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

一零年三月一日凌晨,大概也就是三点钟左右的样子,正是这一夜最黑暗,也是人们睡得最香甜的时候。原本应该是夜深人静的街道上,确有几匹快马,向着北京城外飞驰而去,他们的目的地,正是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姚兴华所暂住的那家驿站。

“南洋大臣、护理两江总督姚兴华接旨”在寂静的深夜里,内廷太监那尖锐高亢的嗓音,显得尤为刺耳。

“狗太监,我要拔你的皮,抽你的筋,喝你的血,吃你的肉。”在初春寒冷的深夜,在你睡得最香甜的时候,突然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拉出来,接什么狗屁圣旨,无论换做是谁,恐怕都会骂娘的。

待姚兴华懒洋洋的穿戴整齐,从里屋走出来的时候,驿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姚兴华亲兵的帮助下,摆好了香炉架起了神坛,一起准备就绪,只等姚兴华出来,内廷公公就要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炤曰,。”虽说自出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以来,接过的圣旨也不能算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姚兴华就是觉得今天的这道圣旨,前面的之乎者也是又臭又长的讨人嫌。

内廷太监用他那类似于唱经一般的语调,缓缓朗诵出的那句句押韵得圣旨,对昏昏欲睡的姚兴华来说,其效果绝不亚于一首催眠曲。就当姚兴华的最后一丝神识就要飞回到梦境中的时候,圣旨的内容急转直上,只听:“赐南洋大臣、护理两江总督姚兴华进士及第出身,授武英殿大学士,一等伯爵,加少傅,入军机处,仍外放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任。”

听到这里,可以说姚兴华的睡意已然全无。因为圣旨的前半部分自己没有仔细听,所以姚兴华也弄不太清楚,这慈禧老佛爷和光绪皇帝是那根筋搭错了弦,要给自己加封这么一大堆的荣衔。这些荣衔虽说没有什么实权,可是地位极其崇高,尤其是少傅,在古代这可是三公的副官。至于武英殿大学士这个荣衔,按照现在的解释方式,那就是为列内阁成员。

“中堂大人?您快起来接旨吧。”内廷太监出得宫来,虽一向都是嚣张跋扈惯了,可是在面对姚兴华这样,大清朝权重一方的重臣时,还是懂得深浅,不敢太过造次的。

本来还跪在那里,思索一个为什么的姚兴华,在内廷太监的提醒下,急忙起身接旨,并吩咐林点金好生犒赏星夜前来传旨内廷太监及其侍卫,而自己则捧着圣旨,回去自己研读去了。

朝廷为什么会在姚兴华面圣之前,恩赏如此之重呢?

原来,自从姚兴华署理南洋通商事务及护理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以来,权势日重,恩赏日重。尤其是当姚兴华向朝廷上表请调人员赴南洋时,朝廷中的那些军机大臣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借助姚兴华这颗冉冉升起,有极得黄宠的政治新星之手,狠狠的打击和削弱了,已日趋做大、做强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实力和嚣张气焰。

而在此之前,一向对朝廷之命阳奉阴违,一切以自己的小团体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李鸿章集团,通过这件事,其对朝廷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出现了迎逢圣意,讨好朝廷这样的可喜转变。

面对如此结果,慈禧和光绪皇帝自然是满心的欢喜,同时他们也从这件事当中,体会到了制衡的美妙作用。于是二人的观点,再一次难得的趋于一致,那就是在重重加上姚兴华,要令其不但在权势上不逊色于李鸿章,更要让其在地位、出身之上,也不稍逊。

也就是在这个主旨思想的指引下,才出现了刚刚发生的那一幕,令姚兴华匪夷所思的恩赏。当然,朝廷也没有傻到光让一头热,所以在恩赏姚兴华的同时,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圣旨,也被送到的位于天津的直隶总督府,唯一的区别,就是加赏李鸿章的实质内容没有姚兴华多,只是把李鸿章从武英殿大学士荣升为文华殿大学士而已。

清廷的这一重大人事决定,可谓是近几十年来少见的高明之举。从政治的角度看,它进一步确立了北李南姚的政治格局划分,实现了南北洋之间的制衡局面,也令姚兴华和李鸿章对朝廷更加的依赖,朝廷对两人的管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而从私人小集团利益的角度来看,慈禧和光绪此举,都是为了进一步拉拢了这两个大清朝的晴天立柱,增强自己小集团的力量。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想到,经过这次变动,李鸿章和姚兴华二人,已绝不可能再依附于同一人的脚下,这便为日后大清一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再加上李鸿章和姚兴华二人的个人能力又实在太强,已远远超过了慈禧和光绪的预料,这样的制衡政策,也给了姚李二人全力扩充自身实力的借口。由此,也就引爆中国历史上自一零年始至一四年中日甲午海战止,长达四年南北中国全面冷战的局面。

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马关条约》全文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一百零四章——大跃进第二章——下定决心第八十四章——朝鲜东学道(下)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二十六章——政治新星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二十九章——技工学校第一百零四章——大跃进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节(下)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八十五章——部制改革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一百零六章——济南会战(二)第八十五章——部制改革银子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八十三章——朝鲜东学道(中)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序章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八十二章——后续效应第二十五章——慈禧赐婚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第九十章——上海博览会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驰(上)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五章——初来乍到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九章——“金顺”典当行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序章第八十三章——进入北平银子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第六十五章——两江新军(下)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十三章——兴业办厂(二)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七章——长工刘家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九十五章——行长盛宣怀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九十七章——两江危机(上)第八十四章——朝鲜东学道(下)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二十二章——两江总督(一)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二十一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二)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五十章——新婚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