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庸才

赵荟当日等到天都黑了也没见宫中有人出来,不等宫门前的人驱赶,他自己就走了。回到家中后,他叫来从人,询问赵理三人:“他们现在如何了?”

赵理三人到乐城后没有来见赵荟,这也是赵荟的意思。固然大王对八姓极为推崇,但看大王提拔的八姓就可以看出,大王只爱那些早年落魄的八姓人。所以他指示赵理三人扮成赵家旁系,在朝午王时与嫡脉分家了,此时才出山前来投奔。

这样一来,大王对赵理三人的心结会少一点,也会更有可能重用他们。

赵荟问起,从人答道:“公子与两个小公子正在考试。”

赵荟点头:“有失必有得,他们现在这样一路考上去,倒比我这种的更可靠。”

如今外城的人想上殿面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以前是投一部书,只要言之有物,就会被宣上殿,能在大王面前出头。现在却必须要经过重重考试才能上殿。

考的东西也简单,就是新鲁字与新数学,还要说一说大王在二环的“德政”。

这明摆着是要大家唱赞歌的。

因为大王的吃相太难看,世家对这个所谓的“考试”是不屑一顾,当然更不会去参加。而二环的读书人却是“必须”参加的,少考一场都不行,考前各种“复习资料”都会下发到每个人手中,白送!考前还有各种辅导班上,搞得更像唱大戏而非为国选才。

不过再怎么像儿戏,贫家子还是踊跃得很。他们跟世家不同,他们想出头,只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哪怕大王的这个考试办得很儿戏,很不像样,既不考诗书,也不考琴棋,更不问师承家传。

也有人感叹这样选出来的人才能用吗?只凭背那几章乱七八糟的《说文解字》,会用那所谓的《数学》演算加减倍数,这就行了?这选出来的是人才还是小吏?大王治国,只用小吏就行了吗?

赵理等三人就在跟《说文解字》缠绵,赵荟遣下人扮成走街穿巷的小贩敲门时,三人真是大松一口气,争先恐后的去开门。

他们三人没有以八姓赵氏之名进城,而是扮成久居乡下的穷读书人,这样一来,就不适合带着家人住个大房子了。但三个人一起住,吃喝都可以从外面买回来,家里打扫的事就一下子成了□□烦,三人都不会洗衣,不会做家务,第一次点灯险些烧了桌子和床榻后,三人商量过后,还是假装“买”了一个从人,充做管家。

因为只有一个人,平时也需要他们三人帮忙干活。现在从人正在灶上做饭,三人中就分出一人跑去开门,让人进来后,发现正是家中长辈派来看望他们的,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赵理就把此人让到屋内,送上茶水。

那人问:“二公子,老爷担心你们呢。平时生活可有什么难处吗?”

赵理苦笑,拍拍桌上快被翻烂的纸牍说,“我从未想过,读书竟是这么苦的一件事!”

他自从开蒙后,就不以读书为苦,深受师长夸赞。但这一次他是真觉得读书读得脑袋疼。

不止他,两个侄子也是一般无二,他还听到两人偷偷抱怨“大王不喜读书,就叫他好好读啊,他不肯读书就折腾出这新鲁字来难为全天下的人!好没道理!”

不过在他面前,这两人倒是不敢说大王一个字的坏话。

赵理来之前怕这两个侄子不听管教,所以一直都很严厉,现在两个侄子就总是躲开他讲悄悄话。

可他心中也有很多不安,平时不敢在两个小辈面前露出来,对着自己父亲的人,就敢直言了。

“父亲有没有说,我们要怎么见到大王?”赵理问。

此人道:“难道二公子竟然认输了?”

赵理道,“不是我认输,而是这样下去……连什么时候才能登殿面君都不知道了。”

他们现在就被这新鲁字给难为住了。

这所谓的新鲁字,不止有字,还有词,还有许多释意,可这些字大半全都是瞎编乱造的!听说还都是乡野之人写在他们的文章里,大王就郑重其事的选其为新字,这也太不像话了!

除此之外的新鲁字还有拿纪字大改特改的!这些纪字都是上古真神送给人间使用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上古真神的意识!怎么可以如此不尊重呢?

赵理第一次看到时都气得头晕,他想不通!这种大逆不道的字冒出来,怎么鲁国的公卿都不管呢?

那人解释道:“当时我也没来,不过听人说,一开始这些字只在乐城城外的流民村里用用,而且用这字的全是流民村的小孩子,所以才没人去管。”

赵理还是不解:“就算是流民村的小孩子用,也不能让他们用啊。就该在一开始把这些字给烧了!砸了!”

