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长城修不修

重工业永远是最为强悍的工业,在重工业确定了之后,基本上定海军的中心也确定了,大规模的建设也随之开始了。

定海军的发展,让定海军的官员们认识到了,定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城市和工业,至于农田,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农田的作用几乎很微弱,与其大规模的兴建农田水利,还不如兴建一个城市,并且大规模的建设工业,只要工业上去了,其他的,就不成问题了。

目前,定海军以绥化为中心,兴建了一个8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几乎在同样的,或者相似的维度上面,从海参崴延伸,几乎250到300公里左右的地方,都会出现一个城市。

这些城市,就位置上面,并不是最为适合的位置,毕竟,他们不是经过了历史选择的中心城市,也不是周围的一些农业核心城市,而是为了距离和工业建设的各种城市,这种城市有着一定的问题。

不过,对于一穷二白的东北来说,这些暂时还不会有问题,真的当人口多了起来,交通什么的发展起来,才发现问题的话,搬迁了就是了。

这些城市,是规模化的城市,最少说,整个城市的面积,都会超过40平方公里,暂时,只是规划了一个室内的建设的,可是在定海军的基础上面,非常的庞大,只是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展现了雏形。

每一个城市,可以容纳30万的人口,相互一个城市之间,有公路的联络,未来,当定海军的钢铁厂在东北出现了之后,钢铁工业,将会成为重要的根基,铁路也会跟着出现。

现在谈铁路还有些早,因为铁路耗费的钢铁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说基础的建设,城市的建设也需要,但是一些不那么高的建筑,还可以用其他的来代替,可是铁路不行,必须要用铁,而且还是质量相当高的,规格也比较高的钢铁。

可是在绥化周围,兴建了4座50万吨的钢铁厂了之后,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就已经可以支持东北的铁路兴建,到时,当钢铁能够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铁路是消耗钢铁最多的地方的。

一个个的城市,一条条的道路,甚至还有一连串的棱堡,北宋建设棱堡的速度,已经相对比较快了,定海军更是棱堡的创立者,他的建设速度就更加的快了,毫不客气的说,在一年,确切的说,从三月开始的,庞大的定海军的建设大军,一共完成了300多个棱堡,算是初步的把整个占据的领土,给囊括到了其中的,这个时候,就算是辽国再来攻击,也不害怕了。

只不过2万大军被歼灭,辽国一直都没有过来攻击,这非常的奇怪,难不成,辽国真的忍了。

忍了没有忍,定海军不知道,也没打算知道的,他只要稳定了土地,有个一两年的时间缓冲,当移民到位,从庆历八年500万,到九年的1200万,2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移民,初步建成以30多个大小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然后夯实根基,从各方疯狂的补充人口,争取5年内,辽东的土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总的民众数量达到1800万左右,基本占据这么庞大的一片区域的。

辽国,还真的是忍了,2万的消耗,对于辽国来说,着实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损失,可是这个损失,对于现在的辽国来说,只能够忍下来。

因为,这两万人损失的太快了,当2万人冲击2000人的队伍,谁都以为一定可以取胜的时候,那些可以发出巨大声音,远程攻击的武器,还有那些看起来有些像是棍子,却可以远程的攻击骑兵的武器,连全甲的骑士,都可以一下子打穿,这种武器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人来自哪里,他们不知道,可是只要这部分人有1万人,那么就不是现在的辽国能够对付的。

辽国在这两年,实力下降的厉害,失去了草原上,庞大的族裔,还有失去了幽云,前者是兵员和人口的来源,也是辽国的基本盘,有了这些人口,辽国的很多的东西都可以做,比如说征兵,比如说赏赐和粮食。

可是没有了这些,辽国的基础兵员就大规模的减少,虽然说在最初的时候看不出来,可是之后,大量的减少,到现在,整个辽国的常备军已经下降到了40万左右。

现在,就算是40万,也没有办法保持了,没办法,辽国的粮食和肉类的产量不足,连中枢的官员,贵族都在节约开支,逐步的减少各方面的消耗,以保证的能够活下去,军队就更是如此了。

