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

保证金,实际上,是根据拍卖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东西,刚开始,拍卖刚刚产生的时候,是没有这个保证金的,这对于尊贵的宾客来说,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事情,拿钱证明自己的身份么?。

可是伴随着拍卖越来越多,深入人心之后,总有一部分人,会来破坏,比如说明明没有钱,却故意抬价,或者是用其他的办法来围标,虽然后者无法避免,可是前者却可以避免,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设立门槛,保证金制度。

有了门槛,就能够让那些恶意竞价的收敛,这个保证金,也是会根据标的物的不同,进行调整的,一般起拍价格在300万左右的,保证金在100-150万之间,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肉疼,不会随随便的胡乱叫价。

赵信也不知道这个制度很深远,只是依靠着资讯时代的掌握,在大名府拍卖会的时候,开启了这个制度,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不但保证金巨大,同时成交量也巨大。

韩琦也是大名府拍卖会的参与者,在灵州的压力逐步的巨大,在可能会有大量牲口,因为天气的关系的,最终有可能死掉的时候,他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这个拍卖制度和保证金制度。

灵州这边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渭州牛马大会已经基本没问题的时候,韩琦当然想要提前解决掉灵州的问题,在钱庄提出了让他解决合理性的问题的时候,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先把这一笔钱,变成合理的,属于西北的钱,然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保证金制度,是北宋从来没有诞生过的制度,只有大名府的一次经验,可是说也说得通,把传统,通过观察,购买,一对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牛马交易,变成类似拍卖的方法,这需要调整,可是跟获得资金相比,还是可以接受。

韩琦在想通了之后,开始了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不过是一个合理的问题,那么把这个次序合法化之后,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了!

渭州的牛马大会,成为了整个西北,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情,几乎整个西北,甚至是半个中原的目光,有能力的商会都参加了这么一次大会。

最终,参加的数字,在牛马大会之后,确定为,超级大商会5陆家,其中河南府,甚至汴梁的一些大商会也参与进来了,他们最强的,甚至相当于西北十大商会加起来这么多,最终,调动参加到这个牛马大会的资金,高达的700万贯。

中层次的商会数量达到了500家,还有上千家的各种小的商会,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出了南方的大型商会,没有介入到其中之外,几乎整个北方绝大部分的商会,都已经涉足其中。

这个牛马大会出了吸引一部分的商人,可是更多的,还是普通的地主。

北宋没有地主这个称谓,在乡村却有五等户的制度,一般一二等就是所谓的地主,三等户之中,有地主,也有富裕起来的农民。

三等以下,在富裕一点的地方,他们或许可以保持到一定程度的温饱,可是在关中平原,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贫困县上面挣扎的对象,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牛马,可是三等以上,特别是二等一等,这些人的购买力非常的强,甚至一等,是可以拿出千贯,甚至更多资金家庭。

商会再加上韩琦本身的宣传,不但让绝大多数的商会,都看上了这些马,参与到了这个大会之上,更是让更加庞大的高等户,加入到了这一次牛马大会上面。

可是一二等户他们,更看重的是牛,牛才是农民种地的主力军,有了牛的话,哪怕对于一等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提升。

关中是比较贫瘠,因为长期的开发,已经无法承担起人类起源的任务,在没有化肥之前,土地的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自然的恢复,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是数百年。

时间会抚平一切,可是如果这个时间是加上消耗呢,那只会越来越差。可是土地是生命之源,哪怕是贫瘠的关中,也有几百万人口,总不能所有的东西的,都需要从外面进口吧,本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贫瘠的土地上面,不停的努力,用勤劳,来养活自己。这是无奈的决定,也是必须的决定。

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一样,在北方大地上面不停的持续,从汉唐之后,北方和关中平原的土地,是逐步的贫瘠,在北宋已经到了相当恶化的程度了。

之后,却因为元蒙的出现,把整个中国都改成草原了之后,才慢慢的恢复了一些的,却到明清又没落下来。

越是贫瘠的土地,劳动力就越发的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劳动力,才能够在农忙的时候,把地里的庄稼收割下来,不至于损失,而多余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荒。

为什么中国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重视男丁的存在,男丁越多的家庭,不但在乡村之中地位高,也容易的积累起家业。

