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竹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宫廷供奉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展示在了皇帝和众多的宫廷画家面前,并且获得了认同。

中国画对物的视点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视线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画家在同一幅画中能对山水或庭园表现不同的视点与角度。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郎世宁就借鉴中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官就更清晰、立体。这幅仕女图中的侍女正是如此表现。

吴迪看了一会儿,又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才合上卷轴,打开了另外一幅。

这幅卷轴较小,而且内容也不是画,而是一幅书法楷书。作品无名,是一段评论澄心堂纸张的尺牍,署有癸卯年款,落款为“襄,书”,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

“薛氏家藏”等。

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字体端正略扁,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正是北宋蔡襄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蔡襄是著名权臣蔡京的从祖,即蔡京爷爷的兄弟,被人尊称为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齐名。当然,也有人认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中,蔡字应该指的是蔡京,只是因为书画界大多不齿他的为人,所以才将蔡襄加入了四大家之中。

吴迪用手指虚空临摹蔡襄的笔迹,半晌方止,他摇摇头,又将作品看了一遍,才打开了第五个卷轴。

郑、温两人看到他又是摇头,又是点头却一言不发,也不知道这小子在搞什么鬼,只好耐着性子等他往下看。郑竹雅却不知何时凑到了吴迪身边,跟着一块鉴赏画作,从她那微蹙的眉峰来看,显然也是在极力思考。

这一幅应该就是赵孟頫的竹图,全称应该叫《枯木竹石图》。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据记载,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著作。相对来说,画作传世较少,只有《自画像》、《怪石晴竹图》、《竹石》、《枯木竹石图》等寥寥数幅。

眼前这幅作品是绢本,墨笔,纵有100厘米,横有50厘米左右。画面有两株枯木,一块山石,和数丛青竹构成。其中,青竹从石下两个方向长出,形态自然,生机勃勃。作者只用寥寥数笔,青竹那顽强向上,奋力求生的精神就跃然纸上,和石后的枯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轴左方署款“松雪翁”三字。左上角钤“赵子昂氏”、“松雪斋”印二方。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在继承文同、苏轼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同源”,即以书入画,其驰名古今画坛的名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此图即体现了这一理论,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枯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家的风雅韵致。

吴迪这幅画看的时间最长,从他始终紧蹙的眉头来看,显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反观一旁的郑竹雅,却显得比较轻松,这画都是她家的,从小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刚才蹙眉,是因为一直对那幅作品有疑问,这一刻轻松,想必是早有定论,而且信心满满的缘故。

看完这一幅,吴迪喝了口茶水,顺便看了一下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老郑眼巴巴的等他将茶杯放下,问道:

“小五,如何?”

“这……还是等我全部看完再一起说吧。”

接下来吴迪明显加快了节奏,剩下的五幅卷轴里还有两幅竹图,其中一幅竟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瘦竹图》!这幅画吴迪看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仅次于赵孟頫那幅。另外一幅是近代任伯年的作品,在吴迪看来,即便是真,也是他早期的练习之作,收藏价值和其他九幅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十幅卷轴看完,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卷好最后一幅作品,吴迪并没有说话,反而坐在沙发上闭目沉思片刻之后,在郑、温三人期盼而奇怪的眼神中将所有十幅卷轴依次打开又浏览了一遍,方才说道:

“可以了。”

温亚儒笑道:

“你小子,待会儿要是说不出个名堂,我可不依你!看看,大家陪着你枯坐了四个小时,你是不是应该有所交代啊?”

老郑不满的看了他一眼,笑道:

“小五,别听老温胡说,这鉴赏藏品,当然要慎之又慎。我们这是欣赏,如果真帮别人鉴定,一幅画看几天都是正常!呵呵,小五,看完了,说说吧?

