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

这天,蒋介石作了充分的准备,同陈其美一道前往孙中山住宅。陈其美走在前面,蒋介石紧跟其后,一同进到总理住房,孙中山只见蒋介石着士官学校制服,意气风发,心中已有几分好感,然后就说到:“这就是蒋介石吗?见到你是我的荣幸。”然后三人落座,纵论天下之事,蒋介石是早有准备,言谈之间颇有见地。孙中山极为欣赏,谈论良久,夜深而不忍别离。临走之际,孙中山说蒋介石是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这正是革命所最需要的。蒋介石将来必成革命之栋梁,革命之英雄。如此种种。蒋介石被召见后,情绪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14年初夏,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到上海,准备再次在上海发动讨袁的军事行动。对于蒋介石而言,此次任务是向孙中山证明能力的一次绝好机会,所以他精心策划,多方准备,希望一举成功,赢得信任。

蒋介石一回到上海,即联络一些革命党人,制订了一个夺取上海的军事作战计划,准备分三路进攻上海。他担任第一路司令长官,在上海小沙渡设立司令部,负责潭子湾、小沙渡、梵王渡一带的进攻任务。第二路担任进攻上海真如一线。第三路担任破坏铁路、通讯设施及钳制长江上的海军。但是未等计划实施,就被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悉。5月31日夜半,闸北巡警破获小沙渡机关,搜去枪械、子弹、旗帜、文件等,多名革命党人被捕,4人殉难。

此次军事行动败露后,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立即向各省发布通缉令,追缉肇事主谋者,蒋介石成为首当其冲的第一个通缉对象。

蒋介石见消息败露,连忙躲到中华革命党人张静江的家中。不料,革命党人中又出了叛徒。这位叛徒就是当年鉴湖女侠秋瑾的战友、光复会的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时与蒋介石一起攻打杭州城的著名革命党人王金发。

王金发这时已经秘密投靠袁世凯,他指挥密探,夜间到张静江家来捉蒋介石,碰巧蒋介石此时到别的朋友家去小坐,回来时发现张宅周围戒备森严,隐藏着许多陌生人,将张宅围得水泄不通。蒋介石见此情景,凭着职业的敏感立即脱身而逃,离开上海,逃回家乡奉化。

但是,袁世凯通缉蒋介石的消息早已传至奉化,空气相当紧张。蒋介石过家门而不敢入,只好跑到嵊县外婆家葛竹村,暂避锋芒。葛竹村四面环山,地势偏远,向为官兵少到之地,正好藏身躲命,这里还有一位深受蒋介石信赖的堂舅王贤甲。蒋介石一至葛竹村,王贤甲即将他藏在家里,一有风吹草动,就把他带到四明山石窗岩东躲西藏。

虽说此次革命活动失败,但蒋介石的尽心尽职却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印象。7月初,蒋介石又受陈其美的差遣,到东北探视情况。

他和丁景梁等先后到达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深入城镇、农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方的形势更不乐观,无论是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还是革命武装力量都是微弱无力的,与南方诸省、市相比,前景更加堪忧。

8月2日,蒋介石写信给孙中山,陈述欧战形势和走向,以及设想的讨袁计划,他认为欧战引起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革命党必须注意外交问题。在国内革命问题上,蒋介石主张以江浙为根据地,蒋介石的意见得到了孙中山的重视。

1914年9月,中华革命党发布公告,宣布重整革命阵营,尤其强调“以军事为先决问题”。同时,制定了《革命方略》,创立“中华革命军”,确定以江浙为发难根据地,蒋介石的思想得到体现。

8月底,蒋介石从东北回到日本。9月3日,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开始具体落实实施革命党之谋略。但在他到达上海两星期后,就发生了中华革命学党员范鸿仙在法租界被当局逮捕事件,党在法租界的机关被查封,党的运动计划也被搜出,不久范被杀害,连带被捕杀者达200多人。两个月后,杭州的革命机关也遭破坏,蒋介石的战略谋划再次受阻。

经过此次挫败,蒋介石对于江浙军事和革命前景,有些心灰意冷,于是转居故乡深居简出,整日潜心阅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等人的作品,修身养性之余,静观时局变化,以待时机。

