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谜底

几个人听了郑竹雅的话,都笑了起来,温亚儒半真半假的说道:

“好啊,小雅这丫头,跟了孟大师果然不一样,连这争强斗胜的心都有了!年轻人嘛,就该这样,成天跟你老爹一样,死气沉沉的,有什么搞头?”

郑竹雅没有说话,纤细的眉毛却蹙成一团,显然正在组织语言,老郑在一旁对着温亚儒吹胡子瞪眼睛,却不敢说话,生怕打乱了自家乖乖女的思路。

“这些画在我看来是六假四真!其中,蔡襄的尺牍、金农的《苦竹图》、郎世宁的《仕女图》、朱耷的《瘦竹图》为真,任伯年的这一幅,以前认为是真的,今天一看,又觉得是假的了。”

“哦,说说,真在哪里,假在哪里?”

老郑眼睛一亮,这乖女自从跟了孟大师,性格开朗了不少,但对于这十幅画,今天还是她从师以来第一次发表见解,看样子进步不小啊。

“那就先从我认为简单的说起,蔡襄的这幅尺牍,应该叫做澄心堂纸贴。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年款,那年蔡襄52岁,这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郎世宁的《仕女图》,中西合璧的风格十分明显,而且根据华夏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也进行了调整,正是郎氏风格的重要特征,金农……”

郑竹雅一幅一幅的点评,涉及到多种绘画、书法的技法,而且对画家本人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数家珍。不管真假判断是否有误,能做到这种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吴迪几人都热烈鼓掌给予鼓励。

郑竹雅一口气说完了能想到的所有内容,看着微笑的老爸,也觉得有点骄傲,你的女儿,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吴迪看到三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脸上,不由苦笑道:

“小雅妹妹,得罪了。这画六假四真是没错,不过……”

“哦?小五有不同的看法?快说说,和小雅的有什么不同?”

老郑听到吴迪也肯定六假四真,而且和郑竹雅的判断还不相同,眼睛一亮,催促道。

“首先金农的《苦竹图》是真的,剩下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任伯年的《野竹图》为真。”

“没了?你不是说六假四真吗?还有一真在哪里?”

温亚儒听到吴迪直说了三幅真迹,就没了下文,不禁追问道。

“文同的墨竹图为半真,郎世宁的《仕女图》也是半真,两幅合一可为一真!”

“哦?这画还有半真半假之说?难道是一个人画一半?可是不可能啊,两个人的风格用笔怎么可能一模一样?”

温亚儒琢磨了一下,没有理解吴迪的意思,郑竹雅也不服气的看着他,如果照他的说法,那她岂不是十幅里错了八幅半?作为一个从小就接触这些画的未来的鉴赏家,这让她怎么接受得了?

吴迪看着他们两个的表情,无奈的苦笑,没想到把这小姑娘得罪的狠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老郑此时的表情,在吴迪说出三幅真品时,老郑就显得很吃惊,直到吴迪讲出半真半假,他即便极力掩饰,脸上那扭曲颤抖的肌肉却出卖了他的内心,只怕此刻正如惊涛骇浪般难以平静。

郑竹雅又将蔡襄的尺牍看了一遍,仍然觉得没有任何问题,遂问道:

“吴大哥,这幅尺牍绝对是蔡襄的手迹,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判断它是假的呢?”

吴迪暗自苦笑,从吴迪哥哥到吴大哥,看似一字之差,距离拉远了不少啊。不过,他又没有别的心思,管这些做什么?

“这幅尺牍,仿的极真,从笔迹上几乎找不出破绽,但是,鉴定一幅书画作品,应该从软、硬两方面来看。软者,是指作者的笔力与意境,硬者为其所用的纸张、笔墨以及一些印鉴……”

郑竹雅反应很快,张嘴就喊出了吴迪背后的意思,

“你是说这纸张有问题?”

“没错,这纸张正是贴上所说澄心堂纸,这种纸在北宋时就极为罕见,所以当时的制墨名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侯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潘谷所造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

“你是说这纸是潘谷仿制的澄心堂纸?那又有什么关系?还是不能说明这字不是蔡襄所书啊?”

“唉,丫头,你就认输吧。蔡襄生于1012年,卒于1067年,而潘谷则是宋徽宗之后的名匠,这中间差着几十年呢,蔡襄怎么可能用这种纸张写字?”

郑竹雅如见鬼魅,看向吴迪的目光都变了,这人怎么能厉害到如此地步?

“唉,我研究了半辈子,也只知道是假,却不知道假在哪里,没想到小五竟能一语道破天机,佩服,佩服!”

老郑比他女儿好了不少,但也是一阵唉声叹气。

沉默了半分钟,郑竹雅鼓足勇气,问道:

“那郎世宁的画呢?”

