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令人眼红(一更)

顾云浩回京之事还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要知道在八年前, 季铭倒台之前, 为了攀扯上孙惟德, 曾放出风声, 言及顾云浩乃是新政细则的拟定者一事。

就在那个时候, 顾云浩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勋贵守旧派的圈子。

眼看着元化帝已经逐步掌控了朝局, 又突然传召顾云浩回京, 且好死不死的还是去担任户部左侍郎。

这分明是又要开始新政啊!

不少人都由此推断出来元化帝的心思,瞬间朝中众人都是议论纷纷。

有那些眼红羡慕顾云浩好运气,不仅能得到右相孙惟德赏识, 又能被元化帝重要的。

有察觉到顾云浩今后前景不错,开始想要提前投入账下效力的。

更有那些不满新政,开始惴惴不安的。

……

但无论什么态度, 顾云浩回京之后, 瞬间成为了京中的风云人物。

要知道他现在也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担任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 又乃是孙惟德一党的重要人物, 眼下元化帝似乎更有意让其准备新政之事, 若无意外, 今后势必平步青云, 入阁拜相亦是不在话下。

对于顾云浩而言, 他却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这些的。

自从猜到元化帝身体不大好之后,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户部,竭力准备新政事宜。

即便是杜允文等一伙守旧派屡屡发难, 他却也是充耳不闻, 全然不在乎的样子。

毕竟眼下元化帝已经将军队那边尽数掌控在手里,此外民意为邸报所控制,而余鑫又是邸报的负责人。

就连最有威胁的平王跟蜀王,此刻也是被拘禁在皇陵去为先帝守陵。

眼下的勋贵守旧派们,已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只得虚张声势,他是懒得费功夫与其相争。

只是杜允文等人最近却是憋闷不已。

先是向顾云浩发难,不想元化帝处处回护此人,所有他们相尽理由弹劾的奏折送上去之后,全似如同石投大海一般,元化帝却是直接搁置一旁,全部留中不发。

而顾云浩本人,也如同一个弥勒佛一般,端立朝堂,丝毫不见动怒,只听着他们弹劾就是。

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实在是让他暗恨不已。

这两日更好,不仅是顾云浩充耳不闻,元化帝装聋作哑,就是连孙惟德那个老祸害都出来搅局。

竟然来个以牙还牙,不论是谁,只要弹劾顾云浩,隔日都必遭都察院弹劾。

虽然这里面的事情有真有假,但实在是恶心人啊。

七月中旬,朝中不少官员都收到了一个帖子,邀其于月底至顾家观礼。

看着这个帖子,官员们,特别是右相一派的官员们都是纷纷揣度其背后的用意。

无他,只是因着这个帖子邀他们所观的礼,却正是右相孙惟德重孙孙海帆拜顾云浩为业师的拜师礼。

论理来说,虽然这个时代看重师徒之情,其中最为重要的乃是业师,读书人拜下一位业师,都是要颇为隆重的举行一个拜师礼。

只是却还是远远达不到要这样大邀群臣观礼的程度。

当然,这次拜师礼的两个主角,顾云浩跟孙海帆,那都是身份极为特殊的。

一个是右相一派当前最为出众的弟子,亦是孙惟德最为看重之人。

一个乃是孙惟德唯一的重孙,孙家未来的掌舵人。

这样的组合,即便是并不那么重要的拜师礼,也是让京中的官员们重视起来。

思维迟缓一些的官员则是把其当成一个讨好右相跟顾云浩机会,开始思量着当日能怎样引得顾云浩跟孙惟德二人关注。

至于那些心思活络的,则更是看出来这场拜师礼的背后之意。

这分明就是将顾家跟孙家紧紧的牵连在一起的一种手段罢了。

右相孙惟德一向看重顾云浩,眼下孙家后继无人,孙惟德便直接大力扶植顾云浩,而这场拜师礼之后,孙海帆又将成为顾云浩的弟子,待顾云浩走上高位之后,将又会返回来回护孙海帆。