1915年1月,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利用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企图,向袁提出“二十一条”,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2月,陈其美从东京前往上海,主持长江方面的军事,阻止袁世凯卖国复辟阴谋的实现,但并无大起色。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召陈其美、蒋介石、许崇智等举行会议,商讨兴师讨伐的计划。蒋不得不结束了那段“清静无为”、“悠然自乐”的日子。

10月,蒋介石到上海,参与制订刺杀郑汝成的计划。11月10日,是日本大正天皇加冕之日,郑汝成亲往恭贺。在白渡桥北墩,被事先由陈其美派出的潜伏在那里的人袭击,当场毙命。

郑汝成被诛,上海敌人处于群龙无首而陷入混乱,这正是起兵的绝好时机,陈其美、蒋介石等马上策划上海起义。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筹备进攻计划,制定攻击部略,在蒋精心酝酿谋划之下,最后出台《淞沪起义军事计划书》,提出首要目标是夺取肇和、应瑞、通济军舰,然后夺取江南制造局、警察局、电话局等,控制整个上海。

肇和等三舰停泊在黄埔江口,经过革命党人的动员,已将肇和舰上的士兵拉拢过来,其他两舰尚处于左右摇摆的境地。恰在此时,海军当局可能觉察动向,为防止事端,将肇和等舰调离上海。陈其美等见事不妙,再按部行事的话,会贻误战机,“兵贵神速”,遂决定提前起义。

12月5日,由杨虎等乘汽艇巧取肇和舰,并向制造局等开炮。但其他两舰被当局收买,阵前倒戈,向肇和舰发动攻击。陆地上,几路纵队进展也一再受阻。蒋介石参加了攻击警察局的行动,在闻得肇和舰的炮声响起后,冲人警察局,受到警方密集火力的狙击,只能退了下来。制造局处也因各部联络不周,行动不齐,兵败撤退。

当夜,陈其美和蒋介石躲在起义总部机关,正在商议应对措施,法租界当局的10余名巡捕找到了起义总部机关,破门而入。当时,陈果夫等人在楼下,立即遭到逮捕。陈其美、蒋介石等人在楼上,尚未察觉敌情,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陈果夫急中生智,故意大声抗辩:“你们为什么乱抓人?我们犯了什么罪?我要去告你们!”其他人心领意会,也随之大喊大叫。吵闹声传至楼上,陈其美、蒋介石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妙,先后跳窗外逃,待巡捕制服陈果夫等人再上楼,已是人去楼空。陈其美、蒋介石起初想先逃入与机关总部毗邻的陈其美住宅,又怕目标太明显,万一侦探跟踪搜捕,仍将难逃魔爪。于是,他们迅即转移至新民里私宅躲藏,总算脱离了险境。

此次脱险,真是死里逃生。经过这一惊心动魄的波折,蒋介石竟大病一场。消息传至奉化,可急坏了蒋母王采玉,蒋母特地赶到上海探望,母子相见,凄欷万状。

肇和之役虽然失败,但在全国反袁斗争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孙中山评价道:“肇和一役,事虽未集,然挽回民气,使由静而动,实为西南义军之先导。”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通电反袁,宣告独立。不久,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也先后独立。蒋介石当然备受鼓舞,决定再接再厉,发动起义,以做响应。随后,由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出面,租得法租界的萨坡赛路14号寓所作为总机关部,策划起义。

经过陈其美、蒋介石几个月的努力,各方面联络都已就绪,决定于1916年4月12日午夜发难,约定以号炮为信号,届时陆海军同时响应。不料12日晚上突降大雨,无法点燃号炮,延至次日凌晨3时燃放时,因事先未经联络说明延期,陆海军无法响应。后13、14日晚上,又连续两次发动,均因仓促起事,事先联络不密,各方面缺乏密切配合,而使起义失败。

由于连续三次起义未成,许多同志都十分沮丧。这时杨虎自告奋勇要攻打江阴,说他与上海的下层社会和“附近各军驻地,均有联络”,而江阴要塞距上海最近,又居长江之口,“如能夺取,则大江南北,必为震动”。经过再三讨论,陈其美方才同意,并派蒋介石与杨虎一同前往。蒋介石和杨虎通过私人关系,首先联络了要塞的守军军官王连德等10余人,动员他们反正,王连德等人均表赞同。4月16日,蒋介石和杨虎一起率领革命党人李正秋等人奔赴江阴要塞。他们一到,王连德等即发动士兵起义,江阴要塞不战而克,守军旅长范根生闻风而逃,参谋长萧先礼举枪投诚,蒋介石和杨虎商定任命李正秋为要塞司令,江阴城宣告独立。

