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京政局

这些过来调查的保守派,垂头丧气的,其中一部分人,未来的前途,已经注定了,不可能再有别的前途了,甚至连郭天这样的有背景的,也会蹉跎一段时间,可是在明争暗斗之下,关于西北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汴梁。

派遣前去,分别是保守派,三司,还有枢密院,保守派是最为急切的,他们也通过一些布置,提前受到了消息,这种震惊程度,让他们无法想象。

他们已经尽可能的高估了韩琦的实力了,却没有想到,韩琦居然弄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工程。

在北宋前期,在朝政还没有糜烂到无法控制的前提下的,北宋就算是保守派,他们也不是无能的。

打个比方吧,仁宗在位51年的时间,还真的没有几个的奸臣,唯一被大家攻歼的吕夷简,也是手腕比较的强横的。

可以说,没有多少本事的,还真的无法在北宋政坛上面立足。

郭天被打击的有些厉害,他也不敢多说什么,直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写,毫不客气的说,攻歼韩琦已经没有意义了,毫不客气的说,韩琦等于说大势已成。

距离韩琦要多长时间进入到中枢,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关键看仁宗的意思。

在正面,无法去阻击,那么就把他摆在明面上面。

整个权利的布局,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越是底层的,竞争越小,逐步的攀升的前提下,人员越来越小。

韩琦的枢密副使,在地位上面,已经算的上位极人臣了,在整个北宋几十年的历史之中,跟他相提并论的,不超过1000人,可是在目前的朝堂之上的,不愿意他崛起的大有人在。

章得象是一个没太多作为的首相,可是在位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丢掉首辅的位置,哪怕是在范仲淹变法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么一个人物,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还有就是贾朝昌和叶清臣。

在北宋政局之中,最高级别的,就是东府首脑,那是章得象的职务,然后就是枢密使,三司使,这三个,必然是挡在韩琦陆上的障碍,韩琦要想独揽超纲,那么必须要越过这三个人。

保守派的高层,也是很有能力的,他们在分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把握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时候,去打压韩琦已经没有作用了,说不定,会造成逆反的效果,用阳谋,把韩琦如同一个靶子,摆在所有人的面前,这才是关键。

西北,在众多京官的眼里,那是一片苦寒之地,不但会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更有战乱,特别是来自西夏的威胁。

可是,在保守派的努力之下,似乎现在西北的一切,落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基于黄河的众多支流和草原,开发出来的西北水利系统,连接了位于河套平原的众多支流,形成了一个灌溉最少在5000万亩的庞大水利枢纽,这对于北宋,甚至是整个中原的历史,都是史无前例的,这才多长时间,不是百年,也不是十几二十年,是只有一年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听到这个信息的人,第一个的反应,都只是一个,那就是不相信。

没错,在一片贫瘠,完全可以用风沙和沙漠来形容的西北,居然真的如同神话一样,诞生了塞上江南,5000万亩的土地,所能够开垦的田地很多,产出也很多。

作为主导收支的部门,三司和农政接到了这个报告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有些人神经错乱了,这不是开玩笑么。

塞上是一个什么的地方,地多人少,风杀处处,如果不是有大量草原的存在,也是自然的选择。

这是众位大臣公认的结果,就算是叶清臣,跟韩琦很熟悉,也知道韩琦不会随便的胡说八道,也只是认为,韩琦只是开启了初步的工程的,刚刚开启的工程,跟真正成熟的,可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着完全是两码事。

可是在接到报告之后,就算是再怎么苛刻的人,也不会认为,韩琦只是开启了初步的工程。

其他的地方,是浮光掠影的看过,可是作为西平府核心的西平湖,却是重点观察对象。

哪怕这些守旧的官员,很不相信,一个可怕的,足以载入到北宋时代的的世界工程,居然就这么的在西北出现了。

可是从各种各样员送来的信息之中,这件事情,是一种明白无误的结果,那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可怕的工程,正在西北成为现实,5000万亩的农田,真的要在西北出现。

