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百废待兴题难解刘晔喜闻荀彧投

辉煌三国 01 百废待兴题难解 刘晔喜闻荀彧投

当初刘晔以兵家相争,贵在神速为由,并没有大加委任自己的属臣,他也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如何才能顺利解决。

这个难题历史上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先后遇到了,他们的解决手断各有不同,但最终结果一样,他们无一例外最终都只能顾及身前短短一段时间,而去世后全数失败!

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原因如下:东汉末年,在朝廷未动乱时支持起帝国的根基就是三大集团:外戚,宦官,士族。

前两种大家都能清楚他们的身份,而最后的士族可能也不陌生,因为这个词语出现的几率很大,但他们具体是什么人呢?

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家族,通俗点说就是把作官当成职业之人。

当官也能成为职业?难道还能垄断不成?

不错!汉时平民分为四等:士,农,工,商。其中士地位最高,也就是以读书为业之人,就叫做士人,而想要做官就需要三个条件:身份为士人;有学识,通晓儒家学说;有人推荐为孝廉。

什么人有推荐的权力呢?作官的。那这就很清楚了,一旦有一位士人能够得任官职后,他的举荐名额是给谁?最多的肯定是他的子孙,以及曾提拔他的官员手下之人。这样就很明显了,读书在古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经济支持,寒门士子就算能成才,亦很少能够得到举荐为官。

就算运气极好,能得步入官场,亦只能被同化,成为这个圈子中最为普通的一环。

士族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有官职,所以掌握了帝国的上层权力;有文化,所以控制了舆论传播,是为百姓眼中的名人;有权再加上有名,然后就吸纳投靠者,便成为豪强。

门阀,豪族也是指得他们。

他们的力量在数百年延续下来后,可以说是绝对的主导,只是因为当初灵帝驾崩后,外戚与士族结盟对抗宦官,何进太蠢,反而与宦官斗得两败俱伤,何进死后,宦官也被袁绍领兵全数杀死,帝国两大支柱立时倒塌。

正巧这时董卓进京,于是门阀遇上军阀,就跟秀才遇上兵是一个道理,手中有兵的在乱世中就不怕你手中有印的!靠的就是拳头说话。

然后才有骨子里瞧不起董卓的士族不愿与其合作,纷纷逃离,共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首领,担任了关东联军讨董的盟主。想当时袁绍官职仅是个渤海太守,比他官大的不在少数,而他能得盟主之位,就在于此。

解释清楚了士族,那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天下大势,就已经很明白了,现今的天下,明面上分为三股势力:宗亲;士族支持的袁绍,袁术两兄弟;马腾,韩遂为这样的地方军阀。

宗亲看起来是现在实力最强大的,幽州牧是刘晔,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但实际上其它人是什么货色,想必许多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又不可能团结一至,实际实力只能算居于第二,暂不细提。

士族支持的袁绍,袁术两兄弟实际上的实力是最强的,曹操,孙坚何等英雄人物,先前都得从而属之。孙坚战死后,其长子孙策扶其父灵枢归葬曲阿后,依旧还是屈身于袁术,以玉玺终于讨回父亲留下旧部,听袁术之命现今正要往击庐江太守陆康。而吕布当初败阵出长安时,所想到的并不是抢个地盘自立,而是下意识的便要投靠他两人,先不说他现在有没有争霸之意,仅是这种思想便可大略想到袁绍两人名望。

实际上,如果袁绍两兄弟不翻脸相斗,而是团结一致,这个天下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抵挡的,原因就在于庞大的士族集团是全力支持他们的。也正是因为他两个反目,故而支持的士族也分为两批,支持袁绍者相对多一些,有他们的钱粮,人马支援,就是袁绍扩张极速,短短两年间据有冀,青,以及并州许多地方,却丝豪不用担心人才不足,并且兵员补充极速原因了。

地方军阀总体的实力是最强的,但也是最弱的,因为他们分散各地,不可能聚拢一股,也只有被分散击破的命,就不用多说它了。

回到刘晔身上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他面临的难题就是——怎么与士族相处!

在代郡时,因为那里原本就没什么大的士族,很多都是避难于此的士人,并不是一条心,用惟才是举的方法征用,于一郡之地自然合适。但现今刘晔要管理的是一州之地,记录在册的官吏共有万人之多!没有士族支持,哪里去找人来管理?

裁减官职,精兵简政?

刘晔手中有兵权,他要精兵估计人家不会反对,但要裁职,那不是明摆着砸人饭碗,要使这块大蛋糕缩水不少,与他们士族翻脸叫板么?

原本幽州三大世家:“张,田,公孙”虽然各自都因为叛逆而被清除,但他们只是最大的而已,其下原先附庸的小士族们又去找另外威望最高的士族依附,自然又会形成无数第二个张氏,田氏利益集团,幽州初定,他们也处于观望状态,就看刘晔怎么做了。

……

这个难题最终证明了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的解决方法行不通,自然不是刚刚了解其中细节的刘晔能立即解决的,于是他便能推便推,回蓟城后便以防备公孙瓒复来为由先整训军事,委赵云为偏将军,领八千人马驻于蓟城,整日演练。再详定军中纪律,以严令治军。

同时刘晔亦在脑中不停地想着应对之法,为此甚至停下一直以来都在翻阅的各类医书,反抱出史籍来研究前朝时的政制形态,期望能有灵感闪现,为他解决这个迟早都得彻底解决的难题。

公元192年2月2日,刘晔连续七天的翻阅并没有让他找到解决之法,反而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信息,但用到它的时候却在后面,刘晔还是得面对这燃眉之急。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躲在军营中颇有些烦躁的刘晔听闻手下来报——

“有一名为荀彧之人来投,正在州府外相侯!”

