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

曹师雄、曹师利举朔州叛附南越,奇兵突袭西京道腹心大同城,近乎兵不血刃拿下外城,守军仅剩四五千残兵退守内城——这一消息对契丹在金城、怀仁等城的守军,无疑是巨石砸入平静的湖泊中,骤然间掀起惊天波澜,风云为之变色。

金城、怀仁等城的契丹守军,这时候也没有谁想着要集结兵马,急驰过来增援大同。

就连契丹人在应州的主力,第一时间也是放弃与大越东路军在黄水河南岸对峙,仓促撤入应州城后,紧闭四城观望形势。

虽然燕山、阴山、常山(恒山)等雄山大岳纵横于燕云大地上,但恢河出管涔山北麓之后蜿蜒两百余里纵深,却是一片开阔的河谷平原。

天色微阴,日头单薄得就如剪纸,有气无力的往西倾斜过去,天雄军的侦骑在恢河两岸奔驰,将两岸的防御形势看得一清二楚。

恢河两岸的残敌连城门都不敢打开,天雄军主力当然也再无畏惧,与降附的清顺军,加上随行的厢军,总计近四万兵马,有如数股青黑色的洪流,在枯黄色的大地上涌动,往大同方向奔流袭卷。

其中推进最快的,乃是曹师雄部将孟平所率领的三千清顺军步卒,他们赶在黄昏时抵达大同城。

前锋七千多骑兵,除了曹师利所部两千骑是直接从朔州城出发,两天一夜奔袭两百里,不算太辛苦外,其他兵马,包括监军使院卒在内,差不多在三天两夜之间兼程四百里。

这种程度的纵深行军,对禁军将卒的体能消耗可以说极大。

因此前锋兵马进城之后,午后除了清除出几片区域作为驻地外,重点还是休整、养精蓄锐。

除此之外,主要就是分派小队兵马在西城区域搜索残敌,并在从西城进入南城、北城以及靠近内城的关键区域,为后续的推进建立节点。

绝大部分将卒赶到大同都精疲力竭,除了清理几片区域进驻时,以刀枪相威胁驱赶民户外,之后大部分将卒都没有肆意放出去,军纪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或坏。

驱赶民户、清理出驻地,不可能区别汉蕃。

因此除了被驱赶的民户外,西城区域内的其他契丹人、蕃民以及绝大多数汉民,都还是紧闭宅门,带着忐忑的心情观望形势的发展。

午后即便有几起闯门抢夺事发生,却也没有引起大的骚乱。

孟平率率清顺军三千步卒抵达大同城后,葛怀聪将其部直接安排到紧挨着内城的区域,负责准备强攻内城的事宜。

葛怀聪没有将行辕设在胜德门,而是带着长子葛钰直接进驻西城一栋私家庭园,将战时行辕设在那里。

朱沆作为大同战场的监军,为方便随时能与葛怀聪商议军机,自然是带着朱芝、吕文虎以及几名家将,与不承担统兵任务的岳海楼一起住进行辕;葛钰所率的五百骑兵作为扈卫,也驻扎在行辕。

