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批判 (2)

而且这次攻势很快就发起了,顺永昌八年、明弘光七年新年刚过,齐国公就宣布还首南京,差不多同时江西明军就大举进入湖广。此时南直隶北面大批领土还在顺军手中,明军只是控制了江南和江北沿江一带,正在大家考虑建立南直隶卿院是否合适时(不仅仅有顺军占领区的问题,还有直隶地区是不是应该有总督府和卿院的顾虑。),齐国公就下令把南直隶一份而二,将明军已经控制的地区改为江苏省,还在顺军手中的则为另一省,同时取消直隶称号,仿造其他省设立省卿院和直选产生的总督府。到四月初,李定国就放弃长江以南地区撤退到江北去,齐国公仿效之前对南直隶的处理,宣布明军控制区的大部将成为湖南省总督府和卿院的选区,剩下的一部分为未来湖北省的领土。

本来此次北伐的计划中还包括对云南的攻势,但是出于选举的考虑,那些任期将尽的官员和议员都不希望宣布北伐胜利的频率越高越好,于是在李定国撤回江北、开始湖南省府院选举的筹备工作后,南明当局再次急不可待地对百姓宣布第三次北伐又取得了辉煌成功。

此时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顺明两军的战线上再次陷入平静,不过明军下一个目标是云南已经不可置疑,大量明军正在进入贵州,云贵边境上的前哨战数量激增,而且南明的制宪会议对此也毫无隐瞒之意——他们宣布第四次北伐的目标就是解放云南省。

不过北顺却无力支援云南前线,安徽和湖北战场上的顺军对面的明军都较他们强大并且子在积极备战,一旦气候转凉他们多半就会再次发动攻势。尤其是湖北战场明顺两军的兵力对比更是悬殊,急需大量的补充,否则李定国很可能就要退到河南。

蜀王李成栋被要求尽力支援云南,不过四川饱受明军摧残至今仍远远没有恢复,而且李成栋也需要组建军队保卫他自己的领地——顺的藩国面临进攻但是朝廷不但无力派出可观的援军而且还不能完全免去它们的贡金。

屋漏偏逢连夜雨,拥有大量富饶土地的辽藩今年也爆发了大灾:之前北顺允许大量的流民前去辽东,就是希望他们能尽快恢复辽东熟地的生产来支持朝廷,这些百姓主要也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去岁引海灌溉后,今年辽王府就宣布辽东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农业灾害,大片土地颗粒无收。

尽管如此,辽王府在号召百姓不逃荒、团结一致不给辽藩添乱的同时,还向朝廷保证今年辽藩的贡献会加倍,从南京返回辽东的《辽东人民观察家》主笔易成撰文大力讴歌了辽王府的这个决定,自豪地声称辽东人民是有骨气的,虽然在大灾之年也要加倍提供前线物质,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这充分体现了辽东同工同酬制度的优越性。

在易成声嘶力竭地为辽王府叫好时,吴三桂又三顾茅庐去请范文程出山,这家伙当年遵化一战投降了祖大寿,然后在锦州又跟着祖大寿一起投降了林丹汗,最后在赤峰又降回大顺。这次大灾让辽王对辽相洪承畴的行政能力非常不满,对他变得冷落许多,初来乍到的范文程反倒被他引为上宾,封为辽王府左相,而原来的相国洪承畴则被降为右相,甚至还在范文程之下。

对于这种人事安排,辽王府旧人当然难免会有点微词,前明山海关总兵高弟,作为吴三桂多年的老战友出来为劳苦功高的洪承畴鸣了几句不平,认为范文程之前虽然在辽东当差多年对具体情况非常熟悉,但毕竟比不得洪相和关宁一系武将关系这么亲近。辽王闻报大怒,下令把高弟马上下狱,把他和围拢在他身边的山海关一派辽藩武将定为高弟叛顺降明集团。

在收拾高弟势力的同时,王x辅臣又根据辽王的指示,让易成集中火力攻击南明,重点在于要让辽民认识到南明的丑恶、痛恨之,同时还哟啊激发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刚刚从南方流传开的《我们的太平之世》被易成选定为突破口,对于这首歌各方势力的态度都很复杂:

明军内部对这首歌就有不同意见,比如金求德、李云睿都感到这首歌似乎说明齐国公出现了走火入魔的前兆,在他们看来黄石似乎正在被自己的宣传骗进去了,不过齐国公是主子、是未来的皇帝,这歌曲放在将来就是御制品,金求德等人自然不敢禁止它在军中流通。

而北顺得知这首歌的内容后,牛金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损人不利已”,可惜他没有看过后世的武侠小说,不然牛金星一定会说黄石玩的是天魔解体大x法、伤人之前先伤己。不过这首歌曲感染力甚强,顺军士兵中有很多都很喜欢它,许平也不同意处罚他的部下就仅仅因为他们唱了几声小调。当牛金星强调这是反歌时,许平则与他打起了笔墨官司,说这些部下都是出生入死为大顺打天下的人,之前一直觉得牛金星说的有道理的李自成看到许平的这句话后,顿时又反悔赞同军方意见,不再同意处罚唱反歌的士兵,还反过来安慰牛金星:身正不怕影子斜,唱两句歌就能照着做吗?那军中还有好多淫x秽小曲,也没见他们就会因此烧杀抢掠违抗军令啊。