一个水量巨大,在8亿料以上的庞大水库,加上超过4000里的沟渠,这是初步开启的西北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单纯需水量在5000万方的水库,就有16个之多,各种的沟渠更是超过想象,这些,足以证明这个西北的水利工程不简单。

保守派不会拘役于从这些已经建成的东西上面找漏洞,这样的会产生偏差,派出去的人员,是值得信服的,他们不太可能被的收买,那么,就是真的。

就算是从侧面来判断,知道了的这个西北的水利工程,有可能超乎想象,那么就只能够从高层来入手。

章得象有些喘不过气来,作为一个文人,能够位极人臣,执掌一方事物,这已经是人臣之中的定点,他很珍惜这个位置的。

可先是范仲淹,让他首辅的位置名存实亡,当时,仁宗的青睐,下面的支持,让他无法多做,这种情况之下,干的越多,那就是错的越多。

章得象能够做到的,那就是等待,等待属于他的机会的来临。

好容易,范仲淹在保守派的逼迫之下,犯了错误的,插手了不该插手的地方,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就这么,自己玩完了,他终于可以掌握首辅的力量的时候,韩琦又出现了。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范仲淹或许还会容许,可是韩琦一旦入主中枢,那么绝对不回容许一个傀儡的存在。

哪怕是自保,章得象也必须要行动,同样,跟章得象站在同样的立场上面的,还有贾朝昌,作为变法派最大敌人的贾朝昌,哪怕是在范仲淹主政的时候,都阴奉阳违,更别说现在。

贾朝昌在朝廷之中,并不受待见,可是他也是枢密使的,可以说,是韩琦的顶头上司,韩琦如果要起飞的话,直接针对,也就是贾朝昌了。

不得不感慨,贾朝昌跟韩琦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相杀的,在历史之中,他们两个就是继任者的,贾朝昌终于借助着,资历,成功的做到了东府首脑的位置,却好景不长,韩琦终于接替了他的位置。

可是这一切,是十几年之后,现在,伴随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西北农田水利工程,韩琦一下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不得不说的,保守派的计谋,起到了作用,中枢的东西两府的首脑,都对韩琦产生了敌视,甚至在各自范畴之中,进行了防御。

可是更加为难的,还是仁宗,仁宗当然知道,韩琦是一个出色官员,出将入相的,如果不然的话,为什么保州兵变,还有西北的事物,会委托他来处置。

实际上,韩琦真的处理的不错,在韩琦上任之后,整个西北的局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因为粮食和自然灾害,而不稳的整个西北的局势,特别的京兆府哪里的问题,在韩琦到来之后,就迎刃而解了,如果韩琦只是做到这些,那么韩琦的能力是得到肯定,他也会简在帝心,只要经过一定的布置,让韩琦在地方上面,磨勘一段时间,一个新的政府首脑,就会在韩琦的主导之下出现。

可是再怎么的想象,甚至足够的高估韩琦,都不可能想到,会是眼前的整个结果。

为了稳定朝政,范仲淹插手科举,这只是一个方面,仁宗必然要反击,可是更多的,还是保证朝堂上面的稳定。

因为变法的关系,造就了整个朝堂的反弹,保守派可以说是想尽了一些的办法足迹保守派,已经不是找到问题这么的简单了,那是因为杀戮和控制,而衍生出来的力量,一下子,让变法派,进入到了帝国的故纸堆之中。

本以为,整个北宋的朝政,即将稳定下来,可是,在韩琦的做法之中,却并不是如此。

韩琦渴望回来,此时此刻,他却不适合回来,这一点,仁宗看的非常的清楚。

变法派造成的波澜,必须要磨平,否则不适合中枢的正常的发展,保守派表现出来的力量,让他有些胆寒,真的要是韩琦回来,又一轮的争斗就将会产生。

任何的争斗,或许无法分出胜负,却会浪费整个北宋的力量,现在,正好是北宋最好的时候的。

心腹大患,整个财政支出的重点,西夏最终灭亡了,哪怕他们的全部土地,被辽国拿到,战利品也是大部分被辽国拿到,可是对于北宋来说,边患得到了根本性的解除。

这一点,加上铁料的变化,未来,只要北宋中枢,不出现实质性的问题,必然是逐步的向好,这种情况之下,变法派所产生的作用,就没有之前么的好了。

仁宗之所以执意的变法,原因就在于,整个北宋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不变法已经不行的程度了。