听闻荀彧之名,刘晔大喜过望,此人治政才能高绝,若能有真知灼见……

05 斩索落桥典韦勇铁骑破甲敌心寒22 知阴谋曹操为难众谋士事急束手20 上任明发讨逆令荀彧郭嘉分道行02 荀彧进献统一计忠心耿耿为汉室08 豺狼至朝廷大乱檄文起诸侯讨董05 入十月招贤队返遇二贤刘晔心喜09 箕关战罢处置间是非分明性情显第26章 分兵之计08 大兴山初战黄巾刘备冒进险丧命03 辎重粮草遭窥伺幸得援绝处逢生12 月夜静思遇偷袭刘晔幸得张飞助09 轻松定计平贼乱洞房花烛婚娶时10 袁绍公孙战磐河赵云荀彧皆定心08 戏志才就事论事田元皓睿智本色09 轻松定计平贼乱洞房花烛婚娶时25 子扬扰心张飞战一子错乱局势变第14章 大变前兆15 两军阵前交辞令热血岂畏沙场行04 斩徐荣先灭伏兵诱吕布伏击反施09 破重围诱敌功成关张斩帅并夺旗01 刘备辣手灭活口刘晔初称安平君14 排兵布局暗无声先歼白马两千人19 战阵沙场流血地为活而战不言输08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晔转念定心思17 刘晔曹操细计较董卓李儒有商量第32章 异族之事第11章 记事(下)25 飞将最终寄河内徐州争战将复起29 问答牛头难对马嘴错料注定一败涂地32 两方默契虚厮拼刘晔勇将曹心惊10 戏志才现身幕府排众议刘晔出兵10 大破黄巾功显赫刘备心狠弃子扬16 人中吕布无双将往来驰骋战诸侯03 登堂入室会三英子扬且为军主薄30 彭城之内陶谦悔败阵夏侯狼狈归13 念刘备小人行径猛张飞撕袍断义18 阵前三英战吕布依计伤人再败兵15 暂别是为将来计武将情谊子义奇25 刘晔诚恳得赵云子龙武勇并三英第1章 双喜临门02 逢黄巾围攻刘虞晓利害定计破敌16 师出有名正义战谋略得宜何惧败第6章 变乱再起03 制管亥巧救刘虞知身世原来如此17 黄巾围攻都昌城袁刘援军次第至39 张昭无意说关键刘晔大喜得提点23 刘晔分兵固营寨胡族遇挫屠边民14 蔡琰告之好消息刘晔三呼显狂喜05 斩索落桥典韦勇铁骑破甲敌心寒08 求师华佗历数月势演变再拜名人第36章 计定待成06 常言道知足长乐宴席间各有心思第1章 双喜临门第6章 变乱再起第7章 釜底抽薪08 戏志才就事论事田元皓睿智本色第12章 收降吕布第30章 暂时落幕32 两方默契虚厮拼刘晔勇将曹心惊23 刘晔分兵固营寨胡族遇挫屠边民第2章 安徐回幽07 刘备知过先认错定计尽显枭雄色卷八刘曹联盟第二五章01 千里外代郡亭院才女蔡琰动心思13 半月后知晓情况魄力下直谏刘虞04 赵明李政通文理左右双翼初显成第7章 釜底抽薪15 鲜卑扰边欲寇境刘晔掌印任都督第3章 平复辽东第1章 战局变化38 袁术不满压徐州赵云受命迎头击07 谈判间明暗交锋白驹议名传千古05 入十月招贤队返遇二贤刘晔心喜34 闻变议和回退行陶谦宴语众人惊12 诸侯两年演变势北海信使太史慈16 回代郡问明敌情得典韦各有喜忧18 刘晔布局万全谋刘虞毅然让幽州14 州府争刘虞为难子扬怒果断斩使08 戏志才就事论事田元皓睿智本色28 田畴讨得退兵诏刘晔震惊疑问生12 月夜静思遇偷袭刘晔幸得张飞助03 攻心之策破关隘子扬心惊识伏击02 两难时喜得田畴布局终统兵北上06 乞伏利再进对策诛木仁鲜卑议和11 诸侯会盟各心思曹操精明自清醒11 三月时刘晔出师过颖阳忽逢袭击21 袁绍阴谋双算计乱世年月人心险04 斩徐荣先灭伏兵诱吕布伏击反施21 袁绍阴谋双算计乱世年月人心险38 袁术不满压徐州赵云受命迎头击01 百废待兴题难解刘晔喜闻荀彧投第4章 结盟之议03 攻心之策破关隘子扬心惊识伏击03 辎重粮草遭窥伺幸得援绝处逢生03 会郭嘉知晓秘闻求教怎奈门规严第30章 暂时落幕24 刘晔督军破前锋张飞念定乾坤谋20 轲比能狼子野心长城内热血将士第18章 洛阳之变05 斩索落桥典韦勇铁骑破甲敌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