右相是借着这一场拜师礼,在暗示整个华朝官场,他已经选定了顾云浩接手右相一党,成为他孙惟德的接班人。

只怕在此拜师礼之后,孙惟德便要开始着手将手中的权柄慢慢地转递给顾云浩了。

一想到这里,官员们更是眼红不已。

眼看着顾云浩方才三十出头,就已经身居正三品侍郎之位,看着今次回京的架势,显然还是很得元化帝看重,称得上是简在帝心之人。

现在更好了,权倾朝野的右相孙惟德,更是直接要让其接班。

只是眼红虽是眼红,但都不是傻子,当下朝中官员们眼见顾云浩前途似锦,都是急急想法子能投身在顾云浩门下效力。

虽然此事在京中的官场之中引得议论纷纷,但顾云浩眼下却是丝毫没有心思去在意这些。

最近这段时间,他确实忙极了。

虽然八年前,季铭主持新政之时,户部将全国田册清理了一番。

但身处侍郎之位后,顾云浩方才发现,当初钱卓然主持的清理之事,其实并不彻底,各地仍是还有瞒报田地的情况。

加上后面勋贵守旧派们反扑,新税制仅仅是才开始实行就被急急废除,眼下已经过去了八年,勋贵世家们在这八年里怎么可能闲着,又是开始重新想着办法的瞒报田产,逃避税赋。

只是虽然前次的清理并不再能作为今次新税制的依据,但也比没有强,顾云浩令各司翻找当初的清理登记册子,再加上各地上报的收税田册,以及立朝之初的存案,一起核对全国田产。

在这样的忙碌之中,事情也是进展的颇为顺利。

九月底,全国田产的第一次核算已经基本完成。

余下的便是下派官员奔赴各地进行实际的抽查了。

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避免出现纰漏,顾云浩特意请奏元化帝后,分别从各处抽调官员近百余人,分为三十个核对检查组,下派至各省抽查田产核算情况。

此外,又从都察院又抽调官员三十人,分别随同各组奔赴华朝诸省,专司监察事宜。

十月底,全国的田地清理的抽查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发现的问题还是不少。

顾云浩令各省分列详情之后,又从中择取几起较为严重的瞒报贪污之事,于大朝会之日向元化帝禀奏,一并弹劾涉案官员。

顾云浩心知,即便是现在元化帝大权在握,新政十拿九稳,但必然还是会有不少阻力。

眼下勋贵守旧派们虽然手中再无什么实权,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不定便会想着法子的生事。

现在新政还未正式开始,仅仅是一个准备阶段,那些勋贵守旧派们虽然不会轻举妄动,但却是会一步一步试探顾云浩在新政之事上的底线。

现在刚刚清理了全国田地,发现了不少问题,若是他畏手畏脚,含糊了事,今后那些人就会变本加厉,最后必然损及新政的效果。

顾云浩早早就想清楚了这些,亦是决定要借着此次田地清理,好生处理一批大胆生事之人。

如今时间紧急,必定得要手段强硬,以雷霆之势敲定新政之事才可。

为此,他自然要行事果决狠辣一些,更是毫不介意手上沾一些血腥,做些杀鸡儆猴之事。

元化帝跟顾云浩在新政一事上早有默契,见着顾云浩上本弹劾,当下大发雷霆,直接下令,涉案几名官员一律诛灭三族。

此事一出,满朝官员皆是心下明了了两件事。

其一,他们的皇上元化帝,是打定了心思要重新推行新政,且此次再无什么可以阻碍此事了。

其二,户部左侍郎顾云浩,这个实打实的新政派已经简在帝心,成为元化帝新政一策上的刀锋,加上此人行事果断狠辣,是个很不好惹的人物。

一时间,顾云浩狠辣的名声在官场中慢慢传扬开来。

无论如何,见着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想,顾云浩却是心满意足的很,即便是现在已经凶名在外,也是挡不住他脸上的笑意。

就这样紧赶慢赶,在顾云浩的统御下,户部各司总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务。

十一月底,顾云浩上折,向元化帝细述了全国田产的总体情况,并借此估算出来年在农事上的税入。

这样的行事效率,自然是很让元化帝满意的。

看着顾云浩估算的税入数字,元化帝更是满意非常。

十二月二十日,乃是元化十二年最后一次大朝会,基本上这一天过了之后,各衙门就将要封印,准备过年了。

因着到了年底,各部的政务也都忙得差不多了,一时间也并无什么要事需在朝会上禀奏,故而,官员们都是只等着元化帝下令散朝,便准备回到衙门里整理一下手头的杂务,就混两天日子等过年。

然而,就在这时,元化帝却是出言道:“今日朝会,朕有一事,知会众位爱卿。”

这话说的很值得人琢磨。

一般来说,在朝会之时,涉及政务之事,帝王一般都是会说与大臣们‘商议’,虽然这个‘商议’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皇帝说什么是什么。

但这样的说法,却是更为体现君主心胸宽广,在政事上博采众议。

眼下元化帝却是用了‘知会’二字,分明就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让官员们知趣一点,不要在此事上多嘴多舌。

有此可见,此事不仅是元化帝圣心已定,更是一件极有可能引得朝臣议论反驳之事。

就在官员们思绪纷飞的时候,却见许斌恭敬地捧出了一道明黄的玉轴圣旨。

见状,官员们不由暗暗吐血。

感情不是‘知会’他们,却是连圣旨都已经下了。

只是心中虽然无语,但这太和殿内,都是在朝为官多年之人,心理素质也还不错。故此,一见着圣旨,便连忙纷纷跪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大殿内一片肃静,仅有许斌稍微带着一丝尖锐的声音响起。

顾云浩亦是跪在地上,细细听着这道圣旨的每一个字。

因着与元化帝私下说起过此事,故而他知晓,这一道圣旨,正是元化帝下令新政,推行新税制的旨意。

自今日之后,新政将重新开始推展。

来年,新税制将在华朝全面实行,此后,华朝亦是将走上富国之路,而百姓,也将免受底层差役们的盘剥。

只是听到后面,就算是早就知晓此事的顾云浩,面上也尽是惊诧之意。

“……钦此!”

