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六章 能人太多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我给你们说啊,这一点都不夸张,只是有些人不了解罢了。

民间盗墓的这些人,所用的技巧,有时候你真得是连想都想不到的。

建国前的民间盗墓者,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时间是一晚上,有自己的专用工具,专用连体服装,行内叫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

他们那种建国前的挖掘设备,简直就是现代打隧道的掘进器的缩水版,非常精妙。

它选用锋利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

见过绞肉机的相关部分么?

就是那样。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这个跟螺丝钉原理一样,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一个现代的民间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

这几个人各有分工。

我曾以帝都老山汉墓被盗掘一事向某人‘征求意见’,结果这位对盗掘老山汉墓的团伙不屑一顾。

认为……‘他们那根本不是在干活,而是在找着挨逮呢’。

我觉得当时那些人在被抓前已经快挖到墓室了,‘够可以了’,但这位强调‘第一,外面不能有土,这一点他们没做到。第二,时间拖得太久。就这两点看来,他们不是干这行的料!’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能够做到‘外面不能有土’,这位笑而不答。

只是说‘这算什么。有时下去以后还可能会碰到防盗层,就是墓周围灌了沙子或用‘琉璃’搭成的防盗墙,不小心就会被活埋的。’

我问那沙子怎么办?这位还是笑而不答,半晌‘我有本事向下打洞的时候在地面上不露土,也有本事有地方搁沙子或‘琉璃’,绝对不会让土上地面。

干完活你在地面上一点土都见不到,只有一个井盖大的口子,简单处理一下就行。

还有我们在下面干活的时候,就算有人在地面上旁边走过,那也是看不到盗洞口的。

象老山汉墓那几个家伙挖出土来没地方搁,摆坟头,那不是找死么。’

现代的民间盗墓者已经把盗墓工具发扬光大了。

一般的雒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雒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

由于雒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

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

探汉墓用雒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一般来说,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这是标志。

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

而有墓砖的汉墓并不常见大墓除外,多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

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七辐七券墓顶非常坚固。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

汉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要想一夜之间盗掘完成,必须使用特殊方法。

尤其是汉墓、西周墓历史久远,标志难寻,先有一个‘找地方’的过程。

确定好位置、下探条、下铲、看坑灰、落实墓室形状方位也就是确定年代然后才能做好准备、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

民间盗墓者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

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

然后在‘左肩右脚’找东西,然后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它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不顾。

‘看地形’时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

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被盗最早的墓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距今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个玉印,上有十字,无一人识得。

盗墓者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官盗,像董卓,民国时的孙殿英等,他们会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的干,还有一种就是民间盗墓者,分布各地,人数众多。

集中在洛州,陕州,南湖周边一带。

专业盗墓者平常是两个人合伙,多人团伙是少数,独干的更少,因一个人顾不过来。

需要一个人挖,一个人放风和清土,以后一个进入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物品,两个合作可朋友可亲亲,但父子合作的却很少。

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需要很小心,防止有人见财起意。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并对防盗机关有办法,他们在确定目标后,如果小墓不会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取出物品走人。

如果是大中型墓,便一是以种地为名,在周围种下玉米高粱等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个两个月的盗掘活动。

二是在墓边搞个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内,从外面看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的。

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墓内盗掘财物。

在南方水多,雒阳铲不太好使,盗墓者便将多方经验积累归纳了望,闻,问,切四字要决。

一望为看风水,也就是盗墓者多会风水之术,以风水判断墓地的大小;

二闻为闻气味,多玩鼻子之术。可于一小撮土就可断出为哪代墓葬,让人惊叹。

有一传说:有一民间盗墓者三代盗墓,练就一身本事。

但于80年代被擒,本应死罪,可正因有其一身本事,改为无期刑,终身为考古事业劳作;

三问多为口才好之人,去各地游访,专与老人谈古论今。用以得取墓葬信息;

四切为把脉诊断之意。

有三层说法。

一为根据土层来判断墓葬的年代和大小。

二为在墓中棺材里摸死者身上的物品,先头后口至****最后到脚,作为无所差池。必然为心思细腻者。

三为用手摸出土物品,以判断物品的价值大小。盗墓觅宝之事古来有之,到今天更加高明,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今天更加现代化,集团化,智能化。

他们用上了探测用的军用罗盘仪,探测仪,****,炸药,电锯,运输用的汽车,通讯用手机。

因而如果你想学习此术,可谓之复杂艰巨,任重而道远!”

