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销售

赵信拿起来的东西,是一个铁质的铁条,这是很常见一件铁器,是门锁的一部分,也是最近铁匠作坊新增的产品之一,也是在赵信推动下生产的产品,是目前最热门的之一。

北宋的门锁,已经发生了变化,旧式的铁链,一定程度被穿条代替,就是几个固定在门上的铁器,用穿条并在一起,然后另外一端上锁,上锁地方有一个小孔,可以让锁插入进去。

跟传统的门锁相比,这个更加紧凑,当大门紧锁的时候,锁具布置合理,就可以把大门彻底的封闭,只要合理的布置这个,门会严丝合缝。

比如说,一些小孩了,小动物了,都无法从门缝之中穿行。

算是一种提升吧,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市场的热捧,起码在铁匠作坊这边,很多家庭都装了。

铁匠作坊这里工资很高,一些大匠们,还得到的奖励,比如说牛大力,林林总总的奖励,就超过了的6000贯了,其中大部分,是在铁匠作坊的协调下,存入了铁匠作坊的钱庄,可是剩下的也有不少的。

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可是在向外销售的时候,销量并不大的,原因很简单,这玩意比以前的贵。

铁链和门锁,不怎么的严密,可是使用的铁料较少,差不多是这一种铁条一半左右,一些极端的甚至在五分之一左右。

这是在同样级别情况下,锁的大小不一样,穿条和铁链粗细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

铁是高价,一套差不多的锁具,可能要使用三四斤铁,单纯一个不算太粗的铁条,可能也两三斤重,全部的安全就在铁条上面,铁条足够粗,就足够安全。

铁的比重太大了,铁链不算什么,那是中空的锻造。铁条就不是了,必须是实心的,虽然打造起来不算困难,可是铁料本身昂贵。

一副完整的锁具,一般而言,用铁5斤,单纯铁料本身的价格,就是400文以上的,加上工钱和其他的,一套锁具差不多会超过550文。

在北宋这个时代,550文,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一般的家庭,一个月的生活,也就是在这个上面。

看起来550文只能够买到不足一石米,可是有多少的家庭,是吃米过活,面的话,1.5石,杂粮更是两三石。

按照一个人一个月消耗70斤来计算,三四口人的家庭,吃粮食就可以生活了,就算是在差一点,七八口人的家庭,混着一些野菜和其他的吃食,也可以活下来。

锁具虽然重要,却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也就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

铁匠作坊的热销,是因为铁匠作坊工资水平很高的,一些核心铁匠,他们的工资,已经基本上超过了50贯一个月,这在北宋,绝对算是高等的收入了。

6个铁匠可以相当于一个参知政事的收入,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在北宋却是存在的,赵信大规模的提升待遇,已经显现了威力,那就是在铁匠作坊,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巨大的市场。

因为铁匠作坊的铁质量好,比起普通的锁具来说,更加轻便,也更加的便宜,锁具,算的上是销售的一个大头,抛开了在铁匠作坊的销量,大名府周边,每月的销量,大概是在4000套左右。

王松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拿着这个东西说什么,一个月4000套,按照每套250文的价格,1000贯,这个钱,或许在几个月之前,在王松的面前,是一笔大钱。

因为王松带着赵信,从汴梁离开的时候,身上装的的,也就是一千贯左右,几十个人,不远千里,大半个月的花销,也就是一千贯。

可是现在,跟着赵信,见多了世面,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早在苗家庄的时候,馒头包子,每天的销量,就是在1500贯左右的净利润,加上肥皂,早已经超过了2000贯,到了铁匠作坊的,一个月总消耗就超过了100万贯,一个月1000贯的销量,真的不起眼。

看到王松依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赵信一拍脑袋,继续的说道:“我们北宋有多少户人家!”

这个倒是户部统计过,王松也看过,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2000万?”

“如果每一户都用上我们的锁具的话,这个销量是多少?”

“500万贯”王松下意识的回答,然后大声的说道:“这不可能!”

