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方节度(六)

杨道嗣到了刘桀府上,迎接他的不是刘桀本人,而是他的三子,刘光辉。

“光辉参见杨相国。”

“贤侄,何时回来的?”

杨道嗣颇感惊讶,刘光辉以参知政事兼任扬州刺史,没有朝廷的允许,他是不能随便回返丰京的,自己虽然告病在家,但吏部的相关事情,杨炳林都会第一时间告知,吏部最近的人员调动中,可没有刘光辉相关信息,他难道是私自返京?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刘光辉解释道:“奉父命返回。”

“你父亲呢?”

刘光辉脸色有些暗淡:“父亲病了,不能亲迎杨相国,还请见谅。”

“原来如此,速速带我去见你父亲。”

杨道嗣点了点头,这才明白为何是刘光辉出门迎接自己,而不是刘桀,毕竟两人不管是资历、辈份还是地位,都是不想上下,杨道嗣亲临刘府,刘桀没有任何道理不亲自出来相迎,原来是病了。

当见到刘桀的时候,杨道嗣大吃一惊,眼前这个骨瘦如柴,脸色蜡黄的人还是刘桀?

“子启兄,月余未见,你怎么成了这般模样?”

杨道嗣惊声出口,这才多久没见,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精神赫赫的当朝左相,竟是变成了这个模样,杨道嗣怎能不惊讶万分?

刘桀抬了下手,示意杨道嗣坐下,然后叹声说道:“杨相国不用这般惊讶,我去漠蒙草原之前,身体就已经有些不适,回返丰京之后,许多老毛病一起病发,想压都压不住了。”

杨道嗣点了点头,刘桀与自己同岁,严格上讲,月份上要大自己几个月,七十多岁的老人,历经数千里,去漠蒙那等天寒边荒之地,一番折腾,能活着回来,都是不容易。

刘桀轻笑道:“朝臣们都以为你我两人乃是装病,又有谁知道,我是真的重病在家?”

杨道嗣摇了摇头,苦笑道:“刘桀,你都这样子了,也不忘出言挖苦于我,看来你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刘桀笑了笑,意有所指的说道:“杨道嗣,你现在是不是有些后悔,没有第一时间出手,掐断整个事件的源头,到了如今,恐怕你都是已经无法掌控局面了。”

此时此刻,两人话说的很开,以往,不管是杨道嗣还是刘桀,话语之间都很含蓄婉转,更不会直呼对方名讳。

杨道嗣沉默不语,半响,抬起头,看了站在刘桀身旁的刘光辉一眼,轻声问道:“看来你与皇上,早已经达成了协议。”

刘桀脸上有了一丝得意:“杨道嗣,你我斗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被你压着,这次能赢你一次,我纵死也是无憾了。”

杨道嗣沉声道:“刘桀,皇上到底想干什么?”

刘桀说道:“杨道嗣,不是皇上想干什么,而是你们杨氏一党到底想干什么?”

杨道嗣沉默不语,自政事堂相国,礼部尚书洪质与礼部右侍郎王稿相续退仕之后,皇上原本的意思是让秦安明代替其职,杨道嗣与其政治势力,最开始并没有什么其他意图,但当杨炳林在其中撺掇一些大臣,为其上表赵智,希望由自己接替礼部右侍郎一职,却被否决之后,杨炳林不顾杨道嗣的劝说,串联杨氏一党的很多大臣,弹劾秦安明,对其接替礼部尚书一职,更是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赵智没有办法,只得暂时把这件事情压下不理,让秦安明以参知政事与礼部右侍郎之职,进入政事堂,而礼部尚书的职位,到了如今,竟是空闲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这件事情最终以赵智的妥协收场,杨道嗣乃至刘桀,几次面见赵智,试图化解淡化这次事件,但显然效果微弱,赵智已然对杨氏一党,乃至刘桀,其猜忌之心更甚。

赵智需要朝堂稳定,没有急着动手,那是因为陇右之战迫在眉睫,他需要杨道嗣与刘桀的配合,陇右之战最终完美收官,黄之事爆发,赵智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有了动手的借口,意图重整朝堂各方势力。

