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

庞大的骡马队在古坡河南岸埋锅做饭,休整一个多时辰,人马都歇过力来,正准备集结再次踏上前往秦州城的最后一段路段,却隐约听见哨响。

徐灌山、张雄山等人都警觉得站起来,朝古坡河北岸眺望过去,很快就看到他们提前放到古坡河北岸的数骑哨探打马赶回来。

虽说才数骑哨探,但纵马疾驰,铁蹄在山坡间的土路上扬起一大片尘烟。

尖锐的哨音一声接一声刺穿苍穹,是那样的惊心刺耳,以示北岸绵延的坡山之后藏着无尽的杀机。

“割断绳索弃货!”

虽说此行六七百人,作为军情司左参军的张雄山级别最高,但徐灌山乃是铸锋堂主事。

他确认确是他们派出来的哨骑示警,还如此迫切,立刻下令所有人将捆绑货物的绳索割断,将十数万斤重的盐包、茶包、精铁包统统抛弃于路侧。

铸锋堂铁律,人永远比货物珍贵、重要,遇到小伙盗匪劫道当勇敢积极作战击溃;倘若途中遇到不能抵挡的敌军,当果断抛弃货物撤离不得犹豫。

现在不管是为了方便作战,还是敌势太强需要快速撤离,都需要先解下货物。

更何况此行还是数十名武士斋舍的学员军将同行历练,叫徐灌山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与犹豫。

六百人的骡马队,除了随行的武装护卫外,四百多名马夫实际上也都是经过多轮操训、甚至上过战场的辎兵——而且常年在险恶的山水之间跋涉,性情坚毅,平时也惯遇山匪路寇,都能杀而溃之。

他们在解下货物之后,将包裹里的两铛皮甲翻出来披身上,拿出刀盾枪矛,牵住骡马往东侧的缓坡集结;武装护卫皆是骑兵,在渡口前集结完成之后快速分作两队,做好迎敌或掩护骡马队主力撤离的准备。

徐惮、苏蕈、韩奇虎等人,早被苦寂的旅途折腾得够呛,这时候听闻敌警,一个个跟吃药似的翻身上马,都准备找渡船过河了。

“苏蕈、韩奇虎为学员队正副将,有违其军令者,当场抓拿治罪!”张雄山见学员军将队也集结完成,翻身上马,严令告诫,“徐惮,你留下来护卫我与徐灌山!”

遭遇敌军,学员队当然也要参战,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却不会让学员队去打硬战、恶战。

他们都是楚山军未来的苗子,特别是这批学员军将,更是珍贵得很。

徐惮武勇已是楚山年轻一代第一人,刀枪骑射皆擅,但生性蛮勇好战。

如果在需要打硬仗的关键战场,当然可以让徐惮率领精锐陷阵冲杀,但这时候张雄山只能搬出军令,勒令徐惮留守在他与徐灌山的身边。

“徐惮,听令行事。”徐灌山见徐惮低头不语,严厉喝斥道。

徐灌山乃是徐氏族中长辈,徐惮多少还是畏他的,低声嘀咕道:

“真他娘晦气!”

徐惮虽然满心不服,但还是灰溜溜的来到张雄山、徐灌山身边。

见苏蕈转过头来笑他,徐惮恼怒的挥了挥拳头,大叫道:“留几个虏兵给我!”

他们从舞阳出发,抵达襄阳府樊城之后,乘船溯汉水而上,抵达汉中上岸,转走陆路跋山涉水西行到武州,再折转北上——他们出发时就已经知道赤扈两路大军杀入党项腹地攻城略地,速度极快,在他们抵达武州时,赤扈二十万大军已经对党项国都兴庆府完成合围。

虽说兴庆府(今银川),位于秦州西北九百里开外,但赤扈铁骑在党项境内已无招架之敌,赤扈人即便这时还没有真正攻陷兴庆府,分兵往党项国南境扫荡,乃至兵锋直指秦州,都不是什么难以相象的事情。