相对于人口,幽云的损失,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毕竟原来在辽国的版图之中,幽云的地位并不高,那是汉人们集中的地方,天然跟游牧部落都无法相比,可是失去了他,不但失去了一个庞大的粮食来源,也失去了来自汉民的铁。

后者是最重要的,原来维持一个几十万人的重骑兵,不但需要大量的铠甲,日常的更新,打造,修理,这些都需要人来进行。

失去了幽云,虽然说在辽国还有一些铁匠,可是最底层,最基础的缺少,让辽国的重骑兵铠甲的生产,下降了9成,同时,各种的修理,损坏,甚至是保养,也大幅的减少。

现在,40万的军队,按理说,应该全部是重骑兵,可是实际上,重骑兵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了25万左右,并且以每年3万的速度,在迅速的减少。

2万的军队被歼灭,这对于辽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可是他们没办法反应,没有粮食,没有钱,甚至连军队的状态都不好,在冬季即将到来的时候,贸然的动手,胜利了还好说一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辽国已经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损失了。

恐怕连定海军都没有想到,一直以来强势的辽国,在衰弱了之后,就会这么的懦弱,当然了,这个辽国朝堂上面的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一些老牌的贵族,还沉浸在大辽国的状态之中,想要讨伐这些不臣,反倒是那些普通的文官,认识到了这些,认为现在对于辽国,应该做的,就是巩固。

一方面巩固原来版图,尽可能的把汉民给集中起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他们重新的冶炼和耕种,少了幽云,这不可怕,在东京和中京的周围,还是有土地,只要能够开垦出来,用来种植,还是可以度过难关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加冶炼的人手,当辽国的军队恢复战斗力,以往失去的都可以拿回来。

不得不说,辽国目前,还是有些能人的,他们的这个做法,看起来是有些缩头乌龟了一些,可是却是目前最适合辽国做的,按照这样,只要给汉民方向,未必不是一个中兴,几百年后,女真就是这么做的,满清从最开始,一个边境的势力,发展成为一个灭亡明朝的势力,来自汉民的那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不再分化,把汉民同等,或者提高地位,在汉民的这些天赋之下,无论是耕种,还是冶炼,都可以快速的发展,连边陲一地的女真都可以发展,更别说还有大国骨架的辽国。

www ▲ttКan ▲¢○

可惜,辽国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生不逢时,他们地处在正蓬勃发展北宋的北方,拿下幽云,消化完毕之后,强大的北宋还会继续的攻击,如果没有外力的话,说不定几十年之后,灭掉辽国,并且统一整个东亚,这不成什么问题。

不过,更可怕是定海军,从登上东北开始,就宣告了辽国的未来,现在,是一切没有基础,有个2年的时间,在东北和蒙古兴建了一系列的城市,道路,甚至是铁路之后,来自东北的攻击,将会更快的灭亡辽国,这是注定。

辽国在积蓄力量,定海军在快速的发展,北宋也依然的平稳的发展,甚至对于刚刚当上了首相的韩琦,还有中年中兴的仁宗来说,这是最为舒服的时刻的。

庆历八年,北宋过的比庆历七年更加的舒服,从庆历六年开始出现的各种工厂,因为定海军的转移,变得更加的出色的,整个工业规模,在庆历七年,庆历八年这两年的时间之中,增加了十倍,税收虽然没有增加到十倍这么的可怕,却也有好几倍,加上中央政府的净利润总额,毫不客气的说,庆历八年算是一个巅峰。

财政收入冲过了1.2亿贯,跟4年前相比,四年前只有现在的一个零头的。

庞大的收益,也让北宋相对比较有底气,在定海军对东北进行攻击和巩固的时候,在庆历七年末,稳扎稳打了幽州之后,开始对云州进行了攻击。

面对着这样的攻击,云州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抵挡,早在反击幽州未果的时候,辽国就已经开始了一定的收缩了,把兵力收缩回来,云州连一个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唯一算大的,又被元昊一把火给烧掉,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的。

