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

北方的唐生智和冯玉祥,原本相约共同反蒋,但当冯玉祥出兵潼关时,驻郑州的唐生智却拼命抗冯而不反蒋。据说唐生智的理由是冯玉祥的前敌总指挥宋哲元欺人太甚,故唐生智认为不打退冯军不能反蒋。唐军与西北军交锋,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既打败了西北军,又使得讨蒋战争无法进行,改组派对此毫无办法。

与冯玉祥合作不成,汪精卫又鼓动唐生智与安徽的石友三联合反蒋,同时与南方的张桂军相呼应。石友三原是冯玉祥的部将,后投靠蒋介石,但不为蒋信任。石与叛冯投蒋的韩复榘、马鸿逵结为小集团,1929年11月,唐生智与他们取得联系,拟共同反蒋。但马鸿逵暗中向蒋介石告密,使蒋早有防备。汪精卫的“中央”不知有变,仍委任唐生智为“护党救”第四路总指挥,石友三为第五路总指挥,联合反蒋。唐石相约,唐部南下取武汉,石部由浦口进攻南京。

11月,蒋介石命石友三援粤攻桂,以乘石部分批东进时,对其缴械。石友三一面假装服从命令,向蒋介石表示忠心,一面将计就计,把部队带到浦口后,举兵反蒋。先后扣押了蒋介石派到石友三部队的代表、兵站总监卢大佐,缴了浦口公安局、保安队、护路队的械,并从长江北岸炮轰南京。石友三通电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护党救”第五路总司令职,率军直奔南京而来。17日,石友三在蚌埠组织了安徽省政府,不久,移驻河南商丘。

石友三在浦口起事后,唐生智立即发出反蒋通电,声称要汪、阎合作,反对非法的“三全”大会,主张“护党救国,促成统一”,改组一切非法党部。宣布拥汪联张,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任命,在郑州就任“护党救”第四路总司令职,放弃南京政府颁给的第五路军番号。

12月3日,正在应付两广战事的蒋介石,连忙召集军政大员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讨伐唐、石对策,决定派赵戴文回山西,吴铁城到东北,分别活动阎锡山、张学良,争取阎、张反对改组派。对石友三部,主要利用韩复榘、马鸿逵部牵制,只派追兵,不予重点攻击,对唐生智部,立即调集主力,全力进行歼击。很快,阎、张先后通电拥护中央,石友三也转变立场。唐生智寡不敌众,1930年1月6日,致电阎锡山,交出兵权,后化装逃入天津租界,所部被改编。

汪精卫损兵折将,“护党救”以失败告终。蒋介石自汪精卫发动“护党救国”运动起,就施以高压政策,1929年10月3日,明令通缉陈公博、顾孟余等人。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王法勤、王乐平等9人党籍。11月19日,南京政府密令侦察封禁改组派上海总部。12月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除了军事斗争外,蒋还派人于1930年2月18日晚暗杀了王乐平。王乐平是改组派总部的实际负责人,是改组派各项活动的执行者,蒋介石对其恨之入骨。

王乐平被暗杀,改组派遇到沉重打击,从此,总部处于瘫痪状态,一蹶不振。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加之改组派本身的反动性和内部矛盾,反蒋运动失败,北平扩大会议破产后,汪精卫再度流亡法国。1931年1月,汪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解散“改组派”,至此,改组派作为一政治派别便不存在了。但是,其上层分子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后来又利用胡汉民被蒋扣押的时候东山再起,在蒋介石的政治诱惑下,加入了南京国民党中央。至此,改组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争斗也以汪的失败暂告一段落。

2.与胡汉民的约法之争

蒋介石在打击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反对派之后,自以为异己力量已不能再起,更不能与之相抗衡,即准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以便利用民意机关和法律形式,巩固和扩大自己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但他的主张遭到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从而发生了激烈的政争。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他是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他便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立法院院长,他的设想是自己主党,蒋介石主军政。在胡汉民看来,按照孙中山“以党治国”的理论和“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计,在“训政时期”党替代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只有把这四权行使好了,才能保证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道路。中央政治会议和立法院对于民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党与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中央政治会议(类似于西方议会,但非选举产生),具有创制与立法的最高权力;作为治权系统的立法院,主要是对中央政治会议立法纲要进行具体化、条文化,做出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规定。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胡汉民出国考察,8月末,胡从欧洲回国,在上海、南京倡议试行五院制,到了10月,蒋介石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时人讥胡为叔孙通。因为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真正控制的地方,不过全国领土的1/3左右,仅长江下游的几个省,事实上仍处在军政时期,在这时期就实行孙中山手订的建国大纲中的五院制,颇为牵强。胡汉民此举,一是为了抵制汪精卫,二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幻想。胡汉民设想蒋介石在平定天下后,将国家交给他治理。

胡汉民的老友邓泽如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蒋权谋奸诈性格不会变,在胡从国外回国赴宁途经香港时,邓以竹笼内装小黄雀相赠,其象征日后胡的下场也会如此。当时胡汉民在上海的一班办《再造》杂志的朋友,也联名写信向胡进言,劝胡不要赴京,还是作在野派领袖为好。然胡对官场甚为向往,根本听不进劝告。自古以来武人只能马上得天下,而文人才能治天下,汉高祖有叔孙通帮他订朝仪,现在北伐军已下南京,天下指日可定,天下定后,便该文人显身手了。

胡汉民在南京做立法院长期间,确实帮了蒋介石的大忙。胡汉民在国民党中地位高于蒋氏,因此,在国民党中有着很大的号召力。每当有倒蒋分子起来时,他总是引经据典,念念有词,攻击对方的行动是违背总理遗志,分裂国民党。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在1929年兵不血刃占了武汉,击败桂系,把白崇禧赶回广西,尤其将李济深从广东骗到南京扣留,这和胡汉民及其密友古应芬大有关系。

