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车头

从涿郡到山海关,以火车的全速之下,差不多要10个小时,才能够抵达,不过,他们走的特别的早,天刚刚亮就已经出发了,而火车站的位置,在山海关南侧,距离差不多缩短了十几公里,早晨9点出发的,差不多到了下午两点多,才抵达了这个火车站的。

等到到了山海关前面,铁道链接处的时候,定海军前来迎接的人员早已经到达,他们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隆重的欢迎队伍。

负责接应的,还是孙悦希,他早早的就等在这里,如果换成任何一个人前来,比如说韩琦自己,他或许还会来接,却不会这么的恭敬,关键是,来的人有一个苗妃。

到了孙悦希的这个层次,是清楚赵信的身份的,赵信是仁宗和苗妃的儿子,这也就意味着,苗妃就是未来定海军的太后,还是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太后。

不过今天,孙悦希不是焦点,焦点是一个,跟北宋的火车形态,完全不同的,却看起来有些相似的火车。

“这是?”韩琦是第一个支持火车的建设的北宋大臣,在火车的应用之中,也算是比较的了解的,他立刻就注意到了火车上面的不同之处,没有马,跟别的火车不一样的是,这个火车有的最少12节车厢,这也就以为着,更强大的动能,这么的12节车厢,要用什么来拉。

当然是火车头了,马拉火车,只是一个不得已而进行的尝试,虽然说,很大程度上面,解决了整个的铁路的运输问题,可是无论是速度,还是动力,都严重的不足的。

后世动辄十几节,二十几节的车厢,在现在,最多就是3节,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还有些减少,缩短到2节,甚至是一节。

比如说,到了晚上,马力疲惫的时刻,速度和载重都会降低,或者说,在一些比较狭窄崎岖铁路线,要一节节的拉过去。

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起点,它的作用不是一个本身所能够代表的,它代表着动力,更强大的力量,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工业化的推动,远不是现在的人力,或者水力能够相比的。

从定海军成立开始,关于内燃机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下来,经过各种物理知识的普及,一些基本的理论得到的完善,对于内燃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了,最少说,一些模型和理论,已经七七八八了。

如果说,在定海军的手边,有橡胶的话,肯定能够制作出来,比较实用的蒸汽机,可就是没有橡胶。

已经无数次的被橡胶给打败,选择的其他的替代材料,都是短时间可以,用作实验室验证没问题,可是放在工业化运用上面,根本就不行。

定海军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寻找橡胶,还有一直在做内燃机的替代材料的选择。

找寻替代材料,只能够通过卡牌系统的抽奖,在一次次的渺茫之中碰运气,实际上,还真的没有碰到,按理说,橡胶就如同的一个天堑,制约着内燃机的发展。

幸运的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在在橡胶的研究之中,却有了一定的突破,没有弄到橡胶树,却弄到了别的东西。

杜仲,这个主要是药材的材料,它的橡胶含量相当的大,赵信对于橡胶,对于各种蕴含橡胶的材料,并不太了解,可是他把整个中国的植物,都拿来过一遍,一方面增加点亮的数量,另外一方面,就是找寻橡胶含量较高的植物。

杜仲就这么的被挑选出来了,杜仲树的幼苗就可用以提取橡胶,树龄增到10~15年,每公顷可产橡胶 270千克以上。杜仲树的含胶量为:干皮含胶量11%~20%;含仁干果实含胶量12%;干叶含胶量4%~6%;老细枝干皮含胶量10%。

不过含有橡胶,不代表着容易分离,甚至合成出来的橡胶,性能能不能达到作用。

不然的话,为什么,到了后世,有无数的材料,甚至连合成橡胶都出来了,天然橡胶,依然是首选。

质量好是一个方面,便于采集这是另外的一个方面的,直接切割从汁液之中,就可以提取橡胶,这种方法,太方便了。

杜仲就没有这样长处,杜仲之中含有的橡胶,是杜仲树皮和身体之中的白色丝状物体,这个要提取就有些困难。

这么多年来,困扰的一直都是提取的方法,在不停的研究之中,也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个类似橡胶的,有隔热密封材料合成物,它或许跟真正的密封橡胶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可是已经能作为替代品的出现了。

