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同的人,所关注的也都不一样,张之洞对火柴生产厂没什么兴趣,虽然新记的火柴厂不论是生产工艺,机器设备,原料配方和产能,都要比广东其他的民营火柴厂更加先进。

他所真正关心的,是能填补国内空白,并且有大量需求的的纯碱生产,而且据姚兴华自己的说法,他们新记所使用的生产工艺是具有独家专利,全世界最先进的,产品质量超过国际一流水准,而且价格要更加的便宜得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本来张之洞对姚兴华的这个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在当时的大清国,能够生产出纯碱,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更不要说什么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了。可是当他真的亲眼看到纯白色的纯碱时,他真的相信了那天晚上姚兴华对他所说的一切,如果真的能像姚兴华那晚所说,那么对广东,对两广,乃至整个大清其意义都将非比寻常。

至于那些个全国各大商行的代表,从事外贸生意的广东十三行的买办和外国人所关注的,则是产品质量以及产量,所以当他们看到火柴厂生产出来的火柴,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很好的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且生产出来的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看到纯碱厂生产出来的纯白色纯碱,并且质量完全超越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以后,便纷纷抢着找徐德昌下订单。结果仅在当天下午,徐德昌就把新记整整一年的产量全部签订出去,甚至还有几个外国人找徐德昌,表达了希望购买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在本大洲或者本国的生产许可,最好还是独家的,并为此开出了不菲的价格。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今天老爷您可是双喜临门啊。”举行完新记工厂开业典礼刚一回到家中,徐德昌和刘安便领着全府下人聚在前院,向刚刚荣升为广东省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广东省新学学政这一堆职衔的三品朝廷大员的姚兴华祝贺起来。

这种众星捧月的滋味其实真的很爽,姚兴华也很喜欢这种感觉,可是他自己心里明白,到今天为止,自己所作的所有事情,都仅仅那万里长征堪堪迈出了第一步,从今往后,还将会有无数的荆轲等待着自己去披斩,当下便收拾好似乎已有些漂起来的心性,板着脸说到:“好了好了。刘安,今天晚上就叫你老婆多弄几个菜,多弄些肉,弄些酒,让大家伙都高兴高兴,徐德昌和刘安留下,其他人就都散了吧。”

“徐德昌,今天咱们的新记工厂赚了多少?”在门外还板着脸,可扑一进到前厅,姚兴华就原形毕露,迫不及待的等着徐德昌向他报喜呢。

“回老爷,今天小的算是开了眼,单单今天一下午的时间,咱们新记火柴厂和纯碱厂整整一年的产量,就都被订了出去,其中纯碱还有不少是直接卖给洋人的,价格也要比卖给国内那些商行和十三行买办要高出不少,至于订金,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我就擅自作主收了全年货款的50%,这足足有六万两白银。可就算是这样,今天下午还有不少的商家代表在缠着小的,希望能够把明年的订单也下了,不过小的不知道老爷的下一步打算,没敢当场应承下来,只是留了活话,叫他们过两天等消息,至于具体该怎么回复他们,还的要老爷给拿个主意。”提起今天下午的业绩来,徐德昌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这和他在城东李家那个纺织作坊干活时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个时候是他求爷爷拜奶奶的找销路,现如今可是销路求爷爷拜奶奶的来找自己。

“确实是成绩喜人啊,徐德昌,你先给我算算这六万两银子的订金,刨除掉工厂半年所耗之后,还能剩下多少现银来?我瞅着今天的那些个商户踊跃购买的劲头,就算是再把纯碱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恐怕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人逢喜事精神爽,眼瞅着自己刚刚小试牛刀,即便财源滚滚而来,那等将来自己把更加先进的技术拿出来,那还不赚个福甲天下,世界首富出来?

“老爷说的可不是嘛!要不是徐先生提前收口,恐怕就是五年的产量,都能被今天来的那帮家伙给吃了下去。”一直站在一旁插不上话的刘安,也终于找了个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兴奋之情来。

“所以说,提高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如今看来,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刘安,你明个就出去广贴告示招工,我打算让咱们的新记工厂两班倒,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提高产量一倍。另外,咱们的纯碱生产工艺过程的保密工作,也一定要做好,这可是当今年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了,可别让外人给偷了去,尤其是那几个对咱们的工艺感兴趣外国人,更是要时刻地方着。”

“老爷说的这个法子确实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好主意,可是那些个铁疙瘩虽然不是人,可老这么满负荷的运转,恐怕也会要累出病来的,所以,我看老爷也要未雨绸缪,多找一些会修这些机器的技师回来才是。”虽然徐德昌也不认为姚兴华的主意有什么不妥之处,可还是谨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接着说道:“至于保密工作,我已经特别把这件事情交给刘大狗和林点金两个人负责了,应该不会出问题,不过关于那几个外国人提出来要购买咱们新式纯碱生产工艺的事,老爷您也要赶紧拿一个主意出来。”

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三十五章——钢甲巡洋舰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一百零一章——黄袍加身(上)第一百一十一章——济南会战(七)检讨书《马关条约》全文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九十二章——内忧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五十八章——科技的两江第五十八章——科技的两江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九十九章——两江危机(下)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回到清末》角色图片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九章——“金顺”典当行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一百零一章——黄袍加身(上)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三十五章——钢甲巡洋舰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一百零二章——货币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九十九章——两江危机(下)第八十一章——迁都奉天第九十一章——国外订单(上)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八十四章——朝鲜东学道(下)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马关条约》全文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十八章——洋务新学(一)第一百零六章——济南会战(二)第七章——长工刘家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尾章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二十六章——政治新星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一百零二章——货币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三十六章——两江上海科技园区尾章第一百零一章——飞艇和飞机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八十二章——后续效应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九十二章——内忧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一百零六章——强取豪夺第一百零七章——1893年的春节(上)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第二十三章——两江总督(二)尾章检讨书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难题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