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

一盏茶的工夫过后,敌骑就从坡谷间驰出,出现在古坡河北岸,奔趹的马蹄在坡谷间的土路上卷起漫天的烟尘——要不是哨骑已经探得第一波追袭的敌骑仅有两百余众,看这架势还以为有千军万马杀来一般。

扈卫骑兵却不惊慌,在指挥使及三名都将的率领下,分作三队,往左右河岸逼近过去。

虽说赤扈骑兵洇渡溪河的手段跟经验,但古坡河入汛后水流如此汹涌,河床又深,洇渡绝非易事。

而骡马队的扈卫骑兵也绝非易予之辈。

一方面是行动于楚山与秦州之间的这支骡马队,承担着往秦州运输盐茶精铁以及往楚山运输良马的重任,维系楚山与契丹残族的联络,关系极为重大。

一方面两千余里的行程,以崎岖山道居多,所遇多深山密林。

如今兵荒马乱,不知道多少盗匪以及流民势力藏匿在巴山秦岭之间,还不断有新的饥民、流民以及附近中下层贫民迫于生计而落草为寇,不会因为骡马队一两次击退贼匪的劫掠、袭扰,从此就能变得太平。

事实上,骡马队从略阳往西,进入官府控制力薄弱的山地,几乎每一次都会遇到盗匪的劫袭。

同时徐怀也极其注重选锋军超长距离的迂回穿插作战能力的培养,希望军将拥有应对复杂地形的经验及能力,希望将卒更坚韧耐劳。

因此这次骡马队往返秦州与楚山之间,徐怀是直接从选锋军轮调精锐护送,还基本上都有由指挥使以上的军将负责统领。

现在哨骑确认第一批追击过来的敌骑仅有两百余众,不要说身前还有汹涌的古坡河遮挡了,即便是在一马平川的旷野,也是完全无惧的。

更何况他们身后骡马队四百多辎兵集结列阵,还有徐惮、苏蕈等五十多人规模的学员军将队——这批学员军将可不是一般的嫩瓜子,都是在已经担任一定级别将职,再次被举荐到武士斋舍修习的武将,有一些人甚至都已经担任指挥使一级的军职,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皆有一身不凡武艺的武将了。

张雄山站在平岗之上,也是脸色沉毅的看着两百余敌骑驰至北岸勒住马,以较为松散的阵列,控制住渡口北侧的缓坡。

这时候在兴国山以东数里有一炷狼烟腾空而起,仿佛一枝黑色长枪直指苍穹,但理论上作为秦州城西部屏障的大潭城,却毫无动静。

附近的牧民看到狼烟,这时候才警觉起来,纷纷上马,一部分将放牧的牧羊赶回部落,一部分也往古坡河这边集结过来。

张雄山困惑不解的盯着大潭城方向注目看去。

“大潭城完全没有示警,是不是已经陷落了?”苏蕈打马回到张雄山身边,疑惑不解的问道,“以大潭城的重要性,萧郡王不应该不安排驻兵重点防守,而但凡有几百千余驻兵,即便遇到偷袭,也不至于连点燃狼烟的时间都没有啊——难道说大潭城里的驻兵早就被抽调一空,才给偷袭过来的虏兵偷了空子?”

张雄山眉头紧蹙,他身为契丹旧将,对契丹的征兵制非常了解。

目前西迁秦州的契丹残部仅有两万多青壮男丁,为了更好的休生养息,萧林石不可能从征调太多的兵力:

局势紧张时,以五抽一、以三抽一,在秦州以附近地区保持五千到八千人规模的骑兵部队才是正常;而到局势松缓时,征兵规模甚至还下降到以十抽一,才能更好的促进休养生息。

赤扈大军已经对兴庆府实现合围,党项其他地区也没有抵挡之力,这时候契丹残部不管是准备死守秦州,还是计划从秦州西迁,另找栖息之地,都必然要进行全面的、彻底的动员,进行备战。

也就是说秦州此时拥有调动一万五千甚至更高的骑兵规模,张雄山都不会觉得意外。

秦州进行彻底的动员之后,至少在赤扈主力往秦州杀来之时,兵力是足够用的。

看之前渡口附近牧民及驻军的反应,很显然赤扈主力还没有奔秦州杀来,作为秦州西屏障的大潭城,这么轻易就陷落了,这意味着什么?

