就失去了唯一的继承权,这是他一直的起点,他不会不允许的。

“不合什么规矩?”仁宗的话语突然的提高了,直视赵允让,眼神之中的凛然,让赵允让都有些胆寒。

赵允让想要说是祖宗成法,可是整个北宋,还没有出现过继,虽然说,太宗继位,是兄死弟及,却也是亲兄弟,也就是他年少时候经历过,当时真宗把他纳入皇宫,只不过,伴随着仁宗的出生,一切如同镜花水月一样。

这也是他永远的怨念,这也是这一辈子疯狂滥权的根本原因,他成为了权力极大的汝南郡王,儿子赵宗实也成为了嗣子,可是皇位给他们还是五官。

这一切,都在赵昕面前,变得那么的无力,他所遭遇的一切,他的儿子也要重新的遭遇一次,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现在,不知道是什么运势到了,赵昕哪怕没死,也变成死了,赵宗实有极大的机会,成为那个皇位继承人,哪怕他亲自出马的,也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看着仁宗和汝南郡王的针锋相对,所有知情者都默不作声,他们感觉到很奇怪的地方,就在于,为什么赵昕会假死,为什么仁宗跟汝南郡王会达成一致的看法,原来,汝南郡王求得是嗣子的位置,而仁宗在这里等待着,好精妙的布置,好可怕的两个人。

汝南郡王最终有些迟疑的憋出来两个字:“身份!”

“身份?”仁宗突然大笑道:“难道身份都不同么,那么要不要请出诸位宗亲,过来评价评价,他们的身份,跟你的身份,到底有什么不同!”

宗亲?汝南郡王的脸色大变,他突然明白了仁宗的用意,他的这个宗正,是就站在皇帝的天然对立面,因为皇帝肯定想要削减宗室的投入,压缩宗室的权利,必须要有一个宗正跟他抗衡,宗亲们的支持,是他的力量来源。

现在,他发现,他的力量似乎要消失了,眼前他带领着宗亲们跟皇帝争夺,他天然就获得了宗亲的支持,哪怕他的儿子成为继承人,宗亲们也会支持,因为跟他更亲近一点。

当仁宗提出了这个意见之后,代表着什么,所有合适的,被推举出来的,都有权利,哪怕再好的关系,别人当皇帝,总没有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好,以前坚固的同盟,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人都是自私的。

汝南郡王脸色惨白,他甚至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其他看热闹的宰辅们,聪明一点的,已经明白了,他们却不多插嘴一句,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继承问题这是国本,如果提出来让他们来看看,他们或许会说出来,现在只是一个资格问题,他们怎么会轻易涉足。

看到所有人都不说话,在把所有人的眼神都纳入到其中之后,仁宗平静的说道:“因为子嗣不畅的关系,关于国本的问题,几经波折,出了不少的事情,我决定,在宗室近支之中,根据推荐,择优选择8到10名宗室优秀弟子,10岁以下,用5年的时间进行培养,然后用5年的时间来考察,择优选择继承人!”

这句话一处,汝南郡王彻底的失落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自以为仁宗失心疯一样的宣布赵昕的死,跟他做了交换,最终会得到这个结果,8-10人,代表着什么,着代表着他的儿子继承的几率只有八分之一,或者是十分之一。

赵允让可不会奢望,仁宗会把名额都弄到他家,之前提出来的选择,那个不是皇家近亲。

近支又不是他一个,仁宗朝又是比较特别,仁宗没有亲兄弟,真宗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也就是说,除了早封的王爷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郡王,特别是当楚王薨了之后,现在都是郡王。

真宗只有一个儿子,那么太宗呢,赵允让是太宗四子的儿子,只是赵允让本身,就有两个兄弟,真宗更是有9个兄弟,如果再追述到太宗,那就更多了,如果从这个方面来选择的话,整个宗室,能够选择的,恐怕不下百人。

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可能有他的机会。

实际上,不但是汝南郡王在想,其他人也在想,可是没有,别说是宋朝,就算是其他皇朝,都没有先例,只不过,这没办法反驳。

都是近支,难不成,同样是太宗重孙,谁比谁近。

因为真宗只有仁宗一个孩子,嫡系也就是赵昕,赵昕死了,连近支的堂兄弟都没有,只有同样一个曾祖父的。一个曾祖父,谁比谁金,别说什么汝南郡王曾经被真宗养育,这说不上来,也不能摆出来当做例子。