“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安德义合称大清四洋画家,其中,王致诚的画作更加注重解剖结构,富有立体感和皮毛质感……”

“我明白了,这是王致诚仿郎世宁的画作,可为什么……”

吴迪摇摇头,说道:

“我敢肯定这是王致诚的画,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仿郎世宁,而且居然被怡亲王收了。这也是我说它是的半真的原因,画虽假,但价值却不在原作之下,甚至因为这个仿字,反而价值更高!”

“那另外一幅半真呢?有什么说法?”

“郑板桥仿文同《墨竹图》!”

温亚儒忽然拍案而起,吓了大家一大跳,只听得他说道:

“好小子,我说你看那幅画时怎么评价画如其人,风骨铮铮呢!原来那时你就看出是郑板桥所仿!”

老郑和郑竹雅这时才想起吴迪第一幅看的就是这幅《墨竹图》,当时他的评价还让几人迷惑了一阵,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相对好辨认一些,虽然和台北故宫的《古木竹石图》只有一字之差,让人们习惯性的会认为它是假的,可是无论从意境、画工、笔墨、纸张、还是玺印等等来讲,都没有半分破绽,所以他真。任伯年的《野竹图》应该是他三十岁之前的作品,虽然不很成熟,但是他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已经显露无疑。我们不能因为他之后再未画竹,就认为这幅画是臆造的!”

吴迪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判断,看了三人一眼,端起水杯默默喝茶。

一时间,屋内死一般的安静!

郑竹雅愣了一会儿,将卷轴一幅幅的打开,仔细的看着几幅被吴迪说成伪作的画作,纤细的秀眉不觉间蹙成了一团。

“这些仿作里,蔡襄那一幅也很有收藏价值,不但用纸是北宋,而且仿作的时间也是北宋,很有可能是他的后人仿的。总体来说,郑叔这批藏品,不管真假,件件精品的评价,当之无愧!”

吴迪看到郑竹雅似有疑问,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蔡京。”

郑竹雅莞尔一笑,点了点头,继续观看画作,忽然,老郑猛地一下站了起来,他拿起茶杯,冲吴迪说道:

“来,吴老弟,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他激动地辈分都搞乱了!

吴迪刚刚举起杯子,老郑就猛地将手伸了过来,和吴迪狠狠的碰了一下,“当”的一声脆响,吓得吴迪赶紧将杯子拿开,这不小心淋湿了那些画作可是大罪一桩!

老郑一口将茶杯里的水喝干,连茶叶也没有放过,在嘴里随便的嚼了几下,就囫囵吞了下去,然后仰天大呼道:

“痛快!真的痛快!老爷子,你听见了吗?二十一年,整整二十一年啊!终于有人将你的谜底揭开了!”

第441章 这是要抢我吗?第491章 沉香木(续)第516章 难缠第30章 翡翠石墩第87章 十二生肖第181章 斗宝(四)第547章 算计第270章 咪咪变小了第173章 又进局子了第167章 梅瓶的来历第336章 又见珍品第487章 去澳门第339章 大场面第43章 钟老爷子的关心第452章 奥古斯都的古堡第541章 打捞第19章 石中画第214章 买院墙第70章 宾馆赌石第627章 别出心裁的送礼第381章 集万千怨恨与一身第554章 选址问题(续)第135章 灯红酒绿第319章 鉴定第423章 再临画廊第586章 慈善基金第353章 找到了第168章 惊天的消息第229章 湖底宝藏第589章 出乎意料第411章 到底谁嗨皮第525章 赌斗第577章 宣战第233章 翡翠公盘(一)第370章 狗头金第474章 惊惧莫名第529章 先买房子第18章 砖砚的秘密第552章 迟来的统计第106章 我也住这里第103章 子冈玉牌第129章 每个月去一次欧洲第440章 掏老外的宅子第152章 汝窑粉青大盘第240章 天上砸下的大礼包第426章 差点错失的手稿第561章 走亲访友第434章 时不我待第54章 把钟棋降一辈第458章 火星人第367章 买矿去第334章 千金买马骨第415章 沼泽里的宝藏(中)第197章 去缅甸第243章 剑指天王第138章 靠皮绿第374章 开赌第470章 局第509章 惹不得的吴迪第282章 洗白白的欢迎仪式第322章 天大的红包第180章 斗宝(三)第173章 又进局子了第249章 算第480章 梭哈第364章 食珠鳅第65章 姐告早市第169章 上钩了第598章 高手的心理真心不懂第539章 意外的发现第174章 御制咏墨诗墨第258章 范一枪第620章 东京赌石故事(续)第416章 沼泽里的宝藏(下)第570章 监控第310章 奇怪的偈语第498章 失败的教学赛第466章 震惊第140章 原来你也有怕的时候第342章 古怪的罐子第612章 是结束也是开始第590章 闹剧第613章 伊尹大鼎第103章 子冈玉牌第479章 一石二鸟第442章 对手来了第212章 惊变第55章 拜师第99章 开业第238章 造神计划第531章 波折第169章 上钩了第3章 撬单第343章 逆天神作第60章 田黄石第52章 亏了第583章 出千第384章 添头第40章 假毛料第180章 斗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