张雄山猜测了几个可能,但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跟苏蕈说道:

“秦州往西往北,皆坡谷幽壑,大股骑兵行动,很难做到悄无踪迹,突袭杀到大潭县境内的敌骑,可能只有数百或一两千前锋精锐——秦州城应该有足够的兵马应对,我们且在南岸观战便是!”

看到南岸有这么多人马集结,追击到渡口北侧的敌骑没有仓促渡河,在控制渡口北面的山地之后,分出少量人马逐杀分散的牧民,抢夺牛马羊群。

约一个时辰之后,一支骑兵于古坡河北岸,从东面往这边奔袭杀而来,像一把利刃,直接往散于坡谷间的敌骑之中杀去。

敌骑潜入秦州腹心之一,显然不是想要硬仗的,更应该是一次刺探秦州防御虚实的军事侦察行动。

在看到这支秦州骑兵来势凶猛的杀过来之后,北岸两百多敌骑即往四面散开,双方以弓弩对射,寻找削弱、歼灭对方的机会,但从秦州杀出来的骑兵,骑射也显然不弱,甚至专找对方身下的战马射击。

纠缠片晌,敌骑见占不到便宜,就从坡谷间分散|撤离拉开距离。

秦州骑兵并没有追击敌骑,而是驻守在北面的草坡之上,很快就有百余骑兵,衣甲皆染血迹往这边会合过来——

张雄山等人视野为山岭遮挡,看不到大潭城方向的战事进展,但猜测局面应该已经在秦州兵马的控制之下,当即与徐灌山、苏蕈、徐惮等人坐渡船到北岸,与秦州将领见面。

等他们下了船,走上草坡,看到秦州武将把镏金飞翅胄摘下,露出娇艳无比的脸容,张雄山吃了一惊,忙上前见礼:“张雄山见过萧郡主?”

“大潭方向疏于防备,竟然叫六七百敌骑从西边渡过禹河摸了进来,你们没有受惊扰吧?”萧燕菡手按住腰间的佩刀,扫了张雄山、徐灌山等人一眼,问道。

“我们还好!一路过来,也遇不少山盗林寇,这兵荒马乱的都习惯了!”张雄山说道。

“这次怎么是你带队过来?”萧燕菡有些惊讶的问道。

她知道陈子箫、张雄山等人在楚山很受重用,平时有极其忙碌的事务压身,骡马队运送的货物再重要,也不需要张雄山亲自押运。

“徐侯此次挑选一批学员军将走祁山道历练,还有几个刺头,没人压住不行,再一个徐侯想更详细的了解陇西、河西的局势到底有多严重,就安排我过来走一趟!”张雄山答道。

“徐侯可还安好?”萧燕菡往东面看了一眼,悠悠问道。

徐惮拿胳膊肘顶了顶苏蕈,朝他挤眉弄眼,暗示这里面肯定有鬼。

“徐侯诸事皆顺,这趟还捎了好些礼物给郡主、萧帅……”张雄山只当看不见徐惮跟苏蕈的小动作,回答萧燕菡的话后,又介绍苏蕈、徐惮等人给萧燕菡及萧燕菡身侧的大将乌散荣认识,“苏蕈乃楚山左长史苏老常之子,徐惮乃右司马徐武碛之子,皆是楚山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徐侯吩咐要他们多跟秦州军将交往……”

“那先去秦州再说!”萧燕菡打量苏蕈、徐惮一眼,又看向南岸抛于草坡上的一捆捆货物,说道,“那些货物,秦州安排人马帮你们运往城中,你们安排三五人看管即可,其他人马远道而来,人马皆疲,都随我回秦州休整吧……”

“多谢郡主顾念。”张雄山示意徐灌山与一些人手留下来,协助运输货物,其他人马都先前往秦州城,也希望赶紧见到萧林石商议机密。

张雄山带着人马先行跟随萧燕菡、邬散荣所率数百秦州骑兵往东面秦州城而去,途中陆续有拦截狙击袭敌的兵马赶来会合,最终于黄昏之时赶到秦州城。

这时候基本上就能看出秦州城里可能仅有两三千骑兵留守,与之前预估的秦州城应当动员兵马相比,差距极大,应该不可能都部署在禹河以北的鸡川、通渭等寨。

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十七章 莫慌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二章 避祸第一章 京师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九十章 说服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九章 信任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十三章 聪明误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四章 夜议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三十四章 岚州风雪第七十章 消息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五章 赴任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十五章 大营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