赵允让的心情是崩溃的,他自以为强大的实力,在仁宗这么一番话之下,已经灰飞烟灭了,最强大的宗正和宗室的力量,当8个强大的宗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各自为战的时候,宗室就是一盘散沙。

同时,因为赵昕身死之后,聚集在他周围的这一批人员,数量庞大,遍布在朝堂各处的这些中低级官员,这本来是他巨大的支持力量,也会伴随着仁宗的宣布而灰飞烟灭。

现在继承人不是他一个人,而是8个人,想要说服他们放弃,那是肯定不能的,8个宗室,还都是近支,肯定是势力更大的可以加入,他们本来没机会,现在变成有机会,怎么不全力争取。

一个惊人的想法,在赵允让的心中升起,难道,从一开始,仁宗就是故意的。

无论是赵昕,还是赵宗实,都是仁宗所无法控制的,仁宗没有足够多的子嗣,不可能在子嗣之中找平衡,之前也是决定赵宗实一个,可是现在,不知道他怎么想通了,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案。

看起来是没有问题,择优选择,皇帝还能够择优来选择,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以前是没有这个能力,毕竟,嫡庶长幼,这些分别,直接把选择权放在很窄。

现在,仁宗让赵昕这个正排的皇子退出,成为一个侯,反倒是把这个皇位的位置解放出来了,从宗室之中,挑选出来8到10个,这样选择的范围本身就相当的宽泛,在经过系统的教育,相信有皇位作为激励,就算他们不想学,他们的家人,也会逼着他们的,这样还真的就能够选择出合适的。

于大臣们而言,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好是坏,又不是现在就选择太子,只是提供一个选择储君的方法,只要在身份上没有问题,谁也说不出什么。

都是太宗的子孙,谁比谁近多少,肉烂到一个锅里了,反正都是人家老赵家的事情,他们过渡的涉足到其中,反倒是有了不好的影响。

一些聪明的,甚至看好戏一样的看着汝南郡王,机关算尽太聪明,汝南郡王的小动作,不少大家族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没有影响到他,保州兵变跟他牵扯起来,着实有些石破天惊的,可是那有什么用,仁宗这一招可真的是棋高一着啊。

一些比较正值的,没有想那么多,比如说范仲淹,就首先表示赞同,一个英明的皇帝,对于北宋来说,那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合理的制度要想得到延续,没有一个合格的继任者,那是不行。

很多时候朝政就是因为朝令夕改而造成,比如说,太祖,太宗,再比如说,现在没有出现的神宗,王安石的变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神宗一直都推动下去,未必一定会让北宋的弊病尽去,可是一定程度上面,不会变成后来的样子。

可是神宗死了,高太后对于王安石采用了全盘的否定,加上司马光,最终最大的断裂开始了,北宋后期,进入到了党争的时代的,正直的,有操守的,根本无法在这个政治环境之下成长起来,反倒是这些牛鬼蛇神更多了一点,这些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这一个制度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可是没有卵用,以后的皇帝,是不是还会如同仁宗这样,生几个都活不下来一个,就算是有几个,也不可能这么选,都是儿子,难不成真的不论感情,直接的依靠能力么?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么清晰,这么明确的意见,最终,只是一个特例而已。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一十四章 欧亚基本盘第八百四十九章 潜移默化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诈降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四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请地方第一百一十章 幕后黑手第七十七章 苗家庄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三百零三章 九龙夺嫡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标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军来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园林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咸松的咸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驻卡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请地方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军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二百二十二章 税金和甩包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运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种革新第八百五十三章 饲料产业第一百三十章 赚钱工具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统减重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盖攻击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护第七百二十六章 灭辽之战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八百一十六章 钱壮人胆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三百一十三章 杂号将军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调整和改进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三百零七章 实验和神兵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压力第七十七章 苗家庄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预制件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六百四十二章 铁路争夺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选确定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见韩琦第六百一十九章 继续争夺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二章 船到南乐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乐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六十五章 追击扫尾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验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广第五百零一章 最长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