大名府有多少户,20万户,可是每月的销售,才多少的,4000套,一大半的销售,还不是在大名府产生的,而是辐射出去,向外销售掉的,有些干脆是商户们来拿货的。

北宋虽然有2000万户,可是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家徒四壁,就如同苗家庄的那样,根本就不锁门,锁门的话,也就是两个他铁环一把锁,就这样,都是不错的。

用这样的全套锁具,不是开玩笑么,一般人是没有这个实力购买,真正能够购买的起的是少数。

看到了王松的回答,赵信叹了一口气,他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一个笑话,两个推销员,都被命令,卖个和尚梳子,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头发,要梳子干什么,另外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梳子,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啊。

没错,空白的市场,就代表这没有竞争,没有阻力,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市场本身接受这个产品,一旦成功,这样收效巨大。

目前的铁器就是这样,虽然说,铁匠作坊,已经把铁器的价格降低下来了,原来平均在每斤百文的价格,降低到了50-60文左右,这样的价格已经极具竞争力了,这也是没有怎么宣传,就在大名府进行销售的结果。

可是在赵信看来,这不够,完全不够。

虽然,在北宋,还无法形成类似后世那样,直销和传销,可是简单的销售应该没问题,基于路引等众多的问题,赵信没办法组织一个精干营销团队,可是基于整体,甚至是全局的供销会议,还是可以召开的。

要如何的吸引对方,这就是他们必须做到的,商人是什么,是追逐利益而存在的,只要让商人看到利益,就可以吸引到商人。

赵信简单叙述了销售的理论,听的王松是一愣一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听了之后,就感觉很有道理。

之前的销售,价格很低了,可是主要是面向终端的,终端的客户,他们不是特别的敏感,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个价格之中蕴含了多少利益。

只有呈现出体系,呈现出阶梯状,才能够让这些商人购买。

而锁具只是铁器的众多利用之中的一个方面,很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

厨房用品,日用工具,农具和普通的工具,这些遍布在了整个生产和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都是潜在的市场,有些,在北宋这里,已经有了类似的工具,只不过不是铁制的,有些,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必须要做到引导和展示,最终才能够产生销售。

保守估计,平均每一个人,能够使用1000斤左右的钢铁,才算是现代化的社会。

可是在这个时代,恐怕连1公斤都没有,这不是天方夜谭,是真正的存在,这是包括了大宗建设,武器,军事,还有一些铁的使用之后,加在一起的最终结果。

北宋,在大名铁匠作坊出现之前,钢铁能够是15万吨,换算成斤的话,大概是3亿斤,平均每一个人的消耗,大概是2斤,也就是一公斤的样子,如果能够提升5倍,也就是意味着,整个北宋的铁器的消费,总量会达到75万吨的程度,这个勉强可以消化,目前铁匠作坊的产量。

听了赵信的讲述,王松有些目瞪口呆了,他完全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销售问题,就可以让赵信讲到全局的程度。

15亿斤的铁料,如果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那不算什么,可能一个人,连10斤都不到,这代表着什么呢,一家一套锁具,一家一套餐具,一家一个或者两个铁锅,一家一个水壶,这些有的,还是没有的必需品,如果每一个家庭都会使用的话,会是怎么的一个概念。

赵信列出来,每一个人的必需品,差不多是几十件,如果全部拥有的话,每一个人的平均用铁量,可能会达到5 0斤。

这是什么概念,到铁匠作坊,把产量扩大三倍,甚至是四倍,达到50亿斤,甚至是70亿斤,也能够承担,可是因此而创造价值,绝对是让人无法想象的,那是一个可怕到至极一笔财富。

隐隐的,王松似乎有些能够把握到了赵信的用意,这些东西不一定所有人都会购买,可是只要销量上去,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一个人买这些,一些人买另外一些,交叉下来,每一个人平均的钢铁使用量就上升了。

冶炼非常赚钱,这一点,赵信从来都不怀疑,这不是后世,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远远多于的需求的时代的,这是机器和工业刚刚兴起的日子,工业起步的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挑选钢铁,就是因为这个行当很赚钱。

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八百二十章 培训科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京政局第九十五章 正确方向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夺天工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折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丢了第八百章 国宴全席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离、火药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六十四章 斩首绝杀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第六百二十二章 争夺升级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四百一十一章 怀疑验证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决运力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态第七百八十六章 临时停车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现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六十章 前进基地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视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平铁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节新气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二百七十七章 价格问题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利品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事怪物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第五百八十三章 电的实验第四百一十七章 变法隐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运输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六十一章 烟攻第六百四十二章 铁路争夺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一百九十二章 临界点第八百四十四章 转移视线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决定第二十七章 离开南乐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军换装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九十九章 万箭齐发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谈议和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药和地道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军队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六百零八章 铜可以么?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