北宋几乎没有废太大的功夫,就收回了云州,把整个从山海关开始,整个长城的部分给全部拿下了。

在拿下了这个关键性的防御体系之后,因为北宋中央政府有钱,就有人提出,重新的修缮长城,完善整个北宋北边的防御体系。

这个提议还真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毕竟,从古到今,这么长的时间,

长城就是整个中原民族的防御基础,从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甚至是唐朝,也就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因为曾经的儿皇帝石敬瑭,把幽云给送出去的。

这让整个北方屏障,彻底的消失,为了抵抗辽国的庞大的军事优势,北宋不得不在河北放置了大量的军队,不但庞大的驻军,还有规模庞大的防御性的关口,这些占据的,是被应该成为的良田的土地。

现在,伴随着幽云的收回的,在原来一览无遗的河北大平原上面,跟幽云山脉这边,布置的兵力,防御的难度,这截然不同的,

如果说,之前没有钱北宋还在经济赤字之中,就算是占据了幽云,也需要考虑,是否修建长城。

可是现在,因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的,几乎每年都会增加两三千万,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来增加的话的,未来5年时间之中,每年可以投入1500万,到2000万,用于这个项目会中。

哪怕长城本身,已经年久失修,大部分都已经背废弃,可是庞大的资金,钢铁,水泥和砖头,这些会让原来繁重和耗资巨大的长城,变得容易许多,或许的四五千万,贯,就可以把整个长城都给修缮一次。

当朝堂上面的方向,都向长城迁移的时候,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就是目前的首相韩琦,他伙同富弼,还有欧阳修,共同提出了暂缓修建长城的意见。

长城是屏障,也是军事的防护工事,不说缅怀和回忆,单纯就长城的防御体系,防御效果上面,就可以看出来的得,这个需不需需要修建。

而举出的例子,正是山海关

用4个棱堡,彻底的封锁了山海关,让敌人大队人马无法的进入,相对于蜿蜒万里的长城,这个投入更少,而且防御力也更强。

在这个意义上面,长城不但耗费巨大,还没有什么作用,真的修了,也不是不能修的,北宋的财务状况,可以支撑这么庞大的工程,也不会劳民伤财,可是关键是,需不需要的。

北宋的军队,现在已经足够强大了,这一点从拿下幽云就可以看出来,又掌握了一种可怕的防御武器棱堡,只要棱堡的数量够多,长城何必来修呢。

棱堡守卫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无法封锁整个的国境线,辽国如果从山上绕路下来,那就是一个问题。

可是山上,能够绕路多少,北方的高山,只要堵住一些可以大规模骑兵度过的山口,只是从山上绕路,马就不能带了,没有马,单凭小股辽国的步兵,或许会对边境的市集产生影响,真的能够威胁到北宋么,同样数量的步兵,北宋不惧怕任何人。

在经过了长期的讨论,经过了一系列的研判之后,否决了长城修复,以往留下来的长城遗迹,选择比较好的,适合的修缮一些,防御和纪念相结合,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修建棱堡的,幽州和云州的防线建立,先把这两块土地纳入到运转范围之中,然后开会考虑是继续向北灭亡辽国,还是详细,深入到西北,强大的北宋,有了扩张的动力。

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八百一十二章 运输链条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来访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参崴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见韩琦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二百九十四章 赖皮韩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确认仙术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币图案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频发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四百八十三章 铁路预算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战术第二百九十五章 开港洪泽湖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揽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金压手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七百一十章 掠夺人口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发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压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风暴第六百五十七章 发展数据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长弓的古怪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获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枪和火炮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风暴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结构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级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乍起第九十八章 集团射击第三百零五章 两重天第三百零五章 两重天第六百二十一章 飞鱼级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运仓库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资金第一百六十三章 咸松的咸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压力第三百零八章 丧心病狂的装备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马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结束和妥协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二百四十四章 错过机会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第二十八章 跋扈骑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乍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体劝进第七百零四章 大获全胜第八百七十六章 计划开启第八百五十四章 迈向远洋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现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八十八章 当百钢币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开发报告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