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洪承畴与孝庄不得不说的故事(4千字第一更)

据江湖传闻,洪承畴被俘虏了之后,可是很硬气的打算绝食而死来着。

可是为什么没死成呢?

因为黄台吉的小老婆大玉儿,也就是布木布泰,后来跪舔剧《孝庄秘史》的主角圣母孝庄太皇太后,亲自去了大牢里面见洪承畴。

布木布泰劝说洪承畴:“洪将军家中尚有年过花甲的老母,还有结发的妻子,若洪将军一死,谁来伺奉老母?谁来照顾妻妾?”

老洪一听,心中确实也不是个滋味。

但是不是个滋味也不成,自己可是打定了主意要做大明的忠臣的,投降?不存在的。

布木布泰一瞧,哟,拿他老娘和妻妾来说事儿看起来打动不了洪承畴,还得另想办法。

作为后来能把多尔衮玩弄于股掌间,还培养出了能日射兔子三只百的糠稀大帝的女装大佬,布木布泰岂是好相与的?

眼珠子一转,布木布泰就从篮子里边拿出来玉壶,倒满参汤后告诉洪承畴:“将军既然一心求死,妾身亦不敢让将军名节有污。此地有毒酒一杯,请将军饮之。”

老洪合计着老子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干脆弄个毒酒死了算了,也省得被砍了脑袋,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想到这儿,洪承畴接过“毒酒”就喝,结果一进肚发现不对劲儿,这他娘的不是毒酒,这是人参汤!

布木布泰一看洪承畴把人参汤给喝了,接着双手按住洪承畴的肩膀就说道:“洪将军已数日未进饮食,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

这人参汤当真是不简单,一入了肚中,就便成了迷魂汤,洪承畴也不想着死了,一把就按住了布木布泰的手……

再往后,黄台吉一想,反正小老婆也让这货给睡过了,多吃点儿亏也没啥,干脆对老洪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所以后边儿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老洪是投降了。

由于跟黄台吉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所以老洪也就积极的替建奴卖起了命来。

而且更操蛋的是,这家伙在螨清入关后,积极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拥护明王室内的义士,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

发展到后来,连这货的老娘都千里迢迢的上京城去揍他——顺治四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道。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的为人,咋还真个接受了这汉奸儿子的孝道?

哪知洪老太太到京城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这个就不得不额外提一下了,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

这家伙官居一品是爽了,可是洪母也就成了命妇——这就得入宫服侍孝庄那小娘皮。

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据江湖传言跟洪承畴有一腿的圣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面对洪承畴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之时,会不会有儿媳妇面对婆婆的感觉?

想必是不会有的。

然而更讽刺的是,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远在京城,还真以为洪承畴殉国了。

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北京正阳门的瓮城里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当然,由于老洪为建奴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建奴都感动不已的地步,连向来不怎么要脸的十全老人钱聋皇帝都说:“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

然其后洪承畴宣力东南,颇树劳伐……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昔战国豫让初事范、中行,后事智伯,卒伸国士之报,后之人无不谅其心而称其义,则于洪承畴等又何深讥焉?”

到后来,连堂堂一代萝莉控大佬的国父孙文先生都能堂而皇之的说出了“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这种屁话。

至于某位祖上包衣出身的历史学家,《清史论稿》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王思治“先生”都评论说:“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但是吧,给人当狗的待遇确实不怎么好。

当初晋王李定国连杀孔有德和尼堪两个螨清的大佬,天下震动,眼看西南半壁江山不保,螨清的顺治皇帝要洪承畴去解决掉李定国。

而条件是怎么样儿的?

“功成之日,优加爵赏。”

可惜的是,这种主子对于走狗的承诺,向来也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到了最后,不过是封了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了事——而且,只允许世袭四代。

当然,这些事儿,历史小白一般的崇祯皇帝确实是不清楚,但是洪承畴降清这事儿,崇祯皇帝是知道的。

而且根据崇祯皇帝的理论,参考吴三桂降清之后的举动,由此可以推断出洪承畴降清后的举动——必然是忠心耿耿的,比建奴还要铁杆建奴的替建奴卖命。

所以在几天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快马赶来的洪承畴,由于本身固有印象就不怎么样,再一看洪承畴的长相,崇祯皇帝可就更不高兴了。

崇祯皇帝没穿越之前,曾经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过一幅康麻子的画像,由于长的实在是对不起观众,因此倒也算是印象深刻。

等看到了眼前的洪承畴之后,崇祯皇帝心中当时就是卧槽了一声。

难怪这狗东西后来那么死心塌地的给建奴卖命,合着麻哥他爹福临根本就不是黄台吉的种,很有可能就是这家伙的!

