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盘棋

徐光启在崇祯皇帝走后就找到了墨铧,打算把崇祯皇帝跟自己说的那些话转述一遍。

实事上,不仅出乎于崇祯皇帝的预料,甚至于出乎于徐光启的意料,因为墨铧很正式的告诉徐光启:“兼爱,非攻,是跟人讲的,蛮夷什么时候算人了?”

徐光启语塞,愣了半天之后才开口道:“那夏额哲之流又该怎么算?”

墨铧道:“夏额哲现在不是我大明百姓么?他又不是什么蛮子,自然跟我大明百姓一样。”

徐光启这才放下心来,既然墨铧不会跟那些脑残一样,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实际上,这种事情的出现还是因为崇祯皇帝不学无术的原因。

虽然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后一直在看些诸子百家的书籍,可是看的时候难免会有主观印象,所以各种挑着看。

就跟后世的起点读者会跳订一样,看的爽的部分就看,不爽的部分就跳过。

崇祯皇帝也是一样。

在内心深处狠狠的鄙视了自己一番之后,崇祯皇帝决定——继续挑自己关心的看。

至于说每本书都认认真真的去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毕竟先贤们怎么教导我们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

意思就是要好好读书,只要大概的了解下就行了,不用非得玩了命的刨根问底。

毕竟东方的文明世界不是西方蛮子们能想象的——那么多的书籍,全部读通,那是搞学问的大宗师该干的事情,并不是一个皇帝该干的。

身为皇帝,只要保证自己手里有刀子有钱,剩下的问题基本上都不是什么问题,而没了这两样东西做保证,基本上这个皇帝也快凉了。

比如正版的崇祯皇帝,既没钱,手里又没刀子,累死他也搞不定整个朝堂上面心思各异但是利益基本一致的大臣们。

所以他凉了,穿越过来的盗版货才有了发挥的余地。

至于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干掉魏忠贤,然后慢慢的再收拾朝堂,崇祯皇帝唯有呵呵以对。

换成任何一个朝代,这么干都是对的,毕竟是先皇的心腹,而且对于自己这具身体说不上什么友好,甚至于敌视。

偏偏是大明不存在这个问题。

立皇帝刘谨那么牛逼的人物还不是一张纸条就给剐了?

魏忠贤再牛逼,在满朝文武都看他不顺眼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但凡有一点儿拉他一把的意思,魏忠贤都会当成救命稻草一样死死的抓住。

毕竟明朝的太监们没办法真正的触碰到兵权,对于皇权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威胁性。

当然,太监们要是对于皇帝产生了敌意,那皇帝凉起来也是很容易的,比如说方正化想要杀崇祯皇帝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一杀一个准,根本就不存在失手的情况。

然而,这可能么?

方正化的身家性命其实是和崇祯皇帝息息相关的,崇祯皇帝牛逼,谁也不敢小瞧他方正化,哪怕是他只是崇祯皇帝的一个影子。

崇祯皇帝一旦挂了,不管是谁上位,第一个要弄死的也是他方正化,甚至于王承恩和曹化淳等都要排到第二位去。

崇祯皇帝的思维很容易就会跑偏,这就是后世看小说太多带来的毛病。

从人类的诞生到未来的世界末日,从大明朝的科技发展到以后会不会出现个穿越者过来当文抄公,崇祯皇帝的思维跑偏之后连他自己都感觉害怕。

温体仁等传统文人的思维明显就不容易跑偏。

内阁里面今天很热闹,新上任的国子监祭酒孟庆元难得的来了内阁面见温体仁。

纠结了半晌之后,孟庆元才开口道:“温阁老,事情当真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么?”

呷了一口茶水之后,温体仁才淡淡的道:“转圜什么?有什么好转圜的?都不是什么小孩子了,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孟庆元急道:“阁老,如果是别的也就算了,可是这里面还有国子监的监生呢?都是些好苗子啊,就这么被扔去辽东,可全毁了呀!”

温体仁哼了一声道:“毁了便毁了吧,我大明什么时候缺过人?再者说了,你孟大人何不自己去求陛下?看看陛下会不会应允?”

孟庆元脸上焦急的神色更甚:“阁老,下官去求陛下,只怕会被一起派到辽东吧?”

温体仁一副看二傻子的神色,嗤笑道:“没错,你孟大人敢去,肯定也会被陛下派去辽东,哪怕你孟大人是孟圣之后也是一样儿的结果,倘若不信,你尽可以试试。”

孟庆元一时无语,过了半晌才道:“那国子监这几名学生,当真就再没有半分的机会了?”

温体仁道:“龙有逆鳞,触之必死。这些个混帐东西,明显是触到了陛下的逆鳞了,谁还能救得了他们?

往小了说,这些个学生是违背了太祖的律令,擅议朝纲,往大了说,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谤君之罪。

陛下只是把他们扔到辽东去,已经算是轻的了,你孟大人还想怎么样?非得让这些学生安然无恙是不是?那将置陛下于何地?”