徐怀他们不承担作战任务,葛怀聪不想他们真跑出来纠察军纪,朱沆那边更不需要他们贴身扈卫,也就被孤零零的丢在西城角落里。

…………

…………

入夜后,大同陷入诡异的静寂之中。

清顺军三千步卒两天狂奔二百里抵达大同城,肯定不想连夜对坚固的内城发动夜战,而守军就四五千残兵正人心惶惶,更没有胆量趁夜打反攻。

时至凌晨,将卒都已歇下。

夜空笼着轻薄,星月在薄云之后若隐若现,天地一片昏沉,徐怀站在角楼之上,默然眺望大同全城。

大越禁军战力孱弱,但天雄军作为边军,基本的操训都还能维持。

徐怀站在角楼之上,能看到前锋一万多兵马驻地被戒备的火把勾勒出来,秩序还算井然。

然而在诡异静寂的夜色下,暗流却在南城、北城以及东城涌动着。

即便那边更多是被漆黑的夜色覆盖,但仅凭星星点点的少量灯火,徐怀还是能努力分辨出一些什么。

特别那一点点像灯笼移动的微光,徐怀能看出此时有人连夜从其他三座城门逃离出去,也有人内城的东门逃入内城,同时也大量的暗影在街巷间频繁走动。

即便没有徐武碛、周景提前一天一夜进入大同打听消息,徐怀此时也能看出留在外城区域的契丹人及蕃民在巨大的生存危机前,正迅速联结起来。

很可惜前锋兵马都已经休整了半天,葛怀聪却还是不想派出自己的嫡系兵马趁夜将南城、东城、北城都控制起来。

而他们手里只有这点人手,就算不顾虑朱沆的感受擅自行动,也没有资格去趟浑水。

在北上之前,徐怀都难以想象葛怀聪等高级将领,竟然能将如此低劣的战术错误一个个都犯上一遍。

这叫他胸口堵了一口恶气,始终泄不掉。

不过,徐武坤直接绕开朱沆,跑去找葛怀聪,借口城墙西北角楼就在他们驻地的头顶之上,要求划入监军使院卒的警戒范围,葛怀聪这一次却非常好说话,都给了方便。

葛怀聪还同意他们自由出入城禁,以便能安排人手将战马牵出去放牧。

不过,根本原因,徐怀也不难揣测。

虽然暖香楼之事闹得大家很不愉快,但葛怀聪毕竟不是年轻气盛的葛钰,非要跟他们争个高低。

在葛怀聪他们眼里,这时候胜券已然在握,有无尽的荣华富贵在等着他们,他何苦跟掌握奏察之权的监军使院过不去?

要是闹得太僵,葛伯奕与他父子二人被王番挑些小毛病参上一本,引得朝中那些犯红眼病的人交相攻诘,岂非因小失大?至于王禀、王番父子与此次伐燕最为风光的蔡铤一系是死敌头,徐怀相信在葛伯奕、葛怀聪这两个做官更擅长于做将的父子心里,也定然不以为意的。

倘若北征伐燕得成,枢密使蔡铤风头是必然会一时无两,甚至很有可能会遵照祖宗训,得封郡王,但在大越,蔡铤越是风光,无论祖宗家训,还是朝野其他派系将臣,都绝对不愿意看到蔡铤一系在朝中一家独大。

王禀起复归朝,使之在朝堂之中制衡蔡铤,实际上都是各方面乐见其成的局面。

王番秘使赤扈得归,就马不停蹄的作为伐燕军兵马都监副使,与刘世中、蔡元攸携旨到河东来督军,这件事必然是有心人在暗中推动,也必然是符合圣意的。

而到河东之后,刘世中、蔡元攸二人,叫王番单独到西路军来督战,也必然对圣意有所揣摩。

葛伯奕、葛怀聪父子会看不出这里面的蹊跷,悟不透这里如此强烈的信号?

暖香楼一事涉及鲁国公,葛家是绝不容出一丝意外,不惜强硬到监军使院讨人,也不容有半点把柄落在外人手里,但除了这个之外,葛家还有没有必要跟王禀、王番父子闹不愉快?

囚卒因粮谷事聚闹黄龙坡驿时,葛怀聪就负责率部驻守岢岚城,王禀与桐柏山众人的行事风格,他应该也有所领教。

监军使院名义上是王番、朱沆做主,但葛伯奕、葛怀聪父子二人显然不会忘了,倘若将来王禀、王番父子能在朝中得势,王禀才是核心;他们也不会忘了,王禀到岚州石场任监当,千里相随护送的是桐柏山众人。

他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徐武坤代表桐柏山众人,绕过朱沆,直接去找葛怀聪提点小小要求,葛怀聪凭什么拒绝?

徐心庵这时候缒绳从城里侧爬上角楼,他手里拿着一根铁钎子,摇头说道:“这处城墙夯得极为坚实,底部又有五六丈宽,我们这点人手,仅有三五天时间,不可能挖出一个洞来,只能多备绳索、竹木,事急之时结绳梯进出!”

徐怀叹了一口气,萧林石率部还缓,一定会趁夜袭夺胜德门,与城内的守军以及被鼓躁起来的契丹人及诸蕃青壮里应外合,夹攻拖延在西城的天雄军,他们倘若能在此之前,偷偷从这段城墙掏出一个供兵马进出的门洞来,未必不能给萧林石来一个惊喜。

很可惜留给他们的时间太有限,而他也没有办法大张旗鼓的去做,一来达不到奇袭的效果,二来他没有半点理由跟朱沆、葛怀聪解释这点。

他们在城里多备绳索以及快速打造几架云梯的材料,已经是极限了。

说起来还是他们直接掌握的实力太弱小了。

倘若他手里有两千精锐,历史便能改写!

可惜,如果从来都抵不过残酷的现实……

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兵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四章 岳海楼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行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六十章 职事第九十章 说服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章 京师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十六章 云停风不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五十八章 西线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三十三章 信里虚情真意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十六章 云停风不息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二章 避祸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