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

这是为了控制,也同样的,定海军开发琉球的脚步,没有那么急切,定海军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现有的面积,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开启琉球计划。

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这些前期上岛的,着实吃了不少的苦。

前期,运输不稳定,甚至有时候,因为风浪或者意外,晚上一两天,甚至好几天,他们会面临着食物都无法补充的威胁,打猎人员不得不每天出动,用捕猎野味来补充所需要,甚至某些时候,不得不是大部分。

后面,运力稳定了,特别是一些方便食品的出现,在减少了重量之后,食品有了保证,不过因为人员没有增加,补给减少的吨位,都给了物资了。

后者是重要的,可是在没办法本地完成需求的前提下,建筑物资的运输的,可是要了老命了。

一座20多米高的棱堡,按照一楼面积为2000平方米来计算的话,大概重量为3万吨左右。

在后世,也就是是几艘万吨级的轮船,就可以送过来,可是在这个是时代,那是好多船才可以。

琉球跟定海军,相隔数千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能够依靠几艘船来运输,这些船只,慢慢的运上来的,一次性,也就是一两百吨的样子,就算是四艘船,平均一周过来一次,从开启这个项目到现在,也不过是来了的十几次,算下来,总数也就是三四千吨。

这个数字的,连棱堡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要想节约,必须要本地烧砖,技术不成任何的问题,红砖从出现之后,就已经达到相当程度,在人力的帮助下,达到了极限,可是却没办法。

在这里,就算是的明火,都是严格的限制的,在夜间,会有专门哨所,保护这里的安全,炊烟和火光,都是严格控制。

毕竟,他们只有几百人,还肩负着开拓的任务,不引发土人的注意的,就不引发,他们还远没有到完全开拓的地步。

因为运力不足的,没办法起棱堡,却运输了一部分的水泥和钢材,这已经是定海军的极限了的,这部分的物资,也被严格的利用上来,用于定居点的兴建。

这些钢材,都不是最简单的那种,而是专门经过了挑选,定海军目前的建筑,分成高层建筑,最高可以兴建13层的建筑,多层建筑,大概是6,7层,还有普通两层小楼。

在这中间,因为钢铁厂的出现,整个定海军的钢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高品质的钢材不断的出现,也建设了钢构的建筑。

钢构,比起普通的住宅来说,有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建设更快。

以钢铁作为骨架,重量比起一般的建筑要重,却不用考虑水泥凝结的速度,说白整个钢构住宅,他们的所有受力点,都是在钢铁上面,四周填充的,只是墙体,只要稍稍建设几天,水泥干掉,这个住宅就可以入住了的。

在棱堡没办法成为标准的配备的时候,钢构,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考虑到了这些建筑的军事用途,外围的墙壁,必须要用高标号的水泥,还有最少四层的砖头兴建,以保证他的防御强度,可是内部的一些构造,那是能省就省了。

以钢构为主题,组合的钢材,搭建了骨架,然后用水泥和石头组合,构筑了第一波的营地,从开始施工,到建设完成,只用了20天的时间的,这还是在等待材料之中,总共用去了各种材料1200吨左右。

因为高度的关系,整个楼是15米的,却不是5层,而是3层,钢构没办法建立太多的层,在定海军,四层已经是极限了,可惜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装备,简单点修建了三层。

好在,有大量组合式床体,最多3层,4层的高低床,5米的层高跟3米的层高,容纳的人员区别不大,可是建设的难度却简单了很多。

一个3层左右的楼房,却拥有可以把400多人都给容纳下来的,总算是摆脱了最初帐篷的生活。

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完全是在帐篷之中居住,每天,最少有50人,必须要值夜,帐篷在其他的一些东西的配合之下,主要是铁丝网,这样才能够起到足够的预警作用。

可是帐篷,总是比不过墙壁,一把刀都可以划破帐篷的,可是对于建筑物,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用冲车,都很难的打破。