待许斌宣旨完,顾云浩仍是只觉心神恍惚。

难道是他听错了么……

“尚书大人,已经宣旨结束了,您该谢恩吧?”

这时,随着身后一户部官员的低声提醒,顾云浩方才极快地回过了身来,忙俯身一拜:“微臣顾云浩,叩谢吾皇隆恩。”

“爱卿免礼。”

元化帝笑着点了点头,让顾云浩起身之后,直接说了一句‘散朝’,便直接立起身来,在群臣的叩拜之中,一拂衣袖,负手离开了太和殿。

见着元化帝走远,殿内的官员们纷纷起身。

“顾尚书,恭喜了。”

“顾阁老真的是年轻有为啊。”

“顾大人,真是少年英才。”

……

几乎在一瞬间,顾云浩身边便聚集了不少道贺的官员们。

不错,他——顾云浩,就在刚刚,升官了。

正二品户部尚书,并随之入阁,成为华朝历史上最为年轻的阁臣。

此外,元化帝更是将新政之事交由他总裁。

就在这一次的朝会,他不仅能看着元化帝下令重新实行新政,更是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并兼任新政总裁,全权负责主持新政事宜。

顾云浩虽然也是没有想到元化帝会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但好在这么多年的为官生涯,心理素质也强了不少,当下见着上前道贺的官员们,也是颇为稳得住,开始含笑回应。

“顾大人好运道,这才多大年纪,便已经主政一部,入阁辅政了。”

这时,只闻一个似怒似嫉的声音响起。

顾云浩侧目一看,却是正好对上了梁杰林铁青的面庞。

这个梁杰林乃是副相陶明哲一党,于八年前从洛省提学提任为工部侍郎。

因着工部尚书段学,乃是曾经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孙惟德右相一党的重要人物,故而在段学主政之下的工部,梁杰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不仅没有更进一步,提级为从二品,更是在工部内,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

对于梁杰林,顾云浩当然是不在意的,全然只当没有听到他说的酸话。

冷哼一声,懒得去理梁杰林,顾云浩目光一转,却恰好看见杜允文投来的那一束带着几分警告意味的阴狠目光。

顾云浩挑了挑眉,竟是直视过去,对杜允文颔首一笑。

第138章:税改第155章:胆大包天第97章:他乡故知弟2章:家常(捉虫)第190章:人非(一更)第30章:县试(捉虫)第82章:初定第161章:顾忌第40章:拜望第185章:乱象四起第59章:那位姑娘第1章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87章:恩师第75章:脊梁(二更)第47章:成为师徒第142章:旧岁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55章:二妞婚事第84章:疲惫第122章:夺魁第106章:喜讯第156章:所谓‘党派’第158章:右相之争第183章:老祸害第144章:死谏(二更)第144章:死谏(二更)第132章:分派第1章第153章:考量第37章:堂试第159章:该动手第89章:荣光第149章:闽省清吏司第121章:太和殿内第21章:季老爷第153章:考量第26章:学业(捉虫)第11章:开始念书第49章:回村第143章:风波番外一:传说中的丞相第54章:买房第126章:尴尬第116章:会元第135章:尚书人选第87章:恩师第200章:托孤(三更)第161章:顾忌第48章:背靠大树的感觉第194章:争夺(三更)第83章:乡试第169章:君子之间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6章:差事第115章:名次第135章:尚书人选第3章:念书的机会第67章:喜事不断(二更)第87章:恩师第134章:户部事端第115章:名次第49章:回村第77章:表妹第125章:家第94章:新妇第195章:临行三策(一更)第61章:初治水患第23章:志向(捉虫)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175章:分散第179章:所谓‘明哲保身’第94章:新妇第26章:学业(捉虫)第191章:未来(二更)第185章:乱象四起第84章:疲惫第4章:打架弟2章:家常(捉虫)第28章:大妞婚事(捉虫)第195章:临行三策(一更)第11章:开始念书第77章:表妹第39章:家(二更)第20章:救人第193章:两封信(二更)第83章:乡试第91章:银钱第20章:救人第95章:进京第33章:顾云浩的志向第202章:权倾朝野(二更)第47章:成为师徒第108章:相聚第169章:君子之间第98章:右相第68章:娶妻的标准(三更)第31章:放榜(捉虫)第172章: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