关于蒸汽机研究,在实验室之中,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在有了这个替代品之后,初步的蒸汽机已经生产出来了,在实验室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有了初步的能力。

可惜,杜仲的产量,再加上提取效率,也就是在赵信的卡牌系统的支持之下,这才有了一部分的存货,现在可以初步的生产,到现在为止,每一个月的产量,大概是10台蒸汽机,这个数量,没有巨大的提升,面对着无法替代的原材料,定海军可怕的产能,根本就没办法爆出来。

累积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就是60台左右,其中最少30台都提供给了火车的项目,经过了不间断的尝试,废掉了差不多15台,最终,火车车头是完成了。

这种简单的,甚至可以称之为简陋的火车头,一共是2台蒸汽机组成的车头,单个蒸汽机的马力数大概是300左右,两个马力加在一起,才600,这个马力,甚至不如后世的大排量汽车,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那就是无穷的伟力。

备用,加上坏的,一共就完成了4台火车头,其中2台用在了沈阳到葫芦岛的铁路线上,火车头的效率,远比原来的普通马拉火车要高的多,用来运输大宗的物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辆火车的,比寻常的马拉火车,高出10倍以上的运力,特别是大宗的货物,更是适合,这本身就是火车的所用所在。

剩下的2个,是备用,因为技术不过关,同时蒸汽机的性能,也远没有达到极致,故障率相当的高,4台能够支撑两列火车,已经算不错了。

在火车研究完成之后,未来每月的10台的产量,会有8台供给到铁路方面,按照这个来算的话,每个月都能够增加4台,就算是加上坏掉的,有2台的话,这个增长速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目前的状态之下,先保证专业线路的火车头数量,然后进行调整,逐步的改造这些铁路路线,从原来的马拉火车路线,逐步的转变成真正的火车。

在知道苗妃前来之后,赵信就准备用火车来接,当时还考虑到,在苗妃抵达之前,未必能够完成整个火车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当时只准备用保障队伍,加上更多蒸汽机,就算是出了事故,也可以用临时更换的方法,保证安全的接过来。

对于定海军来说,或许没办法保证铁路的商业化运营的,却可以保证一个临时的线路,把人接过来。

现在有了成熟的,当然派过来的,跟马相比,马的速度最高也就是35公里,不可能全程以最高前进,同时换马和停歇,也需要时间,。

对于蒸汽机来说,两台300马力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火车以50到70公里的时速,在铁路上面前进,这个效率,比马拉,最少提升了一倍,最关键的是,他不用停歇,除了隔一段时间,需要加水加煤,其他的时间,就不用伺候和浪费,这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韩琦下车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高大的火车周围积满了人,稍稍打听一下,才知道,这是很独特的火车,自己飞速的到来,不用马拉,就是动静有些太大了,一旦开动起来,真有一点惊天动地的感觉,滚滚的黑烟,还有到站之后的大量蒸汽,特别是的巨大的声音,当时守卫在这边的北宋军人,都有些害怕的感觉,这是什么怪物到了。

当时很是吃惊,如果不是孙悦希提前的报备,拿出了足够的手续,这才没有激化矛盾,就这样,这个火车,也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的,所有人都关注着这个火车,甚至周围聚集了大量的士兵,保证安全。

山海关这里,加上韩琦携带的,加上之前集中的,一共四五千人的前提下,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今天,跟着韩琦从涿郡过来的,其他的,早就在这里集中,现在,也都聚集在这个火车旁边。

