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要滚蛋?

“盐铁,户部,度支,此三司,何其重要,陛下所托非人,臣斗胆上奏,罢免宋祁三司使之要职,另觅良人守此重任。”包拯并不回韩琦的话语,直接再奏一语,说什么也要把宋祁喷下去。火耗之事,但凡当过官的人,哪个不懂?为何宋祁偏偏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漏洞?包拯心中,宋祁当这个官,那就叫作尸位素餐。

韩琦抬头看了一眼包拯,包拯这一刻,哪里把他这个当朝首相放在了眼里?首相都开口回旋了,包拯依旧不依不饶,完全当作没有听见。

身为百官之首的韩琦,心中很是不爽,会如此把他韩琦不放在眼里的人,如今只怕就这个包拯了。

只是不爽又能如何?赤膊上阵,去跟包拯对喷?有些得不偿失。

有些时候,包拯这种做派,其实有点像无赖,官场无赖。这个套路的人,按理说是不可能在官场混得开的,更别说能在朝堂有一席之地,但是偏偏仁宗朝,就让包拯这种人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然后包拯耍起无赖,这不知道如何去招架。韩琦真要与包拯对喷,吃亏的绝对是自己。

韩琦在犹豫,宋祁唯有自己上了,人重要为自己争取一下:“包中丞,你何必如此得理不饶人,在下虽有罪过,但也有救灾之功,难道在包中丞心中,在下就这么一无是处了?”

包拯虎目一张,回头看着宋祁,口沫横飞:“功是功,过是过,有功自然要赏,有过自然要罚,从古至今,岂有功过相抵之说?何况此时所言,更非功过之事,而是说才能高低之事,三司本就是与朝廷所有钱粮打交道的衙门,掌管所有来去账目之所在,这么一点小小账目,你都无辨别之能,还有何面目堪当重任?”

“罢了,别吵了,包卿一开口,朕的双耳都震聋了……”皇帝赵祯还真做出了一个掏耳朵的动作,这还不是说笑,包拯扯着大嗓门一通说,口水还到处飞,这谁受得了?其实……赵祯还是受得了的,口水飞到他脸上,他还得假装若无其事,不好意思当着包拯的面去擦,免得伤了包拯的自尊心。

皇帝当到赵祯这种地步,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独一号了。

宋祁见得皇帝在说包拯,莫名觉得心理舒服了不少,连忙一躬身:“还请陛下明鉴。”

仁宗皱着眉头,想了一想,还有一副于心不忍,伴随唉声叹气:“宋卿乃是朝廷栋梁之臣,内外倚仗之助,莫不如此吧,欧阳学士一直主持《唐书》修撰之事,如今他又赴任开封府,如此大事,不若劳烦宋卿接手主持一下,欧阳学士只当辅助之职。另升宋卿为工部尚书,以为功劳之封赏。”

仁宗的话,说得很是愧疚,愧疚也只是愧疚,话说得再好听,三司使还是说罢就罢了,不过也还是有重用的,修上一朝的历史,也是重任,对于当朝而言,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韩琦吞了吞口水,看着宋祁躬身谢恩:“谢陛下隆恩。”

还看着包拯趾高气昂,韩大相公很是不爽。

赵祯又道:“包卿,此番当把此事严查。”

包拯作揖:“遵旨。”

“都回吧。”赵祯起身挥手。

几人回头出门而去,包拯是龙行虎步,甚至故意离韩琦只有两步远,头前韩琦与宋祁,本来还有说几句私密话语,包拯就跟在身后,两人只得对视摇头,私密话也就只能忍一忍了。

要说宋祁去修《唐书》,也是倒霉,还被欧阳修嫌弃。欧阳修嫌弃宋祁咬文嚼字,故作高深。这个故事头前也说过,依旧还是新旧文风之争。而今欧阳修推崇的新文风已经占据了优势。

宋祁在修史的时候,把“迅雷不及掩耳”写成了“震霆无暇掩聪”。

欧阳修看到这一句话,还故意在门口题了八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这八个字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的意思。就是欧阳修故意咬文嚼字编出来取笑宋祁的,欧阳修甚至还直言去编排取笑宋祁。

这是宋祁人生中最后一个重任了,还被欧阳修一个后辈编排取笑。最后宋祁得了个群牧使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主管天下马政的。可别小看了这个官,周朝的时候,秦国祖先就是管这个的,到得汉唐,这也是重中之重。只是到得宋朝,呃……这个官就不那么重要了。

宋朝缺马,这个言论经常会被人反驳。有人说宋朝根本不缺马,唐朝养马之地,宋朝依旧保有很大一块地区。有人说宋朝并不缺马,只是缺少战马。

但是真要看过史料,就会明白,宋朝是真的缺马。也如一些人所言,北宋若是单看地图,是真有养马之地的。只是有人忘记了时过境迁这件事情,说白了,就是生态恶化。西北之地是还有一些牧马之所,只是生态环境与几百年前的唐朝早已不是一回事了。

