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政治新星

本来,还有一些如寿山、永山这样的名将、勇将姚兴华也想要来得,可是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不和时宜放弃了,比如寿山和永山两人的老子富明阿这会还是吉林将军呢,自己怎么可能要得过来?所以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就在姚兴华费尽心血,如大海捞针般将请调人员名单写好,走出书房准备透透气的时候,立刻被眼前忙碌的景象所震呆。只见所有下人、差役,都在管家刘安的指挥下,搬家具的,打扫院落的,张灯结彩的,虽看着杂乱无章,实则有条不紊的将整个总督府衙整理的布置起来。

“我说刘安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啊?”姚兴华一边把刚写好的上奏折子交给差役以四百里送到朝廷,一边拉住忙忙碌碌的刘安,不解的问道。

“我的老爷呦,您不会是忘了吧?太后老佛爷不是把德龄郡主指婚给您了吗?这天大的喜事,咱们怎么能不好好的把府里收拾收拾、布置布置呢。”对于自己老爷即将迎娶第一位夫人,这位妇人又是当朝郡主这般的金枝玉叶,如此天大的喜事,自己的老爷竟然一点都不上心,这着时让刘安有些想不明白。

“这婚不是还要三四个月以后才能接吗?用不着现在就开始弄吧?”

“老爷,这话是没错,可是您也不想想,自从咱们搬进这南京总督府,可曾置办过一件家具没?起先就老爷您一个人,您不觉得不好,咱们做下人的自然也没什么,可是如今这府里就要迎来一位郡主做女主人了,您说像郡主这么金贵的人,咱们这些个做下人的,还不得把府里好好收拾收拾,叫女主人满意了?而且奴才还听说,咱们的这位女主人,可是住在紫禁城里的,咱们总督府虽然不敢和紫禁城比,可也不能差得太多了不是?”

对于刘安的这一番奇妙言论,姚兴华真是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不过仔细想想,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再加上现如今自己两江总督的身份,这个婚事是该好好的操办一番,想必都察院、大理寺的那些个言官,应该不会因为这个,就弹劾自己吧。就这样,姚兴华一边带着刘安忙着采买家具,收拾新房,一边亲自抓起两江新军的组建工作。

另外,对明年的北京之行,有可能会遇到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件事,姚兴华也事先开始做起充足的准备,他还指望李鸿章能够大量采购自己旗下两家军工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江南造船厂正在设计生产的新式全钢甲巡洋舰,更是为李鸿章和甲午海战所量身打造的。

姚兴华这面忙得热火朝天,朝廷方面也没有闲着,因为慈禧的格外宠爱。慈禧已决定认德龄做自己的干女儿,这样一来,这场婚事的等级突然间高出了一大截,就连整个紫禁城,都开始为这场婚事做起准备来,毕竟,从同治朝到光绪朝这许多年间,格格下嫁这种喜事,可是许久没有过的了,京里的那些个王公大臣、黄氏宗亲们,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大大的操办一下,给这霉运当头的大清朝,冲冲喜。

与此同时,隐在这场婚姻大戏的幕后,紫禁城内的两大政治集团,也互相之间开始绞力起来。慈禧集团希望利用这次婚姻,能够紧紧地把姚兴华,这颗愈来愈耀眼,愈来愈有能量的政治新星捆在自己的战车上。光绪集团,则希望尽全力把姚兴华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就算不行,也要尽可能的离间姚兴华与慈禧之间的关系。

毕竟,在如今代表北中国意志的直隶还处于摇摆不定的情况下,要是历来能够代表南中国的两江明确的倒向了慈禧那一边,那么就算光绪皇帝最终争取到直隶的支持,恐怕在失去全国财政基地的情况下,也是不敢贸然抢班夺权,乾坤独断的。

所以,为了这个突然之间,变成一个能过左右整个中国政治局势的重要人物,紫禁城内的两大集团势力,都展开了浑身解数,而双方选定发动这些解数最终人选,却极其具有戏剧性的选种了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这两章的女主人公,即将下嫁两江总督姚兴华的德龄郡主,哦现在应该称为格格了。

在这种大前提下,姚兴华上奏的请调折子,迅速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两大集团的得支持,就连其中数名李鸿章的爱将,朝廷方面也是大笔一挥,允奏。朝廷这么做,主要还是想借着这件事,给李鸿章一个警示,以后再向墙头草那样两面到,两面取利的事情,就不要再作了。

就这样,南澳镇总兵刘永福、海军衙门左翼右营参将黄建勋、南洋水师副将,右翼中营游击杨用霖、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北洋“康济”练船管带萨镇冰、北洋水师总教琅威理(lang william m)六人在接到朝廷的调令后,尽数启程赶往南京。

另外,朝廷不单同意把广东水师“广甲”、福建船政水师“龙威”两舰调入南洋水师以补中法海战损失,朝廷还额外下旨,将这会还在福州(foochow)船政局船台上的“广乙、广丙”两舰也划归到南洋水师序列。

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九十七章——后宫家事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四章——提前准备第八章——落户安家序章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十一章——花钱买官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八章——落户安家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三十二章——湖商同乡会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十八章——洋务新学(一)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八章——落户安家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会(下)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驰(上)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下)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五十三章——陆军?海军?第三十六章——两江上海科技园区第三章——行动计划第八十三章——朝鲜东学道(中)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一百零七章——1893年的春节(上)第九十章——上海博览会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会(下)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十九章——洋务新学(二)第十章——意外横财第八十一章——迁都奉天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难题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六十五章——两江新军(下)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下)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一百零八章——济南会战(四)第七十三章——硫球争端(四)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七十三章——硫球争端(四)第一百零一章——飞艇和飞机第七十三章——硫球争端(四)第一百章——进还是退?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五十一章——重返两江第二十六章——政治新星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下)第一章——神秘玉佩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济大学(上)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二十九章——技工学校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一百零二章——货币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下)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一章——神秘玉佩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十九章——洋务新学(二)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序章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八章——落户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