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来的变局(三)

王氏端起茶杯喝水,并没有立即回答尤明远的质问。

尤明远脸上有了怒色,又是一拍桌子,喝问道:“回答老夫。”

王氏喝着茶,不慌不忙的说道:“老爷,你要设宴为李勋接风,我派人提前去李家通知,有什么不对?”

尤明远怒声说道:“有你这么通知的?你以为李勋是谁,可以被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你如此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只会让别人更加讨厌你。”

王氏脸色阴沉下来,重重放下茶杯,冷冷说道:“他李勋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靠着一个女人上位,没有她的大力帮助,他李勋现在还是泥腿子一个,我连看都不会看他一眼,真不知道你们一个个为何如此看重他。”

尤明远冷笑道:“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时势造英雄,没有自己的能力与努力,仅仅靠着别人的帮助,他李勋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

王氏站了起来,不屑的说道:“说的在好听,还不是要巴结着我们世家大族,他李勋再厉害,对着我也要恭恭敬敬的叫声岳母,这辈子我压定他了。”

说完这番话,王氏一甩袖袍,神色高傲的离开。

尤明远绷着脸,看着王氏离开的背影,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厌烦。

对于王氏,尤明远自始至终都是非常不喜欢,但没有办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与王氏的婚姻,不仅仅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扯到两个家族,王氏乃是河北的世家大族,传承数百年,比之尤氏还要久远。

河北王氏,这个家族出来做官的人很少很少,几乎不涉及官场仕途,也很少在中原走动,与各大世家豪门也很少往来,看似名声不显,但是真正知道详情的人,却是知道这个家族非常不简单,尤其是与河北五大藩镇,更是关系极为密切,自武宗之后到现在的近百年时间,河北王氏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接近地方藩镇,寻求联姻,近百年几代人积累下来,现如今的河北五大藩镇,其中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王氏印记,比如魏州节度使李从固与恒州节度使陈庆祝,他们两人的正妻,都是出自王氏一族,另外的三个藩镇势力,与王氏一族同样也是已经几代联姻。

河北王氏的名声之所以不显天下,只是因为低调,非常的低调,这与其他绝大多数世家豪门,显得极为另类与不同。

武宗死后,晋朝盛极而衰,国力一步步衰败,到了僖宗一朝,河北藩镇势力再次强盛,由三个藩镇扩展到五个,新出现的两个藩镇当即上书僖宗,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以便名正言顺。

实际上到了僖宗继位以后,朝廷已经开始压制不住河北藩镇的势力,河北再次回到武宗之前的那种局势形态,割据自制,虽然没有明着反叛朝廷,但那也只是面子上维持着,实际上河北数十州之地,已经基本独立于朝廷之外,自成一个体系,税赋与官员的任命,皆是地方藩镇自为之,朝廷已然无法插手。

河北的局势已经成形,不是简单的一去一回就可以解决,僖宗若是聪明,就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暂时拉拢安抚,挑拨他们的关系,然后找机会解决河北的问题。

但是僖宗却做出了一个最差的选择。

僖宗一朝,晋朝虽然已经衰败,但武宗留下的底子还有那么一些,禁军精锐三十余万,依旧兵势强大,正是因为如此,僖宗不愿意与河北藩镇做出妥协,面对河北藩镇的请求,僖宗断然拒绝,并派兵遣将,陈兵二十万大军于河东,意图已然明显,就是准备以武力强行解决河北割据势力。

对于僖宗的举动,河北五大藩镇的回应更加激烈,当即传书天下,大骂僖宗乃是无道昏君,随后纷纷称王自立,五王联合,以十五万大军,不宣而战,突袭河东,打的禁军大败,顺势一举拿下河东重镇晋阳,随后挥军南下,直扑都城丰京,一路打来,晋军节节败退,五王叛军最深入的时候,十数万大军,距离丰京已然不到两百里,天下震动。

面对此等情景,僖宗大为恐慌,有了出逃丰京的打算,危急时刻,当时的右相尤致昇,也就是尤明远的曾祖父,极力劝阻僖宗留下,尤致昇以百官之首,自请平叛大都督,领军出战,得到应允,随后,尤致昇力排众议,推举年过七十,与僖宗关系恶劣,一直被闲置的天下名将黄战,出任平叛副将,实际上的总指挥。