只是扮演面瘫扮得久了,崇祯皇帝如今也算是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纵然是心中不喜,却也没表现出来。

望着恭恭敬敬站立着等候自己吩咐的洪承畴,崇祯皇帝敲了敲桌子,淡淡地道:“朕记得洪爱卿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由于崇祯皇帝没有经历吏部的批文就直接把洪承畴给提溜来了延安府,因此上洪承畴还不知道崇祯皇帝到底要让他干什么,只是隐隐有些猜测而已。

听到崇祯皇帝问话,洪承畴只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回道:“启奏陛下,臣不才,乃是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是开门见山地道:“朕也不和洪爱卿打什么哑谜。延安府的知府张辇贪腐无度,官逼民反,已经被朕给处决掉了。

只是张贼已死,这延安府却是烽烟遍地。

朕要洪爱卿来延安府,便是要给洪爱卿加一加担子,洪爱卿可有信心?”

洪承畴闻言,心中却是大喜。

别管崇祯皇帝是从哪儿知道了自己这个名字,反正这加加担子的好事儿却是落在了自己头上。

如今自己心中的猜想马上就要成了事实,暗自长舒了一口气的洪承畴稳了稳心神,对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隆恩,臣必万死以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心中暗自嘀咕道,你丫的也别万死,死一次就行。

沉吟了一番,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延安府周边,向北有王嘉胤,左近还有自称闯王的高迎祥和匪号紫金梁的王自用,余者不知名之辈,更是不知凡几。如今这般局面,不知道洪爱卿打算怎么处置?”

洪承畴精神一振,暗道正题来了。只要自己应对得当,自己个这延安府知府便是妥妥的。

至于以后么,自己好歹也算是皇帝亲命的知府,怎么着也算是简在帝心了,到时候可就真个平步青云了不是?

为了能在崇祯皇帝面前好生表现一番,洪承畴沉思良久后才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所谓叛军,其不过是放下锄头的百姓,当不得大军的称呼,若要彻底平定,当剿抚并用。”

见崇祯皇帝不开口,却是一副等着自己说下去的神情,洪承畴也有些摸不准崇祯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了。

之前在西安府的时候,总是听说崇祯皇帝又杀了哪个害民的贪官了什么的,而且还一度发火说是不能让一个灾民饿死。

从这点上看,崇祯皇帝应该是更看重抚。

可是自己一路北上过来听闻的崇祯皇帝在处置宜川城时鸡犬不留的传言,却又不像是主抚,更像是一副重剿的模样。

可是现在皇帝不说自己是重剿还是重抚,光问自己怎么办?彼其娘之,若是皇帝重剿自己却说以抚为主,到时候不是惹皇帝不喜?

想想被屠光的宜川县城,往远了再想想崇祯皇帝那些动不动就筑京观的光辉事迹,洪承畴干脆把心一横,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以剿为主。”

纵然心中暗骂洪承畴果然还是杀性太重,崇祯皇帝的脸色却是依旧未变,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道:“接着说。”

洪承畴拱手道:“民乱一起,若是不能迅速灭之,则易化为流寇,祸害他处。故而臣以为不仅是乱世当用重典,乱事亦当用重典。

若是有降者因不得饱食而心生不满,复又叛之,则朝廷又要再一次平叛,其中靡费物资军饷必然难以计数。

故臣以为,愿意降者,不论是随唐王世孙殿下去身毒开国亦或是就地打散复编为民皆可。其不愿意降者,还是早早地剿灭为上。”

其实洪承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没敢说——不管朝廷拿带多的钱出来买了粮食送来赈灾,依然免不了层层盘剥,加上受灾的人又多,粮食怎么样儿也不够吃,这种情况下,不把叛军好好的杀一批,怎么彻底解决叛乱?