“呵呵,不好说,也不敢说。”

郑竹雅笑道:

“我开始学画,就看过这十幅卷轴,当时认为幅幅皆真,惊为天人之作。后来慢慢长大,有了点眼力,却还是无能分辨真伪。等到跟着老师学了几个月,这次回来,却看着是五假五真。我就满腹疑惑的问老爸,老爸的回答还和以前一样,让我自己看,说是什么时候能完全看懂了,也就出师了。可刚才跟着吴迪哥哥一起看,又觉得是六假四真,不知道他的判断是什么,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温亚儒笑道:

“这十幅卷轴在潘家园很有一些名气,不少老朋友直到今天还在为几幅画的真假吵嚷不休,我看老郑是早有成竹在胸,不过一直秘而不宣罢了。不知道这次小五能不能让答案揭晓。”

吴迪苦笑道:

“你们也太高看我了,不过既然是学习,我就将我的一些看法说出来,但是,可能有些伤人,希望郑叔莫怪才好。”

“没关系,你尽管说。这些画被人指指点点了十几年,说什么的都有,我也想听听常老高足的意见。”

温亚儒笑道:

“老郑跟我几十年的交情了,你不必顾忌,有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他受的打击已经够多了,也不在乎再多你一个。”

“哎,你这人怎么说话呢?你是来看画还是来捣乱的?”

老郑冲着温亚儒立眼睛。

“好,好,我不说,让小五说,这总成了吧?”

“好,那我就直说了,一己之见,郑叔莫怪。”

“是我让你说的,何怪之有?年纪轻轻的,别学那些老头子,一个个爱惜名声,瞻前顾后的,说错了也不打紧,尽管说!”

郑竹雅忽然插言道:

“不如我先说说我的看法,也算是抛砖引玉了,如何?”

第98章 琐事第348章 钻石公园第100章 玻璃种供应商第564章 令人失望的藏宝第51章 三千里河山第47章 再次升级第562章 寻宝第162章 一群疯子第278章 比枪伤还痛的痛第457章 失窃的《罂粟花》第500章 柴窑窑址第209章 赌矿续第294章 你吓我我就吓你第481章 继续第301章 你没病我才能说第228章 送上门的翡翠矿第55章 拜师第67章 解石风波第177章 谜底第187章 败类第414章 沼泽里的宝藏(上)第238章 造神计划第51章 三千里河山第548章 满载而归第575章 赢了也麻烦第228章 送上门的翡翠矿第193章 神作争端(二)第132章 钟棋大婚第547章 算计第44章 福特专卖店第203章 洗劫(四)第66章 丑石出极品第453章 震撼第514章 战斗,从这刻开始第368章 有翡翠,但没矿第254章 你又搞批发第292章 吴迪的猪吃虎第272章 灭顶之灾的危险第316章 挖大坑第243章 剑指天王第619章 东京赌石故事第178章 斗宝(一)第155章 三万三第80章 猛虎下山石第548章 满载而归第568章 开始第526章 魔术第531章 波折第11章 估价第25章 行里人第340章 吴教授有很多女朋友第12章 君子爱财第134章 狐朋狗友第576章 赌外围第563章 宝藏第537章 诡异第46章 无价之宝第603章 真正的决赛?第330章 跑了?第91章 孟大小姐第176章 竹第589章 出乎意料第79章 摩罗街第243章 剑指天王第308章 四系扁壶第517章 闪击第566章 无力的讨论第14章 赌石第187章 败类第17章 运气第293章 传说中的柴窑第373章 风水轮流转第33章 官窑青釉六瓣花口瓶第478章 必输的赌局(下)第258章 范一枪第547章 算计第302章 危地马拉翡翠第102章 假自真中来第76章 鬼子进村了第590章 闹剧第103章 子冈玉牌第309章 调职的原因第436章 奔驰车上的宝库第133章 极品白田第208章 赌矿第184章 斗宝第421章 神选者第65章 姐告早市第505章 下套第255章 圣旨总动员第192章 神作争端(一)第153章 留青竹刻第537章 诡异第31章 强运小超人第613章 伊尹大鼎第353章 找到了第490章 沉香木第489章 满贯大奖第153章 留青竹刻第463章 严驹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