刘桀最开始显然是想要劝说赵智,温和的处理黄之事,但显然被赵智拒绝,刘桀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告病、袖手旁观为条件,与赵智达成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协议,今日突然见到了刘光辉,杨道嗣已然明白过来,刘桀与赵智两人之间的协议,恐怕与刘光辉有很大的关联。

杨道嗣之所以继刘桀之后,也是同样告病在家,是他虽然看出来了赵智的一些意图,想要尽力化解,但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其在朝堂上的位置,更是有了一些尴尬,他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已经得不到杨氏一党的支持,这就比如赵智,年岁以高,太子之位的斗争越来越烈,许多大臣开始站队选择支持自己属目的皇子,杨氏一族,现如今也是如此,杨道嗣年近八十,还能活几年?族内,杨炳林现在呼声最高,得到了许多杨氏一党大臣们的全力支持,若是他与杨道嗣的观念以及处事手段相左,杨道嗣一旦强烈打压,必然会导致整个杨氏一党的分裂,国与家,杨道嗣最终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结果,他并不愿意看到,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事情,杨道嗣想的好,到了最后,却只能无能为力。

刘桀看了一眼陷入沉思之中的杨道嗣,默默说道:“皇上在太子上的人选,看来已经是有了决定。”

杨道嗣依旧沉默,仿佛没有听见刘桀的话语,但眉头却是微微皱了起来,脑海中梳理着最近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

洪质与王稿退仕之后,围绕着礼部尚书与礼部右侍郎这两个位置,许多人展开了争夺,杨炳林失败了,转而全力支持礼部左侍郎杨御上位,詹台易桓争了争,见事不可为,便转任兵部左侍郎,另走他路,如今看来,詹台易桓应该是全面倒向了赵智,赵智准备扶持其上位了。

杨道嗣不由想到了刑部尚书王仁锆与参知政事萧徵,这两位举足轻重的朝廷大臣,与自己的儿子杨炳林最近两年,相交过甚,显然已经有了倒向杨氏一党的趋势,若是这样一来,维持多年的朝堂均衡之势,将会被打破,此等局面,绝不会被赵智所能容忍。

第四十章 转折(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三十章 冲突(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六)第七百八十一章 合纵与连横(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年(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尸横遍野(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剑定情(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部分化(十)第三百八十二章 太子(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七)第七百七十九章 合纵与连横(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心思第五百三十九章 尸横遍野(十二)第七章 相认(下)第两百七十章 铁腕镇压(十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统一西域(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节度(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关门打狗(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突来的变局(十九)第两百九十四章 西域烽火(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节度(三)第三百零二章 西域烽火(十一)第七百七十三章 必然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与死的较量(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权统一(八)第二百零四章 匪袭(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王心思(六)第五百零八章 死守与内变(十二)第四十一章 转折(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归途(十七)第六百五十五章 回京(八)第三百六十三章 多生事端(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生与死的较量(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祸起萧墙(四)第八百零九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十三)第三百零八章 根基(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转第六十八章 强硬的李勋(下)第三十一章 绝境(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惨败(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反击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兰教第五百三十九章 尸横遍野(十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黑色与白色第八十三章 赵智心思第三十三章 主将断后第一百九十五章 离京(二)第两百八十三章 真实意图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锋(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内部分化(九)第四百二十五章 归途(十七)第三百四十六章 成家(十三)第二十三章 尴尬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两百七十九章 专业人才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来的变局(十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两百七十八章 人选第五百六十章 威震西域(十五)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没有选择第两百七十二章 声音第三百二十二章 卑鄙手段,我也会。(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来的变局(十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穷途末路(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二十九章 将帅不和第七百四十一章 内情第五百零八章 死守与内变(十二)第五十六章 朝会第三百八十八章 遽变(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内情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七百九十六章 熟悉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两百八十章 楚王赵硕第四百零二章 动荡(七)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动作(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合纵与连横(十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雪与血(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京(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战而逃第五百八十一章 穷途末路(十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转第四百一十一章 归途(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锋(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干(四)第两百七十七章 随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内与城外第六百九十三章 生与死的较量(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惊险(六)第五百零八章 死守与内变(十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来的变局(十)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节度(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