相比让牛金星无可奈何的李自成,英明神武的吴三桂立刻下令严禁《我们的太平之世》在境内传播,易成则开始逐字逐句地进行批判,细抠其中的反中华的思想。

首先易成指出黄石和很多海外蛮夷之邦有来往,他受到蛮风的影响,淡忘了华夏的君臣大义。易成再三强调,皇帝是中国特有的,没有皇帝中国人就不会繁衍众多,不会成为天下的共主,反皇帝就是反中华。

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引申,易成随即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阴谋,大意就是:海外的异邦都羡慕嫉妒中国有皇帝,畏惧中华无与伦比的优秀君父思想,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中华子民不同,异邦人都看得很清楚:欲想颠覆中国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打倒引领中华前进的伟大皇帝制度,如果不能让中国人怀疑皇帝制度的伟大,那么中国在未来将永远是高不可攀的人类顶峰。

而卖国贼黄石,利令智昏与一帮亡我中华之心不死的蛮夷畜类结交,企图把以夷变夏;易成深情回顾了自秦以来皇帝制度的光辉业绩:是皇帝制度让中国人民学会酿酒、学会制绸、拥有艺术文字、是皇帝制度保证了中国人民得以发展航海和耕作——因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皇帝制度,深入揭批毫无廉耻和爱国之心的黄石,绝不能让海外蛮夷的反中华势力阴谋得逞!

许平带领军队退回江北后,山东防御使几次要求他收复登州,对此种要求明军早有预料,明军对顺军的围攻并不担心,他们不但没有集中海军陆战队坚守登州,反倒分军攻打青岛、南通等地,在山东沿海建立了一系列登陆点。

在江南战事结束后,海军还把陆军开始运到这些沿海据点坚守,大海对顺军来说是天堑,对明军来说则是通途大道。南明的军事决心是:如果许平派来小股部队,那么明军就利用城防坚守;如果顺军大至,那么明军也可以利用海运补充让顺军精锐顿兵城下;就是顺军不惜代价地强攻,明军也可以乘船撤退。

而无论顺军如何行动,明军正面战场都可以因此获得更大优势。

第413章 烈皇 (2)第37章 敲打 (2)第53章 离别 (1)第404章 禁旅第63章 贪生 (1)第77章 遇敌第62章 抚民 (2)第577章 淮安 (1)第220章 炸营 (1)第534章 换帅 (1)第109章 许州 (1)第15章 死地 (2)第446章 两难第523章 见闻 (2)第38章 邀请 (1)第96章 闯王 (2)第221章 炸营 (2)第70章 意外 (2)第149章 行军 (2)第566章 论述 (1)第432章 官司 (2)第15章 死地 (2)第39章 邀请 (2)第464章 民智第121章 政务 (1)第400章 倒戈第364章 尾随第299章 拐点 (1)第504章 道义 (1)第470章 人心第328章 误判 (1)第38章 邀请 (1)第42章 长青 (1)第377章 摊牌 (2)第488章 扩军第342章 遗产 (2)第507章 协议 (2)第386章 民心 (1)第81章 隐姓 (2)第189章 清野 (2)第153章 针对 (2)第63章 贪生 (1)第125章 算盘 (1)第345章 前驱 (2)第389章 时代第289章 旁观 (1)第292章 退却 (2)第291章 退却 (1)第405章 召见第559章 上院 (2)第362章 威胁第216章 劫营 (1)第126章 算盘 (2)第337章 政治 (2)第414章 相负第135章 回忆 (2)第54章 离别 (2)第364章 尾随第56章 夺印 (2)第16章 转折 (1)第277章 朝堂 (2)第305章 进步 (1)第15章 死地 (2)第5章 自荐 (3)第29章 求亲 (2)第106章 孤军 (2)第80章 隐姓 (1)第57章 诱惑 (1)第153章 针对 (2)第17章 转折 (2)第436章 储备 (2)第219章 夜袭 (2)第136章 退兵 (1)第288章 喘息 (2)第415章 治国第465章 知耻第491章 中庸第264章 变化 (2)第372章 破关 (2)第343章 矛盾第141章 交易 (2)第279章 对决 (2)第212章 哗变 (1)第303章 保守 (1)第72章 义军第7章 变故 (2)第501章 绝境第538章 逃窜 (1)第4章 自荐 (2)第36章 敲打 (1)第24章 世子 (1)第488章 扩军第452章 导游第425章 渡江第552章 勾心 (1)第279章 对决 (2)第199章 僵持 (2)第321章 新仇第14章 死地 (1)第447章 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