那人笑道:“二公子,你在街边看到一个乞丐拿根树枝在地上乱画,你会从车里跑出去把乞丐手里的树枝打掉吗?”

赵理愣了。

那人道:“你不会,因为你根本不会注意路边的乞丐在地上是写字还是乱画。这乐城的世家也是这样啊,他们怎么会把流民区的小孩子在学什么放在心上呢?”他顿了一下,“等发现时,这种新鲁字又被冠以大王的名号,世家自然就有些不好下手了。”

赵理:“那……他们为何不规劝大王?”

那人道:“因为大王没有用新鲁字。一切都是传说。大王到现在还没有一篇文章流出,在大王身边的人写的文章,用的全是纪字。就连投书用新鲁字大王才会看也都是传言,不过是那些贫家之子,以为这样会更容易获得大王青眼才推崇这个新鲁字。”

赵理:“……然后呢?”

那人道,“然后,似乎就渐渐流传开了。”

那人走后,赵理端坐不语。他的两个侄子还在桌前默字,除了新鲁字让他们不太习惯之外,新的纸牍和毛笔倒是用得很顺利。

两个侄子见赵理好像在发呆,又像是在思考,都不敢去打扰他。

练到半夜,两个侄子告退回去睡觉。赵理却铺纸研磨,等到天亮,两个侄子前来问安,就看到赵理在榻上合衣而睡,案几上却摆着一篇写好的文章。

两人悄悄把文章拿到外面就着阳光看,看完两人都是一脸惊讶。

这……是一篇在他们看来“很不要脸”的夸奖大王的文章。

他们可是知道赵理有多恨那新鲁字,可在这篇文章里,他却称这新鲁字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称大王只此一功就可名垂青史。

两人又惊又怒,候到赵理起来,不等他洗漱就拿着文章去逼问,非要他说出个理由来。

赵理说:“理由?理由就是……大王走这一步之前,已经算了上百步。他把一件本来应该会招千夫所指的事,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办下来了。世家目下无尘,却忘了,他们眼中看不见是人,是比他们多上百倍、千倍的人!”

两个侄子不妨他竟然发起了怒,都被他吓住了。

赵理深深吸了一口气,又浑身无力的吐出来,摆摆手说:“你们不要多想。大王神智天成,乃……千古之君。这新鲁字,我们这一代的人骂,但除我们之外的百姓们却都用得顺手,等我们这一代的人没了,新鲁字就会成为真正的鲁字流传下去了。”

两个侄子不信,都道:“叔叔说错了。没了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纪字才是正统,梁帝承大纪千载江山,都不曾改纪字分毫。大王……只是年幼不懂事,等他再大一些,自然就会知道错了,那时也就会改过来了。”

赵理:“大王改了,百姓也已经用惯了新鲁字。”他不敢说,日后纪字……只怕会被人渐渐遗忘吧。

两个侄子笑道:“叔叔又说错了,百姓中才有多少识字的人啊。”

赵理往外一指:“街上的都是。他们都识字,而且一开始识的就是新鲁字。”

两个侄子这下说不出话来了,乌云突然压在他们心头。

“……他们早晚也会明白,他们学的字是错的。他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可走到街上,百姓们的面上并不见羞愧,城门口的《说文解字》前仍是挤满了人,街上的店铺招牌,小摊上挂的幌子,统统都是新鲁字。

三人前往学府,这里就是考试的地方。

学府据说是大王选官吏的地方,但也有人说这里全是流民区的小孩子,大王是嫌他们在外乱跑乱撞,才把他们收在其中。

而赵理三人在船上听说,大王收集天下英才放进学府。

这学府到底是什么来历?

考试的地方就是学府里面的大广场,广场周围还有箭靶。

赵理暗自点头,这样看来,这座学府还是会教授一些技艺的。

夏天太阳大,大家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案几,全都是用纸牍答题,题目是早就公布出去的,自来自答,答完就能走。其中不少人都是在家答好了,背好答案,来这里重新写一遍。

如此简单,赵理坐下时还看到隔壁有个人写的字难看极了,全是一团一团的黑墨渍在纸上,有的人还能把那么厚的纸牍给撕破,实在是……

日后要真跟这样的人同殿为臣,那就真成耻辱了。

不过,这样“儿戏”,可见大王确实并不打算在此取才。

赵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失望。三人答完起身,径直出去了。

二十日后,他们去学府前看名次。不出所料,三人都在榜上。

两个侄子的感受比较复杂。他们事后也学赵理写了一篇那样的文章,其中有多少真心就只有天知道了。结果真的靠这样一篇文章选上了,他们又觉得……

两人找上赵理,说不想上殿了。

“靠这样的文章见大王也太羞耻了,日后被人提起,怎么见人呢?”