古坡渡距离秦州城仅一百余里,可以说是契丹残部控制的核心地区,其西北、北部必然有相当规模的契丹骑兵防守、警戒。

这时候却在古坡河以北发现大股敌军出现,除了赤扈骑兵,徐惮也想象不出会是哪股敌人能在秦州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其北部的防线掩杀过来。

张雄山并不因为他们在古坡河南岸就觉得安全了。

要知道在古坡河以北,更为辽阔、水势更迅猛的禹河(渭水正源)在陇西高原上奔流,相距此地仅二十里,两河差不多平行东流,然后在秦州城西侧合流。

哨探如此紧迫示警,表明遭遇到的敌军已经渡过禹河,出现在禹河与古坡河之间,才令人如此惊惶——而一直以来赤扈骑兵都惯用整张羊皮制成的浮囊洇渡溪河。

现在他们的视野被禹河与古坡河之间的山岭遮挡,不清楚袭敌到底有多大规模,但敢直接杀入契丹残部控制的核心区,即便这支奇兵规模不大,想必也是极精锐的。

契丹在古坡河渡口也有数十驻兵,此时多少有些惊惶,仓促时下令南北渡口处的舟船都往南岸集结,防止有敌骑杀至抢船。

不过渡口驻兵知道徐灌山他们的身份,也早就接受到命令,要给予楚山商队方便。

徐灌山派人去交涉,驻兵犹豫了片晌,最终还是安排渡船将六名哨骑接回到南岸来。

“大潭城东、兴国山下、黄羊堡附近有数千虏骑杀至,不知从何处掩杀而来,困守军于黄羊堡,分作数股,沿峡谷山径往南、往东掩杀,我等行踪暴露,不敢深入侦察,只得仓皇逃回。有两百余骑衔尾于后追击,或许不需一炷香就能杀至古坡河北岸,其他敌骑走向不知,也不知道他们有无渡河手段!”

哨探禀报他们在大潭县境内遭遇大股赤扈骑兵的事情。

因为他们并非专门的军马斥候,主要责任仅仅是为骡马队的行进探路,去刺探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而禹河与古坡河之间的地形又极复杂,他们仓皇之间没有办法探察清楚所有的敌情;这也不是他们能承担的责任。

徐灌山之前三次抵临秦州接洽,对秦州西部的大潭、伏羌寨等地较为熟悉。

张雄山虽为契丹旧将,却没有等到随萧林石率残族抵达秦州,在蒲州时就决定与陈子箫等人投附楚山效力,因此还没有机会亲自到秦州看一眼。

徐灌山拿出地形图,倚马鞍铺开,指出大潭城、兴国山以及黄羊堡的具体方位,简略介绍黄羊堡附近禹水两岸的地形状况。

作为渭水正源的禹水,主要是在陇西高原上蜿蜒流淌,虽说地势不如东面的陇山、东南的西秦岭雄奇巍峨,却也是山势连绵不断,峡谷断续曲折……

“萧王将兵马主要部署在通渭、陇城、鸡川等寨以备赤扈人,赤扈骑兵应该是从更西侧、很可能是从党项和南监军司境内穿插南下,渡过禹河之后沿南岸峡谷潜行到大潭境内……”

张雄山虽然没有亲自抵临秦州,但作为军情司左参军,对大越及党项在陇西地区的诸州县寨堡还是了如指掌的,而且他的军事素养也远非徐灌山所能及,当即便分析出赤扈骑兵掩袭的几条可能路线。

秦州、熙州主要与党项人的和南监军司(相当于大越的路,军政合一统领地方军政大权)辖域接壤。

党项国都兴庆府此时已被赤扈兵马死死围困住,可想而见和南监军司辖区即便没有陷落,也必然是混乱一片,说不定都有可能已投降赤扈人了……

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十八章 婚配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辈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四十四章 咸鱼岂能枉自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一章 京师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划清界线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梁换柱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时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一十七章 弃留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十一章 袭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五十二章 大雾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四章 荆湖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