生态恶化的原因,其实也要归咎于唐。昔日长安为天下中心,万国来朝,那时候的长安,最鼎盛时期,人口甚至高达一百五六十万以上,比宋之汴梁还要繁华得多,长安城里光是外国人,就有上十万之数,甚至还有几千外国人在长安当官当吏。那时候的陕西,可以说是富甲天下,那时候的关外,也是沃野千里。

但是到得唐朝末期,史书记载,整个长安城里,竟然打不出一口甜水井了,长安城所有的饮用水,皆是“卤水”,都是带有味道的水,要么臭,要么咸。什么意思?就是几百年长安下来,吃喝拉撒,排污又没有处理手段,地下水都被污染了。

黄土高原,本是郁郁葱葱之地,砍,伐,烧,耕种,取暖,做饭,千百年下来,高原成了高坡,黄土高坡。然后还有一条满是泥沙的黄河。

汉之时,张掖这种地方,那是匈奴人的重要据点,那里曾经草原遍地,郁郁葱葱,汉为了抢夺张掖,花费了无数心思,得胜之后取名张掖,意思就是张腋,得了这个地方,大汉朝就把自己的腋下张开了,也就是把手臂张开了,再面对匈奴,就可以直接挥拳进攻了。

而今,张掖,早已成了戈壁大漠之地,草原反倒成了点缀。这只是举个例子,意思就是说西北养马地,如今早已名不副实,大片的草原成了戈壁沙漠,沙漠越来越大,大到连西夏党项人都难以继续维持游牧生活,导致大量党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大宋,没有养马场了。汉与匈奴的主要战场,在西北。唐与突厥,主要战场也在西北。从唐之后,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主要战场,再也不是西北了。连西北的长城都开始荒废了,那里连游牧民族不去了,还养什么马?乃至后世说要看长城,反倒是往燕云这边去,就是北京。

再说宋朝民间的马,且不论是不是战马,就说马。也就是说马政,宋没地方养马了,得想办法啊,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让百姓养,国家出钱,国家收购,是不是天才?很是天才,把百姓养得叫苦连天,因为怕马死啊,马也是要生病的,马一死,得赔钱,乃至还要获罪。这谁敢养?

马要吃好的喝好的,还不能像牛一样任劳任怨,马政在开国之时,还有点成效,到得之后,那就成了一团糟。

宋朝民间缺不缺马,把清明上河图拿来看一眼,看看诺大一个百万汴梁城,人来人往的城门口,最热闹的交通咽喉,一共有几匹马。拉车的,有没有一匹是马?这就是最直观的证据了。清明上河图中,连外国商队,都不带一匹马来,只能带骆驼,为何?因为商队若是带马,不论从西夏来,还是从辽国来,那是过不了边境的。

宋朝缺马,已经缺到了哭爹喊娘的地步了。

宋祁,两年后就在群牧使这个没什么卵用的职位上郁郁而终了。宋庠宋祁兄弟俩,本是主角光环,兄弟俩同榜高中,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一时间名传天下,成为天下所有人羡慕与学习的对象,宋庠一度拜相封公,最后结局,一个当县长,一个当弼马温,郁郁而终。两人本该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兄弟才子,但是最后却再也无人去传颂两人的故事了。

至于谁接任三司使这个职位,那还得大朝会的时候去商量,其实皇帝赵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是包拯。

不过包拯想当上这个三司使,也没有那么容易。还有一个不怕事的喷子会来喷包拯,那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喷包拯的理由很简单,张方平当三司使,你包拯把他喷下去了,然后宋祁当三司使,你包拯又把他喷下去了,哦豁,然后你包拯就当上三司使了?

包拯你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新套路?包拯你这套路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欧阳修喷得包拯气不打一处来,不论皇帝怎么劝,包拯就是不当,回家呆着也不去上任。大概在包拯心中,唯有如此才能显出自己清高,唯有如此才能显示自己大公无私。

所以包拯喷倒宋祁之后,在皇帝已经要升他做三司使的时候,他竟然躲在家里不出来了。

当甘奇从王安石口中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只是苦笑不已。三司使是顶级的高官,副宰相,一国之财务总监,这也是包拯的人生巅峰了。

包拯不干,打死也不干,躲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听皇帝的。历朝历代,身为臣子,能这么不听皇帝话的人,包拯大概也是极少数中的一个了。而且,皇帝还拿他没办法,只能等着,虚位以待,等到包拯哪天相通再说。

对于下属而言,赵祯真的是一个好领导。只是对于公司而言,赵祯是不是一个好董事长,那就不好说了。

王安石升官了,这也是王安石来找甘奇的原因,升官了要找人庆祝一下,但是整个汴梁城,想来想去,能赔王安石庆祝升官的人,似乎就唯有甘奇了。

甘奇家也偏僻,倒也不会落人口舌,在仁宗朝升官,只有谦虚谨慎的,没有大操大办的道理,连庆祝都要躲一躲,免得让人觉得你得意忘形了。

王安石当了什么官?三司副使,这真是意外之喜,从度支判官升到三司副使,也有点破格录用的意思,这回王安石在皇帝面前,是真的露脸了。包拯躲在家中不上任的时候,王安石几乎就是三司衙门里的实际负责人。不过真要按照官职来说的话,三司使与三司副使,差距还是很大的,其中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古代的官职体系,都是这样,一个衙门的主官与下面的副官,看起来差得不多,但是实际上差距极大。就比如包拯当开封知府,司马光当开封府判官,两人是直接上下级,但是还隔着六七个级别。