如果不变法,整个北宋,就如同病入膏肓的慢性病患者一样,那就永远的沉沦了。

可是现在,最大肿瘤,西夏已经背切除了,内部的局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铁料,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的出现,让北宋的财务状况出现了好转,历史上,第一年,获得了上百万贯的收益,这才是重点。

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却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变法派太过激进,在没有别的选择,或者说,为了改变北宋现在的状况,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下,那是无奈的选择,现在,只要坚持一点时间,当这个改变,真正的融入到整个世界的时候,变法,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的重要。

这种情况下,韩琦冒出来,简直是让仁宗为难,一个本应该被放在地方,逐步的磨勘的变法派领袖,却立下了难以想象的功劳,几乎必然要进入中枢,如何的安排,则成为了仁宗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之前,兴庆府之战,加上灵州协议,已经让仁宗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了,现在庞大的西北水利建设,更是在这个基础上面,添了一把火,韩琦必然要调入到中枢,那么要取代谁的位置呢?

可是对于更多,北宋的众多官员而言,这简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任何一个有点眼光的官员,都可以看出,西北的变局,对于整个北宋的影响。

灵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是新附之地,那是西北边陲,更是比较薄弱,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

这也太过可怕了吧,之前,只是因为渭州牛马大会,过去人质询一下,却没有想到,居然质询出这么一个可怕的东西,一个遍布在整个西北,惠及到5000万亩土地的庞大水利工程,这对于北宋的影响是空前的。

特别是叶清臣这样的务实的官员,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他用亲身经历知道,一个如此庞大的水利工程有多难。

可是最少有七八十个官员过去,他们不可能都一同说瞎话,其中更何况,还有保守派的,那些人是最不希望韩琦回来。

仁宗其实更加关心的是,灵州到底能不能获得这样打的发展,在韩琦的报告之中,详细的写明了目前灵州的现状,还有众多农田的目前情况。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在合适的地方,未开发的,比开发的,效果好了这么多。

叶清臣也是深有感触的,在北方农田水利建设,简直是可怕,他一个三司使,要应对众多的地主,甚至有时候,一个退休的官员,都能够蹬鼻子上脸。

没办法了,朝廷对于这些土地,没有什么强制权,在面对着必须过去的时候,还真的得要受到他们的盘剥。

看到韩琦这样,广阔大地,怎么方便怎么来,甚至还有平西湖这样天然的地方,可以说,一个平西湖,投入的力量不多,可能只有叶清臣在北方的三分之一,可是造成的效果,却是五六倍之多。

似乎,他在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走入到了误区,花费了太多太多的资金,却没有产生效果。

因为韩琦,因为西北产生的动荡,在整个月的时间之中,成为了汴梁的主题,甚至冲淡了定海侯来到汴梁的影响,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定海侯还是抵达了汴梁,另外一个动荡开启了。

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长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八百四十九章 潜移默化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奈的刺客第八百四十九章 潜移默化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岛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赠送枪械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来信第三百零一章 出头的炮灰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农具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发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家的选择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辽军第四百四十三章 将军野望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十七章 内外之分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八百一十一章 争夺和改变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六百零一章 审计报告第二百九十四章 赖皮韩相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六十六章 有钱的水匪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遗憾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严的等级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销商品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计?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馆区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二百七十四章 广而告之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论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七百四十九章 赠送枪械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降临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临中京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资金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梦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点的平衡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贼船 交易到位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庆府陷落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阵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二百九十四章 离开和根基第八百六十一章 极限种植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家的选择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二百七十四章 广而告之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