在1929年3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胡联手打击桂系,宣布开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的党籍,并出兵讨伐,决定永远开除陈公博、甘乃光的党籍,开除顾孟余党籍三年,给汪精卫以书面警告。胡汉民帮蒋介石打桂扣桂扣李,中原大战蒋氏的胜利,改组派同西山会议派的合流的扩大会议倒台,胡汉民都功不可没。

但是,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当蒋介石在胡氏的支持下打败了各派的地方势力之后,其独裁日甚一日,并且还要准备通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一部确立总统制的训政约法,以实现其主宰一切的野心。对蒋介石要召集国民会议和制定约法的主张,胡汉民十分敏感。蒋介石要制定约法当总统,这就意味着蒋介石要从他的手里抢夺对党的控制权。而且从理论上讲,制定约法,召开国民会议和实施宪政选举总统,是属于宪政阶段的任务。而且,由独掌军权的蒋介石来说,只能是加紧约束他人,集大权于己一身。因此,胡汉民极力反对制定约法,更反对举行国民会议选举总统。

南京国民党的三届四中全会,是胡蒋斗争的第一回合。在国民党南京中央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胡汉民发表文章指出: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决定将孙中山的遗教定为国家的根本,无须再谈约法。可精明的蒋介石却不是把孙中山遗教搁开,而是高举“遵奉遗教”的旗帜,主张另定约法,以便自己问鼎总统的宝座。于是,胡蒋之间展开了一场表面为要不要再另加制定约法,实质权力之争的论战。

1930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的诞辰之日,这天,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于南京召开,蒋、胡对战的第一个回合也于此正式开始,时参加会议的有中执委、中监委共55人。胡汉民致开幕词,蒋介石发表了《告中央同志书》,并在会上提出了两项施政的基本主张,一是肃清“匪共”,二是召开国民会议。胡汉民见蒋介石立法之心不改,却毫不退让,并且大肆渲染蒋介石的独裁图谋。

蒋介石对胡汉民的言行大为光火,却碍于胡在党内的地位,对他又无可奈何。由于蒋、胡在约法问题上争论激烈,全会在通过召开国民议会上达成一致,而没有提出国民会议是否要制定约法。胡汉民于此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对其他问题,也就大大地向蒋让步了。这样,蒋介石在三届四中全会上,成功地修改了国民政府组织法,从而提高了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职权。原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于22日病逝后,即由宋子文代理,会上,正式推举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院长职务。

当时,行政院为五院中权力最大的院,相当于内阁。在这次会议上于右任很是卖力从而接替赵戴文任监察院院长,深得蒋的信任和重用。蒋介石在这三届四中全会上,启用于右任,也就是看中了他与胡汉民的不和。

四中全会后,蒋介石积极筹备国民会议。1月20日,国民会议选举总事务所成立,以戴季陶为主任,孙科为副主任,负责国民会议的筹备工作。2月20日,国民会议选举总事务所电令各省市,限各省市务于4月20日前完成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陈果夫、陈立夫又往各地派员监督各地代表选举,收集各地选举动态,他的目的在于保证各地代表,由忠于蒋介石的人来担当。国民党中央常委开会,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派中央委员一人,指导党部工作,所去之人实际上成了国民党中央的钦差大臣,事无巨细,无不干预。

蒋介石的这些频繁活动,胡汉民自然看得很清楚。蒋介石很明显违背了两人在四中全会上协议,而沿着个人的愿望一意孤行,胡再一次觉得当仁不让了,那些与蒋氏有隙之人,也都劝说胡出面,限制蒋氏的权力。当时在国民党内也只有胡能同蒋抗衡了,胡对自己的力量也曾仔细盘算,感到自己力量与蒋势均力敌。一是自己为国民党元老,系孙中山的同辈与助手,在国民党中具有显赫的地位,资历之深,蒋介石远不能与之相比。二是自己背后有国民党元老派及广东财团、门阀势力的支持。三是自己两年来在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中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四是孙科的太子派一向与己合作。五是自己掌握着立法院,在立法问题上与蒋展开论争,蒋必不敌。

1931年1月5日,胡汉民针对蒋介石以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及选举总统的企图,公开发表谈话,专门论述国民会议的性质与任务,对蒋介石的约法进行理论上的批判。他指出国民会议与国民大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国民会议只是训政时期带有政治协商性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国民中一部分人的代表会议,并不是由全体国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产生的国民大会,因此它不是权力机关。国民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以及修改宪法与法律和制裁官吏的权力。他还讲到,孙中山虽然在遗嘱中提出要在短期内召开国民会议,但并未提到国民会议应当制定约法一事。胡汉民以其对民主理论的熟悉轻而易举就从理论上击败了蒋介石,这一方面蒋介石不是胡汉民的对手。

蒋介石本是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中的人物,面对这理论之争,自然不是胡的对手。事实上,蒋对胡汉民的不合作也不太介意,他不会因为胡汉民的态度决定取舍,但此时各地选举的形势对蒋很不利。

蒋介石的独裁专横,在国民党内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不满,因此,胡汉民公开与蒋抗争,得到了党内不少人的支持。国民党元老派,孙科的太子派,部分中央执、监委员,立法院委员等大都倾向于胡汉民一方,不少地方党部也支持胡的主张。尽管蒋介石利用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把持的中统特务机关到处活动,但也无济于事。

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37章 荡平地方军阀 (1)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90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2)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92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4)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9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5)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52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3)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37章 荡平地方军阀 (1)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70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5)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75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4)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5)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90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2)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91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3)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