酒桌之上,王安石一杯一杯去敬甘奇:“当真要多谢道坚了,此番若是没有道坚,我当万万不可能如此高升。”

“介甫兄不必如此,以介甫兄之才,相公之位也不在话下,何况一个副使之职?”甘奇这句话不是奉承,王安石真有当总经理的能力,不论其变法最终如何,但是变法之中,王安石是切切实实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帮助,就说帮国家赚钱这一道上,王安石的办法是很见成效的。

“道坚过奖了,愚兄可不敢如此妄想。愚兄屡次给官家上书,禀奏改革之事,奈何官家皆未有答复,唉……每每念及此事,愚兄心中不免有所懈怠,盐铁度支之事,实非愚兄所好,若是一直在京城里办这份差事,愚兄倒是更愿意去主政一方。”王安石与甘奇掏心掏肺起来,他想把自己在地方任职的那些经验说给皇帝听,也把一些改革的思路说给皇帝去听,希望皇帝能听自己的,奈何皇帝没有什么反应。

王安石是带着抱负入京的,一入京就上了万言书,细说改革,只是皇帝好似并没有把他的抱负当回事,这对于王安石是很大的打击。每日与账目打交道,王安石这工作也并不快乐。就像王安石话语所说,与其如此,宁愿去主政一方,至少主政一方,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

“介甫兄不必气馁,抱负在胸,总有施展之日。”甘奇劝了一语,其实也是知道,王安石是真的做得不开心,过两年,王安石会以母亲去世守丧为名,回到江宁,蛰伏好几年。一直蛰伏到小针针登基。

第二百六十九章 暂时没有,一篇都没有,当真没有第三百九十一章 甘大恶人在布局(五千二)第十三章 谢包龙图教诲第二百七十九章 五星级温泉酒店第六百零八章 平衡之道,帝王心术第一百九十八章 甘奇向来小气第四十六章 这他娘也行?第五百零八章 为人民服务第二百二十五章 恨不早生三十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的屁股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人猪狗乎?第五百七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四十九章 契丹大爷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风雨第三百六十三章 没有了!第十七章 周侗,你叫周侗?(感谢蒋大少丶万赏)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来的甘博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动总指挥甘奇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京城里的野人第六百零九章 甘相公要舌战群儒第四百一十二章 这都是为哪般啊?第三十二章 兄弟,你开价!第三十章 今天一战定江山第八十四章 教训第三百零四章 还当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皇子赵宗实,事关重大第四十章 我真不是那个意思第三十五章 汴梁水军第四百一十三章竖子小儿,滚回去(感谢盟主安静的黑色小蚂蚁十万巨赏)第二百八十四章 赶着懒驴去上磨第四百零八章 准备回京,女儿,祥瑞,韩琦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奸巨猾与锋芒毕露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公英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好不好,大事不好第三百九十章 泉州的大世面第六百零五章 华夏,华夏,华夏第一百四十五章 气人气人,气煞个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韩大相公的人生巅峰第六百零一章 还请陛下罪己第三十五章 汴梁水军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地善良的甘主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哥,我必百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谢陛下隆恩第五百一十二章 甘成木第五百四十六章 高原英豪董毡第六百零六章 那上面写的什么?第九十五章 哇……嘤嘤嘤第二百五十章 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第九十七章 青天大老爷第四百零一章 有些事情说来也怪……第一百七十五章 斯文扫地,有辱圣贤第四百三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六百零八章 平衡之道,帝王心术第五百二十九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奸巨猾与锋芒毕露第二百七十五章 老夫去钻营一番,好让道坚你坐享其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东华门外唱名(五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没有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有人要狄将军的命第五百三十四章 五万套铁甲第四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甘道坚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行我上第四百零七章 都是良善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种享受第六百零一章 还请陛下罪己第五百五十九章 高明,酝酿第三百二十二章 浮费弥广,开源之法(感谢书友岱更衷万赏)第十五章 娱乐大宋第三百八十四章 张唐英,沈括,火药,喜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太学去搞事第三百零六章 大宋之赌神篇第五百章 残阳,鲜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头胡瑗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公英明第八十二章 二爷出马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请你吃酒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夕与考试第五百八十六章 河南郡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作死的仁宗第五百六十四章 君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动员之法第一百章 男儿当杀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罢官与坐牢,哗众取宠第十九章 狮子、老虎、兔子、老王八第四百三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往前,往前,再往前第二百六十七章 召贡举,诗会第九十章 初中三年级第四百六十五章 谢陛下隆恩第六百零九章 甘相公要舌战群儒第二百二十章 无论如何,我也要去试一试第三百九十章 泉州的大世面第二百八十三章 衣钵传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霉的种愕第三百二十六章 扎心了,皇帝扎心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幸甚幸甚第二百零九章 你打劫,我赏景,两不耽误。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十五万大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都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