右相尤致昇的坐镇最前线,以及黄战的复出,顿时大振全军士气。

黄战说服尤致昇,让他以三万禁军死守丰京最后的屏障凤城,吸引叛军的注意力,黄战本人则是率领另外的三万禁军,绕其后路,断其粮草。

黄战的策略极为成功,尤致昇以右相之职亲临前线,镇守凤城,这极大的激发了守城三万禁军士气,叛军围攻凤城,四十余天不能拿下,不停从后方抽调军队补充前线兵力,黄战最后抓住机会,偷袭晋阳,一举成功,烧掉了叛军的所有后勤粮草,叛军大乱,全线撤退,丰京危局被解。

随后,黄战率军反攻,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便是把叛军全部逼出河东。

僖宗随后下召,命令黄战攻入河北,趁势消灭河北五大藩镇,但是遭到黄战的极力反对,僖宗数次下召,黄战皆是不从,僖宗一怒之下,罢免黄战兵权,重新委任主将,然后进攻河北。

黄战苦劝僖宗,外有强敌,内有天灾,河北五大藩镇兵力强盛,朝廷根本无法短时间之内平定,时间一长,天下大局必定生变。

僖宗不听良言,执意武力进攻河北,结果双方陷入苦战,打了整整三年,兵疲财困,最后成了僵持之局。

如此之时,黄战的预言很快得到证实,眼见晋朝陷入内乱,无暇他顾,吐蕃与胡族联合出兵,大举进攻陇右,占据西域的大石帝国同样也是蠢蠢欲动。

陇右一度沦陷,无数汉人百姓惨遭屠杀,在朝野所有官员共同反对之下,僖宗最终只能仰天长叹,下令前线大军全部退回河东,并随之派出使者前往河北,意图说和。

第五百一十二章 惊险(一)第八十二章 坏人、骗子(下)第八百十八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子(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威震西域(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来的变局(十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惊险(一)第四百二十章 归途(十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内部分化(七)第一百七十四章 节度副使(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远虑第三百七十章 大婚(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方节度(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离京(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畏手畏脚第四百二十八章 归途(二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与贬职(十二)第七百四十章 王启礼第六百六十章 往事第五十七章 封赏第三百六十二章 多生事端(一)第三百八十章 雪与血(五)第两百九十七章 西域烽火(六)第五百七十一章 穷途末路(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人言可畏(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意已决第四百九十七章 死守与内变(一)第七百零九章 夺权与反击(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惨败(三)第五百五十章 威震西域(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铁腕镇压(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帝王心思(五)第三十章 绝境(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家(十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获全胜第五十四章 幕僚(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来的变局(十四)第八十章 坏人、骗子(上)第八十八章 要玩就玩大的(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震西域(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谋划第二百一十六章 文化的割裂第六百四十三章 尊严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京(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争开始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子(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来的变局(十)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来的变局(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与理智第四百十四章 惨败(一)第六百二十章 一年(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送礼第六百零七章 出其不意(四)第二百二十章 明着诬告(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突来的变局(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与理智第三百一十章 不堪回忆(下)第六十九章 火拼第一百八十九章 陇右,新的舞台(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惊刺(一)第六百零七章 出其不意(四)第五百章 死守与内变(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离开第一百八十五章 陇右,新的舞台(八)第七百五十三章 族权与相劝第三百八十九章 遽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惊涛骇浪(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威震西域(七)第三百二十章 隐秘(中)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件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密语第两百九十五章 西域烽火(四)第八百十三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十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穷途末路(七)第两百八十章 楚王赵硕第六百六十九章 突来的变局(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回门第三百零三章 西域烽火(十二)第六十三章 当了回小人(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动荡(一)第一百零九章 别走了,跟我混(中)第一百零四章 围杀(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穷途末路(一)第六百二十章 一年(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惨败(十)第六百六十八章 突来的变局(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一年(五)第一百九十章 愤青第二百零一章 我不怕第二百四十七章 枭雄损落(二)第二百零五章 匪袭(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对话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诬告(三)第七百八十章 合纵与连横(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命不久矣第二百五十四章 铁腕镇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