按照封建的传统,大部分开荒所得的土地,经过一定时间的耕种,甚至缴纳一定的赋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只要是无主的荒地就可以了。

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壮年劳力,而付出的,只是牛吃的草和在农忙时间的少量粮食,这对于普通的地主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可是北宋缺少耕牛,虽然说,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十几贯的样子,不说是二等户,富裕一点的三等户,咬咬牙,拿出这个钱,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北宋确定有耕牛的,大部分都是一等户,或者是二等之中的佼佼者,三等户,除非是极少数特别的情况,否则,是没有耕牛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每年进入到北宋的耕牛,自然繁衍的,就这么多,这部分抵消掉死掉的,增长率很小,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可是现在,渭州的牛马大会,20万匹马,30万头牛,这可是实打实的数字,这在往年,根本不可能,整个关中,能够有5万,已经是非常不错了,现在足足提升了6倍。

别说一二等都动心了,一些有魄力一点的三等户,他都开始想办法。

之前,或许他们还担心,路费什么的问题,可是现在,有商会在前面顶着大头,甚至组织了一部分的进行团购和团体回来,他们也都心动了,开始向渭州集中。

保守估计,最少有的5万多地主,决定参加这一场的牛马大会,这些人的出现,也曾经让韩琦有了一丝犹豫,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实行保证金的制度。

没错,或许保证金制度,会让一些地主心有余悸的,毕竟他们不同于大型商会,万贯这笔财富,他们很难拿到,哪怕是牛这样的标的,也最少是5000贯。

为了钱,韩琦必须要倾向这些预付了保证金的,这样的,很自然,会压缩零散生意,马基本上不会设零散的交易,牛也只会放上三五万,而且还是挑选剩下的,状态不怎么好的。

这会极大的影响的整体的销量,可是最终韩琦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灵州的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或许,这些一二等户,在这一次,无法得到合适的牛马,可是在他的手中,可不只是这么多的牛马。

只要渭州交易大会,20万匹马卖出一半,他最少可以先提取500万以上的保证金,有了500万贯资金,同时省去大量的时间,直接从京兆府调动大量的物资,特别是西北稀缺的大量的帐篷,还有其他的建筑材料,他才能够的快速的在灵州打下基础,抵御整个冬天的到来,到明年开春,再补偿这些人就好了。

到了韩琦这种层次,优柔寡断,从来都不是他的特性,所有的一切,都会以全面的眼光来。,

之前对于商人,还有现在的准备金,无不是如此,没有什么瞻前顾后的,别说是对这些一二等户,没有多少的影响,就算是有,在韩琦看来,也是无所谓。

这个消息,就这么发布了,这也是渭州牛马大会的最后一个消息,因为是盖了韩琦的印信下来,基本上,除非是有圣旨推翻,否则,很难的推翻。

毕竟,整个灵州和议,对西夏的作战,都是韩琦全权负责的,他决定下来的事情,首相和枢密使,也是没有权利更改的。

这不是说韩琦的权利比枢密使和首相大,那是因为规则,在自己分内的事情之中,只要不是明显违规的,否则,只有圣旨能够推翻。

仁宗会下达这样的圣旨么?当然不会。

别说韩琦在西夏立下大功,直接让一直都困扰北宋的西夏,彻底的灭亡,就算没有,明显是参照大名的拍卖会的方法,仁宗会反对,这是他的儿子提出来的方法。

不过,这样的举措,却在整个西北掀起了轩然大波,影响巨大,甚至让渭州牛马大会的交易金额,没有达到曾经预计的。

第四百八十三章 铁路预算第六百零六章 战场之神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九十四章 离开和根基第七百九十六章 说动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军来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终处罚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利品第二十二章 中药和无机物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钱能通神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药肆虐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终裁决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略眼光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四十三章 危机迫近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第六十五章 追击扫尾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线电报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零八章 铜可以么?第六百一十九章 继续争夺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乡情怯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八百零五章 阅兵式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军换装第二百四十三章 调整和改进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线电报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岛基地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辽国药材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炉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七百六十九章 无用功第七百零四章 大获全胜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制造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烧结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前等待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六十五章 追击扫尾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见韩琦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长弓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订单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获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十三章 战争系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九十五章 正确方向第二百九十章 钱币圈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第四百一十七章 变法隐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七百七十一章 视察寝宫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