这些人,还是准备,跟北宋一样,用一两天的时间分别出发,现在只不过是大老板前来,韩琦是这一次带队的头,他到来之后,这些手下的,自然要送行送行,过来看一看。

这么一个奇怪的火车,能够容纳的人员很多,车厢都是标准化车厢,一共有128个位置,同时,在走廊,过道这些地方,如果站立的话,这个数字可以提升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一共12节车厢的这一列火车,一共可以容纳3000多人,也就是说,韩琦所带的人员,可以大部分一次性的拉走。

ωwш●тTk án●℃ O

这可是出乎了韩琦的预料之外的,他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带走一半左右,也就是1800人左右。

人员调整的关系,韩琦在这里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把人员挑选好了之后,逐步的上车的,这个时间才下午4点左右,距离天黑,还有两个时辰。

在绝大多数的人员都已经上车了之后,火车开始启动了,果然,声势浩大。

在没有密封,蒸汽机的性能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之下,火车的动静非常的大,当大量的煤炭,都加入到了蒸汽机之中,蒸汽机开始疯狂的转动,通过热力和蒸汽,推动着的火车开始慢慢前进。

韩琦在上车之后,就顺着窗户,一路的看着前面的火车头,一个铁路,已经是出乎预料了,在北宋大行其道的铁路,实际上,展现了巨大的作用的同时,也展现了很多的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在马上面。

作为动物,那就未必会整齐划一,中间,出现一两个问题,就容易碰到,伴随着车辆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出现事故几率,也开始不断的增加。

如果,有一款机器,可以解决掉马的问题,对于铁路是一个巨大的促进的。

显然,这就是定海军的新产品,不知道,这个要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到北宋去,如果北宋有了这个,那些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到时候,只用考虑修建铁路的问题就可以了。

巨大的声音,声势越来越好大,而当蒸汽机的动能达到最大之后,传送轴开始贴合上去,哪怕是庞大的,容纳了12节车厢,数千人的庞大的火车,慢慢的开始动了起来。

韩琦微微一挑眉毛,早就知道,这个火车开启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可是当火车真正开启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有些吃惊,那个机器到底是什么的,可能一两百匹马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这个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

这难道就是机器的力量,这些年来,伴随着定海军越来越多的东西,进入到北宋,北宋也兴建了一连串的工厂,这些工厂的核心,无不是定海军的机器,机器可以成百倍,上千倍的提升效率,这也是工厂赚钱的根源。

现在的这个火车,一次性12个车厢,这就相当于北宋的4列火车了,按照一列火车有30匹马的话,那就是120匹,这个机器可以替代120匹马,就算是价格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知不觉之下,韩琦就陷入到了这种思绪之中,好半天才醒过来,眼前的一幕,再一次的让他震惊,火车似乎并没有把速度平稳下来,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可是还在加速,似乎这个速度非常之快。

这个速度已经明显的超过了北宋的火车的速度,似乎比快马的速度更快,韩琦哪怕是再不懂,也有些明白这个机器的可怕了,这不是120匹马,这明显是更多。

第三百零七章 实验和神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后通牒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车头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选确定第六百七十六章 击退辽军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内燃机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三百零一章 出头的炮灰第九十八章 集团射击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一十一章 争夺和改变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终处罚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于钱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铁步人甲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制失败第七百八十六章 临时停车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家的选择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币图案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战略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歼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二百三十章 再见韩琦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测和支持第四百五十七章 粮食跟王朝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章 历史长河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第七百九十章 抵达和午高峰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战术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卖的串标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发轰动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节假期第二百七十一章 销售遇冷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夺天工第一百六十五章 渗透和反渗透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费磋商第五百三十一章 误差和灯塔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广场第二百三十五章 杀机暗藏第六十章 历史长河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二百九十四章 离开和根基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认可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战术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四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兰水泥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额花费第八百六十一章 极限种植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四百五十七章 粮食跟王朝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乡情怯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厂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结构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车头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降临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八百三十二章 运河疏浚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马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