尤其是那些带头的,就算是为了防止后边有人跟着学,也得先早早地剿灭一批才是。

正所谓屁股决定了脑袋,如今的崇祯皇帝也算是想明白了,这事儿就由不得自己心软。

不早早的软硬兼施把陕西的民变给解决掉,后果可就很乐呵了——基本上也就是朝廷大军打败了起义的农民军,然后农民军再化为流寇。

可是流寇往哪儿流?

反正流不到建奴那边儿去,妥妥的往着周边的山西、河南、四川一带流呗。

然后呢?

一路裹挟一路发展,就算最后彻底的平定了,只怕大明也得元气大伤——尤其是小冰河时期,一地未平一地又起,一味的优抚真的就很容易玩脱。

而且其中最无辜的就是那些还没有造反的百姓。

原来吧,好歹还有朝廷的赈济粮可以吃,可是兵祸一起,可就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原本可以活下来的人就此死于兵灾。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么个说法了。

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那些中东的大佬们。原本富裕的小日子一去不返之后,死的最多的是什么人?

绝不会是有钱人,更不会是叛军和政(府)军,而是那些平民——每天里枪炮轰鸣的,误伤的还少了?若是有胆子小的,吓都他娘的吓死了。

更别说,延安府这里还有个原先还送快递如今却失踪了的李小哥这么个心魔让崇祯皇帝如鲠在喉日夜难安了。

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干脆道:“过几日,三边总督杨鹤的大军也该到了,洪爱卿便与延安行都司的都指挥使赵平一起,配合好杨爱卿,早日平定叛乱。”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加了一句:“若是有叛军愿意投降,则还是要以招降为主,告诉他们,愿意随唐王世孙殿下前去身毒的,每人给二十两的安家银子,若是被征为民夫,还有饷银可拿。”

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讲究的老家雀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两个混账(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六章 换个更直接的方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点儿蠢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八百三十章 卖了又能怎么样?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账专干混账事儿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开此先河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个将要除名的部族第四百六十一章 狗皇帝进沈阳第一百九十七章 没有一个好东西第八十四章 你的事儿发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脱裤子放那啥?第五百章 你是说朕是昏君?(1/5)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一百二十五章 向他人学习第五百一十一章 陛下命我给你带句话儿第七百八十九章 陛下,臣还能提的动刀啊!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带毒的糖到底吃不吃(4千字第一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明长公主(4千字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和牲口是不同的中奖的速度加群领奖,过期不候。第七百七十六章 先弄死一家就好第六百三十一章 上天太偏爱大明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彻底栽了第四百零三章 谁敢跳就摁死第六百三十五章 预备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欲朱扒灰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讲道理第六百九十一章 朕何惧之?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养计划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十五章 皇太极也想去大明第四百零四章 他们大概是死人了罢?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够用的宝钞第三百九十七章 好好过日子不行吗?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一百二十五章 向他人学习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斗秤度重厘定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时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六百零四章 日子不过了,败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脑袋让驴踢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祯皇帝遭瘟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崇祯小儿不过如此第二百二十一章 嘉兴吴家第二十章 皇帝不要脸了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较烦第八百六十五章 最佳活力团体组织第七百二十章 读书的好处(第三更)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祯皇帝的办法(4千字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赐死藩王第八百章 善人哉?恶人哉?第七百三十章 如果误伤……(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崇祯,不高兴第八百三十章 卖了又能怎么样?第六百八十五章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第三百九十七章 好好过日子不行吗?第五百九十五章 朕让你们骂!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坟第三百四十七章 两派都是华族第一百五十五章 须知天意念苍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欺负老实人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要脸之让朝鲜掏钱(今天第四更)第七百一十章 朕是不是太残忍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向他人学习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祯四年发车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开此先河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陛下大选秀女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阎王下道旨意(4千字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闹大了!第一百零二章 追兵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第七百一十七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第三更!)第六百六十章 顿开金锁走蛟龙第七百六十章 智障的国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七百九十章 让火炮去跟他们宣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瞎忽悠(4千字第二更)第八十八章 剃发令第六百零九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第三百六十八章 朕绝不让人背黑锅第六百四十一章 孰先孰后?第五百零二章 有人爽就有人不爽(3/5)第一百一十六章 拿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第三百章 敢卖此物者死第七章 首辅的票号?砸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卖儿卖女,谁沾便宜谁吃亏?第五百九十二章 祖制是个好东西第七十章 粮食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远堡城下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