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琼州布防

就在两江新军扩编进入尾声阶段,姚兴华正在新军四大军长的人选头痛不已的时候。收到了一封由远在琼州的琼州知府徐德昌,发来的电报。电文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刘启山已堪大用。”

原来姚兴华当年受朝廷之命,北上南京出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就很是担心自己的老巢会被人给端了。所以在临走之时,给徐德昌偷偷留下了一幅锦囊(这个,好似有点诸葛亮转世的味道。),要他在自认为经济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要给刘启山秘密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规模在万人左右,忠诚度绝对可靠的现代化陆军部队出来(后来姚兴华办的两江新军,也是根据这几条组建的。)。

姚兴华离开两广的时候,曾给刘启山(原名刘大狗)以权谋私弄了一个琼州守备的官制。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刘启山一直跟着徐德昌一起,推行洋务、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结交了许多的洋人和归国留学生,随着接触越来越频繁,叫谈的话题也越来越深入,刘启山的眼界便也跟着开阔了起来,人也愈发显得成熟许多,遇到事情也开始会动动脑子,想一个为什么了。

徐德昌眼看着日渐成熟、稳重的刘启山,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同时他心里也清楚地知道,是时候贯彻老板临走之前留下部署了。

琼州的新军与两江不同之处,便在于琼州新军是属于平地起高楼,而两江新军则属于酒楼在改造。有的时候,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盖一栋新楼要远远比改造一栋旧楼要容易得多,因为在改造旧楼的时候,往往会遭到钉子户的制肘,而新楼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再加上姚兴华的琼州重工集团效益非常好,又因为是私人部队,自己说了算。所以琼州新军无论是在组建时间上,还是武器装备率上,都要比两江新军好上那么一筹。

在组建这支私人武装的同时,徐德昌还姚兴华的吩咐,在海南沿海周边地区,尤其是在八所港的附近,架设许多新式岸防炮台,并修筑大量的战壕和掩体。时刻警惕曰本、广东和经常在这一带游荡的英国舰队的动向,对任何一丁点带有敌意的军事调动,都要谨慎应对。

尤其是在这近半年多的时间里,石碌工业区的超高速发展,远远超出了所有人(包括姚兴华在内)的预料之外。在广大投资者和徐德昌领导的琼州zf的共同努力下,石碌,这个中国近代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已经结出了丰硕诱人的果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尤其是象琼州重工生产的甲(乙)装甲钢,更是让全世界的军工造船企业,趋之若鹜。面对这样丰硕的果实,不单单让北面的近邻两广总督李瀚章看着眼红,更是让英国人、法国人、曰本人垂涎三尺,欲得之而后快。

如果说这两广总督的李瀚章,还有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美名,以及对姚兴华现在在朝堂之上的权势和名望有所顾虑的话。那么英、法、日这三个有着悠久强盗历史的国家,可就没有那么许多的顾虑可言了。人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便是如此。如果要想保住自己经过辛勤的劳作,方才结出的丰硕果实的话,就必须拥有让人不敢小窥的实力,不敢轻拭的锋芒。

刘启山麾下的那一万装备精良的新军或许可以算的上是一种实力,可是仅仅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就算徐德昌能够拿出大笔的钞票,沿着整个海南海岸线,全部都架设上由琼州枪炮局仿制的800磅(305毫米)克虏伯大炮,恐怕也是难以抵御来自还面上的英、法、日列国坚船利炮的狂轰滥炸。至于广东水师和福建船政局水师的那点破船,倒是不足为虑。

真正想要保证向琼州这种孤悬海上的一个岛屿的安全,如果没有海面军事力量存在的话,所有的一切便都是妄谈。所以,为了早日建立其琼州的第一道海上屏障。姚兴华特别递交给朝廷一份周折,报请朝廷南洋水师希望能够在台湾高雄建一军港。在这份周折中,姚兴华倍陈高雄军港对于大清国的重要性,并大言不惭地说如果往昔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国便在高兴建港的话,洋人的舰队,便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游戈于天津近海,便不可能会那么轻松的炮击广州。

姚兴华的这番鬼话,没成想还真就打动了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不但如此,慈禧还为这事,特地找到了光绪,让他从国库中拨出一百万两白银的专款,专门用于修建这个保卫中国南大门海疆的高雄港。不过想想历史中慈禧老人家,连向八国开战的勇气都有,如今相信自己这番鬼话,也就不是什么难以让人理解的了。

本来对南洋水师要在高雄建军港一事,时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就是十分的赞同。如今姚兴华手里又有了朝廷的恩旨,再加上他那个南洋大臣的头衔。一切之事,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国际管理,在最末尾,继续拜求给位兄弟姐妹们,请把你们的收藏、推荐、点击统统的都给我吧。我这人不挑食,给多了不怕撑着,给了我还不乐意啊。

第十八章——洋务新学(一)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济大学(上)第一百零四章——大跃进第六十六章——琼州布防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七十九章——淄博备战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十九章——洋务新学(二)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三十二章——湖商同乡会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一百零六章——强取豪夺第一百零一章——黄袍加身(上)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一百一十一章——济南会战(七)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十五章——拜见张之洞(一)尾章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八章——落户安家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二章——下定决心第三十四章——纸币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济大学(上)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八十二章——朝鲜东学道(上)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驰(上)第二十八章——南洋水师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二章——下定决心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节(下)银子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序章第九十三章——民营资本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一百零五章——济南会战(一)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一百章——进还是退?第七十四章——硫球争端(五)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七十七章——济南会战(终)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三十三章——两江民兴银行第九十二章——国外订单(下)第三章——行动计划第六十二章——重回轨道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十四章——兴业办厂(三)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一百零七章——济南会战(三)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八十二章——朝鲜东学道(上)第九十三章——民营资本第九十三章——民营资本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第一百零八章——济南会战(四)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九十二章——内忧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济大学(上)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八章——落户安家第五十章——新婚妇人第九十七章——两江危机(上)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九十二章——国外订单(下)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