孟庆元微怒道:“陛下何其不爱惜羽毛名声!”

温体仁摊了摊手,反问道:“名声何用?陛下在这些个混帐书生的嘴里可曾有过一丝的好?便是我温体仁,不也是被传为当朝第一奸?”

见孟庆元被噎住,温体仁又讥笑道:“崇祯皇帝遭瘟了这句话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你孟大人当真不知?

不是不知,你是爱护你的学生,不想看他们出了事,所以多方替他们遮掩此事。

不过,纵然温某不愿意追究,可是锦衣卫会放过他们么?尤其是这些个混帐东西把陛下也编排了,锦衣卫上上下下早就憋了股子邪火。

现如今他们这般作为,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你孟大人又把锦衣卫当成了什么?”

温体仁的一番话,让孟庆元的冷汗都落了下来。

锦衣卫是什么?

整个大明不知道国子监祭酒是谁的人很多,但是要说不知道锦衣卫是干什么的人,基本上找不出来。

尤其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许显纯,威风直逼成祖皇帝时的纪纲,皇帝又对之宠信无比,多少弹劾锦衣卫跋扈的奏章都被拿去烧火取暖了?

偏偏许显纯也没有辜负崇祯皇帝的这份信任,不光是替崇祯皇帝解决了多少明刀暗箭,背起黑锅来也是毫不含糊。

哪怕这个黑锅在以后有可能会成为他的催命符也是一样。

在某些时候,许显纯这家伙看起来简直比法家还要法家,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全部都是执行的皇帝的意思。

法家玩弄律法,许显纯大部分时间是很遵守和维护律法的。

除非律法触碰到了皇权,或者有皇帝授意的时候,他才会视律法如无物。

就像是这一次的学生们作死,先是谣传出了崇祯皇帝遭瘟了这么一句童谣,又抨击崇祯皇帝嗜杀无度,乃是千年以来最大的暴君,早就已经惹怒了许显纯。

早就有传言,许显纯打算抓到了主使之人后要把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大明崇祯八年之间所有出现过记载的刑罚都在主使人的身上来一遍,而且是亲自动手。

至于说这种罪名原本应该有的处置方式,许显纯不打算理会,哪怕是自己明明知道也打算当做不知道,而是一定要用私刑处置。

由此已经可以看出许显纯对于造谣之人有多恨了——崇祯皇帝遭瘟了这句话不光是针对温体仁那么简单,甚至于可以算是一种咒崇祯皇帝早死的行为。

孟庆元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也很清楚,无奈的苦笑一声后,向着温体仁拱手道:“既然如此,下官也不再打扰温大人了。”

温体仁端起茶水,示意孟庆元自便,待孟庆元转身之后却又轻轻的自言自语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孟庆元的脚步顿了顿,终于没有再说一句话,就此离开了内阁,回了国子监。

温体仁所说的这一句“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别人不清楚,孟庆元身为孟子后人还能不清楚?

就像是曲阜孔家的那些个家伙再怎么混帐,都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一般,孟家的人谁敢说自己不知道《孟子》,说出去只怕是会被人笑死。

只是温体仁偏偏在自己离开的时候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则是把这些个书生被扔去辽东的事儿做了一个解释,顺便也警告了自己一番。

用夏变夷和变于夷者,其实还是华夷大防的问题。

而当今天子偏偏又是个心狠手辣的,对于夷狄之辈向来是不当人看——单单是铁道部和工部这两部里面,死掉的夷狄数量就要是万为单位计算。

这些个混帐们替夷狄喊冤,可不正是触怒了皇帝?

而温体仁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警告自己,管好国子监,别让这些个书生们找不到北。

刚刚离崇祯元年才几年?这些个书生就又开始飘了?

早先一再强调生员不许议政的时候,这些个混帐东西可是老实的很。

现在看着皇帝的态度慢慢的有些放开了,这些个家伙就敢跳出来作这么大的死?

真当皇帝是个好脾气的?

法不责众这句话,在崇祯皇帝这里从来都不适用——南直隶几万颗人头还没有完全的腐烂呢!

叹息了一声之后,孟庆元也开始反思起来了。

自己是不是对于国子监管理的太过于宽松了,以致于这些个混账东西都开始飘了?

原本打算给国子监一个宽松的学风,让学子们能自由的讨论学问,畅所欲言,现如今看来,是自己错了。

今天这些人敢诽谤皇帝,诅咒皇帝,明天他们敢干些什么?

往深了想一想,孟庆元觉得自己后背上面全是汗——只要这些人搞出来什么大动静,自己身为国子监祭酒,就肯定跑不了——好坏都会有自己的一份!

大明律可是有着诛连这一条的,尤其是当今皇帝把诛连座师这种事儿都正大光明的写进了大明律里面。

太他娘的吓人了。

心里暴了一声粗口的孟庆元决定回去之后就要好好的整顿一番国子监,除了被锦衣卫带走的那些家伙之外,某些不太安稳的混账东西也可以革了他们的学籍了!

