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拜见张之洞(一)

话解前篇,姚兴华在新记工厂初步试生产成功当天晚上半夜十二点,只身一人带着一个做工精致礼盒,前去拜见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

要说这姚兴华rp还真不错,平时门庭若市的两广总督府,今天晚上张之洞一觉醒来,竟没什么人来找他。这会他一个人正屋子里为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才好而烦恼的时候,姚兴华的拜贴和礼盒就由门房送到了。

这事要是搁在以前,向姚兴华这样的候补关员,这种没什么实际内容的拜贴,他张大人是连看都懒得看的,可是今天左右没事可干,闲着也是闲着,就把姚兴华的拜贴和礼盒都拿过来看了看。

拜贴没什么内容,无非就是三品候补参将姚兴华叩拜两广总督张之洞张大人之类的一些场面无营养话,像这样的拜贴,他张之洞一天都能收到十好几个,不过这礼盒内装的宝物,却给张之洞心灵深深的震撼。

礼盒内装的不是别的,正是姚兴华从现世带来的,给小孩子们玩的夜明弹力塑胶球,这个东西在现世是不值几个钱,可是在清末,这东西就成了稀罕之物,尤其是在昏暗之处,所散发出来的阵阵绿莹莹光芒,握在手中温润柔软的感觉,更是令张之洞惊天物。

“你说这个东西得值多少银子?”眼镜直勾勾盯着宝珠的张之洞,失神的向站在身旁的师爷问道。

“大人,以小的的眼光来看,这颗宝珠至少也要值白银五万两。没想到这个毫无名气的姚兴华出手竟如此阔绰,其身世背景似乎不简单啊。”

“不简单?呵呵,我夫就喜欢看看这等不简单之辈,到底有何来意。”屏退师爷,张之洞来到方门前,对外面候着的人说:“请姚大人内堂说话。”

“卑职姚兴华,叩见总督大人。”在门房领着七扭八转,走了好一会才来到张之洞口中所说内堂后,姚兴华终于亲眼见到这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

初见姚兴华如此的年轻,着实令张之洞吃惊了好议会,毕竟像姚兴华这样不足弱冠之年,就坐到了三品候补参将这个位子,要是没有点身份背景,在当时那个环境可是很难想象的。不过,张之洞又确实可以肯定,不论是当今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中,都决计没有一个姚姓大家,这就更加让张之洞对姚兴华的身世产生好奇“贤弟快快请起,没想到贤弟竟如此的年轻俊朗,英姿勃发,日后前途,必是不可限量阿。”

本来姚兴华来见张之洞这等历史名人,心里是有一些紧张的,表情是严肃的。可是这些感觉,全部被张之洞哪一句贤弟给破坏得干干净净:“大人错爱,卑职可担待不起啊。”

“呵呵,咱们随时上下级关系,可在这内堂后院,就不要弄得这么生分,你我二人便以兄弟相称好了,不知贤弟深夜至此,有何以教我?”张之洞一边搀起还跪在地上的姚兴华,一边示意下人看茶。

而张之洞这末了一句“有何以教我?”,可把姚兴华给吓坏了,急忙把屁股从还没坐热乎的凳子面上抬起来,再一次诚惶诚恐的跪倒地上说道:“大人折杀卑职了,在大人面前,卑职怎敢妄谈一个教字。”

重新起身把姚兴华扶到凳子上,张之洞平和的说道:“嗌,圣人尚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又不是圣人,贤弟谙有不能教我之处,莫不是贤弟耻于教我?”

“大人这么说,可真是让卑职万死莫赎了,在卑职眼里,大人您就是当世的圣人。”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算如张之洞这般雄虎人物,一顿马屁拍过去,也让他老人家很是舒心,尤其是最后那句“当世的圣人。”,看那张之洞的模样,显得更是受用得很,姚兴华也就趁着总督他老人家高兴的劲头上,把自己早前背好的课文,原滋原味一字不差的给背了出来:“大人,卑职这次深夜拜访,是为了这洋务而来的。卑职以为自我大清开放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然某一人,养家尚难户口,安有余力更为斯举?然失此不图,惟事以银易物,日引月长,其弊何所底止!计惟有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则事可速举,资必易集。”好个姚兴华,在张之洞面前偷用他的日后奏折内容,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果非池中之物。

起先在张之洞的心理,仅仅是把姚兴华当作是一个出手阔绰的世家子弟,打心底里并不很看重,要不是因为送来的礼物确实极为贵重,以他两广总督,封疆大吏的身份,向姚兴华这样来买官的人,他张之洞历来都是懒得一见的。

可是今番听闻姚兴华刚才那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张之洞对姚兴华的看法立时发生天反复地改变,就连说话语气表情,和刚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声贤弟叫得,也更是情真意切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为了祝贺大家新年快乐,特决定在凌晨,增加更新一章,希望大家喜欢:)

多多投票支持小弟吧!!!!!!!!

第三十九章——戴姆勒奔驰(下)第一百零一章——飞艇和飞机第一百零三章——寂静前夜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八十二章——朝鲜东学道(上)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第五十八章——科技的两江第八十章——南京合约序章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十一章——花钱买官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第七十九章——大清皇家海军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六十章——经济危机(上)第八十二章——后续效应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难题第六十九章——英国的抉择(下)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六十章——经济危机(上)第五十七章——狄塞尔来华(二)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一百零二章——货币第十八章——洋务新学(一)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六十二章——重回轨道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第十六章——拜见张之洞(二)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九十九章——两江危机(下)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十章——意外横财第五十章——新婚妇人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十一章——花钱买官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十五章——拜见张之洞(一)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八十三章——朝鲜东学道(中)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检讨书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七章——长工刘家第六十九章——英国的抉择(下)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第一百零六章——济南会战(二)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二十二章——两江总督(一)第一章——神秘玉佩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一些话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二十一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二)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一百零三章——寂静前夜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序章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九十五章——行长盛宣怀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九十章——上海博览会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济大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