不是棱堡,又出于居住的方便,没有如同棱堡那样完全密封,大部分的房间,还是有窗户的存在。

好在,不是全面的开放,每一个窗户,都经过了处理,用大量的螺丝固定了窗户的。

一个个的大螺丝,需要用众多的扳手固定,就算是熟悉螺丝,用工具来拆,都需要半天的时间,更别说这些土人根本不知道。

每一个钢条都是酒杯粗细,高碳钢组成,非常坚固,不是简单就能够破坏,就算是有窗户,也让敌人不容易攻击进来,在战时,可以关闭的精钢所制作的三个大门,保证足够防御能力。

大楼是最后的防线,能不动用,还是不动用,在建设完了大楼,有了一个基本的支点之后,更多的是放在外围。

在外围,用铁丝网,兴建了第一批的防御,铁丝网是新的产品,通过拉丝机,拉成一个个细长条,在拥有一些简单的木材的前提下,就可以拉成一个防护。

这种本身是在自动武器和火枪出现之后,才出现的防线结构的,却在11世纪出现,虽然没有走向战场,却可以对长弓队进行保护。

在有专门的工具的前提下,可能不足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够布置完毕,这个时间,或许在之前的北宋,不可能拥有这么长的反应时间,可是在拥有了望远镜的前提下,让反应的时间,从几公里,增加到了十几和二十公里,完全可以在发现对手之后,立刻进行布置。

铁丝网,对于行进的目标,有巨大的阻止作用,骑兵的威力,是在速度上面体现,高速之下,哪怕是细细的一条铁丝网,也可以变成锋利的刀具,割裂一切。

有铁丝网,还有重步兵的帮助,阻止对手的时间就可以大大增强,实际上,在废掉了重骑兵快马冲阵这一点,重骑兵的优势就减少很多,在没有速度的情况下,跟重步兵硬碰硬,本身就不占优势,再加上长弓在背后,威力倍增。

这个,也被利用到了这里,无论白天夜里,都会布置密密麻麻的铁丝网,三层的网络,足以在夜间,避免被人偷袭到的近处,给守军反应的时间。

接下来是陷阱和这个楼本身,这些立体性的防御,足以抵挡住10倍正规军的攻击,更别说土著了。

毫无防护,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武器,甚至连铁器都没有多少的土著,他们根本啃不动,武装到了牙齿的守军。

未谋胜,先谋败,这是定海军最擅长的,从保州之战,就形成的传统。

赵信或许在攻击这方面,没办法帮助定海军很多,可是能够给的装备上面,各种辅助物资上面,已经做到了机制,他始终相信,给与士兵足够的防护,先罩上一层乌龟壳,是可以提升的战斗力。

在有了稳定的基地,并且逐步的扩大这个定居点的前提下,这些守军,才选择向外探查。

他们的第一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定居点,第二个任务,才是立足在这里,搞清楚周围的情况。

在最初,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的前提下,他们根本不敢乱动,一直到安全性能有了保证,因为发防护的关系,负责安全的士兵数量大规模的减少之后,才四处探查。

不过四下探查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盆地附近,主要是弄清楚盆地的具体范围,到底有没有土著活动的迹象,并且绘制出比较详细的地图。

盆地,代表着山脉环卫,在特定的地方,设立防卫点,就可以把整个盆地纳入其中,成为安全的所在的。

在初步稳定了之后,派出了差不多50人组成的队伍,分成几批进行探查,他们都是军队之中的佼佼者,也进行过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可以深入到密林深处。

留在营地的人员,除了一部分,依然负责警戒,保证整个定居点的安全之外,其他的人,也没有停止劳动。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的建设房屋,为以后大规模的进入做好准备。