赵理问:“那你们俩想怎么样?”

两人道:“我们想再写一篇文章,见到大王时递给大王,如果大王肯读,那我们就留下,如果大王不肯……”

两人为难的互看一眼。

虽然大王“荒唐”,但鲁国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其实是他们最想不通的,大王如此“荒唐乱来”,公卿们又“尸位素餐”,那鲁国是怎么变强大的?

赵理点点头,让他们去写,但是……

“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赵理道,“就算大王是庸才,我们也要留下,也要成为大王的心腹之人。”

两个侄子沉默了一会儿,都认了错。是他们太天真了。只是因为现在长辈们都不在眼前,就有些放纵了。他们不该忘,也不敢忘,他们是赵家人。

赵理说:“何况……大王是不是庸才还不知道。”他深深的叹了口气,“最可怕的是,大王是天才,但却与我等理念不合。与大王为敌,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行宫内,姜旦正与郑姬一同用饭。

两人虽然是“夫妻”,却还没有同房。因为郑姬还小,姜旦也很难把郑姬看成女人。

郑姬却已经有了身为王后的自觉,对姜旦曾经宠爱过的女婢都很客气,还赏赐给她们衣料和首饰。

姜旦见过后,问郑姬为什么这样。

郑姬说:“我是王后,自然要爱你所爱啊。”

姜旦:“但我并不爱她们啊。”

郑姬有些高兴,虽然还不明白,但她直觉这些女婢是她的威胁。

“那大王爱谁?”她问。

姜旦想了想,说:“我爱阿智,阿仁,姐姐,大哥,还有你,还有太子。”他想起龚獠的教导,又加上一个:“还有鲁国和百姓。”

郑姬敬了姜旦一杯酒,道:“只要能在大王心中占一席之地,妾已心满意足了。”

两人饮了这杯酒后,郑姬好奇:“大王那么喜欢阿智和阿仁吗?”

那不过是两个臣子而已。

姜旦点头,叹气:“阿智已经走了很久了……不知他什么时候才回来……我还没告诉他,我的球已经越踢越好了呢!”

第666章 姜陶第186章 入夜第188章 辽城第228章 就势第521章 旧人第131章 旧梦第739章 郑洲第615章 诱人之物第579章 降不降?第316章 成长^第800章^ 论坛体现代番外重修版第722章 疯人第678章 他的君王第204章 入瓮第126章 刺客第667章 蠢孩子第237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8章 玉郎第277章 改过第471章 自取其祸第271章 人与非人第272章 选将第313章 争春第114章 挑拨第502章 幼虎第411章 阿九与阿第477章 观人第483章 造神第225章 如斯佳人第682章 祭祀神女第291章 因材施教第712章 难题第645章 迎公主归第29章 王后第80章 早晨第728章 殿试第141章 封地第28章 成熟第577章 姜俭第761章 千斤博士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764章 一娇娇儿第62章 摘星第190章 学习第259章 生长的野心第390章 人才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138章 丽妆第695章第777章 登基前琐事第651章 让人倾倒的美人第585章 请君入瓮第260章 公主第375章 皆大欢喜第768章 新世界第44章 明日第216章 近亲情怯第525章 此消彼涨第597章 爹!!第276章 又添了一点第759章 江北乱相第534章 相见第105章 潮起第481章 自尽第136章 阴影第47章 宫女第161章 惊闻^第800章^ 论坛体现代番外重修版第192章 雨后初晴第48章 将军第413章 席五与田分第638章 士与民,民与士第388章 不讲理第204章 入瓮第794章 江南第304章 心服第623章 你来不来?第119章 我的美人第6章 命比纸薄第456章 趣事第759章 江北乱相第36章 王权威势第248章 求官第319章 等你好久第595章 能者多劳第319章 等你好久第24章 狼窝第703章 路在何方第801章 姜谷与冯氏第752章 盘中一域第380章 雄兵百万第460章 堵与疏,疏与堵第591章 大礼到了第526章 辞位第342章 绝处逢生第104章 宫中月第688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第167章 毒(下)第722章 疯人第748章 “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