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

就这样一直等到一零年十月初,姚兴华与英国麦加利银行经过十数轮艰苦卓绝的谈判后,最终达成了一份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有了这份协议,已经有些火烧眉毛的两江经济危机,很快便被姚兴华消除了。至此,姚兴华才重新把目光转移到高雄军港的建设上来,好在台湾升地处热带,并不存在北方冬季无法施工那样的问题。

高雄军港是在公元一零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正式开工建设的(按照刘铭传说法,这一天是最适宜动土的黄道吉日),整个工程按计划要分五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如果一切顺利,资金也能够按时到位的话,预计到一一年年底便可以竣工投入正式使用。一期工程竣工后,高雄港锚地将可以容纳五千吨以下的舰艇十余艘,港口泊位七个。另配套建有五千吨级维修船坞一个。在军港的周边,姚兴华还特别修建一个超大型储煤场,三个弹药库和两个兵营。

高雄军港的修建,无论是对大清国,还是对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样的,这样的意义也加诸在中国沿海周边的邻国身上。在如此敏感的位置,大清国要修建一个大型军港,其目的是什么?以英、法、西、日四国的角度来看,这只可能是大清国,这个远东的霸主,其战略国策由防守向进攻转变所作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一种试探。

四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主要是基于高雄港那特殊的地理位置。高雄港位于台湾省南端,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交汇之要冲。又处于越南(法国)、菲律宾(西班牙)和硫球(曰本占领)三地的中间点上。在这样一个位置修建军港,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话,对于上述三地地安全,将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从高雄港到上述三地的直线距离,虽还不能说是朝发夕至,可中国海军今后必将成为这片海域的常客。

中国,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仅次于北极熊俄国的超级巨无霸,这个拿破仑皇帝口中沉睡的狮子,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地古老国度,这个昔日的世界经济霸主,这个有着四万万国民的大国,难道真的已经开始苏醒了吗?苏醒后的中国,真的会像拿破仑说得那样,将震惊整个世界吗?这样的疑问,已经开始在英国人的脑子里形成了。

虽然现在的中国海军还不成什么气候,对强大的世界海上霸主英国也构不成任何威胁。可是中国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所呈现出来的迅猛发展势头,尤其是在琼州和两江地区的全面迈入工业化进程之快,已经让世人开始惊呼为中国奇迹。

此外,中国人在科技研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远超他们的工业化进程。在汽车和金属冶炼、机械动力等领域,中国人更是站在了世界之巅,成为全世界该领域的领路人。另据英国方面得到的情报显示,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钢甲巡洋舰从设计到建造地全套技术,而且中国的南北洋两大水师,都已经各自订造了两艘这种新式巡洋舰。

一个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都日渐强大的中国,对英国人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现行的世界秩序来说,是喜还是忧,还需要经过仔细的推演和辩论才能得出结论。不过眼前的这个已经开工兴建的高雄军港,却已经在一等程度上,实实在在触及到了英国人的现有利益。一旦高雄军港建成并投入使用,那么以后英国舰队在台湾海峡穿行,将全程都会受到中国舰队的监视。英国商船的安全,将会受制于中国海军。

为了弄清楚大清兴建高雄军港的真正意图,英国zf在四国中第一个站了出来,率先向清zf递交了军港建设咨询书。而以清朝的职权分属,接受这份咨询书的不是别人,正是这次兴建高雄军港策划人,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姚兴华。

对自己要兴建的高雄军港,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国际反映,实在是出乎姚兴华的预料之外,也确实是姚兴华非常大的决策失误。看来之前数年的安稳发展,确实是让姚兴华在思维习惯方面产生了惯性,没有注意到自己如今所在的高位,已经能够引起世界,最起码是整个远东各方势力的瞩目。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整个远东都会关注,都会揣摩——

最近有些朋友说甲午之前还有个中法战争,怎么给漏掉了。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开来需要给各位补补历史知识了:)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zf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主角是在1888年到的清朝,当时中法战争已经结束了——

特别注明:最近学习了一下近代英国史,在八十年都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英国与法俄还是处于对立状态,反而与德奥意的同盟国关系密切。

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三章——行动计划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十七章——拜见张之洞(三)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一些话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四十四章——北洋李鸿章(上)一些话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九十五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下)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三十五章——钢甲巡洋舰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马关条约》全文第九章——“金顺”典当行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回到清末》角色图片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驰(上)序章第八十四章——朝鲜东学道(下)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五十一章——重返两江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九十一章——国外订单(上)第九十二章——内忧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二十五章——慈禧赐婚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十一章——花钱买官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五章——初来乍到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节(下)银子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九十一章——同盟第二十三章——两江总督(二)第一百章——进还是退?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会(下)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五十三章——陆军?海军?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十章——意外横财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十七章——拜见张之洞(三)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五十章——新婚妇人第一百一十一章——济南会战(七)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六十五章——两江新军(下)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六十章——经济危机(上)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尾章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一百零八章——济南会战(四)第八章——落户安家第七十七章——第三股势力第九十七章——后宫家事检讨书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