现在,定海军因为运力的关系,不可能大规模的派遣人员上来,可是也做出了承诺,一旦运力得到满足的时候,必然会大规模的派遣人员上岛的,到时候,这里就会逐步的密集。

他们的任务,是在目前的状态之下,再兴建4-6个楼房,还有一系列洽谈的建筑,以保证整个定居点,能够容纳3000人以上的人员。

在大规模的修建房屋的同时,也开始修缮了码头,以目前简陋的条件之下的,无法让2000料以上的大船停靠,最起码,要可以停靠1000料的船只停靠。

没有一个码头的前提下,又没有开发出移动的码头的,之前的运输,更多的是这边,利用小木船慢慢装卸。

在营地之中,有四艘足以容纳12个人的划桨船,这样的船只,在过去的几个月之中,完成了所有的物资装卸和补充。

这样的小木船,在大海之上,是非常危险的,同时效率相当的低,只有码头,哪怕是停靠小船,也足以解决问题。

1000料的船只,在海船上,不算很大,却已经可以横跨海洋,目前,定海军已经在泉州附近,租下来了一大片的地盘,用于兴建仓库和码头的,到时候,从定海军过来的大海船,可以直接在这里装卸,转运,然后换成1000料左右的帆船,进入到台湾海峡。

或许,1000料的船,不如大船那么的抵抗风浪,却可以直接进港,停靠下来的装卸速度,不是在外海,一点点周转能够相比的。

琉球的发展,恐怕连最初都算不上,却已经是定海军能够做到的全部的,赵信一直都关注着这里,这会成为定海军扩张的基础和腾飞的基础。

实际上,最初在开发琉球的时候,赵信的想法相当的激进,这么庞大的一个岛屿,必须要发挥作用。

可是先头部队上岛,中间遇到了无数的问题,特别是因为风浪,造成一艘运输船耽误了7天,才上岛,按照计算,岛上的食物已经断了5天了,如果不是当时的负责人,看到天气情况,当机立断的,冒险派出200人的捕猎队伍,在盆地之中,捕猎到了大量的野味的话,真的麻烦了。

这还是在土人没有攻击的前提下,这个时候,如果土人攻击的话,不说是战斗减员,非战斗减员,都会让定海军损失惨重。

定居点的建立,让赵信认识到了,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进驻一个岛屿的难度。

不是海盗岛那样,距离定海军很近的地方。琉球在哪里,距离定海军,距离差不多有1000公里左右,这就对运输提升了很多的要求,对于时间等的把控,也必须要相当的精准。

水泥,钢铁,这些都需要在定海军运输,可以通过其他的大宗商品,运到泉州之后,再进行转运,这样会方便不少。

可是台湾海峡,最少也是200公里宽度,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海船而言,算是一个不小问题,中国式帆船,要想深入到海洋之中,只有超过3000料的大船,才可以保证安全。

扣除食物,每个月,定海军可以运输到岛上的物资,大概是1000吨左右,1000吨的建筑物资,不算什么。

特别是那一次延误了之后,赵信充分认识到了余量的重要作用,他不得不留下足够的余量,以保证安全,在每一次运输,会在必要的范围之中,给与20%左右的余量,保证就算是中断了物资,也可以成功的生活10天,在一些其他食物的补充下,可以达到半个月以上。

在保证这个的前提下,才最大限度的运输各种的物资,而在几百人的努力下,在稳定了营地之后,营地的规模,也开始逐步的扩大,琉球的定居点,也拥有了扩张能力。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临时停车第十四章 绝世猛将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第十三章 战争系统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二十章 北宋县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零一章 审计报告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树缺憾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战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销售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八百六十一章 极限种植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八十四章 轮船的研究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八百零六章 离别进行时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路开启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扑的叛军第四百零三章 技术活和商队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来的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变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烧结第五百零一章 最长的桥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四百八十三章 铁路预算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七百九十四章 细分研究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击成功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试第四百四十章 杀人的艺术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二百九十一章 货币流通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验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六十章 前进基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战时仓库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现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占据灵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难而退么?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六十六章 有钱的水匪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兰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炉炼钢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军队第五百零八章 点睛一战第四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