毕竟自己打算的是给他们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讨论学问,不是让这些混帐东西讨论朝堂方略和诽谤天子的!

回到了国子监之后,孟庆元就直接把各个相关的大佬们集合到了一起,然后向他们通报了自己的决定。

没错,就是决定,至于说这些人会不会反对什么的,孟庆元不在乎。

这些人赞成的话,固然是好,反对也无所谓。

只要自己一封折子递上去,所有的理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不管是大明律还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甚至于皇帝,都不希望生员们太过于放飞自我。

出乎孟庆元的意料,整个国子监的各个大佬们一致表示了赞同——早就该好好整顿整顿国子监了。

现在的国子监成什么样子了?

学子们对于学问的追求没多大的热情,反而对于朝堂政治什么的特别感兴趣。

现在是你们对于朝堂感兴趣的时候?

没在朝堂之上,就永远弄不清楚朝堂上面的水有多浑有多深,冒冒然的一头扎进去,除了淹死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好下场。

就像是皇帝陛下决定彻底平灭了爪哇和建奴一样,这些个学子觉得皇帝这是想要开疆扩土,想要在功绩上面比肩秦皇汉武,可是实际上呢?

这些学生们不清楚,他们这些国子监的各个大佬还能不清楚?

皇帝想要打压地租,又不愿意直接从大明的地主身上下手,那就只能新弄出来些地盘,让更多的百姓能分到地。

百姓们分到地,佃租的百姓就会少。

佃租的百姓少了,地主们不降租也得降租。

再联想到之前朝廷开放官铁专营的口子,许民间资本参与进去,这里面的弯弯绕太多太复杂,是这些学生能看的明白的?

而且,平定了建奴,大明就有了足够稳定的北方环境,再腾出手来收拾南方,压力上面就会轻松的多。

总之,皇帝陛下这是在下好大的一盘棋,人人都是棋子而已。

想要从棋子变成下棋的,没死过是不是?

第三百五十一章 被杀怕了!不知道这些个蛮子经不经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这里是真正的天堂!(为萌主狗雷加更)第十二章 议归去第九十一章 有上进心的驸马第七百三十七章 借壳上市?第六百九十章 山东之耻孙之獬第六百七十四章 谈一笔大生意第五百一十五章 莫卧儿,海洋第二十章 皇帝不要脸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九十七章 没有一个好东西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第四百零五章 诡异的平静第二百一十四章 拖死他第四十章 祭出大杀器第三百四十章 老子就问,你们怕不怕!(PS:这一章算是4号的加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并第六百一十四章 等一出大戏!第七十九章 家宴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须得有人背的黑锅第八百五十九章 绿油油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第七百七十六章 先弄死一家就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五十文一斤?第六百九十三章 开天辟地头一遭,年根底下剐人第六十一章 重典第七百九十二章 死基佬?第六十八章 忠烈祠第三百二十二章 讲良心的崇祯皇帝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法拒绝第四百四十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闹大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第三条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皇权不下乡?笑话!第二百一十二章 漠北风云起第一百零一章 建奴的算计第八百五十一章 哥萨克骑兵的绝唱第五百八十六章 包羞忍耻是男儿第二百八十五章 还请金先生不要怪罪第七百六十一章 欧洲一台戏第六百五十一章 连牌坊都不立!第六百五十章 本王,选择……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太子,严打第一百六十一章 收买人心和禁闭(4千字大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调兵入缅甸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计划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太好办啊第三百七十七章 咱们是一家人啊!第六百五十七章 奉天子诏,诛贼!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缅甸王他隆觐见!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无组织无纪律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第一百八十四章 林丹汗的王庭第七十五章 恶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彻底内附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岛之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犬决(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彻底除名的杜尔伯特族第八百二十章 倭国内乱起第六百章 朕,心中有愧啊!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第六十三章 忠臣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五十七章 处置第二百一十六章 东南谣言起第六百一十六章 你自己在干什么,心里没数?第一百七十八章 开启忽悠模式(4千字,两章合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将至第五百三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五十七章 五月飞雪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要脸之让朝鲜掏钱(今天第四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阴狠的借壳上市第八百零一章 火烧伦敦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注定的相见第一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六百九十五章 脸都丢光了……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银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瘟疫的瘟疫?第四百零四章 他们大概是死人了罢?第八百六十三章 这智商……感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带沟里去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团结一心的建奴第六百一十三章 清君侧!第四百零七章 皇家学院立功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朕为尧,谁人为舜?第五百一十一章 陛下命我给你带句话儿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朕有仇,向来不喜欢隔夜!第七百一十九章 十四年后出诏狱(第二更)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大明也有啊第七百五十九章 智障和睿智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臣冒死弹劾第二十五章 朕看你们,连妓女都不如!第五十章 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