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

一八八八年间,琼州铁厂和琼州重工集团相继建成投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高速发展,石碌,这个中国琼州府的小县城,迸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一跃成为中国、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最重要、最庞大、也是最受人瞩目的重工业区,在这其中,尤以钢铁冶炼业最为发达。

便利的水运交通,良好的投资氛围,在加上号称亚洲最大的钢铁冶炼基地,这一切综合到一起,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投资办厂。据琼州府上报两广总督衙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一零年元月元日,在琼州府备案的钢铁精加工业企业高达八十六家,占两广同类型企业的百分之四十强,非钢铁行业的工业企业,也达到有三十九家之多,占到占两广同类型企业的百分之十八,而且这种持续增长的势头还在不断提速。

石碌的高速发展,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商人,也让国内外的许多新闻媒体趋之若鹜。像素有两广洋务喉舌之称得“大公报”,就专门以石碌为题,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辩论,从而引发了波及整个南中国得“石碌热浪”。

像前面提到的韶关黄家那样的老牌地主,也都纷纷开始调集资金,打算到那已经热的有些发烫的琼州石碌去,投资办厂当老板,分上那么一羹工业化的汤。

“马林,你又躲到哪去了?赶快给我滚出来。”在琼州重工研究中心,琼州知府徐德昌手中握着一大摞新报纸,正在挨个屋的寻找中心主任马林。

“老徐啊,这大清早的,你不在衙门里办公,跑到我这里鬼叫什么呢?”吃住都在研究中心的马林,对叙德昌这么早来就来扰他的清梦,感到十分的恼火。

“我说马林,这都几点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呢?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这个研究中心的主任,你这个样子,叫下面人看到了怎么得了。”看着衣衫不整,一脸睡眼惺忪样子的马林,在联想到自己天还没亮透,就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办公,徐德昌的心理不由得十分恼火。

“你知道什么,我昨天可一直忙到二更天,你来找我有没有事?有事的话就赶快说,没事你就该干吗干吗去,别来打扰我睡觉。”自从当初自己年幼无知,被万恶的姚兴华好言相骗,出任这鸟研究中心主任以来,就很少能睡上一个饱觉,由此便养成了对所有打扰自己睡觉的人,一律不给好脸色看的习惯。

不过马林的这个习惯,对付他的那些手下可能是屡试不爽,可要换到徐德昌这样的老家伙身上,就有些不太灵光了。“毛头小子,年纪不大,脾气还不小,得,我也没空在这里和你瞎磨蹭,这是今天早上刚收到的电报,从北面发过来的,老板叫你立即着手进行汽车专用小型汽油机的研发工作,怎么样,有困难吗?”

原本还睡眼惺忪的马林,一听到徐德昌的话,就像是突然间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马上严肃起来。在紧锁着眉头,思绪良久之后,对徐德昌说到:“你给老板回电报就说,我有信心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发出一台接近图纸性能百分之六十的汽油发动机来。”

原来,早在姚兴华动身到南京赴任之前,便有计划地将部分图纸的备份,留给了马林,并和马林约好,倒时只要自己的一封电报,马林就要立即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从保密的角度考虑,姚兴华留给马林的这份汽车发动机图纸,仅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台普通汽车发动机图纸。

在同一时间,在南京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徐建寅同样收到了一封姚兴华从上海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虽与琼州方面的大同小异,不过研究的项目确是南辕北辙,相差万里。

姚兴华要马林研制的是汽车专用小型汽油发动机,而要徐建寅研制的则是船舶专用的大型气轮机组和柴油机组。

至于前面提到要开办造船厂的广东韶关黄家,在徐德昌和黄海涛的双重努力下,黄振远最终同意了徐德昌提出来的官商协办琼州船政局的方案。以增股白银八十万两,获得船政局得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并出任船政局总办一职。

而琼州船政局在获得这八十万两白银的增股后,也立即开始着手扩建船坞的工作。按照黄振远的计划,共扩建三千吨级船坞四个,五千吨级船坞四个,八千吨级船坞一个,一万吨级船坞一个。而在此之前,琼州船政局仅仅拥有两个五千吨级的船坞。

通过这次扩建,使得琼州船政局的船坞总数由两个跃升到十二个,由一个年造船总吨位不超过一万吨的小厂,跃升为年造船总吨位达六万吨大厂,从一个地方性的小造船厂,一步跻身中国最大造船厂之列,成为继江南造船厂和福州船政局之后的第三大造船厂,而那个新建的一万吨级船坞,更是获得了全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万吨级船坞的美誉。

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三十五章——钢甲巡洋舰序章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一百零一章——飞艇和飞机第九十一章——国外订单(上)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第六十六章——琼州布防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七十九章——大清皇家海军第五十八章——科技的两江银子第三十九章——戴姆勒奔驰(下)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九十一章——同盟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二十一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二)第七十七章——第三股势力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三十九章——戴姆勒奔驰(下)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十七章——拜见张之洞(三)第三十二章——湖商同乡会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第六十二章——重回轨道第一百零三章——寂静前夜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一百零八章——济南会战(四)第二十九章——技工学校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一百一十一章——济南会战(七)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十六章——拜见张之洞(二)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七十三章——硫球争端(四)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七十七章——济南会战(终)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一百零六章——济南会战(二)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七章——长工刘家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二十九章——技工学校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六十九章——英国的抉择(下)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一百一十一章——济南会战(七)第八十五章——部制改革第八十四章——朝鲜东学道(下)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六十二章——重回轨道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第三十九章——戴姆勒奔驰(下)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六十二章——重回轨道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