(未完待续。)

第二六四三章 魔画(二)第四二五四章 棒槌的要价第三四零章 齐王爷第三一零三章 特殊的造假方法第三三六四章 瓷筷筒第二零零章 疯狂的中标价第三一一七章 坏女孩爱莲娜第四七九七章 真相第四六四八章 倒吊第二四四零章 帮点小忙,赚点小费第二八八章 古建筑修缮第一四四一章 一览众山小第二五七五章 神秘石第四六九章 天堂地狱两扇门第二一零六章 天降惊虹,大功告成第三九零五章 鲁正风被抓第二三九章 古法雕刻第二八五章 古代豪宅第一二四九章 突发奇想的交易会第三五八章 抛光第五二九章 保姆和园丁第四五零章 顶级珠宝设计师第三四四六章 手里有货不心慌 2第四零六四章 金口直断十数年(一)第二八三六章 陨铁和后卿第六三五章 举起手来!第四七一章 智珠在握第四五二章 朝阳公主号第四七一七章 文玩界的奢侈品第三三一九章 艺术家榜单第二四零五章 不起眼的小石头第四三九七章 三神器第一四六一章 传说中的紫麒麟第四零六九章 剑脊龙形第二二一四章 九凤第一二零七章 双重交易第一二八四章 对头第一四六六章 生命的凋零第一二二一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四三四四章 人心有鬼,玻璃变钻石第一七七三章 倒霉的该撒第一八八零章 价值连城的彩头第一七九一章 发钻石第一三零六章 羊蹄粽子第一九一九章 疯狂的底价第四五一章 “危险”的航行第一二三七章 望湖楼第四七九一章 下水道第二九八九章 救人第一五八零章 差点酿成大祸第四五五零章 建国第一六五章 紫罗兰玉第一六七九章 聂老爷子的能量第一零一零章 卖古董之 声东击西第三九七六章 诈尸?第1417章 死循环第二零八四章 隐灵山第二八零三章 黄金版十国春秋第一六三八章 工程计划全部开始第二二零七章 王的末日第二九零三章 和珅秘闻第一二五三章 扇面第四二八六章 银币:飘逸长发第三三八九章 侦察第二二八零章 谁打眼了?第一四一三章 烤个肉第二九八二章 法器成,买卖来第四二六章 半山豪宅第三二六七章 钱真得能生钱第三三零五章 柳怜的银器情结第六八六章 谁是标王?第一五六八章 两个耳光第二三三七章 不服老也不服输第二七四四章 液体黄金第六七一章 “范进”中标第四八二一章 北野新的诡异举动第二一九八章 真正的目的第二九六二章 草地上扔的废铜第四七九章 昔日官宦心头好,今朝一件抵万金第七一五章 苦尽甘来第四六七九章 吸血蛇第二一八章 刨坟?第三八零零章 赔礼的五彩瓷第三九八零章 刘红月的去向第二三七八章 先进装备第二八五九章 老实人的狠徒弟第四三一五章 天珠 1第二八零三章 黄金版十国春秋第三四八四章 晦气的东西第四五六七章 喊魂 1第二六四四章 失魂引第二一一三章 奇怪的玻璃杯第一九八五章 让子弹消失吧第二九四七章 皇家银匠的作品第二一二章 给未来岳丈的礼物第四零一九章 两幅画的问题第一三零八章 原形毕露第一三四二章 收藏界盛会第四五二四章 金钱面前,亲人都能反目第一零五三章 泣血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