江阴要塞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十分震惊,即令江苏督军冯国璋和盘踞徐州的张勋,调集大军镇压。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之下,萧先礼开始动摇,并接受了冯军的指令,在炮台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趁杨虎临时离席,只有蒋介石一人在场时,突然扣留了蒋介石。幸亏有两个士兵为他作向导,引导他逃出了炮台,遇上杨虎,与杨虎一道“绕道山后,抵江边搭船返沪”。江阴城区的革命军也遭到冯国璋部重兵和海军的夹击,“死伤数十人而败退”,江阴独立仅仅5天后即告失败。

江阴要塞起义失败以后不久,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刺杀。上海的革命党人失去了一位主脑人物,革命活动一时处于停顿状态。孙中山鉴于上海的革命活动一时难以发动,同时在山东讨袁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由于袁世凯之死,早已趋于解体”状态,乃任命蒋介石为东北军参谋处长,协助参谋长兼代理总司令许崇智整顿军队。

7月31日,蒋介石在许崇智的陪同下抵达东北军总司令部的。蒋介石一到东北军总部便发现东北军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总司令部机构不健全,其次是规章制度不健全,部队显得十分混乱,再有部队军纪很差,便着手整顿。

但蒋介石的这些整顿措施,只停留在向部队发布一些条令的水平上,并没有认真加以落实,实际上都成为一纸空文,而且,他对部属的态度也很粗暴,喜欢和人争吵,到部队不几天,即与好几个同事闹过了。中下级军官纷纷反映,说他刚愎自用,太不和气,作威作福,目中无人。

后来义发生擅自撤查团长王贯仁一事,更使得蒋失去人心。王贯仁为朱案青师的一名团长,行伍出身,原系旧军,护国讨袁运动兴起后,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但军阀作风未改,平素对部队的训练很不认真,纪律松弛,蒋介石对此已十分恼火。8月16日,王贯仁又用强暴手段抢了贾姓少女为妾。

事情发生后,蒋介石擅用许崇智的名义革除王贯仁职务。王贯仁事件在东北军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许多旧军人和“红胡子”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此后不久,蒋介石就离开了东北军。

二、沉浮上海滩

1.娶侧室姚冶诚

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在上海活动,认识了一位娘姨,并与之同居,即他的侧室姚冶诚。姚家祖籍安徽,后逃难到江苏,历有数代,族谱称谓是吴兴郡南熏堂。姚冶诚生于1887年,其父姚阿宝只有这么一个独养女儿,从小视若掌上明珠。姚冶诚小名阿巧,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但不幸的是,刚初谙世事,父母便双双故去,为叔叔姚小宝收养。

姚冶诚到及笄之年时,姚小宝膝下并无所出,遂将侄女认作女儿,并托人撮合,将在漕湖畔上方港村以种租田为业的沈家次子沈天生招人姚家,与阿巧成婚,沈天生也随即易姓叫姚天生。姚天生与姚冶诚婚后夫妇感情尚好,双双去上海谋生。姚天生到上海后开始尚好,后染上恶习,家中便入不敷出,终至穷困潦倒。姚冶诚无依无靠,只得到上海五马路群玉坊的一家堂子做娘姨,又称小大姐。

关于蒋介石与姚冶诚的结合,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报》曾有过如下报道:

女士出身寒微,当南北和议告成时,蒋氏随陈其美居沪,陈每过此地,蒋亦与偕往,怡琴在法租界某妓处作房侍,在筵席间见蒋氏,刻意奉迎,终至以身相托,被蒋纳为妾室。

蒋介石与姚冶诚结合的第二年,便将姚氏送回奉化溪口家中,与蒋介石的发妻毛氏一同住在丰镐房。由于毛福梅的宽容大度,加上姚氏乖巧,对婆婆王采玉十分孝顺,对毛福梅也极尊重,从不“僭越”,因而一家人相处融洽。

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18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2)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91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3)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28章 北伐和清党 (6)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第70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5)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92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4)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80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4)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70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5)第75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4)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13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3)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32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2)第50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1)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75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4)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78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2)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19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3)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27章 北伐和清党 (5)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